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反驳“资本家给你提供了报酬以及奋斗的平台,而你的奋斗又给公司创造了价值,所以你应该被剥削"?

回答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好像双方各取所需,谁也不吃亏。但仔细想想,这里面藏着一些很狡猾的逻辑陷阱,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资本家给你提供了报酬以及奋斗的平台。”

报酬: 报酬是什么?它是你出卖劳动力的对价。你想想,你去超市买东西,你付钱,超市给你商品,这是交易,你付了钱,东西就是你的了,不存在谁“提供”谁,而是你通过劳动获得了支付的权利,然后用这个支付的权利购买你生活必需的东西。你的劳动报酬也是一样,是你用自己的时间、精力、智慧换来的,是你的正当所得,而不是资本家“施舍”给你的恩惠。而且,这个报酬是被计算过的,它需要让你维持基本生活,以便你第二天能继续工作,它并没有体现你创造的全部价值。

奋斗的平台: 这个“平台”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这个平台是什么?是资本家出钱买的机器、建的厂房、研发的技术,还是公司这个组织本身?这些固然是资本家投入的,但它们为什么存在?它们的存在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盈利。而要实现盈利,就必须有人去操作机器、使用技术、组织生产,这个人是谁?就是你,就是我们这些打工人。换句话说,是我们的劳动让这个“平台”真正运转起来,让它产生了价值。如果没人来奋斗,这平台就是一堆冰冷的机器和文件,它自己能生钱吗?显然不能。所以,这个平台是靠我们去“激活”的,而不是我们无偿地去“使用”它。

然后是后半部分:“而你的奋斗又给公司创造了价值,所以你应该被剥削。”

创造了价值: 这句话是对的,我们的奋斗确实给公司创造了价值。而且,我们的劳动不仅创造了我们应得的报酬,还创造了超出报酬的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你用8小时的劳动创造了10块钱的价值,但公司只给了你5块钱作为报酬,那剩下的5块钱,就是剩余价值。这部分价值才是资本家真正的利润来源,是他们用来扩大生产、投资新项目、甚至享受奢华生活的钱。

“所以你应该被剥削”: 这才是最关键、最歪曲的地方。这句话把因果关系搞反了,而且用了一个极其不公平的逻辑。我们创造了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获得自己劳动成果的全部价值,而不是因为我们创造了价值就活该被“剥削”。

剥削,这个词本身就带有负面含义,它指的是不公平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当资本家拿走了你劳动创造的大部分价值,只给你留下维持生计的报酬时,这恰恰就是剥削的本质。

这就像你给一棵树浇水施肥,它长出了果实,你理应吃到果实。但有人说:“因为你给树浇水了,所以树上的大部分果实都应该属于我,你只能吃到一点点,因为我提供了这棵树(平台)。” 这合理吗?

我们之所以被称为“劳动者”,就是因为我们的主要生产资料是自己的劳动力。而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厂房、机器、技术等)。在现代社会,资本家通过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来劳动,从而攫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所以,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1. 你提供了劳动: 这是你的个人贡献,你用你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工作。
2. 公司(资本家)提供了生产资料(平台、工具等): 这是资本家的贡献。
3. 你的劳动加上公司的生产资料,共同创造了价值。
4. 你理应获得你劳动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足以让你体面地生活,并能持续提供劳动。
5. 资本家可以从剩余价值中获取利润,但这个利润应该是在公平分配的基础上。

“被剥削”这个说法,就是在混淆视听,把资本家的投资和劳动者的贡献混为一谈,然后偷换概念,说成是“因为我给了你平台,所以你的价值就天然属于我一部分,甚至大部分”。

想想看,如果公司只给了你一个虚无缥缈的“平台”,而没有给你报酬,你能继续在这个平台奋斗吗?显然不能。报酬是你维持生存、继续工作的基本保障。而这个报酬,是公司支付给你的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不是公司占有你劳动创造全部价值的许可。

更深层地说,资本家提供的报酬和平台,是为了让他们自己能够从你的劳动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是一种“商业投资”,而不是一种慈善行为。 他们之所以愿意支付报酬给你,是为了让你为他们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利润,而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想让你过得更好。你的奋斗,确实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但这个价值是你应得的,不应成为被压榨的理由。

