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声称在洛杉矶海关被羞辱并且遣返?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洛杉矶海关遭遇“羞辱”并被遣返的事件,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且尽量避免过于绝对的判断,因为具体细节往往是复杂的。

事件的表面描述与普遍感受:

首先,当我们听到这样的描述时,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一个画面:一位怀揣着梦想、满心期待开始在美国学习生活的年轻留学生,在入境时却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被刁难、被盘问,最终被拒绝入境,甚至被粗暴地对待。这种“羞辱”的感觉,往往来自于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一种无助、不被信任的境地。

留学生通常会认为,他们是合法持有签证,并且按照规定提交了所有必要的文件,理应顺利入境。当他们在海关被长时间扣留、反复盘问,甚至被告知“你不符合入境条件”时,这种落差感会非常强烈。而“遣返”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不仅意味着学业计划泡汤,还可能对他们未来的求学或出行造成影响。

深入分析可能的原因:

要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从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CBP)的角度,以及留学生自身可能存在的某些方面来分析:

CBP的职责与考量:
国家安全与移民法执行: CBP的首要职责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全,并严格执行美国的移民法律。对于入境人员,他们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这意味着,即使你持有合法的签证,CBP官员也有权根据他们的判断,认为你不符合入境条件。
“可疑”的定义: CBP官员在甄别入境者时,会关注一系列可能表明“不符合入境条件”的迹象。这可能包括:
赴美目的不明或前后不一: 如果留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专业选择、学校情况、资金来源等含糊其辞,或者与申请材料不符,就可能引起官员的怀疑。例如,过于笼统的学习计划,或者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想法,都可能被视为“不可靠”。
资金问题: 留学生必须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资金来源不明,或者提供的证明文件存在疑问,都可能成为被拒绝入境的理由。
学习意图的真实性: CBP会警惕那些以留学为幌子,实际上想在美国非法打工、移民或者从事其他非预期活动的人。如果官员认为留学生的真实意图并非“留学”,而是有其他目的,就可能拒绝入境。
过往记录: 任何可能与移民法相关的违规行为,例如过去有过逾期居留、非法工作等记录,都会极大地影响入境。
“移民倾向”的怀疑: 虽然是持有学生签证,但如果官员从留学生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强烈的“移民倾向”,认为其在美国的学习只是一个跳板,最终目的是留在美国,而非完成学业后回国,也可能被认为不符合学生签证的初衷。
信息不对称与沟通障碍: 海关的问询通常是简短而直接的。留学生可能因为语言不熟练、紧张、或者对美国海关流程不熟悉,而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况,导致误解。

留学生自身可能存在的因素:
不充分的准备: 有些留学生可能对留学申请过程中的各项规定了解不够深入,或者在准备入境材料时存在疏漏。
不当的沟通方式: 在海关问询时,过于紧张、回避问题、或者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都可能加剧官员的怀疑。
“网络信息”的误导: 有时,一些不准确的“留学攻略”或“过关秘籍”可能会误导留学生,让他们以为某些行为是安全的,但实际上可能触碰了海关的“红线”。
“个人情绪”的波动: 即使是合法的入境者,在面对高压的盘问时,也难免会感到紧张、委屈,而这些情绪上的表达,有时也会被官员解读为“不合作”或“有隐瞒”。

“羞辱”的解读:

“羞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它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

被怀疑和不信任: 感觉自己作为一个守法公民,却被当作潜在的威胁或欺诈者对待。
被过度盘问和隐私侵犯: 感觉自己的个人信息、财务状况、甚至一些私密的问题被过度探究。
被不公平对待: 感觉自己和其他入境者相比,受到了不公正的、更加严苛的审视。
公开的尴尬: 在众多排队等待入境的人面前,被带到“小黑屋”接受进一步的盘问,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公开的尴尬。
权威的压制: 面对具有绝对执法权的海关官员,个人力量的渺小和无力感,也会带来一种被压制的感受。

后续的影响与反思:

一旦被遣返,对留学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失败的入境,还可能意味着:

经济损失: 已经支付的学费、机票、住宿等费用可能无法退还。
学业中断: 原定的学习计划被迫中止,可能需要重新申请,或者寻找其他国家。
心理打击: 遭遇不公正待遇和梦想破灭,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其对未来和国家的看法。
未来签证影响: 在美国的记录会留下被遣返的污点,未来再次申请赴美签证或前往其他国家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审查和阻碍。

