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比较地球上现存各物种的总重量,人类是不是最重的?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重量,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很多数据都需要估算。我们来好好聊聊,看看到底哪个物种“压得住场子”。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总重量”。 是指所有个体加起来的平均重量,还是指所有个体当前生物量(生命物质的总量)?通常我们讨论的是生物量,也就是所有现存个体物质的总和。而且,这个重量是动态变化的,比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衍死亡都会影响。但我们通常是基于某个时间点的估算。

那么,人类是“最重的”吗? 答案是:不是,远远不是。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们人类遍布全球,建造了巨大的城市,影响力巨大,是不是就“最重”了。但实际上,从生物量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体重”是很小的。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对比一下其他一些主要生物类群的估算生物量。这些估算是科学家们通过各种研究,比如卫星遥感、实地考察、模型推算等得出的,虽然可能存在误差,但大致的量级是比较可靠的。

地球上生物量的“重量级选手”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植物:绝对的王者
森林是庞然大物: 想象一下亚马逊雨林、西伯利亚泰加林、非洲的刚果盆地等等。这些庞大的森林系统,包含数以亿计的树木,每一棵树的重量都可能达到几吨甚至几十吨。它们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汲取养分,支撑着巨大的树冠。而全球范围内的森林面积是惊人的。
其他植物类群: 除了树木,还有草地、灌木、地衣、苔藓等等。虽然单体重量不如大树,但它们覆盖的面积之广,数量之庞大,累积起来的生物量也是极其惊人的。
估算: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所有植物的生物量占据了所有生物量的大头,甚至高达 4500 亿吨碳(注意,这里通常以碳的质量来衡量生物量,因为碳是构成有机物的核心元素)。换算成总重量,那是个天文数字。

2. 细菌:看不见的巨人
无处不在的生命: 细菌存在于土壤、海洋、大气、动物体内(包括我们自己),几乎无处不在。虽然单个细菌非常微小,但它们的数量是天文数字,用“兆兆”来计算都不为过。
惊人的总生物量: 尽管单个细菌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们的总数量和遍布的范围使得它们的生物量非常可观。一些估算认为,细菌的总生物量可能与植物相当,甚至更高,达到 数百亿到数千亿吨碳。尤其是在土壤和海洋深处,细菌的生物量非常庞大。

3. 真菌:隐藏的地下网络
菌丝体的力量: 真菌,尤其是其中的菌丝体,它们在土壤中形成庞大的地下网络,连接着植物的根系,传递养分,分解有机物。你看到的蘑菇只是真菌的繁殖器官,本体隐藏在地下,而且可以非常巨大。
估算: 真菌的生物量也十分惊人,可能达到 120 亿吨碳 左右。

4. 动物:体型悬殊的挑战
人类: 按照目前的全球人口(约80亿),平均体重如果按70公斤计算,人类的总生物量大约是 80 亿 x 70 公斤 ≈ 5.6 亿公斤 = 56 万吨。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小,但和上面那些巨头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大型动物: 蓝鲸、大象、长颈鹿、牛、马等等,它们个体重量可达几吨甚至几十吨。但是,它们的数量相对人类来说,要少得多得多。
小型动物: 昆虫、鱼类、鸟类等等,数量庞大,但个体重量轻。
海洋生物: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虽然个体微小,但其数量庞大,而且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大型海洋生物如鲸鱼、鲨鱼、鱿鱼等,虽然个体庞大,但总数量仍然不如植物和细菌。
估算: 所有动物的生物量,估计在 20 亿吨碳 左右,其中大部分是海洋中的鱼类。

5. 古菌和原生生物:同样不容小觑
古菌: 和细菌类似,古菌也是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极端环境中,它们的总生物量也相当可观,可能达到 70 亿吨碳 左右。
原生生物: 包括变形虫、草履虫等,它们在土壤和水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生物量也可能在 40 亿吨碳 左右。

总结一下,从生物量的角度看,地球上最重的物种群体毫无疑问是:

第一名:植物 (特别是森林)
紧随其后:细菌 (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然后是:古菌、真菌