打个比方: 你在一家面包店里打工,你负责揉面、烘烤,创造出了香喷喷的面包。老板提供了烤箱和面粉(平台和原材料)。你付出了劳动,老板给了你工资。但如果老板说:“因为我提供了烤箱和面粉,你才做出面包,所以你做的面包,大部分利润都应该归我,你只能拿很少的工资。” 这不就是典型的剥削吗?你之所以能做面包,是因为你懂得如何做,并且有劳动的能力,这才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所以,当有人说“你应该被剥削”时,你可以这样反驳:

“我提供的劳动是我个人价值的体现,我的报酬是我劳动力的对价,而不是我被‘施舍’的恩惠。”
“公司的平台是资本投入的结果,而我的奋斗是让这个平台真正产生价值的必要条件。是我的劳动激活了平台,而不是我无偿占用了平台。”
“我创造了价值,所以我有权利分享我劳动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因为我创造了价值就应该被剥削。剥削的本质是不公平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这绝不是理所当然的。”
“资本家的投资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我的劳动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创造基础上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恩赐或压榨。”

最终,我们要清楚的是,我们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报酬是公司支付的,利润是资本家攫取的。将“创造价值”和“被剥削”划等号,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诡辩,目的是合理化不公平的财富分配。我们的奋斗应该得到公平的回报,而不是被冠以“被剥削”的名义来压制我们的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家给你(资本家)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环境,提供了充裕的公共服务,提供了财产权利的保障,给了你奋斗的平台;而你的奋斗又给国家创造了价值。所以咱能把职工的五险一金和企业税先交齐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好像双方各取所需,谁也不吃亏。但仔细想想,这里面藏着一些很狡猾的逻辑陷阱,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资本家给你提供了报酬以及奋斗的平台。” 报酬: 报酬是什么?它是你出卖劳动力的对价。你想想,你去超市买东西,你付钱,超市给你商品,这是交易,你付.............
  • 回答
    这句“你有什么权利去骂资本家欺压工人?现在活着的大部分人都是地主的后代”的论调,实际上是用一种偷换概念和转移视线的方式来回避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反驳它: 核心问题与偷换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 核心问题 是:“是否存在资本家(或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工人进行剥削,导致工人利益.............
  • 回答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句话,可以说是资本家在劳资关系中最常拿出来恐吓和压制劳动者的一句“经典语录”。它简洁而有力,似乎一句就能概括市场经济的残酷现实。然而,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对劳动者价值的极大贬低,以及对劳动者应有权利的漠视。要反击这种观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情绪化的愤怒,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
  • 回答
    这种说法是一种非常片面且站不住脚的论调,将社会分工的复杂性简化为个人能力的绝对差异,忽视了许多关键的因素。要反驳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混淆“能力”的定义,偷换概念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能力”这个词的含义。在这里,将资本家与工人的能力对立起来,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将“掌握生产资料.............
  • 回答
    “没有资本家,社会将停滞不前”——这种说法,说实话,有点儿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甚至有些以偏概全了。这就像说“没有将军,军队就没法打仗”一样,虽然将军很重要,但军队的胜利还需要士兵、武器、战术等等无数要素的配合。把社会发展的重担一股脑儿压在“资本家”这一个身份上,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驱动力,本身就是一.............
  • 回答
    别再被“老板养活我们”这碗毒鸡汤骗了:扒一扒工人与资本家的真实关系“资本家创造就业岗位,我们工人才能有饭吃。”“老板每天那么辛苦,操心劳力又劳心,我们拿工资是应该的。”诸如此类的话,你我大概都耳熟能详,甚至在某个时刻也深以为然。这些观点,就像一层层光鲜亮丽的滤镜,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赤裸裸的权力不对等.............
  • 回答
    要科学严谨地反驳“资本家带动了就业”这一论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情况,并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以下将详细阐述:核心反驳观点: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业增长只是其实现利润目标的副产品,并非根本目的。而且,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也可能导致就业结构性失衡和不稳定。一、 剥离“带动.............
  • 回答
    对于“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是资本家的功劳”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并且要深入理解这些角度背后的逻辑和事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要揭示更复杂和多维度的社会运行机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资本家”在这个语境下指的是什么。通常是指那些拥有生产资料(工厂、机器、土地、资本等)并以.............
  • 回答