总结来说,看待这类事件,需要避免简单地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某一方。

从官方角度看, CBP有其职责和依据,他们的执法并不一定是为了“羞辱”,而是为了履行职责。
从留学生角度看, 他们的感受是真实存在的,无论原因如何,遭遇不公正待遇和梦想受挫都会带来极大的痛苦。
关键在于过程中的“沟通”和“信息准确性”。 许多时候,误解和不当的沟通是导致事件升级的重要原因。

对于中国留学生群体而言,这类事件也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1. 充分了解留学目的国(美国)的入境规定和海关政策。 不要只听信碎片化的信息,要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 认真准备所有入境材料,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一致。 尤其是关于学习计划、资金证明、家庭背景等。
3. 在入境时保持冷静、诚实、配合的态度。 即使遇到刁难,也要尽量保持礼貌和清晰的沟通。
4. 了解自己的权利。 如果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了解如何申诉和寻求帮助。
5. 认识到海关官员的权力。 他们有权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判断,而接受他们的审查是入境的必要环节。

总而言之,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海关被“羞辱”并遣返的事件,是复杂的,涉及国家法律、边境管理、个体经历和主观感受等多个层面。我们需要在理解各方立场的基础上,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从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留学群体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知情人站出来披露这个人了。

user avatar

大学读了四年,和海关沟通还需要请翻译.....在美国呆了四年,写英文还用 I am live in....这种连初中生都未必会犯的语法错误。很好奇读的是哪门子大学?

这种事情,十有八九都是隐藏了一些不利自己的信息,然后在网上博取同情。你说我们是要同情呢还是不同情呢

user avatar

po主要是第一次入关,紧张一下我能理解。

然而并不是

而且翻po主以前的微博,发现了这个

个人觉得海关不会无缘无故针对她,所以非法打工,应该是事实

。。。。

po主清理微博把有些东西删掉了……

user avatar

反正阿波罗11号能不能从月球回来都要看CBP的,外交部又怎么样(摊手

user avatar

好了,大家扒皮扒的也差不多了,知乎众果然还是眼里不揉沙子,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我想从另一方面谈谈,对于身在美国的各位,有一点请随时记得,know your rights。不管是高速被pullover,警察查房,机场进小黑屋,都一定要知道执法人员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件事现在看来事主本身就是一屁股屎,但同时给我们一个机会了解CBP的职能和行事方式,当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做到心有预案,灵活应对。

从中国来的各位,包括我自己,通常都有怕“见官”的心理暗示,认为和执法者说话,自己先低了一头,执法者说话比自己说话更有可信性,执法者会为自己着想等等,这些想法和我国国情历史有关,但是到了美国可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第一次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是我刚到美国一年左右,开车超速被pullover,吃了一张罚单,和同事说起,问他怎么处理。同事跟我讲,你当然可以付了这张罚单,但是如果你认为这里面有不合理之处,你完全可以上庭理论。当时这对我来说是个大新闻,这种事还能上庭?警察说我超速我还能理论?同事说,到了法庭,对于法官来说,你的证词和警察的证词是平等的,法官会同等采纳,警察可以出示证据证明你超速了,你也可以同样出示证据证明你没有超速,或者证明你超速有特殊理由(比如说限速标志被遮挡等等)。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去主动了解这个国家的执法系统,司法系统,法律法规,从而可以做到know my rights。

回到这件事,我先假设这里面提到的细节都是真实的,我们来逐条分析一下CBP的执法手段以及如何应对。

1,” 过海关我被询问了很多关于我在学校学习的问题,后来海关工作人员要求我提交我的手机 并让我等待“

这一句话其实包含了很多信息。

首先,CBP可以在自己的管辖权内,截停,扣留,询问或者搜查任何人或者任何物品。

其次,CBP可以在自己的管辖权内,搜查电子产品的内容。

最后,如何应对?配合。不要给执法者做出不利于你决定的理由。但是,可以礼貌的要求执法者提供他/她的名字,badge号码和单位。


2,” 一小时后,一名叫nelson的警官把我叫入小黑屋,又叫了两名女警官开始对我进行搜身,搜查行李,解释所带行李中每种物品。“

搜身是正常手段,后面提到的脱衣搜身(strip search)不是正常手段。法律规定,CBP进行strip search的前提是必需拥有相当理由(probable cause),即合理怀疑对方犯罪嫌疑。脱衣搜查必须在私密空间进行,否则违法。搜查必须符合安全,人道,尊重,专业的标准,否则不符合CBP的内部规定。如果被要求脱衣搜身,同样礼貌的要求执法者提供名字,badge号码和单位。


