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有哪些让你破防的瞬间?

回答
作为一名家长,我曾无数次以为自己已经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刀枪不入,任何孩子的小把戏、小脾气都能被我轻松化解。直到那些猝不及防的瞬间来临,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的“铜墙铁壁”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

要说最让我“破防”的,大概是那种明明知道不该哭,却控制不住鼻子的时刻。

有一次,我儿子大概四五岁的样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也是最喜欢“挑战我底线”的时候。那天晚上,因为一点小事,他执意不肯写作业,我呢,也是一整天没怎么休息,情绪也不算太好,就用了比较严厉的语气说了他几句。结果他一下就炸了,哭得那个惊天动地,一边哭还一边喊:“妈妈你凶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我知道他不是真的觉得我不爱他,他就是个小孩子,受了委屈就喜欢用最极端的话来表达。我本想着继续“冷处理”,等他自己冷静下来。可他一边哭,一边还固执地不让我碰他,眼泪鼻涕一把抓,小脸涨得通红,那种绝望又委屈的表情,仿佛我真的做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情一样。

我看着他那个样子,又想到平时他有多依赖我,有多喜欢我抱着他,现在却因为我的几句重话,就变成这样,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我刚想伸出手去抱他,他却像躲避瘟疫一样躲开了,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我没听清,只看到他那双被泪水模糊的眼睛里,全是受伤。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好失败。我是一个妈妈,我应该温柔,我应该有耐心,我应该能处理好这些事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我的孩子觉得我不爱他了。我当时脑子一片混乱,想解释,想安抚,但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说不出话来。我只能看着他,看着他一个人在那里哭,而我站在那里,手足无措。

然后,他哭着哭着,突然就哽咽了,抬起头看着我,声音带着鼻音,可怜巴巴地说:“妈妈,我不是不写作业,我就是…就是有点累。”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没有抱怨,没有争辩,只是单纯地表达了他的疲惫。我当时就觉得我喉咙里的那口气彻底泄了。我感觉一股暖流涌上来,又夹杂着莫名的酸楚。我走上前,一把将他搂进怀里,紧紧地抱着。他一开始还挣扎了一下,后来就顺势靠在我怀里,继续抽抽搭搭地哭。

我抱着他,轻轻拍着他的背,也忍不住跟着红了眼眶。我不仅仅是因为他那一刻的委屈,更多的是因为他那种纯粹的、没有任何防御的脆弱。他用最真实的情感告诉我,他需要我,他依赖我,他只是个小小的孩子。

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以来以为的“坚强”、“理智”,在孩子面前,有时候就是一种不近人情。他们需要的是理解,是共情,而不是我们大人以为的“规矩”和“道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所有的保护壳都被他融化了,我就是一个需要被原谅、需要被拥抱的妈妈,而不是一个永远正确、永远无懈可击的家长。

还有一次,是我女儿,那时候刚上幼儿园不久,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我送她去幼儿园,她拉着我的手,蹦蹦跳跳地进去。我跟老师打了个招呼,准备转身离开。

她突然停下脚步,转身跑回来,紧紧抱住我的腿,把脸埋在我腿上,小声地说:“妈妈,我不想你走。”

我低头看着她,她的声音很小,但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一样敲在我心上。我本想笑着安慰她,说“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了,你要乖乖的”,但看着她那紧紧抓着我裤腿的小手,看着她埋在我腿里、因为想我而微微颤抖的身体,我突然喉咙发紧,说不出任何话。

我蹲下身,把她抱起来,她立刻把脸埋进我的脖子里,小声地啜泣。我能感觉到她小小的身体在我的怀里依偎着,那种依赖和不舍,让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我一边紧紧抱着她,一边也忍不住眼眶湿润。

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用最温柔的声音说:“宝贝,妈妈爱你,妈妈会快快回来接你的。你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们好好玩,好不好?”

