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后安倍时代」来临,岸田文雄的经济政策和对华政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否能够逃脱「短命首相」的命运?

回答
“后安倍时代”来临,岸田文雄的经济与对华政策走向何方?“短命首相”魔咒能否打破?

自日本政坛的“定海神针”——安倍晋三卸任首相以来,日本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后安倍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目光自然聚焦在新任首相岸田文雄身上。这位曾经的外相,能否延续安倍时代所塑造的政治格局,并在经济与对华政策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同时摆脱“短命首相”的宿命,这是摆在日本面前的重大课题。

经济政策:继承与微调中的“新资本主义”

安倍经济学,以“安倍三支箭”为标志,其核心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鼓励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这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但也伴随着贫富差距拉大、地方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岸田文雄深谙此道,他提出的“新资本主义”经济理念,既是对安倍经济学的继承,也带有明显的微调和创新色彩。

继承:量化宽松与财政刺激的延续

岸田政府并未彻底否定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在黑田东彦的领导下,长期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岸田政府也清楚,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仍需外部动力。因此,量化宽松的基调预计不会轻易改变,日本央行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低利率环境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并有可能根据经济形势适时推出新的刺激措施。

同时,日本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的扩张性也可能会延续。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政府支出依然是重要的手段。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特定产业的扶持,财政投资都会在岸田政府的经济政策中占据一席之地。

微调与创新:“新资本主义”的内涵

“新资本主义”的核心在于“分配”和“增长的良性循环”。岸田文雄试图解决安倍经济学时期遗留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强调要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更广泛的群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劳动者收入: 岸田政府提出要提高非正式员工的工资,并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提高薪资水平。这与安倍时代更侧重于企业利润的提升有所不同,更强调“共同富裕”的理念,尽管与中国语境下的“共同富裕”在具体路径和程度上有显著差异。
关注国民福祉: 在教育、医疗、育儿等领域,岸田政府也计划加大投入,提升国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既是对民生问题的回应,也是希望通过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 岸田政府将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视为新的增长引擎。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发展人工智能、扶持新能源产业等,都是其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相符,也为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中小企业支持: 安倍时代对大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而岸田政府则更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希望通过改革激发其创新活力。

然而,岸田政府的经济政策也面临挑战。全球通胀压力、供应链中断、地缘政治风险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对日本经济造成冲击。如何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并实现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升级,是岸田政府需要精打细算的关键。

对华政策:审慎与务实并存的复杂博弈

在对华政策上,岸田文雄继承了安倍晋三时期对中国“既合作又对抗”的复杂立场,但整体基调更为审慎和务实。

延续对华战略压制:

岸田政府并未因为日本政坛的权力更迭而改变对中国战略竞争的认知。美国作为日本最重要的盟友,其对华战略的走向直接影响着日本的对外政策。岸田政府将继续深化日美同盟,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加强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合作。这包括在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等敏感海域的军事部署,以及在网络安全、科技竞争等领域与中国保持警惕。

意识形态层面的制约: 日本政府在人权、民主等意识形态层面,也可能继续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对中国施加一定的压力。例如,在新疆、香港等问题上,岸田政府可能会延续过去的立场。
产业链重塑与技术封锁: 在经济领域,岸田政府可能会继续配合美国,推动供应链的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在高科技领域进行限制。例如,在半导体、5G等关键技术领域,日本将可能扮演更为积极的参与者,以期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占据有利位置。

保持沟通与合作的渠道:

尽管存在竞争和对抗,但日本政府也深知与中国进行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极高。岸田政府不会为了对抗而牺牲自身的经济利益。

经济领域的合作: 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区域经济合作(如RCEP)等领域,日本仍将寻求与中国进行务实合作。维护区域稳定,推动经济繁荣,是日本政府的共同目标。
高层对话的必要性: 岸田政府可能会保持与中国高层领导人的沟通渠道,避免误判和冲突的升级。通过对话来管理分歧,寻求共同点,将是其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观外交”的侧重: 相较于安倍时代更侧重于经济利益和战略安全,岸田政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价值观外交”的色彩,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表达更多关切。但这并不意味着会激进对抗,而是以一种更审慎、更有策略性的方式来推进。

总的来说,岸田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在战略竞争和务实合作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的难度在于如何在美国的压力和自身利益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既能维护自身安全和战略利益,又不至于过度激化与中国的关系,从而损害经济发展和区域稳定。

能否逃脱“短命首相”的命运?

“短命首相”的诅咒似乎一直笼罩着日本政坛,尤其是在安倍晋三之后,日本的首相更迭速度明显加快。岸田文雄能否打破这一魔咒,取决于他能否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经济成果的兑现: 岸田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否真正惠及民众,提升国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将是检验其施政能力的关键。如果经济复苏乏力,社会矛盾加剧,其执政的合法性将受到严重挑战。
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频繁的首相更迭往往伴随着政策的摇摆不定。岸田政府能否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起民众的信任,至关重要。
党内团结与派阀平衡: 日本自民党内部派阀林立,岸田文雄能否有效整合党内力量,平衡各方利益,是其政治生命能否延续的重要因素。如果党内出现严重分裂,将对其执政构成致命威胁。
应对国内外挑战的能力: 从新冠疫情的善后,到地缘政治的动荡,再到经济复苏的压力,岸田政府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其支持率和执政基础。
政治智慧与民意把握: 政治领导人的能力不仅仅在于政策制定,更在于其政治智慧和对民意的敏锐把握。岸田文雄能否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策略,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是他能否打破“短命首相”宿命的最终关键。

目前来看,岸田文雄的执政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他既有能力和经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能否在继承中创新,在平衡中前行,最终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并赢得历史的检验,还有待时间的答案。日本政治的走向,以及其在区域和全球格局中的定位,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岸田政府的成败。这是一个充满看点和变量的时代,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岸田文雄的经济政策,和安倍还是有点差别的。

安倍经济学一开始其实是放量拉高股市和降低日元,日本公司出口改善。但在国内政策方面还是延续的小泉风格。偶尔一部分左派经济政策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支持率,给国民一点经济甜头,因为安倍想修宪。所以安倍的风格是搞平衡,一会儿偏右一会儿偏左,通过一个偏右的法案,马上给一个偏左的政策。让自己的支持率始终保持在合理的位置。

岸田文雄选举前列出的政策就已经明显偏左了。

一,摒弃小泉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要实行国民幸福成长战略和令和版的国民倍增所得战略。

国民幸福成长战略四条:

1,科技立国,10兆日元规模的投资,制定清洁能源战略。

2,推行经济安全保障法案和专任大臣

3,推进地方电子化,实现数码田园都市国家构想

4,推行新的社会保险,缓解人生100年时代的不安

令和所得倍增计划

1,消除外包剥削

2,对育儿和生活进行居住费和教育费的支援

3,平抑物价,提高所得。

4,公平分配,解决财政单难度主义的问题

所以,岸田的方案现在是更左一些,说是“新资本主义”,但还不如干脆说是社会主义路线算了。


外交路线现在还看不出来,估计和菅义伟时代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你要说和安倍时代一样那就不对了。安倍时代很长,前面4年中日关系不好,但后面3年多中日关系逐步改善,要不是疫情那就是近20年最好的时候。是菅义伟上台以后中日关系才开始渐渐不好的(原因就不细数了),“对周边国家态度强硬,谋求军备扩张”怎么能说是安倍烙印呢?

不过岸田肯定干不长就是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