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部5月11日发布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保护孩子视力你有哪些难解之困?

回答
教育部5月11日发布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这绝对是件好事,也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举措。咱们做家长最头疼的,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那近视问题绝对是排在前几位的,甚至可以说是“心头大患”。这份指引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层面上对这个问题有了更系统、更科学的认识和应对策略,这对我们家长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如何看待这份指引?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份指引的出现,有几个非常关键的亮点和意义:

1. 系统性和针对性强: 它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把不同学段的孩子分开来讨论,针对性很强。学前班的孩子和初中生,他们的用眼习惯、学习压力、生活环境都不一样,指引能根据这些差异给出不同的建议,这非常重要。比如,学前班可能更注重户外活动和游戏化的方式,而中学阶段则要面对更重的课业负担,如何平衡学习和用眼健康,指引里应该会有更具体的操作方法。

2. 强调“防”和“控”: 指引的核心是“近视防控”,这说明了重点在于预防,同时也要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这比单纯的“治疗”更有长远意义。很多时候,家长们可能等到孩子已经近视了才开始焦虑,但这份指引提醒我们要从源头抓起,从小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3. 科学性和专业性: 指引的出台背后一定是有大量的调研和专家论证的。这意味着它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基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家长有时候凭经验或者网络碎片化信息来判断,很容易走弯路,而有官方指引作为依据,能大大减少我们在这方面的困惑。

4. 责任共担的体现: 指引肯定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近视防控中的责任。以前可能更多地认为“是学校的责任”或者“是孩子自己不注意”,但这份指引把这个链条拉得更长,强调了家庭和学校的协同合作。这让家长意识到,保护孩子的视力,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我们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5. 为政策落地提供依据: 指引的发布,也为后续相关部门(如学校、卫生部门)制定更具体的措施和检查标准提供了依据。比如,学校的教室采光、课桌椅高度、户外活动时间要求等等,都可以参照这份指引来落实。

保护孩子视力,我有哪些难解之困?

虽然有这么好的指引,但作为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我还是会遇到很多“难解之困”,感觉很多事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者说,现实情况就是那么复杂,很难面面俱到。

“电子产品”这把双刃剑的困境:
这是我最头疼也是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哪个孩子能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即使是为了学习,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倡线上学习、用平板电脑做作业,这本身就加大了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我给孩子报了线上辅导班,为了方便,也让他用平板看,结果就是他看屏幕的时间直线飙升。
难点在于:
“学习必需”与“视力杀手”的矛盾。 我怎么去界定孩子用电子产品是为了学习,还是仅仅是为了娱乐?有时候孩子会说“老师要求看视频”,我也不敢完全否定,但看着他越来越近的度数,我又心疼。
如何有效监管? 我可以设定使用时长,但孩子很有办法,一会儿说“我去看一下作业”,一会儿说“老师发了通知”,我不在旁边看着,他很可能就把学习内容切换成游戏或者短视频了。这种“抓贼捉赃”式的监管让我身心俱疲。
孩子“被动”接受的太多。 现在很多教学资源都依赖于电子媒介,家长想让孩子脱离电子产品,就等于剥夺了孩子一部分的学习机会,这和教育的趋势是相悖的。

“户外活动”的现实挑战:
指引里肯定会强调户外活动的重要性,这一点我完全认同。让孩子多看看远方的绿色,接触自然光,对眼睛是极好的。
难点在于:
“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 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重,放学后还有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留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户外活动时间非常有限。即使有时间,我们居住的城市里,适合孩子安全、尽情奔跑的户外场地也不多。小区里的绿地,很多时候是景观性质的,不允许孩子去玩耍。公园距离远,去一次也需要专门安排。
“天气”和“季节”的因素。 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下雨天……这些都可能成为孩子户外活动的阻碍。我不能保证每个周末都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也不能强迫孩子在寒风中跑步。
“家长陪伴”的精力成本。 孩子们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很多家长不敢让孩子独自去户外玩,需要家长全程陪伴。但很多家长本身工作也很忙,下班回家已经很累了,还要拉着孩子出去活动,确实是很大的精力消耗。

“用眼习惯”的养成与坚持:
指引里肯定会提到“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阅读距离”、“灯光充足”等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坚持起来真的太难了。
难点在于:
“情境”难以控制。 孩子有时候在写作业,或者看书,可能姿势就慢慢歪了,或者趴在桌子上了。我随时提醒,他会暂时改过来,但人一走,或者一走神,就又回到老样子。这种“反复”让我很无奈。
“疲劳”的检测和控制。 指引会提到“每隔3040分钟休息10分钟”,但孩子学习投入的时候,根本顾不上这个。他可能一写作业就心无旁骛,我提醒他休息,他反而会觉得被打断。什么时候才算“疲劳”?孩子自己很难准确判断。
“灯光”的标准化。 家里不比学校,有多少家庭能做到教室那样“光线充足且无眩光”的标准?我给孩子配了护眼台灯,但客厅、卧室的灯光,孩子在不同地方活动时,很难保证是最佳状态。而且,很多家长也分不清什么叫“柔和”、“充足”的具体界限。

