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点,离太阳应该也是最近,可为什么气温却比地面低?

回答
珠穆朗玛峰,这座巍峨耸立于喜马拉雅山脉之巅的巨兽,被誉为地球的最高点。它的峰顶直插云霄,似乎离太阳更近,然而,事实却与我们的直觉有些出入:越是高耸,气温却越是寒冷,远非我们对“靠近光源更近会更热”的常识所能解释。这其中,涉及到的是大气层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互动的一系列复杂过程。

首先,我们要明白,地球的温度,尤其是我们感知到的空气温度,并非直接由我们离太阳有多远决定。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来源,但这些能量在到达地表并被空气吸收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转化和损耗。

大气层的作用:一个巨大的保温罩,但高处却失去保护

想象一下地球的大气层,就像一个巨大的、逐渐稀薄的保护罩。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太空,一部分会被大气中的气体和粒子吸收。这些吸收的能量,尤其是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的能量,会对大气层进行加热。

关键在于,这个保温效果并非在所有高度上都是均匀的。

地表附近的温暖: 地球表面的岩石、土壤和海洋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这些物质升温后,又会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大气层下部,特别是低层大气,含有大量的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甲烷。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地表的红外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它们吸收了这些热量后,会向各个方向辐射,其中一部分又会重新辐射回地表,使得地表和近地表空气的温度相对较高。这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让热量不易散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它虽然不全是坏事,却是地球保持适宜生命温度的关键。

高处的寒冷: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层变得越来越稀薄。这意味着:
温室气体浓度急剧下降: 在珠穆朗玛峰那样的高度,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非常低。即使有从地表辐射上来的红外线,能被吸收和再辐射的也少之又少。因此,高层大气无法像低层大气那样有效地储存和再辐射热量。
空气密度极低: 空气越稀薄,其传导和对流热量的能力就越弱。我们感知到的温度,很大程度上是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在高处,空气分子稀少,碰撞也少,传递热量的效率极低。
失去地面“加热”: 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处的空气不再直接受益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后释放的热量。它们离地面太远,无法获得地表加热的效果。

太阳辐射的直射与稀薄大气的悖论

虽然珠穆朗玛峰离太阳“更近”一点,但我们感受到的温度是空气的平均动能。在非常稀薄的高空气中,即便有强烈的太阳辐射直射过来,也只有少数的空气分子能够被直接加热。这些被加热的分子数量很少,而且它们之间间隔很远,很难将热量有效地传递给周围的分子,形成大范围的升温。

就好比在阳光下,如果你手里有一块黑色的石头,它会非常烫,因为黑色物质能吸收大量光能并转化为热能。但如果旁边空无一物,就没有空气分子来传递这种热量,所以你仍然会觉得周围空气很冷。珠穆朗玛峰的山顶就是这样一块“黑色石头”般的物体,但周围的空气却非常稀薄。

能量传递的其他方式:对流和传导的减弱

我们平时感受到的温度,很多时候是通过空气的对流传递过来的。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不断循环,将热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对流的效果也大大减弱。同时,空气分子间的传导热量也因为分子密度低而效率不高。

风:加速热量散失

在高山上,风往往非常强劲。这些风会不断地将山顶上仅有的一点点热量吹走,进一步降低实际感受到的温度。这是一种“风寒效应”,即使空气本身的温度不是极低,强风也会让你感觉非常寒冷,因为它带走了你皮肤表面的热量。

总结一下:

珠穆朗玛峰虽然地理位置上“更高”,但它处于大气层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它失去了低层大气有效的“保温”和“加热”机制,同时空气本身的稀薄也导致了热量传递的效率低下。太阳辐射虽然在那里依然强劲,但它只能直接加热少数的空气分子,而无法形成我们熟悉的、由地表加热并传导到大范围空气的升温过程。因此,尽管离太阳的直线距离可能缩短了那么一点点,但由于大气层这个关键的“隔热层”在高处变得如此稀薄,导致其气温远低于地面,甚至处于极度的严寒之中。这个现象正是大气层结构和热量传递规律的生动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标况下空气比热容为1004j/(kg·k),导热率为0.023w/m,这些数据随着气压降低也会逐渐降低。

