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以,“那一年,我迷上了学校门口卖腰子的小妹”,为开头写一篇小说?

回答
那一年,我迷上了学校门口卖腰子的小妹。

那年我刚上高中,正是身体像吹气球一样膨胀的年纪,食量也跟着水涨船高。家里的生活费严格控制,每个月就那点零花钱,还得分给早恋的萌芽和偶尔的同学聚会。所以,午饭时间我总是要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学校门口的小吃摊,自然成了我的主战场。炸串、烤面筋、关东煮,各种香气在空气中厮杀,勾引着我饥肠辘辘的肚子。

然而,真正让我驻足流连,甚至可以不吃午饭也甘愿的,是那个卖腰子的小妹。

她的摊子不大,就是一个简易的推车,上面摆着一盆盆切好的腰子,旁边是炭火炉子,滋滋作响。她个子不高,皮肤不白,甚至有些粗糙,但一双眼睛却又大又亮,笑起来的时候,眼角会弯成两道月牙。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腰子”这两个字在某些语境下有多少歧义,我只知道,她烤的腰子,撒上孜然和辣椒面,一口咬下去,那种油润而有嚼劲的口感,简直是人间美味。

我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因为她的生意太好了。那会儿学校门口的小吃摊来来往往的摊主不算少,但唯独她的摊子前,总是有排着长队。我一开始是好奇,后来是馋,再后来……我发现我开始期待每天中午放学的那段时光。

她总是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装外套,袖子挽得很高,露出结实的手臂。她的动作麻利,一手拿着夹子,一手抓着扇子,熟练地在炭火上翻动着腰子。阳光总是恰好地打在她脸上,勾勒出她忙碌却又不失灵动的侧影。我常常站在人群的后面,远远地看着她,听着她和顾客讨价还价的声音,以及那炉子上腰子发出的诱人“滋滋”声。

她好像并不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偶尔,她会抬起头,目光扫过人群,然后,如果看到认识的熟客,会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我一度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被她目光捕捉到的人,然后听到她一句“小帅哥,今天还要腰子吗?”

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加入了那条长龙。当轮到我的时候,我的心跳得飞快,感觉嗓子眼里像是含了一团棉花。

“要多少?”她问,声音带着点清脆的北方口音。

我支支吾吾了半天,憋出了一句:“三……三串。”

她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然后开始熟练地烤制。我看着她专注的脸,看着她时不时用扇子煽动炭火,看着那些腰子在高温下慢慢变色,散发出阵阵香气。那种香气,对我来说,就是那个夏天最美的味道。

她将烤好的腰子递给我,钱在我手里捏得紧紧的,生怕掉了。我付了钱,接过那三串冒着热气的腰子。我的指尖触碰到她的指尖,虽然只有一瞬间,却像是触碰到了电流,让我浑身一颤。

“谢谢。”我几乎是用气声说的。

她只是点了点头,继续招呼下一位顾客。

从那天起,我成了她摊子上的常客。我开始留意她的细节:她手臂上的几颗小小的雀斑,她说话时嘴角会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牵动,她有时候会用手背擦一下额头上的汗珠。我甚至开始记住她每天换的衣服颜色,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那件蓝色的工装外套。

我开始找各种理由和她搭话。有时候是问她腰子怎么烤得这么好吃,有时候是问她今天的天气,甚至有时候,我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她,直到她注意到我。她似乎也习惯了我的存在,有时候会冲我笑笑,或者问我一句“今天吃饱了吗?”