而人类呢? 尽管我们在地球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从纯粹的生物量来看,我们只是一个相对“轻巧”的物种。 我们的总生物量(大约 56 万吨)和植物(4500 亿吨碳 ≈ 几千亿吨)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甚至与细菌的总生物量相比,也相差甚远。

所以,下次当你思考自己在地球上的“分量”时,不妨想想那些默默生长、无处不在的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才是地球上真正的“重量级选手”。我们人类的“重”更多体现在影响力、文明程度和对环境的改造能力上,而非纯粹的物质重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

南极磷虾有三百到四百万亿只,若按质量来说有大概五亿吨,而地球人总质量是三点五亿吨。哪天磷虾的渔业技术成熟了,这个数字估计很快就会被人类打压下去。

磷虾的吨位是靠自己的实力打拼出来的。若算上人类养殖的,家牛大约有十三亿头,平均体重四百公斤。加起来也有五亿多吨。上面有答案提到鸡,鸡的总数有二百四十亿,无奈单个体重太小,堆在一起只有半亿吨。鸡的总质量比人低不难推算:人的平均体重有五十公斤,每只鸡两公斤,现代工业化养殖一只鸡不到两个月就出栏,存栏如果总质量跟人类相当,那平均每人每个月必须吃掉十二只鸡还要多。。。不然过不了几年地球上的鸡就得冒漾了。。。

植物应该很难统计吧。。。蓝绿藻据估算一共有十亿吨,真菌占地球生物总质量的四分之一。

没错,这些数字我都是从维基百科百科看来的。

补充一下:

蓝绿藻是一个门,而真菌是一个界。下面有评论说放在一起跟别的单一物种比较不合适。野生植物的单一物种质量不知道有没有专门的机构统计排名过。。。但是驯化作物还是很好查的,最重的应该是玉米。

玉米是三大农作物之首,其中唯一的单季作物,且是单一物种。玉米的年产量十亿吨以上。这些晒干的种子具有发育能力,计算物种生物质量的时候应该算进去吧。。。如果考虑收获之前,假设算上秸秆叶子根系什么的,最后成熟的种子只占其五分之一,那么一年内在地球上生长过的玉米就有五十亿吨。

玉米生长期六个多月,如果只算质量比较高的灌浆期和收获期大概有两个月左右。虽然地球上各大洲都有种植,但将收获季平摊到各个月份似乎不太合理,因为同纬度的中美两国包揽了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五。所以在十月左右的北半球收获季,地球上生长者的玉米总质量大概有差不多三十亿吨。秒杀前面所有动物(不然人,牛和鸡吃啥)。

再次补充:

评论中很多人不断的提到蚂蚁。能找到南极磷虾肯定有考虑过蚂蚁啊!为什么没有放在这里,因为蚂蚁是一个科, 分成二十多个亚科几百个属,下面有一万两千多种。

另外蚯蚓是一个目,下面二十多个科。和蚂蚁一样,具体算到每一种量都不会太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重量,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很多数据都需要估算。我们来好好聊聊,看看到底哪个物种“压得住场子”。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总重量”。 是指所有个体加起来的平均重量,还是指所有个体当前生物量(生命物质的总量)?通常我们讨论的是生物量,也就是所有现存个体物质的.............
  • 回答
    如果地球上没有食腐动物和细菌,我们今天所知的煤炭和石油的储量,很可能会和现在大相径庭,甚至可能比现在要多得多。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触及了地球生命循环和地质过程的核心。让我们先来想想,这些重要的化石燃料是怎么形成的。煤炭和石油,本质上都是古代生命残骸经过漫长岁月地质作用转化而来的。煤炭的形成: 煤炭.............
  • 回答
    要回答“根据现有的物理定律,能存在一个比地球体积大多少的固体星球?”,这问题触及到恒星形成、行星演化以及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等一系列物理学核心概念。简而言之,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上限。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固体星球”的定义。通常,我们将其.............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科幻作品中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甚至有些“矛盾”的现象。明明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可以建造星际飞船、操控能量武器,甚至改变时空,但回头一看,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思维模式,甚至日常的冲突解决方式,却往往透露着一股“原始”的气息,比咱们现在地球文明还要“落伍”。这背后其实隐.............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地球在形成之初就比现在大上一倍,那可真是个巨无霸,我们人类的存在和样子,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那得是重力。地球半径大一倍,但质量要是没跟着成比例增长,那重力可就弱多了。想当年地球形成,那会儿引力作用可是塑造一切的关键。如果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答案是:是的,大约 40 亿年前的地球温度比现在低很多,尽管当时的太阳比现在黯淡。这看似矛盾,背后隐藏着地球早期历史中一个被称为 “年轻太阳悖论” 的科学难题,以及地球自身复杂的反馈机制。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年轻太阳的亮度之谜.............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人类生命是否至高无上,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如何理解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判断。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一、 生物学上的视角:群体与个体从纯粹的生物学角度来看,任何生命形式的首要目标都是繁衍和延续基因。.............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难以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来看,“到底有没有比地球上人类还落后的外星人?”的答案是:很有可能,但我们无法证实。为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落后”以及宇宙的巨大尺度和多样性: 1. 理解“落后”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落后”。这个词本身就带有.............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大哉问,我们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总觉得地球这块地盘,我们说了算,我们应该比别的生命高高在上。这想法,从咱们记事起,好像就深植在脑子里了。首先,我们得承认,从很多方面看,人类确实展现出了独特的、令人惊叹的能力。咱们的大脑,那叫一个复杂,能思考、能推理、能创造,发明了文字、语言、科学.............
  • 回答
    相较于其他地区,北京考生在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下简称清北)方面,确实存在着显著且多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也渗透到教育资源、考试环境以及升学路径等多个环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优势:一、名额分配的绝对优势——这是最核心、最直接的优势 本地招生计划比例高: 清北作为全国.............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智慧本质以及生命存在形式的理解边界。当我们谈论“智能”,很容易就联想到人类所展现出的能力:逻辑推理、复杂语言、抽象思维、创造力、自我意识等等。然而,地球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生命的形式更是千姿百态,藏匿于我们未曾深入探索的角落。所以,有没有可能存在比人类更聪明的.............
  • 回答
    地球上确实存在一些总质量比人类还要庞大的生物,而且数量相当可观。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宽到所有生物,这个名单会变得非常惊人。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大概估算一下人类的总质量。人类的总质量:一个基准目前全球人口大约在80亿左右。如果我们假设每个人的平均体重是60公斤(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确一下“10个哥斯拉”大概是个什么量级。哥斯拉的体型一直以来都有所变动,但普遍认为,最经典的版本,比如1954年的初代哥斯拉,体长在50米左右,体重可能在两万吨上下。而现代一些的哥斯拉,体型更是膨胀到了一百多米甚至几百米,体重更是难以估量,达到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也不是没可.............
  • 回答
    珠穆朗玛峰,这座巍峨耸立于喜马拉雅山脉之巅的巨兽,被誉为地球的最高点。它的峰顶直插云霄,似乎离太阳更近,然而,事实却与我们的直觉有些出入:越是高耸,气温却越是寒冷,远非我们对“靠近光源更近会更热”的常识所能解释。这其中,涉及到的是大气层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互动的一系列复杂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白,地球.............
  • 回答
    火箭作为人类在地球上两地之间往来的日常交通工具,这个设想听起来很科幻,但要实现它,我们还需要跨越许多现实的鸿沟。简单来说,目前我们还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内(未来几十年)不太可能成为像飞机那样的普遍交通方式,中长期来看,随着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我们或许能看到它在特定场景下应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威力”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地球这个特定尺度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能够造成毁灭性影响的事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威力”在核武器这个语境下的含义。核武器之所以被认为是威力巨大,是因为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导致大范围的破坏,包括冲击波、热辐射和核辐射。这.............
  • 回答
    说起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国际地位,确实很多人会有“巴基斯坦似乎更受关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也更响亮”这样的感觉。这背后有很多深层的原因,不是简单的谁“好”谁“差”能概括的,更多的是历史、地理、经济、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它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曾是同一个国家.............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统计学里这几个经常打交道的概念,尽量把它们讲得透彻明白,就像跟老朋友唠嗑一样,没有半点机器人的生硬感。 1. 相关性:“你俩是不是走的挺近?”想一想: 两个东西在一起出现的频率高不高?当其中一个变了,另一个是不是也跟着变?通俗点说: 相关性就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