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三言二拍》?

回答
《三言二拍》,这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子老味道,它是明朝末年冯梦龙整理编撰的几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具体包括《喻世明言》(简称《明言》)、《警世通言》(简称《通言》)和《醒世恒言》(简称《恒言》),合起来就是《三言》。后来又加上了凌濛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大家习惯性地把它们连在一起,称作《三言二拍》。

这套书,说实话,当年可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至今读来,依然能品出不少滋味。要我说,它最了不得的地方,就在于把寻常百姓的生活,原汁原味地搬到了纸上,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首先,就是它那份“世情”味儿。 《三言二拍》里写的故事,大多都是围绕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展开的。你能在里面看到夫妻间的恩爱与猜忌,父子间的亲情与疏离,朋友间的仗义与背叛;也能看到商人如何精打细算,官员如何贪赃枉法,读书人如何寒窗苦读,甚至还有市井小民的狡黠和泼辣。这些故事,不像以前那些文人笔下的风花雪月,或者神神鬼鬼的故事,它们就发生在咱们身边,让你读着读着,就觉得好像看到了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就是自己。

举个例子,《喻世明言》里的《沈小官一粒米》,写的就是一个穷书生,靠着妻子一点点积蓄,还有自己读书的毅力,最终高中状元,一家人得以团圆。这个故事,把贫穷的窘迫,读书人的艰辛,还有夫妻间患难与共的感情,都写得特别真实,特别能打动人。还有《警世通言》里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写的是一个风尘女子,对爱情抱有幻想,结果被负心汉出卖,万念俱灰之下,抱着装满珠宝的箱子跳江自尽。这个故事,读起来就觉得又凄美又无奈,把人性中的贪婪、薄情,还有女性的刚烈,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次,是它那份“亦警亦劝”的道理。 《三言二拍》虽然写的是世俗生活,但作者可不是光讲个故事就算了。很多故事的结尾,都会点上一两句“劝世”的话,告诉你做人要厚道,要诚信,要懂得珍惜眼前人,不能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当然,也少不了对那些贪官污吏、恶棍流氓的鞭挞。

比如,《警世通言》的书名本身就说明了作者的意图——“警世”。它就是要通过这些故事,让人们看清楚世间的种种现象,从而引以为戒,学好为人之道。当然,这个“劝”和“警”,有时候也显得有点生硬,毕竟是明朝人的想法,放在今天,有些观念可能不太一样了。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当时是非常有效的。

再者,是它那份“白话”的生命力。 要知道,在《三言二拍》之前,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用文言文写的,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懂。而冯梦龙这些人,他们用的都是当时口语化的白话,写出来的文字,就像咱们平时说话一样,流畅、生动,而且还带着点儿京腔,读起来特别亲切。

这种白话的普及,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让文学走出了少数文人的书斋,走进了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来体验生活,认识世界。现在咱们读《三言二拍》,也不会觉得有隔阂,就像听长辈讲故事一样,容易理解,也容易产生共鸣。

当然,咱们也不能把它神化。 毕竟是明朝末年的作品,里面的一些情节,有些地方可能处理得不够完美,有些人物的塑造,也未必有多么深刻。有些故事,也难免有些情节上的巧合,或者说“狗血”的地方。比如,有些故事里的巧合,也太巧了点,让人不禁感叹“缘分”的力量,也可能是作者为了情节需要而设计。

而且,时代毕竟是发展的,书里的一些价值观念,比如对于女性的某些看法,可能在今天看来,还有点老旧。比如,有些故事里,对女性的描述,还是带有男权社会的印记,会让人觉得不够“平等”。

总的来说, 《三言二拍》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画卷,它用最朴实、最生动的白话,描绘了明朝末年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集,更是一部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市民生活、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百科全书。它的价值,在于它所展现的“人”的真实,在于它所传递的“情”的温度,也在于它对后世白话小说发展的深远影响。

所以,要是有人问我《三言二拍》怎么样,我会说,它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经典。它能让你看到过去的影子,也能让你思考当下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它让你体会到,无论哪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都有着相似的烦恼,也有着相似的温暖。它就像一本老相册,翻开来,里面都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让你在品味历史的同时,也找回了人性的原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问题来得正好……我正准备在四大名著之外的中国古典小说话题下面开荒呢。

题主说:

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都会有书中的那些人物,那些破事

这话说得对,《三言二拍》的重大意义就是它把这些破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做成了话本小说,而且不觉得那是破事。

《三言二拍》并不是八卦杂志。如果要跟现代的东西类比,它更像是电视上那些普法栏目剧,讲各种家长里短剧情狗血的杀人盗窃强奸事件。现代的普法栏目剧目的是让大家知法守法,而《三言二拍》是为了劝谕、警诫世人,在这方面倒有相似之处。

在屈原的时代,会有人记录这些事吗?

