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很多年轻人过于自信,根本不知道中国现在发展成什么样,自以为美国各方面都是最牛逼的。导致许多美国学生认为中国留学生都想留在美国,中国女生都想找美国男票。却不知道很多人选择留下,其实是为了离开。
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了。但是不管我在明尼苏达、伊利诺伊还是在加州,都能感觉到大部分美国学生对中国的无知和对美国的自信。这种自信甚至有时候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我穿了一条色彩鲜艳很可爱的裙子,很多美国女生就会说:
“你的裙子好漂亮啊!”
我说:“是啊,我的朋友都说肯定是从中国买的。”
这时候美国女生就斩钉截铁的说:“不,你是从美国买的。”
这几句话我回味了很久。我下意识的说我从中国买的,因为我和我的朋友都知道国内的裙子比美国漂亮得多。国内的网购、物流比美国强太多。但是美国女生并不知道,她们没有问我你在哪里买的,因为她们潜意识里Made in China都是廉价品,以为我的朋友说我从中国买的我会不高兴,安慰我一看就是美国买的高档货。
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不经意流露出真实想法的对话还有很多。如果他们能像我们了解美国一样去了解中国,就会理解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留在美国。留或不留,涉及到了家庭、经济、专业、职业发展、教育回报等多种因素。即使留下,也可能是短暂的。比如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育家,我希望能在美国教几年,在中国教几年,再去芬兰或者非洲或者世界上需要我的地方去教几年都可以。
但是我在读教育硕士的时候,没有人问我你想留在美国吗?你以后想去哪里教书之类的话。所有人都会说“你现在在的学校很好,没有人想要离开。”“你将来能去XX学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之类的。
心里有世界的人,才知道美国不是天堂。
最让我反感的就是很多白人以为所有中国学生都想留下来,所以中国女生都想嫁给美国人……
WTF。
别人怎么样我不管,反正我不是。
我记得以前在法学院的时候有一个白人JD跟我表白,我非常感动正想如何发一张好人卡,他突然很夸张的问我,
”你不是没有跟白人约会过吗?你不想知道跟白人交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吗?”
WTF。
一个TOP法学院的JD,Dean's list,成绩优异,精通多国语言,最后还是优秀毕业生,前途一片光明,此时此刻他的自信居然仅仅是他皮肤的颜色。
太恶心了。我连好人卡都懒得发了,真想拿张智霖彭于晏金城武的照片摔他一脸。滚滚滚!
这道题如果是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留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能写更多。毕竟我现在的同事、领导、家长、教授们都是美国人。
其实除了生活、学习、工作的正常交往外,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刻意融入,特别是留学生们。知道是怎么回事,有这么一段经历就好。成年以后能否交到真正的朋友在哪都不容易,不论国籍。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刻板印象、未来的职场天花板是真的,美国的高等教育绝对是世界领先的是真的,优异的GPA和实习经历能让你进可留美退可回国也是真的。
怎么选择还是看自己,和歪果仁怎么看我们无关。
关于美国的回答:
我们中国人骂人永远是最有气势的。高中的时候跟中国人和中国人经常在宿舍里吵架。每次吵架的时候总有外国人露出敬仰的神情。有次训练完以后大家坐在操场上聊天,有个韩国同学突然说:“你们中国人骂人的词儿真多,我们只有稀巴和混蛋之类的。”旁边的美国插话:“我们只能花式fuck和一些没什么气势的词,感觉你们用中文吵架的时候用了好多词。”
于是,我回到宿舍后撕了一张纸。写了一些我能想到的中文脏话然后标准音标并写上了英文注释。那张纸被当时插话的美国人拿走后就没见过了,但是听和他一节课的人说他经常从校服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然后用生硬的中文念:“草泥足总屎把袋。”还经常不厌其烦地跟其他老外解释:“It means fuck eighteen generations of your family in Chinese."其他老外一听,顿时瞪大了双眼并露出敬佩的眼神。
看我们的衣柜整齐不
十几年前曾经在乌克兰留学,住在学生公寓的时候不光接触了乌本地学生,也接触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在乌留学生,说说他们的情况也说说他们对我们的印象吧。
乌克兰本地成年人:我是零几年在乌克兰留学,那时苏联解体十年出头,社会岗位上的成年人包括老师都是经历过苏联黄金时期的,对共产主义,对中国人那是抱有相当的好感的。
