先赞一下海关检测人员,认真地检测那么多样品。
跟上次在市场的三文鱼检出病毒不同,这一次是从未开封的冷冻食品中检出病毒。
实锤了:冷冻食品链可以万里传毒。
这其实很多事情都好理解了,从当初的华南海鲜市场,到新发地生鲜批发市场,以及法国最早的案例那个妇女经营海产品店。这些场合都断不了从境外输入的冷冻食品。
至于病毒的起源,目前实锤的是巴西从2019年11月份的废水中检出了病毒。(外媒:巴西2019年11月废水检出新冠病毒_研究)西班牙2019年3月份的废水样品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事实证明,在具有低人权优势的国家,浑浑噩噩,不检测,不发现,病毒悄悄地传播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可以完全不产生显著的社会影响的。只是死亡人口可能暗中增加个几倍。但死去的以老弱病残为主,这又有什么异常的呢?
生鲜肉类和蔬菜,目前还没有检出病毒的报告。究其原因,乎里面有篇文章说,生物表面的其他细菌,未必就会怕这种病毒,甚至可能会与这种病毒发生竞争,消灭这种病毒。所以,气温高,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类繁殖迅猛,对病毒反而不利。所以,热带怕细菌,寒带怕病毒(细菌可以蚊虫之类的传播)。因此,活着的植物蔬菜,和半死不活的肉类细胞并不适合病毒繁殖。反而是冷冻的条件下,细菌和病毒都停止繁殖(也都不死亡),给病毒的长时间存活营造了条件。
进口的冷冻食品麻烦了。毕竟肉类也是通过冷冻链进口的,而国内目前肉类的缺口还很大。以美国这么大的感染基数(今天7.1万啊!!!呃滴神),从美国进口的冷冻肉类查出病毒也是早晚的事情。
国内的食品也不用过多的心理负担。这病毒,国外控制不住,国内总归是难以独善其身的。就像地鼠一样,时不时在一个地方蹦出来发作估计是避免不了的。
从这次检出的概率来讲,仍然是极小概率。所以从吃东西中招与被陌生人(如入境的人)意外传染,几率都是一样的,存在,但很小。即是说,既然存在被陌生人传染的小概率可能性,就没有多大的必要又去担心吃东西中招的小概率可能性了。换句人话:该吃吃吧,是祸躲不过。
还是那句话,只要官方积极作为,不断到处抽检,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治疗。随着治疗方案的成熟,只要不爆发挤爆医疗资源,局部发作也没有那么可怕。哈尔滨、吉林、帝都都冒过一次了,也就这个样。安心熬到疫苗出来吧。
前两天看到一个帖子,说秦朝出土的竹简上就完整地记载了如何抗击疫情,如何隔离,如何用石灰之类的消毒。所以你看,天花当初在欧洲夺去了1/3人口的生命,300年在我国竟然没有掀起大浪。所以,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黄sir:世界考古发现中有没有什么重大发现让人觉得不真实?)
我们可不是美洲那些缺乏历史、没有行动力的国家。
慢慢地,我发现某一些利益集团,在充分利用疫情,以图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个帖子里很多答主,已经跳出来暴露了。
再次为华农兄弟的竹鼠们哀叹三声
冷链保鲜,病毒也是新鲜的。
在全球各地爆发的情况下,冰鲜食品确实很危险。
本来进口路上时间长,病毒已经死掉了。不涉及货物。但是冷链运输速度快,低温能长期保存病毒。
这就需要每批次货物都检测,成本太高。
而且这个东西还有随机性,一批里面只有一包有问题是可能的。
一旦漏网,进入农贸市场,就要大规模隔离,社会成本极高。
所以,目前还是暂时停掉冰鲜进口比较安全。
不停,就得层层抽样,减少概率。
全球疫情没结束,疫苗没成功,口罩还是得戴着。
保证,万一漏网,传播范围不大。
如果新发地的事情,北京全面摘口罩了,恐怕就控制不住了,必须封城了。
基本可以证实:冷链传播。
新闻上这么说的
大连海关从装在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一个样品样本中,从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三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同日,厦门海关从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两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上述企业的冻南美白虾虾体和内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可以看到,虾体本身是没病毒的,但是集装箱和包装上有病毒,因此可以判定集装箱环境、货物外包装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风险。
做个示意图如下所示:
这意味着,这些病毒,是存在于集装箱上的。
乐观点是,虾体本身没污染。悲观点的是,我们无法得知病毒到底如何抵达了集装箱内壁,合理推测是集装箱被沾染了病毒的冻虾外包装沾染了。那么极有可能是出在装卸和运输这一步上。
于是问题来了,他们还装卸过哪些产品?还运输过哪些产品?