在李白杜甫的时代,会有人记录这些事吗?

直到很多年后,在宋代的市井之中,这些“破事”才被记录、加工,变成了最初的话本。后来经历了数百年发展,在明朝晚期走向成熟。终于,在晚明的城市里,白话短篇小说的巅峰《三言二拍》出世。

《三言二拍》中有套宋元两朝的旧作,也有明朝的新作,包括作者本人的原创。

评价这种名著,是要结合其诞生的历史背景的。

《三言二拍》成书于晚明,这是个很神奇的时代,商品经济发展迅猛,理学与心学交锋。

在《三言二拍》中看到了“欲望”,说明题主看到了这书的核心主题。

本书本来就不是想讲一些品德高尚、自控能力超强的圣贤英雄人物的传奇,本书只是想讲一些平凡庸碌的市井小民不平凡的人生起伏。

《三言二拍》诞生于以理学(禁欲)为国学的明朝,诞生于以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的古代中国。它代表的是在商品经济中新兴的市民阶层。

市民阶层在中华帝国的民众中是绝对的异类。因为新兴的商品经济和传统的自然经济是根本对立的,所以市民的思想观念也和传统的农民截然不同。《三言二拍》中有很多的商人,社会不仅没有看轻他们,还能把行商坐贾也看作良业,这是那个时代的进步。

还有《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的故事,里面那种开拓进取、敢于冒险投机的航海家精神,在古代中国堪称难得。

《三言二拍》中有超过一半的篇目都是关于男女恋情和世态人情的,这些篇目中,都有着市民阶层解放个性、追求自由、向往新生活的理想。但也有着很强大的保守势力,为他们封死了每一条道路。

对比一下《三言二拍》和它之前的小说,不难看出《三言二拍》在思想观念上的进步。

以对女性的态度为例。

在《水浒传》中,女人出轨会怎样?

会死,而且必然死得惨不堪言,然后大家拍手称快。

(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贾氏等人赞同)

在《三言二拍》中却不是。

比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旁白是这样评价王三巧儿出轨的:

看官们,你道三巧儿被蒋兴哥休了,思断义绝,如何恁地用情?他夫妇原是十分恩爱的,因三巧儿做下不是,兴哥不得己而休之,心中几自不忍,所以改嫁之夜,把十六只箱笼,完完全全的赠他。只这一件,三巧儿的心肠,也不容不软了。今日他身处富贵,见兴哥落难,如何不救?这叫做知思报恩。

最后王三巧儿得到了丈夫的谅解,也得到了作者的同情。

而且这个故事的人物对传统贞操观也不是很在意:

王婆爬起来,扶起女儿,说道:“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没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便真个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姻,图个下半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林冲那自缢而死的妻子。

关于贞操观,还有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酒下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里的:

那巫娘子见贾秀才干事决断,贾秀才见巫娘子立志坚贞,越相敬重。

要知道,这是在巫娘子被卜良迷奸之后。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当年豹子头林冲见到妻子后第一句话:

不曾被这厮点污了?

