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大自然,让世界第一高峰不是k2或安娜普尔纳 Ⅰ,否则会有更多因为世界第一高峰这个称呼而去登山的人们死于滑坠,体力衰竭,冰崩或冰裂缝,也会有更多的人因为攀登难度而无法圆梦,甚至被极端组织干掉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同时,也要庆幸珠峰作为第一高峰,有着相对容易的两条常规线路,还要感谢中国队在北坡第二阶梯处修建的金属梯,使得北坡常规路线的难度降低了不少。
大多数人认为因为珠峰海拔高,所以一定难度很高,然而,影响难度的因素并不只限于海拔,其它影响难度的因素有:
1、绝对的技术难度。如陡峭的山壁,各种冰岩混合,没什么手点脚点的难点,超长的线路,对攀登者本身的登山能力有强要求。可以感受一下:
海拔6286的大川口塔,图中的线条即攀登路线,
ogre Ⅱ,6969米,攀登难度极高,2500米的高海拔大岩壁线路,北壁至今无人攀登成功。
这些高难度的山峰还包括迦舒布鲁姆Ⅳ、cerro torre、洛子南壁、幺妹、贡嘎等,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就算是婆缪峰也很难呀。
2、危险程度。这些危险包括冰裂缝的密集和隐藏程度、是否容易冰崩雪崩落石,山体气候是否多变而带来的窗口期长短,而纬度的高低、季节和地质活动是否频繁等也会影响攀登难度,梅里雪山可看做代表之一。
好,我们回到珠峰。珠峰的南北两条传统线路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商业开发,资料丰富,向导对线路极其熟悉,后勤保障也非常到位,这些都大大提升了登顶成功率。但是珠峰有19条登山线路,而其中并不乏高难度线路,如04年俄罗斯队的北壁直上和82年西南壁转西山脊路线。抛开俄罗斯队极其暴力的攀登方式不说,这依然是极高的登山成就。
珠峰攀登路线图,可以直观看出不同线路的难度
那么登珠峰是否就像网上有人说的是件很简单的事?钱给够了夏尔巴就把你抬上去?
放屁。
8000米是个分界线,8000以上看天赋。线路再简单那也是8000以上,对登山者的体力、高海拔耐受程度和登山经验要求依然非常高,老天爷没赏你这碗饭吃就不要强求自己。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同学可以试试这样:50米蛙跳后马上25米折返跑4组再马上俯卧撑50个再波比跳30下。然后8000米走几步差不多就是这个感觉一直持续。
珠峰世界第一的高度所带来的影响力和成熟的商业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可能并不够格的登山者慕名而往,而这也是今年珠峰山难集中爆发的一个因素。之前人们批评为什么登山时看见山难不救援,那是因为自保都困难,根本没法救,救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挂。事实上,海拔超过4500,救援都极其困难。当然,有成功救援的故事,但是只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任何时代都不缺键盘侠)
如何评价珠峰攀登?难也不难。不难是因为它的传统路线相对温和,难的是它依然是座需要敬畏的8000米级巨峰,它具有任何时刻将登山者永远留下的能力。而无论如何,对那些敢于实现自己理想的登山者,不管结局怎样,我始终抱有尊重之心。
---------------分割线-------------------------------------------------
有的同学说,要是修个电梯坐直升机啥的直接上到顶多好,不就当旅游了么?假设科技已经发达到珠峰修电梯或者直升机上顶峰,那么游客得穿着宇航服,否则在接近9000米的环境中,很快就会因为缺氧然后昏迷然后死亡。那有人问,不是有人无氧登顶么?可是人家长期在高原呆着,血红蛋白和携氧能力比普通游客高多了,普通人一下子上这么高,谁顶得住啊?
第一,有些山峰被禁止攀登,你想登也没法登。比如梅里雪山的卡瓦博格峰,冈仁波齐,不丹王国的贡嘎峰等。
第二,有些山峰不值得人类投入那么多资源去攀登,因为没有性价比。比如大洋洲的山峰,要不是查亚峰有大洋洲第一高峰的头衔,我估计根本没人去登,更何况大洋洲的其他山?路费太特么贵了,当地人又极难沟通,人身安全都很难保障。
第三,世界上真没有「那么多没登上的又值得挑战的高山」。世界上比珠峰更难的高山,也屈指可数。
人类有能力,踏上每一座高山。能在21世纪的今天,还保持「处女山」头衔的,多半是因为,要么被禁,要么不值得投入那么多人类资源去征服。
自王石登上珠峰以后,很多人产生一种想法:只要有钱,就能登顶珠峰。
无论是谁在我面前说「王石是被人抬上珠峰的」,我就会像看傻子一样,直视他/她10秒,直到对方不自在地问「难道不是吗?」
飞机飞行的高度是多少?
