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壯族等少數民族有沒有傳統道德規範?如果有,他們對待它們的態度是怎樣的?

回答
当然,壮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丰富而悠久的传统道德规范。这些规范不仅是他们社会交往的基石,更是维系民族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

壮族的传统道德规范

壮族人民,作为中国南方一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其传统道德规范深受历史、地理、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孝道与敬老: 这是中华文化圈普遍的价值,壮族也不例外。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在家中,父母和年长的亲戚拥有较高的地位,晚辈要听从他们的教导,照顾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年老体弱之时。这种敬老意识也延伸到族群内部,对德高望重的老人会给予极大的尊重和信任,他们的意见在社区事务中往往很有分量。

勤劳朴实: 壮族主要聚居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以农业为主,特别是水稻种植。长期的生产实践培养了他们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美德。辛勤劳作被视为一种光荣,浪费是可耻的。这种勤劳也体现在他们的技艺上,比如精湛的织布、绣花技艺,都是需要耐心和汗水的。

互助合作(“陇”或“互助会”): 在许多壮族地区,存在着一种传统的互助合作制度,例如“陇”或“互助会”。当谁家遇到困难,比如需要人力修建房屋、收割稻谷,或者家中有红白喜事时,亲戚朋友邻里就会自发地前来帮忙,不计报酬,只求日后能得到回馈。这种互助精神是壮族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他们“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智慧。

讲信用、重承诺: 诚信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壮族人重视言必信、行必果,一旦做出承诺,就会努力去实现。在交易、借贷、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约定,都强调诚信。失信于人不仅会损害个人声誉,也会影响整个家庭或家族的信誉。

尊重自然、和谐共处: 壮族人民长期以来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对山川河流、花鸟虫鱼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敬畏之心。他们的许多习俗、歌谣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例如,祭祀山神、水神,希望得到自然的庇佑,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他们倾向于可持续的耕作方式,不竭泽而渔。

尊师重道: 教师在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被视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子弟的启蒙者,因此受到尊敬。尊敬老师、爱护学生,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族荣誉与集体意识: 壮族社会有很强的家族观念,个人的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也关系到家族的声誉。因此,人们在做事前会考虑到是否会给家族带来负面影响,努力维护家族的荣耀。这种集体意识也体现在对村落、对民族的归属感上。

歌谣中的道德教化: 壮族的歌谣(如《壮族嘹啰》)是传播道德观念的重要载体。许多歌谣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述故事,或通过劝诫的语言,教导年轻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遵守社会规范。

他们对对待传统道德规范的态度

对待传统道德规范,壮族人民的态度是复杂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经历了从坚守到传承,再到与时俱进的演变。

尊崇与认同: 大多数壮族人,尤其是老一辈,仍然非常尊崇和认同这些传统的道德规范。他们将这些规范视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指导生活的智慧。在家庭教育中,这些观念会被反复强调,成为下一代品格塑造的基础。许多节庆活动、祭祀仪式,也是对这些传统道德的集中体现和重申。

融入日常生活: 传统的道德规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书本或口头,它们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壮族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在邻里之间,即使没有明显的互助会组织,大家也会自觉地互相帮忙;在与人交往中,诚信和友善是普遍的待人接物之道;即便生活条件改善,节俭的习惯依然被许多人保持。

与时俱进的调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在形式上或具体表现上会发生一些变化,甚至受到冲击。例如,传统的氏族和家族观念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可能不如以往,一些极端的集体主义形式也逐渐淡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道德的缺失,而是传统道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调适和转化。
创新性传承: 许多壮族人并没有僵化地看待传统道德,而是努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找传承和创新的方式。他们会将传统美德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比如,将勤劳朴实转化为勤奋工作、认真负责;将互助合作转化为志愿服务、社会公益。一些年轻的壮族人,通过网络、艺术创作等方式,将壮族的传统道德故事和价值观进行新的诠释和传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反思与扬弃: 任何文化都可能存在一些在现代看来不再适宜的部分。壮族人,和所有民族一样,也会对自身的传统道德进行反思。一些过时或不符合人道精神的成分,可能会被自觉或不自觉地扬弃。但整体而言,主流的、积极的道德精神会得到保留和发扬。