之前曾经写过关于冷链运输的问题,冷链运输可以很好地保存病毒。
——————低温是实验室中保存生命体的常见策略————
在实验室中,涉及到生命体的实验,往往比较让实验者为难的事情就是,生命体一旦开始了,往往会持续进展,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生命体持续进行下去,而是希望它们能够暂停一下生命进程,比如你实验做完了,细胞株应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或者你突然间临时有事情了,也要暂时让生命过程停滞一下,这就诞生出了保存生命体的办法,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总结,大家的结论基本上没变:冷冻是唯一办法。
当然,不同温度保存也是不一样的。
短期内保存,4℃
中长期保存,-20℃
长期保存,-196℃(液氮)
而我们实验要是远程运输的话,可以使用干冰来进行运输。
可以说,这些温度,我们可以保障需要研究的生命体暂时处于一个停滞状态,但是可以维持活性。
——————冷链恰好也是这个温度——————
网上找了一份冷链温度要求
发现冷链产品的保存温度基本是可以符合上面提到的保存生命体的温度。
比如我们保存大肠杆菌之类的,-20℃可以放很久,低于这个温度,保存个半年没啥问题。这还是给予对细菌的保存,因为细菌需要细胞结构维持。
可是对于病毒这种极其简单的生物体,甚至处于一种准生命来说,只有核酸和蛋白质,那么这种保存就更简单了。
所以,冷链事实上可以作为新冠病毒的一个很好的保存环境,甚至哪怕全球新冠疫情被扑灭了,储存在冷链中的病毒,依然是个巨大的风险。
不太清楚冷柜是否每次运输后都会升温到常温然后进行消杀,但是感觉这样成本其实挺高的,因为以我们实验室中的冰箱为例,基本上是买了之后就没有停止运行过,因为每一次降温,都十分消耗时间。如果冷链不进行升温到常温消杀,那么,这种环境可能会成为病毒储存库。
之前了解过似乎有的冷链车配备了紫外消毒,不过貌似数量还是不多,所以消毒是个大问题。
不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冷柜接触过有病毒沾染的物品,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可以说,这是对我国冷链运输的一次巨大挑战,做到每一次运输都要对冷柜升温后消杀,这可能会导致冷链运输本身的成本上升以及缺口增大吧。
可能接下来,要对所有外来输入产品都进行严格的把关了。
反正,这个事情,挺麻烦的。
大家最好这段时间把海外生鲜美食都戒了,老夫已经戒了一个月的帝王蟹、雪蟹、红毛蟹、波龙了。它们大多来自于疫情严重的国家……
但凡冰凉凉、滑溜溜、长得奇形怪状、手感奇特、味道独特的外来物种,都戒了。
虽然馋的很,但还是小命重要,大吃货国的子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但怕莫名其妙受苦,怕莫名其妙领死,更怕沾了病毒麻烦别人,虽说煮熟了、蒸熟了、烤熟了、炸熟了可以干掉病毒……但你总得动手屠杀、清洗、解剖吧?