3,” 半小时左右后,nelson警官将我叫进办公室,进行interview。。。。。。“

这时候大家肯定在想那句话,“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而且将会在法庭上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你当然有权保持沉默,但是CBP的管辖权决定了他们可以不提供理由,不接受上诉的拒绝你进入美国。所以这时候保持沉默并没有什么卵用。那么律师呢?对不起,那是美国公民的权利,非美国公民没有权利要求律师在场,但是可以要求联系自己国家的大使馆或者领事馆。你可以请求是否可以稍后回答问题,但是同样CBP有可能不同意。如果你不能进入美国而回到出发地可能导致处刑或者折磨,你可以当场提起庇护申请,细节就不讲了,省得教坏人,我可以说,如果不是真的遭到迫害,临时起意申请庇护的成功率非常非常低。除此以外,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真实,简单,不额外解释,不问就不说。


4,“ 此时他拿出了手铐,举到我脸前,又将右手放在挎在腰间枪上,接连问:“有没有被铐过?想不想试试?来,拿手来,试试!是不是想被押送一次?”我被他突然掏出手铐的严肃表情吓住了,我没有说话。”

这里有一个误区,大家认为执法人员是不能说谎的,错了。执法人员当然可以说谎,要不卧底就别干了。警察可以骗你说他有充分证据你犯法了,可以骗你说如果你不合作他就如何如何,可以骗你说他有证人证明你犯法了等等,而你如果没有相关知识是非常容易被警察欺骗的。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执法者在执法时使用过度武力是违法的。什么叫过度武力?在我完全配合的情况下给我上手铐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过度武力,上了法庭就够执法者喝一壶的。

后面这个警察就使用了很多欺骗手段而这个学生就被套路了。CBP是执法者,不是司法者,他们没有起诉权,没有定罪权,没有处刑权,他们的权利仅限于让你进入美国,遣返你或者扣留你。如果这个学生坚持咬定自己没有非法打工,那么CBP可能当场遣返她,也可能扣留她等待检察官起诉,最后是否有罪,如何处刑完全是法官的职责,CBP没有这些权力。


5,“ 之后还要在一堆文件上签字,却根本不告诉你内容,不签字无法离开。”

这姐们胆子够大的,不知道内容的文件就敢签字。CBP当然有权让她在一些文件上签字,她也完全有权不签而礼貌的拒绝。It is not in my best interest to sign this, thank you.


总之,在和执法人员接触时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平静礼貌,尊重对方。

保持沉默;如果开口则诚实,克制的回答问题。

可以口头拒绝但是不要武力反抗,绝对不要碰触执法人员及其装备,哪怕你摸一下也是妥妥的攻击执法人员,无法辩驳。

记住警察也可以说谎。

不签不明文件。


记住,你不可能在单独面对执法者时取得胜利,但是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保留证据可能会让你在未来的法庭上取得胜利。

如果有人有兴趣,我还可以聊聊怎么应对警察pullover,稍后再更。


====================================


这怎么话儿说的,大礼拜五的,家里两位小主早早就睡下了,女帝要追剧,我竟然可以回来更新一下,各位,你们有运气。

大家好像对于pull over很感兴趣,这不奇怪,毕竟海关不会天天过,这个车可是要天天开的。而且现在美国自驾这么流行,即便是在中国的各位老乡难免也会碰上和美国警察打交道的场景。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的去听过一个律师的专题报告,哥们长得有点像Saul Goodman,风格也很像,讲得东西特别实用,干货满满,我尽量给大家详细复述,有不清楚的请留评论。


首先,当你在后视镜里面看到自己屁股后面警灯闪烁的时候,请不要惊慌,嗯,警察看上你了。如果有疑问,可以稍微的降低一些车速,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后面的警车会加速超过你,跟在你前面那车的屁股后面,这时候请你冷静的滚,越远越好。前一段听过一个真事,一帮孩子来美国自驾游,被警车跟了竟然以为警车是在给他们保驾护航,带着警车开出好几英里,这个就很尴尬了,犯二需谨慎,卖萌有风险,不是我要黑谁,司机确实是个萌妹。