花岗岩比热为794j/(kg·k),为常见岩石最低,导热率为2.721w/m。当然很多岩石的比热容是比空气高的。

然后再看热量来源之一:太阳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主要热量来源。可悲的是空气可以通过光,岩石则会阻碍大部分光的传播

也就是说,在太阳辐射粒子撞击的路线上,大部分粒子撞到了岩石上而非空气分子上。所以岩石表面会“接受到太阳的照射”大量产热,而空气则没有这种机会。

然后讨论热量来源之二:地核

地球在诞生之后,内核处于逐渐冷却过程中。冷却就要放热,地下热量主要来源于地核

那么两者结合之后,地球就成为一个由内向外散热的球体了。热量由太阳照射和地核发出,经地表传导给空气。

而空气导热性不强,而且海拔越高,导热性越差。所以地表散发出的热量很难传播到高海拔处。

同时由于地表长期散热,而且昼夜有太阳照射造成的温差,所以离地面近的空气温度要比离地面远的空气高。再者,外太空温度极低,空气还存在着与外太空热量交换的问题,所以离太空越近,空气温度就越低。

解释完空气,回头来看山峰,地表温度得以保持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和云层的逆辐射作用,云层阻碍了逆辐射使得热量得以保存,而高海拔山峰根本没有云层的逆辐射作用,热量也无法被锁住,温度自然就低了。