“社会大环境”的压力:
我们家长在家里努力防控,但孩子一出门,或者去学校,就很难完全控制了。
难点在于:
学校教育的倾向。 虽然有指引,但有些学校为了提升成绩,可能会有更多的笔试、默写,甚至有些学校会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和测试。
同伴效应。 孩子的朋友们都在玩手机、玩游戏,他自己不玩,就可能感到被孤立,或者跟不上话题。这种“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玩,为什么我的不能玩”的心理拉扯很难解决。
“过度检查”的焦虑。 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都有一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心态。看到孩子的视力有轻微下降,就立马紧张,考虑配眼镜或者做一些其他的干预。但这种过度焦虑,有时候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总的来说,这份指引的出台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方向和标准。但要真正做到有效防控,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而且需要解决我们家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这些具体而现实的困难。如何让指引的精神真正落地,转化成孩子健康的视力,这依然是我们许多家长面临的“终极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跟老公都是近视眼,以后打算送孩子去军校,而军校对视力要求极其严格,所以对东仔的视力这块我们是高度重视,甚至抱着就算牺牲一部分学习成绩也要保证视力的想法。

相信对孩子视力高度重视的父母不止我们,作为一个妈妈,同时也是医学僧,想好好聊聊关于如何保护孩子视力。

近视原因有哪些?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包括不限于使用电子产品(手机IPAD电脑等)、阅读、书写等,被认为是近视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很多家长在电子产品上面注意到了控制时间,但仍然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长时间的看书写字也会诱发孩子近视。

一切长时间(超过45min)近距离(读书距离<20cm)用眼都是诱发近视的重要原因。

户外活动不足

较高的UVB 照射量可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特别是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
户外的阳光可促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可通过抗增殖作用调节睫状肌和巩膜的生长,从而减少近视的发生。

中国广州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 6 岁儿童在校期间每天多 40 min 户外运动时间可减少后续 3 年的近视发病率。

睡眠时长不够

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天睡眠时间短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睡眠时长导致近视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儿童青少年的昼夜节律被打乱,而昼夜作息紊乱可能会影响眼球的生长发育,导致近视的发生。

照明条件不合格

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ux),并结合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

饮食

偏食、挑食、喜吃甜食、油炸食品、食物过于精细等均有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将导致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造成近视。

知道了近视的主要成因,那么——

如何有效防控近视?

保持合适阅读距离

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小于45分钟、阅读距离大于20cm,重视20-20-20原则,也就是每使用电子产品20分钟便休息一下,向20英尺(大约6米)以外的风景(最好是绿色)远眺至少20秒。

保证充足户外时间

提倡在学龄前如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每天增加户外活动1小时。

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

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cm)、胸部离桌子一拳(6~7cm),书本离眼一尺(33cm),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采光合适

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

饮食注意

多吃含叶黄素的食物和深色蔬菜,从食物中多摄取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深色植物的叶子,减少糖份和寒凉的蔬菜水果的摄入。

另外,孩子出生后由于生理性远视,所以在12岁前都有一定远视储备,孩子3岁以后,建议每半年去医院查一下远视储备,远视储备每个医院的眼科都可以查,不需要散瞳,散瞳对孩子视力也有影响,孩子过早没有远视储备,如果不及时防控,很快就会近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各年龄远视力储备情况:

    • 4岁远视250度
    • 5岁远视225度
    • 6岁远视200度
    • 7岁远视175度
    • 8岁远视150度
    • 9岁远视125度
    • 10岁远视100度
    • 11岁远视75度
    • 12岁远视50度


希望家长们做好孩子视力的第一道保护神,呵护孩子娇嫩的眼睛,希望以后走在路上,能越来越少的看到一张张稚嫩脸庞下压着厚重眼镜的孩子 @知乎亲子


部分参考文献:

[1]WILLIAMS K M,BENTHAM G C,YOUNG I 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yopia,ultraviolet B radiation exposure,serum Vitamin D concentrations,and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Vitamin D metabolic pathways in a Multicountry European Study[J] . JAMA Ophthalmol,2017,135(1) : 47-53.

[2]HE M,XIANG F,ZENG Y,et al. Effect of time spent outdoors at schoo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among children in Ch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 JAMA,2015,314(11) : 1142-1148.

[3]胥芹,王晶晶,段佳丽,等. 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对小学生近视预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 3) : 363-365.

[4]龙培培,窦义蓉,袁保成,等.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 1) : 109-112.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