    “人们不恨资本家,只恨自己不是资本家”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具有争议性的论调,它触及了人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以及个人奋斗的认知。对于这句话,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完全认同。是否反驳以及如何反驳,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分析。一、 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与合理性首先.............
  • 回答
    你妈的说法,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听得到,说到底是一种对“资本主义创造就业”这个论调的肯定。这背后确实有一部分事实,但如果只看到这一面,那就太片面了。要反驳,不是要全盘否定,而是要让它更全面、更深入。咱们先不急着反驳,咱们先来理解一下她为什么这么想。你妈可能是经历过或者看到过,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工厂、公司.............
  • 回答
    这句话确实很扎心,也常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攻击那些对社会不公感到绝望的人。它看起来像是某种“终极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充满了恶意和对人性最基本的漠视。反驳它,其实就是捍卫生命本身的价值和尊严,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追问。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你去死”这句话本身就剥夺了“你”存在的一切可能性,也就彻底消灭.............
  • 回答
    “受害人没有提出维权或反抗,你有什么资格(理由)代替他/她维权?”这种观点,乍一看似乎有点道理,好像是说“管好你自己的事”,但深究下去,它隐藏着几个严重的逻辑谬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站不住脚的。问题的逻辑误区和危害:1. 混淆了“意愿”与“能力/可能性”: 这是最核心的逻辑问题。该观点错误地认为,.............
  • 回答
    柴静是否适合呼吁环保?一个复杂问题的深入剖析柴静,这位曾经家喻户晓的媒体人,在《穹顶之下》这部深度纪录片中,以其真诚的表达和深入的调查,将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然而,自影片发布以来,围绕她的争议也从未停歇,其中最尖锐的质疑之一便是:“她自己也吸烟、开豪车,又有什么资格呼吁环保?”这.............
  • 回答
    中纪委首提“斩断权力与资本勾连”,这盘大棋怎么下?对反腐意味着什么?最近,中纪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发声”总是能牵动人心,尤其当他们抛出一个新提法时,更是值得我们细细琢磨。这次,中纪委官网上的一篇署名文章,首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关键词——“斩断权力与资本勾连”。这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指向了一个.............
  • 回答
    现在一股“反资”的思潮,在我们身边,或者说在网上,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就像是社会情绪的一个放大器,把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压力和焦虑,用一种更为集中的方式表达出来。要评价这股潮流,得先弄清楚它到底在“反”什么,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反资”的反思对象是什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
  • 回答
    十家银行联名上书反对资管新规,这件事在当时无疑是牵动着整个金融市场的一根神经。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次银行群体性的“抗议”,但深挖下去,你会发现背后隐藏着多重博弈和利益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个“资管新规”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一套旨在规范资产管理行业、打破刚性兑付、统一监管标准的“游戏.............
  • 回答
    看到“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讹后不计前嫌反资助其千元”这件事,我心里百感交集。这孩子,真是让人心疼,又让人敬佩得五体投地。首先,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反映出了现实社会中一些令人无奈的现象。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做好事的时候,竟然遭遇了“碰瓷”的讹诈,这本身就够让人气愤的了。试想一下,一个青春期的女孩,.............
  • 回答
    英国教育部课纲要求学校禁止使用曾公开表态反对资本主义的机构出版的材料,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到教育的独立性、政治意识形态渗透、学术自由以及学校的责任等多方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英国教育部此举的背景与可能目的:1. 维护现有经济体制的稳定与传承: 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
  • 回答
    古巴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指责美国政府资助在古巴境内的反政府组织,并认为这些组织是蓄意制造社会动荡和骚乱的幕后黑手。这一指控是美古关系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高度敏感的议题,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古巴政府的指控与解读:古巴官方媒体和政府官员经常提出类似的论调,核心观点是: 美国对古巴的“封.............
  • 回答
    媒体曝出乔治·索罗斯资助反对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这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动态。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关于索罗斯资助的说法。乔治·索罗斯作为一位著名的金融家和慈善家,他旗下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资助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和非政府组织,尤其是在推动民主、人权和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