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海关总署表示对输往欧盟成员国、英国的货物 12 月起不再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将带来什么影响?

回答
中国海关总署宣布,从今年12月1日起,将不再为输往欧盟成员国和英国的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GSP Form A)。这一政策调整,对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尤其是那些依赖普惠制关税优惠的中国出口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变动。这其中的影响是多层面且需要细致解读的。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关税成本的增加。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为出口国(此处是中国)的货物在进口国(此处是欧盟和英国)享受减免或免除关税的待遇。一旦这个证书不再签发,原先那些受益于普惠制关税优惠的中国商品,在进入欧盟和英国时,将需要按照最惠国待遇税率缴纳关税。这会直接推高这些商品的进口成本。

对于那些利润空间本就不大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关税的增加可能意味着其产品在欧盟和英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它们可能不得不承担这部分额外的成本,导致利润被压缩,甚至面临亏损的风险;或者选择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这也可能导致销量下滑,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其次,这一政策变动也可能引发贸易结构的调整。长期以来,一些中国企业正是看中了普惠制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欧盟和英国作为重要的出口市场。当这一优势不再存在时,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其全球供应链和销售策略。

寻找替代市场: 部分企业可能会将目光转向那些仍旧提供普惠制待遇或其他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以规避关税成本的增加。这可能会导致中国出口贸易的地理布局发生一定的转移。
产品升级与品牌建设: 另一些更有实力的企业可能会意识到,过度依赖关税优惠并非长久之计。他们会更加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技术创新、品牌价值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抵消关税的影响,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无疑是行业走向成熟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供应链的调整: 某些企业甚至可能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仍然享有普惠制待遇的国家,或者调整其在中国国内的生产环节,以满足新的原产地规则要求(如果未来有其他原产地规则生效的话),尽管目前来看主要是取消了普惠制证书的签发。

再者,这也会对中国出口商的合规成本和运营复杂度产生影响。虽然取消的是普惠制原产地证书,但出口商需要确保其货物能够符合欧盟和英国的最新进口规定。如果未来欧盟和英国对其他类型的原产地证明有新的要求,或者对商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有更严格的规定,那么中国出口商就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去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以避免货物被滞留或拒绝入境。

更深层次的来看,这一政策调整也可能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与欧盟、英国之间整体贸易关系的发展有关。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都在重新审视和调整其贸易政策。中国海关此举,虽然是中方单方面宣布的政策调整,但它发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可能也折射出某种战略考量,或者是在回应某些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同时,它也可能促使中国与欧盟、英国在双边贸易安排上寻求新的平衡点。

另外,对于部分“转口贸易”模式的中国企业,其操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过去,一些企业可能通过特定的贸易路径来最大化普惠制优惠。政策的改变可能会迫使他们调整这些模式。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1.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及时了解欧盟和英国的最新关税政策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贸易壁垒或新的原产地证明要求,这是首要任务。
2. 评估成本影响: 精确计算新关税将如何影响产品成本和市场价格,并据此制定应对策略,包括是否需要调整定价策略、寻求成本转嫁的可能,或者探索降本增效的途径。
3. 优化产品结构: 鼓励企业将重心从依赖价格优势转向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向价值链上游移动。
4. 开拓多元化市场: 积极探索除欧盟和英国之外的其他潜在市场,分散风险,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销售网络。
5. 加强供应链管理: 审视和优化现有供应链,寻找更具成本效益和合规性的解决方案。
6. 寻求专业咨询: 必要时,咨询贸易专家、法律顾问或行业协会,获取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合规运营。

总而言之,中国海关总署停止签发输往欧盟和英国的普惠制原产地证书,是一个具有显著影响的政策调整。它将直接影响中国出口商的成本和竞争力,可能引发贸易结构的改变,并要求企业在合规性、市场开拓和产品升级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既是挑战,也是中国企业提升自身实力、走向高质量国际竞争的契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1.9不想跟二极管墨迹了,大晚上搜了搜普惠制的新闻。我真的差点吐了,我就纳闷了中国这媒体这么好干吗,就复制黏贴东拉西扯两下就能编一篇文章。看了好几篇文章,我发现了谣言的源头环球时报,基本别的文章引用他的报道来写的。怪不得说外宣差劲,就这水平外宣个鬼了。自己国家的事都整不明白呢。