言归正传,当你确定警车看上的确实是你以后,一定要保持冷静,这时候给警察的印象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今天的命运。如果是在一般道路,请把车速调整到20,25迈左右,找个路肩或者停车场缓缓停下。如果在高速上,请打开转向灯,安全的换到最右侧,警灯一亮,周围车都会减速,不用担心没有空隙。在高速上减速不要太明显,本来65开着,看见警车一脚刹车降到35,警察在后面一边跟着你踩刹车一边骂,后面的故事肯定不会太美。

停车以后,千万不要下车,千万不要下车,千万不要下车。有些老乡按着中国规矩,一停就想下来找警察叔叔去认错,在美国这就是找死。如果一定要干点什么来平复一下自己的小心情,有这么几件事可以做。打开前面两扇车窗,把烟按在烟灰缸里,口香糖吐在纸上。千万别往外面扔,乱扔垃圾,罚款都是几百上千的。都做完了,警察叔叔还没过来,请把双手放在方向盘上,所有动作要轻柔,任何突然的动作对警察来说都是威胁或者probable cause。一个肩部下沉就可以让警察有理由怀疑你把大麻塞车座下面了,一会儿就有probable cause来搜你车。一个鱼跃去手扣提前拿保险单,警察就可能掏枪,因为手扣里面也可能放着把枪。

等警察来到了窗口,现在一般都是去副驾驶那边了,因为有很多警察被撞死,而且副驾驶如果没有人,警察视野更开阔,反应时间更充裕。礼貌的打个招呼会有不少加分,hello officer。千万别说hello cop,这就跟在中国你指着警察鼻子叫条子一样。警察一般上来会跟你要license and registration,就是你的驾照和车的注册单,然后一般还会要保险单,要什么拿什么,问什么答什么。这不是练口语的时候,千万不要叨叨个没完,说得越多,麻烦越多。下面就是关键问题,do you know why I pull you over ?知道为什么拦你吗? 这时候别抖机灵,老老实实的说,sorry officer, I have no clue。能多诚恳就多诚恳,警察叔叔都喜欢老实人。不要自己说自己违了什么规,你觉得自己可能超速了,警察叔叔可能只不过因为你后面有一刹车灯不亮拦你,结果您自己认了超速,警察叔叔不给你开罚单都对不起你。

一般情况下,警察叔叔可能给你个警告,可能给你张罚单,也可能口头说你几句,这里有一个原则,不管处罚是什么,不要争辩,不要争辩,不要争辩。当然争辩和解释是有区别的,但还是那个原则,确定你的解释不会给你带来更多麻烦,要不然,闭嘴,微笑。警察的处罚不是最终决定,后面有的是机会让你争辩解释。等警察说,ok, you are free to go,你就可以走了,不需要等警察先开走,但是要安全谨慎的重新开回道路,不要慌不要乱。


上面是基本版,下面是进阶版。

有时候警察会要求搜查车辆,对于这个要求,请统一回答,sorry officer, but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不要同意,即便你车里空空,心里没鬼也不要同意。搜查可能毁坏你的个人财物,如果是租来借来的车,可能有前面车主遗留的违禁品,有些坏警察可能会往你车上放东西诈你,而你刚才的no consent可能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法律规定,警察因为交通违章截停的车辆,不应该搜查,除非警察有probable cause,但是如果你自己同意了搜查,警察就不需要解释他的probable cause是什么,而这有时候是法庭判决的关键。接下来你要明白,说了不同意,警察还是可能搜查,这时候不要反抗,按照警察说得做,保持微笑,同时嘴里念叨着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

有时候警察不搜你车,但是也不让你走,这时候又有一个金句,最重要的金句,officer, are you detaining me or am I free to go ? 你是要拘留我或者让我开路? 为什么说这是金句,因为警察不能无限期的截停你,除非他有probable cause,而这个金句可以明确判断他到底有没有,如果有,他就要拘留你,如果没有,他只能放你走。等你说了这句话,警察如果无动于衷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你可以停止回答他的问题,不断重复这句话,直到他拘留你,或者让你走。只要你平静礼貌,不急不徐,绝大部分情况下,警察一定会让你走。你问出这句话的时候,警察已经知道,你懂法。最后说一句,一定是警察明确让你走了你再走,不是说了这话就能走,要不然你的事就大了。

如果不幸真的被拘留了怎么办? 沉默是金。I am going to remain silence, I want to see a lawyer。妥了!

