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题主提到的这句话,有非常强的误导性。强调科学和宗教、哲学关联性的同时,却暗示宗教、哲学在认知世界和探求真理时往往优先登顶,而科学的艰辛往往成了事倍功半,是一种不得要义的愚勤。这给读者传递了一种反智的、甚至妄图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消极信号。
贴出wiki对科学的定义:
科学包含自然、社会等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它涵盖三方面含义:
- 观察:致力于揭示自然真相,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
- 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
- 检证: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信度与效度。
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
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不难见得,一般说来,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具有体系性、实证性、定量性、规范性、可续性、可证伪性等特征。
现在科学如机器般精密运转。所以即使,某些宗教、哲学确实如其所言,是『大视野』『属灵的智慧』『超逻辑的领悟』。而在这种通常被语言绑架的,被语言的模糊性束缚的(古汉语表意时的模棱万可,犹是)领悟、智慧和视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可重复和延续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可以理解的逻辑和思路之前,这种形而上的解释宇宙奥义的『悟』,都是现代科学不能接受的。
并且,这种宗教哲学式的(先验的、属灵的等等)体悟,也是很难去推广、实践、精准联系和体系化架构的。事实上,它更多的只是某种面向心灵的『知晓』『感悟』,而不是真正的对自然世界的『把握』『掌控』——最多,让科学家们受到启发,产生间接的效力。
但是,如果(在我看来更可能),哲学和很大一部分的宗教宇宙观,只是一种基于观察的思辨,是并不完备的推断。其间并没有什么『神明相助』。
那么,这成了一个概率问题。于是就回到
@冷哲先生的回答了:
当你在墙上画的圈足够多的时候,蒙着眼睛随便射一箭,总会射到其中一个圈里,但这并不意味着画那个圈的人有任何高明之处。
而且,这种把古代玄奥的宗教、哲学和当下前沿的科学理论相提并论的类比,本身就可能是拙劣的,甚至是牵强附会。
@唐逍的答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最后声明:本人信教,且十分敬重哲学,并无否定人的悟性,更无对宗教、哲学有任何贬低之意。
好吧,就这样。
这么说吧。
我们知道一个岛屿上有宝藏。但不知道在哪里。一堆哲学家拿了个地图纷纷画圈,有的说在这里,有的说在那里,它们画的圈子几乎把整个岛屿都覆盖了。
科学家拿了个金属探测器上岛,花了一个月时间把各个地点都搜索了一遍,发现了宝藏。
这时候,其中一个哲学家的支持者跳出来说(哲学家本人一般已经去世或者不会脸皮厚到这种程度):哈哈,这正是他当初预测的地方,你看科学家忙活了半天,他早就在这儿等着了。
——————————————————————————
所以说,你总能看到一些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相符的哲学思想,但是出于“人择原理”,大家往往会忽略那些完全不符的哲学思想。这事说白了就是:“当你在墙上画的圈足够多的的时候,蒙着眼睛随便射一箭,总会射到其中一个圈里,但这并不意味着画那个圈的人有任何高明之处”。
比方说吧,哲学思想里有“世界不是无限可分的”和“世界是无限可分的”两种思想。无论科学研究成果是什么,总有一个是正确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着做出那个哲学思想的人有任何高明之处。
取几个例子吧,看看这些科学家爬上山顶时是那位哲学家在等着?
麦克斯韦方程分析了电和磁的关系,并且预言了电磁波,请问哪位哲学家等着他?
德布罗意的方程说明物质都是波,请问哪位哲学家等着他?
就连世界不是无限可分的这一点在量子理论建立之前又有哪个哲学家知道吗?
说实话,我对佛教和哲学没偏见,但是我真是恶心这种说法。就是古代一些哲学家和佛学家瞎猜,绝大部分猜错了,有小部分现代科学证明了,这时候就有些人出来装逼鄙视科学。殊不知理论的猜想和证明有很长的路要走。
古人说世界金木水火土组成,古人说世间轮回,古人说死后登极乐世界,现在科学发展已经推断这些说法没有证据或者错误。现在古人说了个三千世界,和科学的一个猜想平行世界(还仅仅是猜想不是证明的理论)有点挂钩了,然后大家感叹哇塞古人好有智慧啊!这不是很蛋疼吗?