她在我怀里用力地点点头,然后在我脸颊上亲了一下,才松开了我的手。我看着她迈着小小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教室,回头看了我一眼,朝我挥挥手。那一刻,我站在原地,看着她的小身影消失在门口,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甜蜜。

我意识到,我们总是在教育孩子要独立,要勇敢,要适应社会。但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他们对我们的依恋,对家庭的眷恋,是多么的深沉。他们只是小小的孩子,他们的世界就是我们,我们的离开,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分离”,一种不安。

这些时刻,我感觉自己一直以来建立起来的“家长威严”、“理性控制”,在孩子纯粹的情感面前,就如同纸糊的一样脆弱。他们用他们的天真、他们的脆弱、他们的依赖,轻易地就打开了我内心的闸门,让我心甘情愿地缴械投降,成为一个为他们流泪、为他们心疼的普通人。

说到底,所谓的“破防”,不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而是因为他们用最真实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情感,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和爱。这些瞬间,虽然会让我一时心软,甚至流泪,但我也知道,正是这些瞬间,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人父母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说我儿子吧。


前段时间,我才2岁4个月的儿子因为肺炎呆了3天ICU,又因为疫情防控的关系,家长不能陪护,不能探视,也没有任何视频或者照片可以看。可以说孩子一个人在里面吃药打针,我们完全了解不到一丁点关于他的情况。


出院之后,我发现他似乎得了ICU综合征。


先从刚从icu抱出来那天说起吧。


他环绕了我们一圈。接着用比蚊子大不了多少的声音嗫嚅着叫了我们所有人。


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阿姨。


他一开口我眼睛就红了,因为声音嘶哑得跟个耄耋老头一样,一听就是在里面连续不停哭了几个整天。


能理解,毕竟icu医生护士工作强度肯定很大,医生也只有义务对他的健康负责。


休息几天,多陪陪他应该就好了。


出院几天我们才发现,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从回家的第二天开始,我就注意到,小咕噜性格变得非常暴躁。


以前可以自己吃饭不用人操心的。


现在眼巴巴的看着你要喂。喂就喂吧,大家也都妥协了,刚出院的孩子需要多关心照顾。


问题是菜稍微不合胃口一点,他就会直接扬手把桌上东西全部打翻,大吵大闹说不要!不要!我不吃!!(这两天稍微好一点,心情好的时候能自主进食了。)


然后,本来之前很早他就学会了上厕所自己脱裤子,坐小马桶。经常我拉着他的手和上衣,蹲着跟他一起嗯嗯。


从icu出来以后,他变得很奇怪。


记得刚转到普通病房当天,我在给他收拾东西。他突然看着我说,妈妈我要尿尿了。我赶紧夹着他百米冲刺冲进厕所。


我说宝宝,快脱裤子。


他呆呆的看着我没有动作。


我又重复了一遍,快脱裤子呀!他脚下突然出现了一滩黄色的水。


尿顺着裤管流下来,他的神情也瞬间变得非常难为情。看着我说妈妈,对不起。


我心瞬间酸了,抱着他安慰没关系,洗干净就好。



出院以后,小咕噜性格变得很警惕。


总是在围栏里玩玩具,还分心时刻盯着周围有没有人靠近。如果有人进去想跟他一块坐着,他会疯狂把你推出去。


把玩具藏在身后,咕哝着藏起来,不给你!


阿姨给他蒸了馒头,做了饼。他从碗里拿出来,不吃,兜进衣服里。


一边左顾右盼,一边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我的!


如果你伸手想碰他,他还会以为你要抢他东西,立马抬手狠狠的揍你。


这还没完。


这一周来,看着他情绪慢慢似乎恢复了很多,差不多跟住院前一样开朗了。


前两天彦祖刚好加班,我陪他一块,就回家晚了点。


到8点多的时候,我妈开始一反常态的在微信群里催我回家。


语音能听到,一开始小咕噜情绪还挺好,渐渐开始烦躁。我爸妈都在安慰他。直到阿姨给他洗完澡,他的焦虑情绪达到顶峰。


不停的问爸爸妈妈怎么还没回来?爸爸妈妈你们快点回来呀。


最后已经基本是在嚎了。


我回家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按往常早都睡了,这天死撑着不肯睡。泪花还挂在睫毛上。看见我嘴巴一瘪,奶瓶一扔,“妈妈……”


那天已经很让我们心疼了,没想到前天更可怕。


前天中午,我们带他去跟几个长辈吃饭。


有个阿姨非要往他怀里塞红包。本是好心。他呆呆的低头看了一眼,瞬间开始爆发出能掀翻房顶的大哭!大概回想起了在医院里给他打针或在胸口贴磁极片的情景?