律师来以前不要回答任何问题,像我前面提到的,警察没有起诉权,没有定罪权,没有量刑权,他们所有的威胁或者利诱都是虚张声势,都是他们想让你坦白的手段。你需要明确你的权利,等待援兵,保存实力,在最终的战场,法庭上一决胜负。


从我的接触来看,美国的警察基本还是靠谱的,一般不会故意刁难,而且警察阅人无数,我们这种普通小老百姓,一看就没有威胁,警察才懒得和我们浪费时间,很多时候的冲突都是因为误会。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know your rights。

user avatar
Please be aware, entering the United States is a privilege, not a right.

美国海关有权检查电子设备,有权撤销签证、遣返。

美国反恐之后,入关时根本没有隐私可言。

洛杉矶海关是被遣返的重灾区。

中国外交部管不到美国海关。

最重要的是,承认了打工。这事我觉得王毅出面也没戏。

user avatar

就说一点。。因为同为留学生的我看到新闻震惊了。我真的不敢相信在一个无辜的小姑娘在美国这种一直号称自由民主的国家会发生这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查了一下她的大学。。

她微薄上有签证信息,她在bethesda university。谷歌上查一下会发现,这个学校的注册地址是个仓库。。。也就是说。。没有校园???

这个学校申请不需要任何标准化考试成绩,包括托福SAT统统不需要,连高中成绩单都不用。。。任何一个排名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学校。


这是一个多么标准的挂签证的学校啊!甚至连“野鸡大学”都算不上。。而且现在是三月,如果她真的在上学,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回国啊0 0

签证挂在这样一个学校下面,假设这个妹子真的没有在打工,那她在美国干嘛?