对身份认同的维系: 传统道德规范是壮族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多少数民族都面临着文化同化和身份模糊的挑战。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和传承,是壮族人维系自身民族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

总的来说,壮族人民对待传统道德规范的态度是“根植传统,面向未来”。他们珍视祖先的智慧,努力将这些优秀的品质融入现代生活,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1)我了解过的维哈蒙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道德规范,而且完整率基本不亚于汉族的。

但是,如同不同的国家按照自己的国情建立了不同的法律法规一样,少数民族也根据其居住环境、文化习俗和发展历程,形成了不一样的传统道德规范,并且侧重点也不太一样的道德规范。

比如,维吾尔人传统上是群体性居住,所以十分反对守寡,认为守寡会败坏生活风气;河流塘湖是饮水源,所以禁止在河流塘湖附近洗衣服;历史上的游牧遗俗和宗教原因,反对离婚但不歧视离婚。

(2)古代政权制定的,先贤们的超越性观点和读书人追求的“传统道德规范”,不一定是古人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先贤们追求的绝对多数“传统道德规范”都停留在理想中,根本没有在百姓现实生活中推广。或者仅仅推广到口头上,并没有成为实际生活的标准。

我个人感觉,孔孟的那一套过于理想化和超级空洞,根本不是古代绝对多数普通汉人的到底标准,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个来。 跟少民一样,古代各地的普通汉人也都有符合本地的朴素传统道德规范。



