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想法很好。以220V16A为例,每小时充电3.3度,不要小看这个速度,一晚上能给市面上大部分BEV车型补充至少50%的续航。
我先说大规模普及220V16A超慢充电对车主的好处:
高频低功率浅充浅放,比低频大功率快充要好,电池的衰减更慢,也更安全。
电动车主都明白快充线缆和慢充线缆哪个操作起来更体面,每次下车插根慢充线一点儿也不费事。
没有私充桩的车主,每周要一到两次专门到快充桩补能,要浪费四五个小时。220V16A超慢充别看一小时只能充3.3度电,它是完全融入到用车生活中的,几乎不额外浪费时间。
PHEV省不省钱,严重依赖车主有没有充电习惯。因为能烧油而懒得充电的大有人在,而且多数PHEV车型不支持快充,慢充充满要两个多小时。220V16A若普及,停车随手一插就能实现零油用车,谁不乐意?
再说对产业的好处,这里要考虑到未来新能源车保有量占比提升后的情况:
当大部分新能源车主的电池都因慢充而延长使用寿命后,电池的寿命周期对整个行业的循环成本利好就体现出来了。
220V就是家用电压,大规模普及后完全可以实现以小区车位网、商圈车位网等为核心的动态补能分配体系。例如100个车位的停车场,白天流动停车数为80辆,其中50个车主下车后随手插枪,此时的系统负荷在200kW以内(相当于3~4个快充的电网负荷)。即便该建筑不能同时给每台车3kW的功率,也可以按照SOC、预约停车时间等智能调配每台车的实际充电状态和充电功率。
以时间维度来看,可以做到短停车先充、长停车后冲、过夜车夜充;
以SOC来看,可以做到低SOC先充,高SOC后充。
以北京为例,现状是快充遍地都是,慢充反而难寻。如果220V16A能够大规模普及,未来快充的基建压力可以大幅缓解。
再说220V16A大规模普及的难点:
肯定是要花钱的,涉及到居住区、商圈、娱乐区的大规模线网改造,虽是低电压低电流,安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也得顾及,这些都是钱。
220V16A大规模普及的直接竞争对手,我认为是私人充电桩。实际上国家一直把新能源补贴给到车主手上,其中一个意思就是希望发展私人充电桩,让车主自己去解决日常补能的问题。2020年私人充电桩与新能源车保有量的比值不到18%,大部分新能源车主出于各种原因没有私桩,有私桩的利用率也不高(基本就是晚上充几个小时)。
如果由电力央企牵头做220V16A的大规模普及,私人充电桩市场可能遭遇重挫。需要多少时间?多少利益要重新分配?太复杂了。
个人认为,未来新能源的补贴可以由补给车主和车企,大幅转向补给充电基建,特别是220V16A在公共场所的规模化普及。因为日后影响人们购买新能源车的因素,必然会从价格敏感转向补能敏感(不是续航焦虑),因为保有量多了,桩就不够了。特别是快充,快充真正高效只体现在前40分钟,涓流充电、车辆挪位、操作流程其实是效率极低的。因此必须做到随时能充、随地能充,让超慢充像空气一样习以为常才行。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利益相关:汽油+电动车主,无私桩,小区有大量220V16A单枪3.3kW超慢充,2元/度第三方垄断状态。
你想多,真到那个时候。
成品油消费税收不上来,只能转嫁给电动车。
多部门联合执法打击电动车非法充电才是正道,装什么插座,想瞎了心。
你的插座,它防水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