然后再回到她自己写的那篇声泪俱下受委屈经历的文章,这种违和感简直。。。。




————————分割线————

更新一下,评论区里有朋友指正,他们学校有两个地址,一个确实是写着校名的房子,还有一个teaching site是个on sale的仓库~我昨天写答案的时候只看到了那个仓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洛杉矶海关遭遇“羞辱”并被遣返的事件,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且尽量避免过于绝对的判断,因为具体细节往往是复杂的。事件的表面描述与普遍感受:首先,当我们听到这样的描述时,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一个画面:一位怀揣着梦想、满.............
  • 回答
    最近,一条关于一位从法国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声称自己在中国门诊“即将饿死”的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位自称“豌豆公主”的留学生,在视频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国内就医的经历,并将其与在法国的就医体验进行了对比,言辞间透露出对国内医疗体系和某些生活细节的不适应,以及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担忧。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
  • 回答
    一个令人担忧的事件:中国传媒大学女大学生声称被滴滴司机下迷药跳车自救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名女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则信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她声称在乘坐滴滴出行时,遭遇了司机下迷药的险境,为了自救,她选择了跳车。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对公共交通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更将网约车平台的责任和监管问.............
  • 回答
    对于12月3日发布的《美国博士学位调查》中关于“6000名中国人去年获得美国博士学位,8成想留在美国”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这个数字和比例背后,反映了中美两国在人才交流、教育、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动态。一、 数据解读与背景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份调查的来源、方.............
  • 回答
    在中国留学生芝加哥大学校园抗议枪支暴力事件中发出的“我们是来学习,不是来送死”的呼声,深刻地反映了留学生群体在异国他乡面临的复杂挑战和普遍担忧。这一事件不仅触及了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枪支暴力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海外留学生群体最基本的生命权和安全感。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芝大校园抗议枪支暴力? 表达对自身.............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遭遇天价医疗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且力求分析得更深入一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留学事故”,背后牵扯到医疗体系的差异、保险制度、个人责任以及跨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首先,美国医疗体系的高昂费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并非只针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医疗服务被视为.............
  • 回答
    杨舒平毕业演讲引发的争议:中国留学生眼中“甜美”的美国空气2017年,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场演讲,其中一句“美国的空气都是新鲜而甜美的”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这句话的背后,究竟折射出怎样的文化差异、个体经历和时代背景?演讲者的初衷与情境从杨舒平本人的角度来看,这番话或.............
  • 回答
    中国留学生的“抱团”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议题,既有其必然性,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争议。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抱团”的根源与动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抱团”并非中国留学生独有的行为,在任何跨文化、远离家乡的环境中,人们都倾向于寻找相似的群体以获得归属感和支持。中国留学.............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在堪培拉遭受当地青年围殴辱骂事件,是一个令人震惊和痛心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分析。事件本身(根据公开信息推测和描述,具体细节需以警方调查为准):虽然具体的事件细节可能在不同报道中略有差异,但普遍反映了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时间地点: 事件发生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具体的时间可能是.............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令人心痛,同时也引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件事:受害者视角:一个令人震惊的经历首先,我们必须站在遇难留学生及其家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份悲痛和无助。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远离家乡,在异国他乡努力学习,梦想着更好的未来,却在这样一个本应相对安全的公共场所遭遇突如.............
  • 回答
    这事儿最近闹得挺大,一个中国留学生,本来高高兴兴去美国念书,结果刚落地就被逮住了,签证直接被吊销,还给遣送回来了。为啥呢?听说是行李里带了个防弹衣。你说这事儿,细想一下,挺让人琢磨的。首先,从美国的角度看,这事儿处理得可能挺“正常”的。美国社会对枪支管制这事儿,一直挺敏感的。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严控.............
  • 回答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机场因为携带癌细胞样品出境而被逮捕,这件事情一出,立刻在国内国外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掰扯。首先,从法律和规定层面说。在美国,对于生物制品的进出境,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这和癌症病人用的药、医疗器械的管控是类似的,只是性质更复杂一些。这些样本,即.............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挺憋屈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满心欢喜地带着自己的宝贝大提琴坐飞机,还特意为大提琴买了张“座位”,想着给它一个舒适安全的旅程。结果呢?到了机场,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的人却告诉他,“飞机太小”,直接把他和他的大提琴拒之门外。这落差感,估计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咱们.............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群殴保安被捕事件,无疑给许多关心这件事的人,尤其是留学生群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件事情可不是小事,它背后牵扯到的问题,细想起来,挺多也挺复杂的。首先,最直接的层面,就是法律和秩序。无论在哪个国家,挑战公权力,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围殴执法人员(保安在日本承担着一定的公共安全维护职能),都是.............
  • 回答
    最近,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遭遇绑架的事件,无疑是牵动着无数人心弦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刑事案件,它背后折射出的多重面向,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这是对个人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的严重侵害。 无论受害者来自哪个国家,任何形式的绑架都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是对基本人权的粗暴剥夺。在这种事件中,我们首先应该关注.............
  • 回答
    周远在洛杉矶被逮捕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勾起了许多关于留学安全、跨国执法以及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事件本身,我们先回顾一下公开的信息:周远,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的家中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起因据报道是因为涉嫌在一款流行的多人在线射击游戏.............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自拍撞坏135万元艺术品”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咱们仔细掰扯一下,这件事里到底有多少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思考的东西。事件本身:一个令人扼腕的瞬间首先,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这是一起非常不幸的意外。一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享受异国文化,可能是出于兴奋或者想要记录下这美好时刻的.............
  • 回答
    看盗版,留下的是刻板印象,挥不去的是争议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找盗版”这事儿,算是个半公开的秘密。学术书籍、专业软件、甚至是电影电视剧,能找到免费的,谁还愿意花钱?但这种行为,在很多外国人眼里,可不是什么值得津津乐道的小窍门,而是滋生刻板印象的温床,也带来了持续的争议。 为什么会有这种“普遍性”?要.............
  • 回答
    美国人对中国留学生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多元和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这其中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一些担忧,而且这些看法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域、教育背景、年龄、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等等。总的来说,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留学生持一种比较开放和欢迎的态度,尤其是在学术和文化交流的层面。积极的方面,人们普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这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视角和群体。外国学生看待中国留学生群体,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笼统的说法,因为“外国学生”包含的范围太广了,他们的国家、文化背景、留学经历、个人经历,甚至他们所在大学的地理位置和氛围,都会影响他们的看法。但如果非要找一些普遍性的观察,我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