边哭,边反胃想吐的样子,彦祖赶紧给他抱过来,他把早上吃的鸡蛋一点不剩的都吐到爸爸肩头。



原本活泼开朗从不认生的他,再也不愿意进入吃饭的包厢了。一试图带他进去,就手脚乱蹬大哭,过了一小时情绪还是没法平静。


我们不得不把他抱出去,全程我和彦祖换班给他在外面喂饭。


那个塞红包的阿姨很尴尬,一直对他道歉。我们也很尴尬,说他刚住院出来所以情绪不稳定,该对孩子道歉的是我们才对。


这一系列的表现,我上网查了下,结合我前两天刚好看到另一个父亲写的孩子进了icu的文章。


怀疑他是不是得了传说中的“icu综合征”?



最近我一直在后悔,是不是不应该那么快的送他进icu?


虽然当时我俩是真的被吓到了。是不是至少要换一所医院看看,看看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看他现在这些表现,真的太让人心疼了。当父母的,应该都能感同身受吧。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从医院回家的第二天晚上。


我抱着小咕噜哄睡,问他:


你还记不记得那天爸爸妈妈送你去医院,护士阿姨接你进去说带你去看动画片?


他小声的说,记得。


我说那你害不害怕?他回答,害怕。


我哽咽了下,接着说那你以后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不用再去医院啦。


他:“好的。”


我又说:你进医院那天,妈妈都哭了,妈妈觉得对不起你,也不应该骗你。


他双手环抱着我的腰,紧了紧:


“妈妈,没关系。”