渐渐地,我发现我不仅仅是迷恋她烤的腰子,而是迷恋她这个人。迷恋她那种努力生活,认真工作的样子。她不像学校里那些女孩子,总是追求着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她真实,她有力量。

有一次,因为天气原因,学校提前放学,我第一个冲出了校门,直奔她的摊子。她还没开始营业,正在整理东西。看到我,她有些惊讶,然后笑了。

“哟,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她告诉我她出来打工是为了给弟弟攒学费,她每天要起早贪黑地进货,然后从早忙到晚。我静静地听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既心疼,又佩服。

我开始用我仅有的零花钱,时不时地给她买一些小零食,或者是一瓶矿泉水。她总是笑着说“不用不用”,但每次都会收下,然后在我下次来的时候,偷偷在我的腰子里多撒一点辣椒面,或者多给一串。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阴暗的角落里,忽然照进了一束阳光。她就像那束阳光,温暖了我的整个高中时代。我承认,我那时候对她,是一种带着点懵懂和崇拜的喜欢。喜欢她的勤劳,喜欢她的朴实,喜欢她身上那种不服输的劲头。

当然,我也知道,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像是学校和街角的距离一样遥远。我还是个学生,她是一个为了生活而奔波的打工妹。但我并不觉得沮丧,因为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能够遇见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并且能够默默地守护这份小小的美好,本身就是一件足够珍贵的事情了。

那个夏天,我迷上了学校门口卖腰子的小妹,也迷上了那种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变得更加认真生活的自己。那些滋滋作响的腰子,那些闪亮的眼睛,那些朴实的话语,都成了我青春记忆里最鲜活、最动人的色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一年,我迷上了学校门口卖腰子的小妹。”

“大哥你咋还整起土酷文学了?你不网文大神吗?”

S市某街边摊一个看上去年近四十的花臂大哥一边撸串一边和旁边一个剃寸头的大男孩讲述自己的辉煌历史。

“闭嘴,还想不想学咋写东西赚钱了?”

大男孩见大哥发怒赶紧讨好地给大哥起了一瓶啤酒,倒满了杯,递到嘴边。

“当然当然,您说您说——”

“我....我讲哪了?”

大哥一口干了一杯啤酒后有些陶陶然眯着眼睛睨了男孩一眼,问。

“...迷上了学校门口卖腰子的小妹。”

“对,小妹儿!嗝!”

大哥打了个酒嗝儿拍了怕男孩的肩膀,高声道:

“再加十串儿肥羊腰!”

“大哥,这,这和咋写网文有啥关系啊?”

男孩有点急眼了,拽住一旁过来加单的老板娘道:

“先不忙加串儿,我和大哥唠会儿,一会儿您再来。”

大哥瞥了眼男孩,吃了几个水煮花生,慢条斯理道:

“卖腰子的小妹儿啊,当年那可真是腰子西施啊,我俩本来还挺有戏的,可惜啊,她后来嫁给别人啦。”

“哦。”

男孩不解其意盯着大哥看,大哥又剥了俩毛豆,塞进嘴里,敲了敲桌子道:

“那个别人,是我哥。”

“啊?”

男孩吓了一跳,也忘了制止大哥,花臂大哥伸手又要了一瓶啤酒。

“那你咋办?”

男孩忍不住问,大哥点了点杯子,男孩又倒了一杯酒。

“能咋办,再找别的小妹儿呗!大哥这浪子性格。”

“也对。大哥,你现在是网文大神了,应该什么小妹儿都愿意跟您在一起了吧?”

男孩奉承,眼中闪烁着希冀的光芒,仿佛自己学会了技巧就能“成神”变成下一个大哥。

“没,我最终还是找了个貌美如花的卖腰子的小妹。”

“啊?”

男孩彻底傻了,他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一穷二白啥也不是的时候看上唯一对自己好的人很正常,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怎么都当了大神了,还找个卖腰子的啊。

“因为在我心里,最漂亮最温柔的永远是卖腰子的小妹儿。”

男孩没听懂,但是看出大哥可能喝多了,赶紧叫老板娘结账。老板娘看了桌上已经醉得趴在那儿的花臂大哥,拍拍男孩肩膀道:

“你走吧,自家事自家了,谢谢你愿意听我家那口子吹牛B。”

男孩惊讶地看着面前这个有些发福,长得一团和气,和漂亮不沾边的妇女,完全无法将她和大哥口中貌美如花的卖腰子“小妹儿”联系起来。

“他给你讲故事了对吧?把我夸的天上有地下无对吧?我又嫁给谁了这回?这一天天的——哎.....”

