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诸葛亮不还政于刘禅反而在逝后安排蒋琬费祎等人掌权,导致刘禅更加平庸、蜀汉只能亡国的说法?

回答
这说法听起来挺刺耳的,对诸葛亮一向推崇备至的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但细细想来,还真有点意思,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故事的起点:诸葛亮为何不还政?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诸葛亮是刘备托孤的重臣,他承担的是一个近乎“摄政”的角色。刘备白帝城托孤时,那个场景大家都耳熟能详,“若嗣子可辅,君而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给诸葛亮一个最终的“选择权”,也反映了刘备对刘禅能力的不确定。

诸葛亮接手的蜀汉,那叫一个“内忧外患”。内部嘛,刚经历丧失开国之君的打击,人心浮动,经济凋敝,人才凋零(关羽张飞的早逝,黄忠赵云的老迈,虽然有马超,但也不如前几位稳固)。外部呢,曹魏强大,孙吴虎视眈眈,蜀汉地处西南,孤悬海外,交通不便,后勤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稳住蜀汉的局面,北伐中原,这已经是超乎寻常的成就了。你让他这个时候把权力拱手让给刘禅?那不是“臣忠君爱国”的表现,那是“儿戏国事”,简直是把好不容易稳住的江山往火坑里推。

为何安排蒋琬、费祎等人?“权力交接”还是“架空刘禅”?

这里面,就牵扯到“不还政”的深层原因了。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不可能想不到刘禅的能力问题。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刘禅确实不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面的君主,他更倾向于安逸,对政务的兴趣和能力都相对有限。

所以,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的着眼点已经不在于“我把权力交出去,看刘禅能不能干”。他的目标是“在我死后,如何保证蜀汉还能继续运转,不至于立刻崩盘”。

蒋琬和费祎这两人,在诸葛亮心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蒋琬: 诸葛亮评价他“大才,当独当一面”。蒋琬为人谨慎,有条理,处理政务能力不错,而且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他一直在后方负责后勤和国内事务,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他更像是诸葛亮“储君”的培养对象,是那种能够稳健接班的人。
费祎: 费祎则更擅长与人打交道,尤其是在外交方面,与东吴保持良好关系,是“安抚四方”的关键人物。同时,他也能处理内政。

诸葛亮安排他们接班,是希望他们能够 延续自己的执政方略,保持蜀汉政治的稳定,并且能够有效地配合刘禅,辅佐他。这是一种 “团队接力” 的思路,而不是简单地“把权力交出去”。

导致刘禅更加平庸?这锅诸葛亮背得冤不冤?

“导致刘禅更加平庸”这个说法,我觉得有点过于简化,甚至有些苛责了。

1. 刘禅的“平庸”是先天因素为主: 我们不能把诸葛亮没能“点石成金”变成一个圣君,就说他错了。刘禅的性格和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即使诸葛亮放权早一些,刘禅就一定能表现得更出色吗?很难说。他可能只会更早地暴露自己的局限性,导致政务混乱。
2. 诸葛亮的“放权”与“监视”: 诸葛亮将权力分给蒋琬、费祎,但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他仍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希望他们能够维持一个良性的政治生态。他留下的制度和原则,也是为了约束和指导后来的执政者。
3. 后来的执政者责任更大: 真正导致刘禅在后期更加消极,以及蜀汉后期出现某些问题(比如宦官黄皓的得势),更多的是蒋琬、费祎等人在诸葛亮逝世后的表现,以及他们自己离世后,后继者的能力不足。

蒋琬接班后,确实是稳扎稳打,但他也受到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影响,对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所保留。
费祎则更加注重安逸,对朝政的把握和对人才的启用都相对保守。尤其是在他被刺杀后,权力的真空进一步加剧了问题。
到了后期,宦官黄皓得宠,掌握了朝政,而姜维等有识之士却被排挤。这个责任,更多是刘禅自己用人不察,以及周围那些缺乏远见的臣子的责任,而不是诸葛亮预设了“让刘禅更平庸”的局。

蜀汉只能亡国?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吗?

