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点,离太阳应该也是最近,可为什么气温却比地面低?

回答
珠穆朗玛峰,这座巍峨耸立于喜马拉雅山脉之巅的巨兽,被誉为地球的最高点。它的峰顶直插云霄,似乎离太阳更近,然而,事实却与我们的直觉有些出入:越是高耸,气温却越是寒冷,远非我们对“靠近光源更近会更热”的常识所能解释。这其中,涉及到的是大气层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互动的一系列复杂过程。

首先,我们要明白,地球的温度,尤其是我们感知到的空气温度,并非直接由我们离太阳有多远决定。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来源,但这些能量在到达地表并被空气吸收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转化和损耗。

大气层的作用:一个巨大的保温罩,但高处却失去保护

想象一下地球的大气层,就像一个巨大的、逐渐稀薄的保护罩。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太空,一部分会被大气中的气体和粒子吸收。这些吸收的能量,尤其是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的能量,会对大气层进行加热。

关键在于,这个保温效果并非在所有高度上都是均匀的。

地表附近的温暖: 地球表面的岩石、土壤和海洋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这些物质升温后,又会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大气层下部,特别是低层大气,含有大量的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甲烷。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地表的红外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它们吸收了这些热量后,会向各个方向辐射,其中一部分又会重新辐射回地表,使得地表和近地表空气的温度相对较高。这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让热量不易散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它虽然不全是坏事,却是地球保持适宜生命温度的关键。

高处的寒冷: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层变得越来越稀薄。这意味着:
温室气体浓度急剧下降: 在珠穆朗玛峰那样的高度,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非常低。即使有从地表辐射上来的红外线,能被吸收和再辐射的也少之又少。因此,高层大气无法像低层大气那样有效地储存和再辐射热量。
空气密度极低: 空气越稀薄,其传导和对流热量的能力就越弱。我们感知到的温度,很大程度上是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在高处,空气分子稀少,碰撞也少,传递热量的效率极低。
失去地面“加热”: 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处的空气不再直接受益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后释放的热量。它们离地面太远,无法获得地表加热的效果。

太阳辐射的直射与稀薄大气的悖论

虽然珠穆朗玛峰离太阳“更近”一点,但我们感受到的温度是空气的平均动能。在非常稀薄的高空气中,即便有强烈的太阳辐射直射过来,也只有少数的空气分子能够被直接加热。这些被加热的分子数量很少,而且它们之间间隔很远,很难将热量有效地传递给周围的分子,形成大范围的升温。

就好比在阳光下,如果你手里有一块黑色的石头,它会非常烫,因为黑色物质能吸收大量光能并转化为热能。但如果旁边空无一物,就没有空气分子来传递这种热量,所以你仍然会觉得周围空气很冷。珠穆朗玛峰的山顶就是这样一块“黑色石头”般的物体,但周围的空气却非常稀薄。

能量传递的其他方式:对流和传导的减弱

我们平时感受到的温度,很多时候是通过空气的对流传递过来的。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不断循环,将热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对流的效果也大大减弱。同时,空气分子间的传导热量也因为分子密度低而效率不高。

风:加速热量散失

在高山上,风往往非常强劲。这些风会不断地将山顶上仅有的一点点热量吹走,进一步降低实际感受到的温度。这是一种“风寒效应”,即使空气本身的温度不是极低,强风也会让你感觉非常寒冷,因为它带走了你皮肤表面的热量。

总结一下:

珠穆朗玛峰虽然地理位置上“更高”,但它处于大气层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状态。它失去了低层大气有效的“保温”和“加热”机制,同时空气本身的稀薄也导致了热量传递的效率低下。太阳辐射虽然在那里依然强劲,但它只能直接加热少数的空气分子,而无法形成我们熟悉的、由地表加热并传导到大范围空气的升温过程。因此,尽管离太阳的直线距离可能缩短了那么一点点,但由于大气层这个关键的“隔热层”在高处变得如此稀薄,导致其气温远低于地面,甚至处于极度的严寒之中。这个现象正是大气层结构和热量传递规律的生动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标况下空气比热容为1004j/(kg·k),导热率为0.023w/m,这些数据随着气压降低也会逐渐降低。

花岗岩比热为794j/(kg·k),为常见岩石最低,导热率为2.721w/m。当然很多岩石的比热容是比空气高的。

然后再看热量来源之一:太阳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主要热量来源。可悲的是空气可以通过光,岩石则会阻碍大部分光的传播

也就是说,在太阳辐射粒子撞击的路线上,大部分粒子撞到了岩石上而非空气分子上。所以岩石表面会“接受到太阳的照射”大量产热,而空气则没有这种机会。

然后讨论热量来源之二:地核

地球在诞生之后,内核处于逐渐冷却过程中。冷却就要放热,地下热量主要来源于地核

那么两者结合之后,地球就成为一个由内向外散热的球体了。热量由太阳照射和地核发出,经地表传导给空气。

而空气导热性不强,而且海拔越高,导热性越差。所以地表散发出的热量很难传播到高海拔处。

同时由于地表长期散热,而且昼夜有太阳照射造成的温差,所以离地面近的空气温度要比离地面远的空气高。再者,外太空温度极低,空气还存在着与外太空热量交换的问题,所以离太空越近,空气温度就越低。

解释完空气,回头来看山峰,地表温度得以保持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和云层的逆辐射作用,云层阻碍了逆辐射使得热量得以保存,而高海拔山峰根本没有云层的逆辐射作用,热量也无法被锁住,温度自然就低了。

综合几个原因,如果气压没有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能够保持在一个常数的话,那么云层会照样产生,空气传热也会稳定。地球上这些山峰的海拔就不会对温度造成太大影响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