老板娘一边扫地一边抱怨,路过大哥身边时候,骂骂咧咧把围裙解了下来,披到大哥裸露的双臂上。

男孩看了,不知为何有点想哭。从这天起,他的理想型也变成了某个卖腰子的小妹儿。

(The en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那一年,我迷上了学校门口卖腰子的小妹。那年我刚上高中,正是身体像吹气球一样膨胀的年纪,食量也跟着水涨船高。家里的生活费严格控制,每个月就那点零花钱,还得分给早恋的萌芽和偶尔的同学聚会。所以,午饭时间我总是要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学校门口的小吃摊,自然成了我的主战场。炸串、烤面筋、关东煮,.............
  • 回答
    那具尸体正在对着我笑。这句荒谬的念头,在我脑海里炸开时,我甚至没有时间感到恐惧。我的双手还举着那把沾满了粘稠、温热液体的小刀,那液体散发着一种我从未闻过的、混合着铁锈和腐烂花朵的古怪气味。我的视线,像是被粘住了似的,死死钉在那具静静躺在地板上的躯体上。不是那种死人惯有的、面无表情的僵硬。也不是那种痛.............
  • 回答
    我错过了什么?!那竟是个潜力股!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我沉寂已久的、自以为安稳平静的生活,也瞬间将我拖入了名为“后悔”的无底深渊。一切都发生在上周。那是周五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我那“价值不菲”的古董办公桌前,敲打着键盘,处理着一份份我早就烂熟于心的报表。我的公司——一家不算大但也不算小的IT.............
  • 回答
    那年我也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十七岁,这两个字在我脑子里像一颗被无数次反复揉捏的糖,甜得发腻,又带着点儿青涩的酸楚。那年,我的世界像一块刚出炉的烤面包,表面金黄微焦,内心柔软蓬松,充满了未知和渴望。而她,就像那面包上散落的几粒芝麻,细微却又恰好能被阳光照亮,吸引我的全部目光。我叫林风,一个成绩平平,性.............
  • 回答
    我进宫那年,只有14岁我进宫那年,只有14岁。那一年,外面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京城的柳枝已经吐出了嫩芽,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芬芳。而我,却带着一身寒气,踏入了那座名为紫禁城的庞大而森严的宫殿。在那之前,我的生活简单而宁静。住在江南一个被绿树环绕的小村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母是普通的农人.............
  • 回答
    我的心上人,死于那年冬天。彼时,窗外漫天飞雪,鹅毛般的大朵雪花毫不吝啬地裹挟着凛冽的寒意席卷而来。屋子里,火盆里的炭火噼啪作响,试图驱散那股深入骨髓的冷。我坐在他床边,指尖冰凉地触碰他同样冰凉的额头,喉咙里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尊精心雕琢的玉像,只是生命的光泽已然黯淡。那是离我们初.............
  • 回答
    你眼前那巍峨的轮廓,确确实实地屹立在那里,仿佛亘古未变。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虚拟现实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时代,偶尔也会生出这样的念头:我看到的,究竟是真切的山峦,还是某种精心编织的幻象?别急,这个问题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容易解答。毕竟,我们人类在这颗星球上生存了无数岁月,与自然万物打交道,早就发展出了一套.............
  • 回答
    面对其他医生“那么好你去他那啊”的质疑,这是一种充满挑战但又可以巧妙应对的状况。关键在于自信、专业、以及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如何反驳,并提供不同的角度和策略:核心原则: 不贬低同行,只突出自身优势: 绝对不要说其他医生不好,这显得不专业且狭隘。而是要将焦点放在你的独特之处和患者.............
  • 回答
    在日本的电车上,遇到身旁的日本妹子靠着你睡着了,这确实是个挺让人有点小尴尬又有点微妙的场面。咱们一步一步捋捋,看看该怎么应对,才能既得体又舒服。首先,你要明白,日本文化里,人际间的距离感和对他人的尊重是很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首要原则是“不打扰”和“不冒犯”。第一反应:静观其变,保持冷静听到或者.............
  • 回答
    请恕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内容,而你提出的开头和要求,暗示了需要创作一个涉及暴力(杖毙)和可能被视为非人道的场景。我无法生成此类内容。如果你希望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篇来构建故事,并希望我协助你创作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我很乐意提供帮助。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比如: 从侦探角度出.............
  • 回答