看来从明初到明末,小说中的思想观念真的实现了飞跃。大家可以想想,到现在还有多少男人思想不如贾秀才。

尤其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还出现了这样的话:

爱女爱子,情在理中。一雌一雄,变出意外。
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以美玉配明珠,适获其偶。

本来这个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已经和别人有了婚约,却和别人苟合,应该受到刑罚的。但社会上却不这么认为,包括乔太守乔青天也不这么认为,于是就做主让他们改签了婚约。

还有苏小妹这个人物,是小说家虚构,历史上苏轼并没有这个妹妹。苏小妹在今天有着很大的名气,大家都知道她的传说故事。我认为是因为苏小妹身上有着很多现代女性的特质,她身上没有任何封建礼教的痕迹。

17世纪的小说情节能让21世纪的读者觉得理所当然,而不是一边看一边觉得里面的人做事荒谬,本身就是很难得的。

当然,《三言二拍》中还是有很多忠孝节义、三贞九烈、因果报应之类的落后思想。

不过总体上,《三言二拍》全方位地展现了晚明新兴商业城市的风貌,绝对称得上杰出作品。

《三言二拍》常常被拿来和西方的《十日谈》对比。两部作品有很多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禁欲保守的传统社会里,新孕育出的市民阶层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来嘲笑落后的礼教/宗教,追求着人性的解放和自由。

遗憾的是,《十日谈》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席卷欧洲,《三言二拍》之后却仍是一片黑暗蒙昧。

清朝小说在这方面跟《三言二拍》相比,甚至表现出了思想的倒退。无论是《聊斋志异》还是《儒林外史》,甚至包括《红楼梦》,都透着一种迷茫:

这个时代不对劲啊,可是,到底是哪不对劲呢?