有一次我从学校坐电车去乌克拉伊纳购物中心(国立航空的学生都知道那是离我们最近的大型购物中心,也是最近的赌场。。。。。。),刚上电车,就有个大叔来一句“达瓦里西!”,还跟我握手,周围的人也开始笑,他的女性同伴说“毛的学生来了。”,大叔问我“你是来学机械的吗?我以前当司机的时候接触到的中国学生很多都是学机械的”(难道是那几个五年计划的那些公派留学生吗?),然后我只好在那跟他说了半天,像公派生和组织汇报学习情况一样,中间前后座的人也不停看我们,都抱着善意的笑容,小孩子看我的眼神是好奇但带着天真,认为是一个兄弟国家的大哥哥。
乌克兰女生:对我们很好,超级好!!!简直超越革命友谊的那种。受录像带影碟的影响,她们对我们生活礼节的看法似乎还停留在晚清民国的时候,有一次太冷了,我出教学楼的门,把手左右互穿放在羽绒服袖子里,她们以为我是在对她们行礼,也把手左右互穿还弯腰作揖。。。。。。乌克兰女生知道很多中国自费留学生很有钱(尤其是江浙一带的留学生,那时候追女生就有送诺基亚6600的,比现在送苹果都烧钱。),也会明里暗里的“接近”我们,有一次我抱着面包走进宿舍楼,刚进门口,两个女生(我也不确定是不是二毛子,没打听)迎面走来,一个女生直接贴着我鼻子打了个响指,我有点愣,她俩就一阵大笑走过去了,不得不说那是相当开放啊(对于我们那个年代来说)。
乌克兰男生:本地男生也分两种,聊得来的和聊不来的,而且我发现聊得来的都是家里条件较好的。他们对我们男生的看法:情敌。。。。。上一段说乌克兰女生的时候就说到了,女生认为我们比较有钱,明里暗里的接近我们,男生看了的话,条件好的那一拨(国立航空和基大有乌克兰政府高官和富商的子女)也无所谓,他们自己也经常换女朋友。条件不好的那些就明显有些嫉妒了,认为是来抢女人的,不过也就打打嘴炮,动手的没有,毕竟基本素质还是有的。
突尼斯留学生:他们本身国家生活水平还行,对我们算是平等对待吧,男女生都带有地中海风格的那种热情奔放,很好交朋友,见面总是笑意盈盈的,很爱开玩笑。
尼日利亚留学生:这个就得分开写了,尼日利亚女生在本国地位不高,所以都比较随和。
但尼日利亚有些男生就不行了,不能忍的那种,具体看我另一个答案吧⬇️
蒙古国留学生:蒙古国本身比较穷,那个时候能来乌克兰或者俄罗斯留学的,基本上都是高官的子女,从小受家庭的影响,人不怎么爱说话。我们班上原来有蒙古国一男一女两位留学生,他们一般只和我们一位来自内蒙的蒙古族男生(会说蒙语)交流,看得出是官二代的那种,话不多但是你有什么事找她她都会帮忙的。
越南留学生:这个就得大书特书了,咱们的邻居,衣食住行几乎一个模子,很多乌克兰人经常把我们和越南人认错。就本校而言,越南人和大多数海外华人一样,好赌,在基辅的各大赌场里,经常能遇见我们国立航空的越南同学,有时候轮盘中一个数,大家还能互相击个掌。和蒙古国的留学生一样,在乌的越南留学生家里条件都很不错,基本上也是官员的子女。
秘鲁留学生:典型的南美性格,热情奔放,男孩子都是段子手,时不时还唱一段,每次见我都要教我西班牙语,说“XX,你的发音不正确,这样是泡不到我们秘鲁的女孩子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伊朗留学生:和大多数中国人认识里的印象不一样,伊朗人对我们似乎格外的仇视,在乌克兰曾经发生过中伊留学生大规模斗殴的事件,就不细写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平时在一个楼里一句话不说,能躲就躲。
土耳其留学生:世俗化的土耳其男生跟欧美根本没啥区别,而且他们本身国家比较发达(零几年的时候土耳其人均是比咱们强的),很傲气,看我们就像看乡下人一样的,受外媒影响认为中国女孩子很好泡,曾经有个土耳其胖子半夜来敲我们的门,问中国女孩子睡了吗,tmd神经病。喜欢打架,流淌着突厥人的血液天性好斗,不知道在教学楼里见了多少次土耳其人打别国学生,连乌克兰本地学生都打,平时我们中国留学生都有共识——离土耳其人远一点。
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就不写了,高加索地区的留学生没啥来往,他们喜欢和乌克兰本地学生来往,其他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没见过,至少在国立航空没见过。听说有朝鲜的留学生,是在基辅大学,反正我也没见过。
specifically,在party上是个非常尴尬的群体。
一般不参加party,如果参加,往往都是几个中国男生在角落孤零零地讨论自己专业为什么有用/没用。对身边各种美女视而不见,也可能是觉得美女太好看,反倒克制自己不能使劲看。
站在食物旁边猛吃,经常给人感觉是晚上没吃饭,专门来去吃东西的。
感觉comfort zone极小,来到party看到有人接吻拥抱自己都尴尬的不得了,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巴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只敢找中国姑娘讲话,但别人往往没兴趣,讲两句别人看到外国帅哥就走了。
到了10点钟,没人跟自己讲话,只能随便凑近一堆人听别人讲啥,也搞不太懂,只能尴尬地傻笑。
11点,感觉大家很醉了,可能更多人要去开始接吻拥抱了,自觉地撤离现场,回家看美剧。
哦,好像不知不觉在描述多年前才出国的自己,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