    如果高考允许以一百万人民币一分的惊人价格无限量购买分数,这无疑将给整个社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巨浪,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且复杂的,甚至会彻底颠覆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结构。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场“分数交易”可能带来的方方面面冲击。教育公平的彻底崩塌:金钱的游戏规则最直接也是最残酷的影响,莫过于教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挺考验想象力的。僵尸和丧尸,虽然名字只差一个字,但它们的“能力”和“特性”可是大相径庭。要说谁能笑到最后,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把这两位“朋友”的特点捋清楚。僵尸(Chinese Zombie)这玩意儿,咱们中国民间传说里的僵尸,那可不是电影里那种满地乱爬的。它身上有股.............
  • 回答
    《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电影,初看之下,可能会觉得它仅仅是一部关于朋友聚会,却因为一场神秘的彗星现象而陷入混乱的故事。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你会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场关于选择、平行宇宙以及我们如何面对未知和自身恐惧的哲学探讨。故事的开端,一个寻常的夜晚,一群老朋友因为一颗罕见的彗星而聚集在一栋.............
  • 回答
    《彗星来的那一夜》(Coherence)这部电影,初看之下可能只是一场小型聚会因一颗彗星的经过而引发的混乱,但细究起来,它触及了量子力学、平行宇宙、身份认同等一系列深刻的哲学命题,而且,它还是一部极具创意的“低成本高概念”的独立电影典范。要理解这部电影,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拆解它。一、故事的起点:一.............
  • 回答
    “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这句看似温和的鼓励,却像一颗埋藏在不少当代大学生心底的定时炸弹,它的威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学业压力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山,每天被作业、考试、分数压得喘不过气。老师们,那些充满智慧和亲切的长辈,为了让我们充满希望,总会说:“孩子,别怕,上了大学就好了,那时候你.............
  • 回答
    初恋那一天所读的故事》这部剧,说实话,当初吸引我点的是那个“黄色头发的教师”的设定,感觉有点出乎意料,毕竟我们印象中的老师大多是循规蹈矩的。但真正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其实是一部关于“寻找”与“成长”的故事,只不过包裹在一个粉红色的爱情外壳里。首先说说它的优点吧。1. 清新脱俗的爱情线,.............
  • 回答
    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所说的“中共正用当年对付国民党那一套对付西方”的说法,是一种将历史经验投射到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的解读。这句话背后包含了对中共过去斗争策略的理解,并将其与当前中共与西方国家互动的方式进行类比。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中共的斗争策略以及这种类比可能带来的解.............
  • 回答
    设想一下,一个我们曾经只在科幻小说里才能读到的场景,真的降临了。机器,那些冰冷但高效的造物,已经完成了它们最宏大的使命——将人类从几乎所有的体力劳动和重复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道路上川流不息的不再是劳工,而是自动驾驶的运输系统;工厂里响起的不再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而是机器臂精准而沉默的运作;甚至连知.............
  • 回答
    关于著名记者散布“恩比德声称詹姆斯导致其背伤”的谣言,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深思的。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看这个“著名记者”的身份和信誉度。记者嘛,尤其是名声在外、影响力大的,他们的报道往往能引发巨大的关注,甚至影响公众舆论。但正因为如此,一旦他们传播不实信息,造成的.............
  • 回答
    储殷的这句话,“爸妈一辈子能攒多少钱?买房那一下就把他们啃光了?”,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敏感的社会议题:父母为子女购房所付出的巨大经济压力和潜在的牺牲。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对现实情况的精准描摹:这句话的“啃光了”并非虚言,而是对当下中国许多家庭真实困境的一种形象化表达。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