“蜀汉只能亡国”,这是一种 历史的必然性解读。但我们不能把这个必然性,完全归咎于诸葛亮个人的政治安排。

蜀汉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理的限制: 四面皆敌,交通不便,地势狭窄,这使得蜀汉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被动。
人口和资源的劣势: 相较于曹魏和孙吴,蜀汉的人口和经济总量都远远不及。这意味着他在战争中的消耗能力和恢复能力都相对较弱。
人才的青黄不接: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罕有的全才,但他的团队在后期出现了人才断层。虽然有姜维,但他一人之力难以支撑整个大局。
内部政治的腐败和决策失误: 到了后期,宦官干政,政治生态恶化,决策失误频发,这些都是加速蜀汉灭亡的直接原因。

诸葛亮所做的,是 在既定的劣势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延长蜀汉的生命周期,并寄希望于刘禅能够有所作为。他所安排的接班人,也是基于他当时的判断,希望能够维持住局面。他并非不知道自己身后可能出现的危机,但他已经尽力而为。

用现代的眼光看,这有点像一个公司CEO,在自己生命走到尽头时,为了公司不至于立刻倒闭,选择了一套“集体领导”加“核心骨干”的接班人制度。他不可能指望这群人立刻变成第二个他,但他希望他们能稳住阵脚,让公司能够平稳过渡,至少不至于立刻破产。

结论:

所以,诸葛亮不还政于刘禅,反而安排蒋琬费祎等人掌权,是为了 稳固蜀汉政权,维持国家运转,并在他离世后能够有稳定的过渡。他并非有意让刘禅更加平庸,事实上,他也知道刘禅的能力有限,更希望通过“团队接力”的方式,弥补刘禅个人的不足。

蜀汉的最终灭亡,是 多种历史因素叠加的结果,诸葛亮的政治安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走向,但 将亡国之罪完全归咎于他,是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过于苛责,也忽视了更复杂的历史原因。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诸葛亮作为一个“托孤大臣”,他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蜀汉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安排,是为了“保全”而不是“毁灭”。而后续的执政者和君主,才应该为蜀汉的最终结局负更直接的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权皇帝

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五百挝胡,至於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弃市。

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疏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

年头剁个车骑将军,年尾剁个安汉将军的无权皇帝?

捎带,诸葛亮去世时阿斗贵庚?是不是觉得他还是个宝宝?

俗话说,三岁看大,这都快三十了,平不平庸还看不出来?这是瞎、是瞎,还是瞎么?

瞅瞅和斗殿有君臣缘分的陈寿是怎么评价的?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和题中引文结论完全相反,蜀汉能有三十来年的强盛期,恰恰因为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贤相辅政,等到斗殿亲力亲为,很快就完了。

大好局面玩砸锅了还不愿背锅,还要甩锅——我这么菜都是因为你们不让我练手,导致我一直是个宝宝,嘤嘤嘤。

还能说啥呢?恐怕阿斗本人都没这么大脸。

横竖我见过的正经论文,刨去引文中的阿斗练手说,便有:

诸葛亮大权独揽,打压人才,导致后继者都是庸才

(蒋、费、董………)

诸葛亮大权独揽,打压人才,导致蒋琬、费祎之后缺乏后继栋梁之才

总结一下:诸葛亮不把一百年后的人事都安排好,那就是原罪了。

就算安排了一百年,为啥不能安排一百五十年?

明亡于朱元璋警告。

这就叫做胎里罪。

如何理解此类观点?

要黑总能找到角度,只须四字真言——“抹杀良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说法听起来挺刺耳的,对诸葛亮一向推崇备至的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但细细想来,还真有点意思,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故事的起点:诸葛亮为何不还政?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诸葛亮是刘备托孤的重臣,他承担的是一个近乎“摄政”的角色。刘备白帝城托孤时,那个场景大家都耳熟.............
  • 回答
    .......
  • 回答
    “一旦开始创作一部作品,其人物就活了过来,自己只能观察和记录”——这句听起来颇有些玄乎的说法,在文学创作的圈子里却并不鲜见。很多作家,无论是埋头苦写的“老炮儿”,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体验到一种奇妙的“失控感”:他们笔下的人物,似乎不再是自己脑子里设定的模样,而是有了自己的意志,自.............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