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没有想到一种好方法,在不接触食材的情况下,把海鲜给做了。冻虾你要解冻,解冻就有气溶胶,螃蟹龙虾你要切开清洗,水龙头的水冲下来,水珠都能溅一脸……怎么都是无法躲开的。
其实我并不排斥海外生鲜,除了对各种三文鱼金枪鱼没兴趣,我对螃蟹虾类的兴趣很大,特地买了一堆蒸锅、烤箱对付它们……但是,这段时间还是不吃为好。去盒马鲜生逛,我都离进口海鲜区、冰鲜鱼虾区远一点……
就算吃猪肉、牛肉、羊肉,我都吃国产的,而且大块的肉,处理起来方便,我不用解剖拆解,先丢到开水锅里煮一下再说。
感谢燧人氏老祖宗,祝融相伴,诸邪不侵。
最后,我劝大家少吃进口洋玩意儿,不是因为我狭隘、我歧视人家的美食,真不是,是因为如今国内最安全。切记切记。
更新一些动态:
重庆和江西萍乡也查出了当地在销售的厄瓜多尔白虾外包装上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有发现阳性。
这说明2个问题:
1.这种冷链污染不是个案,从上次的两地海关抽检发现以外,在有两地发现,说明这种情况可能很多。
2.海关的抽检并不能完全保证安全,相信这两地进口的厄瓜多尔白虾也是经过海关检查的,还是成功的流向了市场。
所以有2点建议
1.海关应该增加更大力度的检查,甚至暂定一些进口冷链食品。
2.大家还是短期内不要购买进口的生鲜食品,或者在购买后需要及时消毒后在加工处理。
这个检测结果再次证明了大家之前的一个猜测。
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我们对这种病毒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更新的,当初谁都没想到,冷链运输还会产生新冠病毒病毒传播的问题,直到事发后的回顾性分析时才推测出这种可能性。
当时我就建议暂停疫区国进口的冷鲜食品,因为这种事情真的是防不胜防。大家来看海关今天公布的数据:
全国海关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监测,到昨天24时,全国海关共抽样监测样本227934个,其中产品样本43964个、内外包装样本147568个、环境样本36402个。
7月3日,大连海关从装在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一个样品样本中,从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三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同日,厦门海关从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两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也就是说,海关总计进行了22万次的核酸检测,只在6个样本中发现的阳性。接近了十万分之三的检出率。考虑到核酸检测还存在着假阴性的问题,整体的污染几率可能在十万分之三到五左右。
同时不同污染食品携带的病毒量不同,有一些可能载量很低,有一些可能已经失活了,所以真正能感染接触者的可能性可能不足十万分之一。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十万分之一就是很安全了呢?
大错特错,新发地这次的疫情,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十万分之一引起的。
一直有人问我,如果是进口冷链发生的问题,为什么只有新发地出事了。为什么全国这么过海鲜批发市场都没事?
原因就在这里了,就是因为这个不到十万分之一的几率。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全国有十万个海鲜批发市场,那么按概率算也就有一家会中招。当然这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算法,但也是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
那么既然已经有了这些切实的证据来证明冷链存在问题,那接下来要怎么办?
一个方面希望能看到海关这2批次阳性样本的测序结果,看病毒的分型是否与新发地发现的病毒接近,这对整个疫情的溯源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另一方面就是禁止一批疫情国家经销商的进出口资质,同时加大海关的检测力度和投入。
我们粗算一笔账,海关22万次检测的成本接近于2000万。禁止一些进出口贸易的损失可能在几个亿到十几个亿之间。但是北京从6月初到现在的防疫举措的损失有多少?如果再来一次类似新发地这种情况,对中国造成的损失会有多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又要如何估价呢?
@凌楚眠 对于我们学校这位医生部分观点,
我不能完全认同,
凌医生的意见总结就是堵死嘛,
通俗点说就是闭关锁国。
且不说闭关锁国会给对外经贸
以及国内的就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
一味防和堵无论在社会学还是生物学上都不可行,
当年欧洲人为什么能彻底毁灭印第安人的帝国,
除了武器先进,靠的就是病毒,
就是天花等等病毒,
欧洲人因为天花等疾病,
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
不但积累了抗体还学会了很多应对方法;
当他们和印第安人相遇时,
没有抵抗力的印第安人一个个灭族!
现在新冠在世界肆虐,
光靠中国堵,能堵得了一时,
能堵得了一世吗?
是的,中国通过社会管理手段,
彻底切断了新冠在中国的传递,
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在社会学上的进化,
那美国如果最后顶住了新冠肆虐,
他们岂不是完成了生理学上的进化?
这一天不可怕吗?
当下的正道是要接受一定程度的传播,
在社会生活和防疫间找到平衡。
生病很可能不死,
没饭吃是真活不下去。
欧美国家全凭个人都不怕,
我们还有党的领导,怕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