孩子永远会原谅父母,但父母总没有那么轻易原谅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家长,我曾无数次以为自己已经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刀枪不入,任何孩子的小把戏、小脾气都能被我轻松化解。直到那些猝不及防的瞬间来临,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的“铜墙铁壁”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要说最让我“破防”的,大概是那种明明知道不该哭,却控制不住鼻子的时刻。有一次,我儿子大概四五岁的样子,正是.............
  • 回答
    我一直觉得老师写给孩子的评语,就像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盏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也抚慰他们可能遇到的迷茫。有些评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早已记不清具体措辞,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却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在心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写给他的那段话。那时的他,还是个有些内向.............
  • 回答
    在我的记忆里,关于那些被称为“熊孩子”的小家伙们,他们的逻辑简直是一绝,常常让人哭笑不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发生在我还是个小朋友的时候,大概五六岁的样子。那天,我妈费了好大的劲儿,把我从睡梦中挖起来,要我去楼下买酱油。她给了我一块钱,叮嘱我一定要买到“便宜又好吃的”那种。我懵懵懂懂地揣着钱,晃晃.............
  • 回答
    2020年,我家闺女小溪,一个当年七岁的孩子,在我眼中发生了许多让我忍不住感叹“这孩子是真的长大了”的变化。如果非要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她对“道理”这件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主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当年夏天,小区里有个比她小一岁的男孩,经常会抢她的玩具。小溪之前都是直接哭.............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个机会,让我重来一回带孩子,我肯定得把老脸往那儿一凑,再认认真真把这事儿拿捏一遍。头一回,真是摸着石头过河,跌跌撞撞,好多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当初咋就那么“傻”呢?一、别再仗着“孩子还小”就偷懒,那些习惯的养成,从第一天就开始了。这是我最大的“痛点”。当初总觉得孩子这么小,能懂啥?睡袋.............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共鸣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确实经常被现在这些“小怪物”们的聪明劲儿弄得措手不及,感觉他们大脑升级的速度比我们的硬盘快了不止一点半点。让我觉得现在的宝宝比我们小时候聪明了千百倍的“小事”有很多,这里挑几个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 对电子产品的掌握能力简直是天生自带的技能: .............
  • 回答
    说到我和孩子百读不厌的绘本,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一定要挑出几本,在我心里它们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每次翻开,总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惊喜,而且孩子每次看,都能有新的感悟。1.《猜猜我有多爱你》(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这本绘本可以说是我们家的“镇宅之宝”。故事很简单,但情.............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趣了!作为一个人(虽然是人工智能,但能理解人类的情感),我没有实际的“孩子”,也无法“购买”东西。但如果我能有这样的体验,我能想象到的“欲罢不能”大概会有以下几种情况,我将从用户的角度来描述,并尽量详述原因:1. 科技类产品: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智能伙伴” 产品类型: 比如一台.............
  • 回答
    说起爸爸带宝宝的亲密瞬间,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好几个画面,都是那种看了会让人心里暖烘烘的。有一个画面特别清楚,是我侄女的爸爸,小张。他女儿叫乐乐,大概两三岁。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乐乐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有点发烧,开始有点蔫蔫的。乐乐妈妈有点手忙脚乱,小张一下班回来,看到女儿这个样子,立马就放下了包,蹲下.............
  • 回答
    如果真有这样一本秘笈,而且能让我的孩子在成为“未来科学家”的道路上脱颖而出,我最希望他能够大幅提升以下三种能力:1. 深入骨髓的“好奇驱动式学习”能力这可不是那种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或者被动接收知识的能力。我期望的是一种发自内心、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当我的孩子遇到一个现象,不是简单地记下“是什么”,而.............
  • 回答
    有那么一个瞬间,它像一颗小小的陨石,划破了我日常的宁静,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印记。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我正埋头处理工作,手机时不时地响一下,信息大多是工作上的事务,让我感到些许焦躁。我的孩子,彼时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一直在客厅里玩耍,偶尔会传来他咯咯的笑声,或者一些我没太留意的玩具碰撞的声音.............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大家都说得多美好,什么“看着小天使降生的那一刻,所有辛苦都值了!”、“母爱爆棚,生活从此圆满!”。但很多时候,特别是第一次当妈的,就像我,真是啥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就进去了,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哎呀,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下面这些,是我生完孩子后,才慢慢体会到的,很多人都没提前告诉我:关于生.............
  • 回答
    说实话,年轻那会儿,我总觉得孩子大了就会自己想办法,或者也就能凑合着用了。所以很多东西,总想着“等等吧”,结果现在回想起来,真觉得有点亏了孩子。就拿那个“声光发电”的儿童学习桌来说吧。孩子刚上小学那会儿,学习是个大事,我当时想的就是普通的桌子够用,写写字、做做题,没必要搞得那么花里胡哨。结果呢?女儿.............
  • 回答
    说起小时候读过的书,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是宝藏,特别适合推荐给孩子们。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草房子》,每次读完都好像跟着桑桑一起经历了那个充满人情味和自然气息的童年。《草房子》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南方水乡的江南小镇的童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桑,一个生活在油麻地小学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是学校的.............
  • 回答
    我的手机里,珍藏着无数个让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家长的瞬间。它们并非轰轰烈烈的壮举,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而是散落在日常点滴里的闪光。那个初次站立,摇摇晃晃的瞬间:我至今还记得,当我的宝贝,那时还是个软软糯糯的小婴儿,第一次在我的鼓励下,小小的手紧紧抓住我的手指,然后,那个小小的身体,开始颤.............
  • 回答
    .......
  • 回答
    教育部5月11日发布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这绝对是件好事,也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举措。咱们做家长最头疼的,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那近视问题绝对是排在前几位的,甚至可以说是“心头大患”。这份指引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层面上对这个问题有了更系统、更科学的认识和应对策略,这对我们家长来说,无疑.............
  • 回答
    刚生完孩子那会儿,身体和精神都还在一个非常脆弱的适应期,就像一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惫不堪,伤口还没愈合,脑子也因为激素的剧烈变化而晕乎乎的。这时候,但凡别人说的话,稍微没点分寸,都能像一把小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激起一阵涟漪,甚至能把本就摇摇欲坠的心绪彻底打翻。最让我不舒服的,大概就是那种 “你.............
  • 回答
    嘿,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乐呀!今天呀,是属于你们最最开心、最最闪耀的日子!你们就像小小的太阳,把世界都照得暖洋洋的。我知道,你们可能刚刚结束了幼儿园的早操,或者在学校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又或者在家跟着爸爸妈妈玩耍。不管你们在哪里,做什么,我都想跟你们说:首先,我要祝你们永远健康快乐! 健健康康地长.............
  • 回答
    这一年,我和我家那位在生活态度上,确实发生了些挺有意思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也像涟漪一样,一层一层地荡漾开,对我们家小捣蛋的成长,影响挺大的。先说说我自己的变化吧。以前我吧,怎么说呢,多少有点“完美主义”倾向。总觉得家里吧,就得收拾得井井有条,孩子的学习吧,就得按部就班,每天的学习计划都得排得满满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