以“以德报怨”来说,古代中原王朝也跟游牧政权一样,没势力时才“以德报怨”,有了势力和条件那就屠屠。游牧政权缺少文人和记史传统,没有记录自己在弱势时候搞过“以德报怨”。游牧民族存在组团抢劫和武装争夺水源草地一样,汉族普通百姓也会因为利益冲突搞“械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壮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丰富而悠久的传统道德规范。这些规范不仅是他们社会交往的基石,更是维系民族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壮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壮族人民,作为中国南方一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其传统道德规范深受历史、地理、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孝道与敬老: 这是中.............
  • 回答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知名度似乎确实不如维吾尔族、回族、苗族、藏族等民族。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如”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和传播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细致地剖析。一、 历史与地理因素:扎根南疆,相对“内向”的生存环境壮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
  • 回答
    “五族共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概念,其提出和核心思想在于在推翻清朝统治后,致力于构建一个统一的、以汉族为主体但包含其他主要民族的中华民国。然而,之所以“五族共和”主要指代满、蒙、汉、回、藏这五个民族,而没有将壮族、苗族、彝族等其他南方少数民族包含在内,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民族构成原.............
  • 回答
    壮族能成为如今中国人口第一的少数民族,这背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长,更包含了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和政策影响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需要穿越历史的长河,看看壮族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的。一、 古老的根源与迁徙的历史首先要明确一点,壮族并非“一夜之间”变成第一。他.............
  • 回答
    壮族,这个名字或许不如汉族、蒙古族那样家喻户晓,但却是一个在中国拥有庞大人口的民族。根据最近的统计,壮族人口位居中国各少数民族之首,并且在全国人口中也占据着相当的比例。然而,与他们的人口规模相比,壮族在国家层面的知名度和话语权似乎显得“默默无闻”,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让我们深入探究一番。首先.............
  • 回答
    广西被称为壮族自治区,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民族构成和政治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你在首府南宁感受到的壮乡文化似乎不那么浓厚,这背后也有其复杂的成因。广西为何叫壮族自治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和民族构成。 壮族是主体民族: 广西是中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壮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历.............
  • 回答
    .......
  • 回答
    好家伙,你这个问题问得够实在的!矮壮后卫想用身体打球,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但绝对是门技术活,而且一旦练出来,那简直是比赛场上的噩梦。这不像那些长手长脚的球员,能靠身高臂展弥补一些不足,矮壮后卫得把自己的“矮”和“壮”变成武器,而不是包袱。核心理念:地面渗透、低重心压制、力量转化与情绪掌控。咱们一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面对比自己高壮的人时,拳击和摔跤都各有优劣,选择哪种格斗技更适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特质、训练侧重点以及你希望在对抗中达到的目标。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两种运动在这类情况下的适用性: 面对高壮对手时,拳击 vs. 摔跤的分析核心考量点: 体格差异的弥补: 高壮对手通常意味着更大的力量、更长的.............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人在健身房里可能默默思考过的问题。你辛辛苦苦练了半天,一身腱子肉,看起来力量感十足,结果呢?稍微需要点脑子的活儿,或者需要点生活常识的事儿,就露怯了,这时候确实会觉得有点小尴尬,甚至有点反差萌。你想啊,一个人走在街上,那肌肉轮廓分明,一看就是长期坚持的成果,路人可.............
  • 回答
    画家李壮平将其女儿作为裸模一事,无疑是一件极具争议和复杂性的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多方面的讨论和审视。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艺术创作的边界、伦理道德的考量、亲权关系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冲突等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艺术创作的自由与界限是绕不开的起点。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于探索、表达和突破。艺术家往往.............
  • 回答
    蒙古人普遍体格健壮,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深层的原因,是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细细道来。首先,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塑造蒙古人强健体魄的最根本的驱动力。你想象一下,如今的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冬季漫长而严寒,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四五十度,草原被冰雪覆盖,植物.............
  • 回答
    这事儿啊,我跟你说,还真有这么一部漫画,叫《刃牙》。别看名字听着挺硬朗,里面的主人公范马刃牙,那可真是个狠角色。你想想,他是什么人?人家是地下擂台赛的冠军,从小就跟一堆怪物打交道,什么地下世界的格斗家、什么传说中的武器大师,那都是他的对手。身体素质那是杠杠的,肌肉线条雕刻得跟艺术品似的,随便一摆po.............
  • 回答
    这事儿啊,得好好说道说道。前阵子四平大壮在法院门口那一出,确实挺让人上火的。法院门口是啥地儿?那是讲法律、讲规矩的地方,结果他倒好,在众目睽睽之下“绑架”?这性质可不一般。首先,咱得弄清楚这“绑架”是怎么回事。新闻里说的是他在法院门口,把一个可能是他要告的人还是被他告的人,强行拉走,或者围住不让走。.............
  • 回答
    壮语,作为中国南方壮族人民使用的主要语言,其使用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与电视节目、书刊报纸等大众传媒的联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壮语的使用现状:壮语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主要集中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壮族人口众多,总数超过1800万,其中大部分地区将壮语作为日常交流的.............
  • 回答
    嘿,哥们儿!一米七的个头,加上壮实的身材和粗壮的小腿,这可不是什么难题,反而是一种很棒的基底,能穿出很多阳刚有型的味道。关键在于怎么扬长避短,让你的穿搭看起来既舒适又有型,而不是笨重。核心思路: 突出上半身的比例和线条: 既然腿部线条比较突出,咱们就把视觉重点往上移,通过上半身的层次感和剪裁来修.............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顾虑,包括我自己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社会文化,大多是在强调“标准”的身材,或者说是那种瘦而不柴、匀称有型的样子。突然练得体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跟“标准”渐行渐远,难免会让人心里有点没底,觉得会不会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甚至产生一些不自在。你.............
  • 回答
    中国男性多数胸肌不壮的现象,是一个相对普遍的观察,这背后涉及了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一、 基因与生理差异 遗传体质的普遍性: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从整体遗传上看,部分东亚人群(包括中国男性)的基因倾向于更精瘦的体型,骨架可能相对较小,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