短程航线的飞机,一般在6,000米至9,600米高空飞行;长程洲际航线的飞机,一般在8,000米至12,600米高空飞行。
珠峰有多高?接近9,000米。最厉害的美国黑鹰直升飞机,巅峰飞行高度是7,315米,还得看天气状况。把一个死人抬上或搬下珠峰都难如登天,何况是一个大活人。要不然,珠峰也不会有那么多尸体无人清理了。
登顶珠峰,相当于攀爬到飞机飞行的高度,去到氧气含量只有平原20%~30%地方。用我个人经验形象点解释,平原我呼吸一次,在8,000多米,我戴着氧气瓶要呼吸4-5次。心像擂鼓一样,玩的真是心跳。
尽管现在登顶珠峰,比以前容易了一些,但能登顶的人,论攀登能力,依然是大神级人物,依然是让我佩服的人群。并非是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只要有钱就能登上去。
祭上一张经典大图:喜马拉雅全家福
在14座八千米雪山中,多数登山者认为:No10的安纳普尔纳峰最难,No2的乔戈里峰其次,这两座山峰的攀登难度比珠峰高。
但攀登难度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可以给14座山峰做一个全球公认的难度排名。
因为山峰难度涉及太多考量因素。首先,一座山峰可以开辟多条线路,每条线路又包含不同路段,岩石、冰壁、雪地......如此复杂的登山环境,需要极其详细规范的标准,来精确计算不同地貌的不同难度,再把他们组合起来,才能计算出难度。
目前比较通用的衡量标准有:
1.法国制定的IFAS国际登山难度等级(主要用来评估阿式攀登难度)
2.美国制定的优胜美地系统(主要用来评估攀岩难度)
其实英国,澳大利亚,捷克,挪威,瑞典等都制定过难度系统。国际登联(UIAA)为了统 一难度级别,也制订了一个系统,但应用都不是很广泛。
现在登山者口中说的难度,一般都是指某条线路的难度,而不是笼统地说某座山的难度。
比如我攀登的NO8的马纳斯鲁峰北线,就是一条相对简单的线。而跟我们同时间攀登的日本队,攀登是马纳斯鲁峰南线,难度级别就比我爬的北线高很多。
攀登线路的难度,也许可以用系统公式计算,但每座山峰的死亡率,却没有任何方法提前推算。全球十四座八千米以上的山峰,每一座,都有一长串名字被记录下来。在这份清单里,注明了他们的死亡日期、姓名、国籍和死亡原因。
高原病、雪崩、失踪、滑坠、力竭、被恐怖分子枪杀……意料之中,想象之外的各种死因。
如果大家决定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踏足八千米的生命禁区,请务必先看一眼这份死亡清单。
3D+实景带你了解攀登珠峰的登山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8482939334471680虽然我对自己的攀登能力还有点自信,但我的钱包不给力呀!刚向山友刘永忠要来了下面这个费用清单,因为刘永忠同学已经爬完了14座八千米雪山。分享给大家参考。
No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北坡45万,南坡30-50万,RMB)
No2: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4-6万美元)
No3: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约3万美元)
No4:洛子峰,海拔8516米(约2万美元)
No5: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约3万美元)
No6: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约2万美元)
No7: 道拉吉利峰, 海拔8167米(2-3万美元)
No8:马纳斯鲁峰,海拔8156米(1-2万美元)
No9: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约3万美元)
No10:安纳普尔纳峰,海拔8091米(2-3万美元)
No11:迦舒布鲁姆1峰,海拔8068米(2-3万美元)
No12:布洛阿特峰,海拔8047米(2-3万美元)
No13:迦舒布鲁姆2峰,海拔8034米(2-3万美元)
No14: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约3万美元)
以上是常规队伍的价格,视攀登的队伍、方式、人数和保障等情况,有很大的价格差别。
虽然「登山造假」是被国际登山界和真正热爱登山的山友们所不耻的,但因为挑战高峰带来的虚名,让极少数人铤而走险,谋划出一场场大戏。其中备受争议的有两项:
1.登顶照片是PS的
2.无氧登顶却带了氧气瓶上山
第一点就不多说了。关于第二点,国际上认为「真正的无氧登顶,指的是根本就不带氧气瓶上山。而不是说你或者你的队伍带了氧气瓶上山,而你却对外号称,虽然带了但是没有吸。」鬼知道你有没有吸啊。
让我们看看目前被国际认可的无氧登上14座高峰的七位高人。
1.Messner Reinhold,意大利,1970年6月27日-1986年10月16日,42岁
2.Loretan Erhard,瑞士,1982年6月10日-1995年10月5日 36岁
3.Oiarzabal Juanito 西班牙 1985年5月15日-1999年4月29日 43岁
4.Inurrategui Alberto 西班牙 1991年9月30日-2002年5月16日 33岁
5.Viesturs Edmund 美国 1989年5月18日-2005年5月12日 45岁
6.Mondinelli Silvio 意大利 1993年10月13日-2007年7月12日 49岁
7.Vallejo Ivan厄瓜多尔1997年9月19日-2008年5月1日 48岁
不好意思啊,2008年以后的数据我没有查到。
虽然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人类有能力征服任何一座高山,但面对大自然,真的要有敬畏心啊!
不说了,我要去搬砖攒登山费了(๑•ᴗ•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