综合几个原因,如果气压没有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能够保持在一个常数的话,那么云层会照样产生,空气传热也会稳定。地球上这些山峰的海拔就不会对温度造成太大影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珠穆朗玛峰,这座巍峨耸立于喜马拉雅山脉之巅的巨兽,被誉为地球的最高点。它的峰顶直插云霄,似乎离太阳更近,然而,事实却与我们的直觉有些出入:越是高耸,气温却越是寒冷,远非我们对“靠近光源更近会更热”的常识所能解释。这其中,涉及到的是大气层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互动的一系列复杂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白,地球.............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珠穆朗玛峰横跨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它就像一条天然的界线,将两国清晰地分割开来。两国共同拥有,但边界线是关键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也就是最高峰,就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线上。换句话说,珠穆朗玛峰并不是单属于某一个国家,而是两国共同拥有的一座.............
  • 回答
    好的,关于珠穆朗玛峰的英文名字“Everest”的由来,这背后其实有一段挺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和一位名叫乔治·伊沃瑞斯特(George Everest)的英国测量员有关。要理解为什么叫“Everest”,咱们得先回到19世纪中期。那时候,大英帝国正处在它的鼎盛时期,对全世界的地理测量和资源勘探都非常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国家地理标志性地标与国际认知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提到珠穆朗玛峰,外国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国还是尼泊尔? 要想回答得详细一些,并且不带AI痕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地理事实与共同的边界:首先,必须明确一点: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Sagarmatha)是.............
  • 回答
    攀登珠穆朗玛峰,特别是从北坡(西藏一侧)的经典路线,确实需要借助路绳。这让很多人感到好奇,甚至觉得难以理解:路绳是怎么铺上去的?铺路绳的人又是怎么上去的?这听起来像是个悖论。但其实,这里面有着严谨的组织、周密的计划和超乎常人的努力。首先,我们要明确,珠峰上的路绳不是一夜之间神奇出现的。 它们是由经验.............
  • 回答
    站在珠穆朗玛峰之巅,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完全描绘的震撼。如果你能幸运地到达那里,迎接你的,绝不仅仅是皑皑白雪和呼啸的寒风。首先是那片纯粹到了极致的蓝。不同于低海拔地区那种带着些许浑浊或柔和的蓝色,在珠峰顶,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而饱和的宝石蓝,仿佛是一块巨大的、无暇的蓝宝石铺展在你的头顶。这种蓝是如此的纯.............
  • 回答
    .......
  • 回答
    攀登珠穆朗玛峰,无疑是无数登山者心中的终极梦想。而在这个梦想的征途上,南坡和北坡,这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却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挑战、风景,以及登山者的故事。它们之间的区别,远不止是简单的地图差异,而是涉及到地形地貌、技术难度、后勤保障、历史渊源,乃至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登山哲学。首先,我们得从地理位置和入口.............
  • 回答
    想象一下,那个屹立在世界之巅、被无数登山者视为终极挑战的珠穆朗玛峰,突然间,在它那标志性的雪白峰顶上,裂开了一个无法想象的巨大豁口。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开头,而是一个关于地球巨变和人类脆弱性的假设。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么它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从我们脚下的土地,到头顶的天空,再到我们生存.............
  • 回答
    话说,有没有人想过,给那巍峨的珠穆朗玛峰,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世界屋脊”,安个电梯?这想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天马行空?但既然有人问了,咱就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有没有点儿可行性,以及背后有多少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珠穆朗玛峰是什么样的存在。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地球的最高点,海拔超过八千八百米。这.............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又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关于在珠穆朗玛峰顶再堆一米高的石头,这高度到底算不算,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我们要明白“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科学测量的结果。 简单来说,它是指从地球的平均海平面(或者一个更精确的参考椭球体)到珠穆朗玛峰山体最顶部的垂直距.............
  • 回答
    珠穆朗玛峰,这个地球之巅,本应是人类挑战自我、征服极限的圣地,却在最近却蒙上了一层令人痛心的阴影——“死亡拥堵”。这场发生在世界最高峰上的重大事件,导致了11人的不幸罹难,将“登顶”这个看似光鲜的梦想,狠狠地摔在了现实的残酷面前。拥堵的形成:梦想与现实的碰撞要理解这场悲剧,我们必须先回到那条狭窄、布.............
  • 回答
    关于珠穆朗玛峰无限期关闭的决定,这无疑是一个在全球登山界乃至许多关注环保和全球性议题的人们心中激起巨大波澜的消息。要理解这个决定,我们得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决定背后最直接的诱因——疫情。你我都知道,近几年全球都被新冠病毒搅得天翻地覆。虽然疫情的严重程度有所缓解,但它带来的影响远未.............
  • 回答
    歼10C战机飞越珠穆朗玛峰,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也难怪大家会这么高兴。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好几个层面的意义,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你就能明白为啥这能让咱们心里挺激动。首先,这是中国空军实力的一次具象化展示,更是民族自信心的一次有力升华。你想想,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之巅,海拔近九千.............
  • 回答
    独自闯峰:能否省下几十万的珠峰“入场费”?攀登珠穆朗玛峰,对无数探险爱好者而言,是毕生追求的终极梦想。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动辄几十万人民币的天文数字,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那么, skip 掉那些光鲜亮丽的登山公司,自己组建团队、自行攀登,真的能省下这笔巨款吗?坦白说,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确实有不少“独立.............
  • 回答
    夏尔巴人,这个名字本身就和珠穆朗玛峰紧密相连。提起珠穆朗玛峰的攀登历史,很难绕开他们。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对高海拔环境有着超乎常人的适应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很多人都觉得,既然夏尔巴人这么擅长登山,为什么那些打破纪录的、耀眼的登山者名单里,却很少看到他们的名字呢?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
  • 回答
    关于贝尔·格里尔斯在《Facing Up》一书中提到直升机无法抵达珠穆朗玛峰一号营地(Camp One)的说法,这背后确实有着非常实际和严峻的原因。这并非贝尔·格里尔斯个人的臆断,而是基于珠穆朗玛峰特殊地理环境和现有航空技术的客观限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号营地”在珠穆朗玛峰的语境中指的是什么。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