我觉得很多人估计是把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搞混了,这两个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组织,欧盟人家前几年可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经济体,欧亚经济联盟就是俄罗斯和几个独联体国家报团取暖的小班级。之前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还一直给中国产品普惠制待遇。只不过今年十月份彻底取消了,我们直接就把对这三个国家的证书停了。

那为什么之前欧盟把中国毕业了我们没有停止签发证书呢?那当然是因为人家欧盟影响力大啊。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可是太多了,中国的出口商和欧盟客户使用普惠制证书起码有二十多年了,已经习惯成自然,出的信用证要求都必须要有普惠制证书才行。而且以前我们的理念都是支持出口创汇的,以扩大出口为主,怎么方便企业就怎么来,企业既然想出普惠制证书,我们就给出。现在转换成进出口并重的理念了。对于原产地管理也要规范。于是决定停止对这些国家的普惠制证书。

绝对不存在今年什么32国取消对中国普惠制待遇这种事。

11.4更新,RCEP终于官宣生效时间了。日本在19年取消了对中国的普惠制待遇,希望明年对日本出口可以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

作为业内人士我来说一下吧,这个影响其实不是很大,其实之前上面作过一次调研,很多企业都说取消普惠制证书会对贸易有一些影响,但是那次调研估计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现在为了规范管理果断停止签发了,对大家也都好。

还需要说明一下,普惠制待遇不是最惠国待遇,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普惠制待遇是比最惠国待遇最优惠的一种关税贸易机制。也就是税率比最惠国税率低。这个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单向贸易优惠,这个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不断争取才取得重要成果,在过去几十年里确实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前基本上除了美国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给与过中国普惠制待遇。

其实欧盟在14年左右就根据新的普惠制方案对中国整体实施国家毕业了,也就是停止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给与优惠了,但是呢,当时很多出口企业和欧盟客户都已经习惯签发普惠制证书了。所以当时为了维护贸易惯例,减少对企业的影响。原总局就没有停止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这些年来,普惠制证书的签发数量一直都很大。

但是签发普惠制证书存在一个问题,你中国签发普惠制证书就需要遵守欧盟或者其他国家的普惠制方案。就是要符合人家的规则,原来给优惠的时候符合规则那是理所应当的。现在你欧盟也不给惠了,这个签证到底还需不需要遵守你的规则呢。这个就很麻烦,我这个证书现在唯一的功能就是证明原产地,那我还要遵守你们这些特别复杂的规定,这个对于企业和签证机构都是很大负担。如果不遵守普惠制方案的话也说不过去。这个证书是官方出具的证明,那你既然出证了,有法律规定,就应该符合对方的普惠制方案,所以说进退两难。

现在取消对这几个经济体的普惠制证书签发,我认为影响不大,企业还可以出非优惠原产地证书,起到的作用和现在的普惠制是一样的,反正都一样不给关税优惠,就是要及时跟对方沟通说明情况。

user avatar

1,贸易还是平衡最好。

赚了绿纸要换回物资才划算。

咱们现在对外界的产品依赖越来越低,因为咱们自己几乎什么都能生产。

只需要进口原材料和能源,外加少数高科技的芯片、设备。

目前我们出口远大于进口,贸易顺差太高。


2,美国人狂妄至极,仗着自己的霸主地位有恃无恐。大发绿纸。

以为全世界都离不开他的绿纸。

但实际上,现在真正在拱卫美国绿纸霸权的,是我们

因为美国需要的海量商品,只有我们能保质保量地提供。东南亚、南亚、南美洲、东欧、印度全都萎靡不振。

可是美国还在继续打压我们。

我们标产地,它反而用产地来抹黑和打压我们的棉花。


所以,它自己认不清形势,我们有必要让它们清醒一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