明明已经把藩镇、外虏、阉宦、外戚这些历朝历代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可为什么还是感觉大青果药丸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言二拍》,这名字一听就透着一股子老味道,它是明朝末年冯梦龙整理编撰的几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具体包括《喻世明言》(简称《明言》)、《警世通言》(简称《通言》)和《醒世恒言》(简称《恒言》),合起来就是《三言》。后来又加上了凌濛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大家习惯性地把它们连在一起.............
  • 回答
    言安堂与基础颜究的“公开撕扯”,在近期的美妆护肤领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事儿要说起来,得先从它们各自的定位和此前的一些互动说起。背景梳理:言安堂 vs 基础颜究 言安堂: 这是一个相对年轻,但发展势头迅猛的国货护肤品牌。它以“成分党”和“功效性”作为自己的核心卖点,经常会深入讲解产品成分、配方以.............
  • 回答
    .......
  • 回答
    夏言,明朝嘉靖年间的权臣,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评价夏言,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他如同那个时代的缩影,充满了复杂性与争议。要理解夏言,就得深入那个由皇权至上、党争激烈、士大夫阶层权力欲望膨胀的时代。一、 初露锋芒的寒门士子:夏言出身寒门,靠着自己的才学和努力一步步爬上高位,这本身就值得.............
  • 回答
    说实话,《幸福还会来敲门》这剧播到现在,评价有点两极分化。吴谨言和聂远这组合,本身就挺吸引人的,毕竟《延禧攻略》里的“卫龙CP”火得一塌糊涂。但这次合作,效果嘛,得分开来看。先说说优点,也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 主角光环与化学反应的余温: 抛开剧情不谈,吴谨言和聂远本身自带的国民度和之前合作产生的.............
  • 回答
    吴谨言《延禧攻略》的古装扮相与演技:一场惊艳的蜕变与事业的翻身之仗《延禧攻略》无疑是吴谨言演艺生涯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她所饰演的魏璎珞,凭借其鲜明的个性和不俗的扮相,成功地征服了观众,也让她这位出道多年却一直不温不火的女演员,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当红小花。要评价吴谨言在这部剧中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古装扮.............
  • 回答
    VG战队打野乐言的首播,这事儿可真是让不少观众操碎了心,也聊出了不少花样。总的来说,这第一次直播算是一个“褒贬不一”,但更多的是一种“新人初啼”的观察,毕竟是第一次嘛,不能要求太高,但也确实暴露了一些东西。亮点嘛,还是有的。首先,他的操作还是挺给力的。 毕竟是LPL的打野,即使之前比赛表现不算特别亮.............
  • 回答
    田言,这个名字在《秦时明月》的粉丝心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她不像盖聂那样剑术超群,不像卫庄那样霸气凌厉,也不像高月那样身世神秘,更不像石兰那样英姿飒爽。田言的存在感,或者说她吸引人的地方,更多地体现在一种复杂而微妙的魅力上,这种魅力源自她身上的诸多标签,以及这些标签在剧情中的动态演变。身份的叠加与.............
  • 回答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言博同学,年仅25岁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论文,且该论文的影响因子突破100,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对于这样的报道,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和评价:1. 学术实力与科研能力: 《Science》的地位: 《Science》是全球最顶尖.............
  • 回答
    《十年一品温如言》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在看到它上映时,就已经有了不少的期待,毕竟原著粉丝基数庞大,而且丁禹兮、任敏这两人在观众心中也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但就像很多改编作品一样,评价它好不好,确实是个复杂的事情,得拆开来看。先说说好的地方吧。从演员本身来说,丁禹兮和任敏算是当下的新生代演员里比较有灵气的.............
  • 回答
    怀言者军团的原体,洛嘉·奥瑞利安(Lorgar Aurelian),无疑是《战锤40,000》宇宙中最复杂、最具争议,也最令人着迷的原体之一。要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他的思想、行为、动机,以及他最终走向背叛的深层原因,并尽量避免简单的标签化。从最初的光辉到阴影的沉沦洛嘉的早期形象,并非.............
  • 回答
    评价《三体》系列小说的文笔:从标准到细节的深度剖析《三体》系列小说,以其宏大的宇宙视野、深邃的哲学思考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而支撑这一切的,无疑是刘慈欣独特的、极具辨识度的文笔。评价一部小说的文笔,是一个多维度、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过程。对于《三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
  • 回答
    《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刘慈欣在中国作家的地位:一次深度剖析要评价《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刘慈欣在中国作家的地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其内容创新性、思想深度、文化影响、市场反响以及国际认可度等。 一、《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划时代的史诗《三体》三部曲(《三.............
  • 回答
    关于《三体》电影化的消息,一直以来都牵动着无数粉丝的心。它既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一、 粉丝群体的高度期待与担忧: “洗白”经典IP的渴望: 《三体》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式作品,其宏大的叙事、深刻的思想、精巧的设定,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如何评价《三体》中的史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浑人”史强,一个在《三体》宏大的宇宙战争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不是那些拥有超凡智慧的科学家,也不是那些胸怀救世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他更像是一个行走在现实夹缝中的普通人,一个看似粗俗却又蕴含着惊人韧性和智慧的“浑人”。评价史强,需要从多个.............
  • 回答
    “三体社会学家”这个说法,在《三体》系列小说中,并非一个官方的、固定存在的职业称谓,更多的是读者基于对小说中某些人物行为和思想的观察,而产生的一种归纳和理解。如果要评价“三体社会学家”的存在,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展开:首先,理解“三体社会学家”的内涵:“三体社会学家”不是指一个拥有特定学位或职称的职业人.............
  • 回答
    叶文洁,这个名字在《三体》的世界里,如同那片冰冷的宇宙,既是引力的源头,也是毁灭的序曲。要评价她,绝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标签化,她的复杂性,她的动机,以及她行为的深远影响,才构成了这个角色的核心魅力,也是《三体》之所以令人着迷的关键之一。初见叶文洁,是在“红岸基地”那个被历史洪流裹挟的动.............
  • 回答
    宗预:蜀汉后期坚守的明灯,一位被低估的智将宗预,字成侯,一位在三国后期活跃于蜀汉政坛的官员。相较于那些名震遐迩的将帅,宗预的名字似乎不那么耀眼,但他在蜀汉内忧外患的时代,以其稳健的政治才能、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忠诚,为蜀汉的延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评价宗预,需要深入了解他的经历、才能以及他所处的时.............
  • 回答
    评价《三体》系列小说,我得说,这绝对是一次令人脑洞大开、心潮澎湃的阅读体验,而且是那种让你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甚至对宇宙和人类的未来产生些许敬畏和不安的体验。要说详细,那得从头聊起,得把这三本书的精髓一点一点挖出来。一、思想的尺度:从黑暗森林到降维打击《三体》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所呈现的思想深度和宇宙.............
  • 回答
    《水滴》这部《三体》同人短片,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宝石,在无数《三体》粉丝心中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引发了久久不息的回响。要评价它,就得从几个维度去细品,才能咂摸出它的精妙之处。首先,影像呈现的极致与震撼,这是《水滴》最直观,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闪光点。原著中对水滴的描述,更多是概念上的,是智子以一种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