因为哲学研究是针对无法形成确定知识的对象。在早期阶段一切领域都是哲学研究的范畴,但任一领域一旦形成确定的知识,便脱离哲学自成体系(比如物理、化学之类)。今天仍然属于哲学研究的领域,就是人类的研究手段仍然不足以形成被普遍承认的确定知识的领域。
因此哲学对各种各样尚无方法可搞清的问题都提出了五花八门的说法,其中总难免有一些说对了的或沾了边的。因此等到足够有力的研究手段出现、确定的知识随之形成后,人们便会发现,这些东西其实哲学家早就说过。
但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是很可疑的,因为只要一个领域还停留在哲学阶段,我们就不可能确知哲学家的哪些想法是对的而哪些是错的。
今天这个答案又被翻出来点赞,然后又新增了很多答案让我觉得有必要再解释一下。我估计点赞的很多冲着「纯属 YY」点的,但我说这是 YY、是牵强附会的具体意思未必表达清楚了。
我想说的是佛学的缘起和弦论的某些思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们讨论的内容就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讨论的方式也没有多少相似。也不限于缘起和弦论的某些思想之间,我所见到的很多在宗教、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类比都是类似的情况,都是别人牵强附会地说他们有什么关系而不是真的有多大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反对那些说类似「哲学家先猜到答案并且猜了很多但是这都不重要,科学家能实实在在做出来才重要」的意思的答案。
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抬高或贬低某个学科的问题,我想表达的是,不要牵强附会地把本不相干的两个东西说成是相似的。如果真要说是相似的,请给出详细的理由,而这些理由是我从来没看到过的。
安雅 的答案可能适用于某些爱说这句话的人,但我想不适用于朱清时本人。朱老肯定不是反智,我想他是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真的觉得那两个东西相似,甚至从中获得了审美的趣味。但是这句话广为流传之后遭到批评指责也是自然而然了。
-
纯属 YY,
还有说佛学家的也是。
补充:
根据 @Frankunner 在评论里提供的出处,说是朱清时在一次讲座中讲的,讲稿流传在网上标题叫「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我还找到了一个视频
【部落卫视-松竹书院讲座(朱清时)】,只是太长,我没什么兴趣看。
讲稿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大概就是提问者这句话的出处:
这篇演讲大致是说弦论的关系实在论和佛学的「缘起」思想意义相似。但在我看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意义上的问题,根本不能得出「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的结论。我不知道朱清时的本意。但这句话会让很多既不懂弦论、也不懂缘起的人误会。所以我最初说这句话纯属 YY,或者说这完全是牵强附会。
再补充:
我不同意一些知友说的有的哲学家很早就猜到了大概的答案,后来科学家才脚踏实地地具体地研究出来答案这种说法。哲学的很多内容是在科学之外的,以我的了解来说哲学家其实并不致力于解决科学家研究的问题。所以基本上不存在爬山先到后到的问题。我不是说哲学科学完全无交集,但很多所谓的交集都是缺乏了解的人牵强附会出来的。
2012.3.15 更新一篇刚看到的中科院搞理论物理的李淼写的「佛学只是心灵学」,其中有不少具体的内容值得一看。引最后一段:
-
2012 年 2 月 10 日第一次回答
2013 年 11 月 13 日最后修改
科学家们从山脚到山顶,为每一个不是科学家和佛学家,平凡如你我的人,踩出了一条从山脚到山顶的,普世通达,人人皆可通行的道路。
从此,山顶不再被蒙上一层似是而非的神秘迷雾,不再被别有用心者塑造成拒人千里之外的天堂或地狱,蛊惑为只有特定『资格』,付出特定『代价』,加入特定『组织』的人才能达到的所在。
换言之,山顶因为这条科学家踩出的道路,而被『祛魅』了。
『祛魅』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山顶上没有神威如岳的罗汉,没有长生不灭的佛国,没有轮回转世的境界,只有一群和我们同样两条胳膊两条腿的佛学家,冲着披荆斩棘登上山顶的科学家们露出勉强而故作高深的笑容:『我等早已等候尔等多时了!』
科学家们却很诧异:这帮老头老太太老胳膊老腿的,咋上到山顶来的?莫非他们真的掌握着某条隐秘山路,能让如此羸弱之躯也登上山顶?
然,佛学家们行为的古怪却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他们盘坐在地,就是不肯动弹。科学家上前想进一步探查,却猛地发现原来自己和佛学家间横亘着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原来自己等人和佛学家们根本不在同一座山上,之前因为迷雾遮掩才让人误以为众人都在同一座山顶。
既然佛学家不在山上,他们又在哪里?科学家们再定睛一瞧,终于看到佛学家们屁股底下那条『隐秘山路』。
那是一座一座彼此孤立的巨塔,联通大地的底座是信徒布施的财宝,盘旋而上的梁木是信徒叩拜的脊梁。无数如你我这样的凡人信徒成年累月,世世代代供养者,膜拜着,为他们搭建起了一座高度媲美山顶的巨塔,而佛学家们就盘坐在塔顶,日日夜夜诵念佛经。而当这座塔高到深入山顶迷雾时,佛学家们也就自然而然『来到』了山顶。
但如今山顶迷雾被科学家们的到来破除后,真实的景象一览无余。
科学家们站在山顶,而佛学家们一个个盘坐在属于自己的巨塔塔顶。由于天高风紧,后者不仅不敢随意动弹,甚至彼此之间都无法任意接触沟通,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脸高深莫测地诵念着属于自己的真理,期待塔下的信徒们继续努力将他们顶得比别的塔更高一点。
1.
一个科学家爬到了山顶,发现佛学大师站在山上,举着一个大牌子,写着:
热烈欢迎科学家
2.
科学家爬山累的气喘吁吁,他看佛学大师气定神闲,衣服都没脏,不禁好奇,问道:
“您是怎么上来的?怎么一点都不累?”
佛学大师微微一笑,指着山脚下的人群说:
“他们吹气吹上来的,自然不累。”
3.
科学家看着佛学大师觉得奇怪,说:
“您怎么知道科学家会来这?”
佛学大师微微一笑,指着周围所有的山头。
科学家一看,每一座山上都有一个佛学大师,大家都举着牌子:
热烈欢迎科学家。
4.
科学家闲着没事,问佛学大师:
“这世上当真有鬼吗?”
佛学大师点头,此时一阵山顶阴风吹过,佛学大师裹紧了身上的名牌皮草,指着衣衫单薄的科学家说:
“穷鬼!”
5.
天晚了,越来越冷,佛学大师的皮草也撑不住了。
便拿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佛像要当柴火烧,科学家大惊,说:“您之前网上说这是文物啊,卖出去得八九万,别烧啊!”
佛学大师微微一笑,从身后拿出了七八个一模一样的佛像,佛像背后都有小字: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6.
第二天科学家起床,看见佛学大师正在向山底下观望。
科学家问:“你在看什么?”
佛学大师伸出食指放在嘴边,做了一个不要说话的动作。
接着科学家看见山下的群众不断吹气,吹了十几个神学大师,国学大师和民间科学家,都朝山上飞来。
佛学大师伸出拳头,把他们一个个都打飞回了山下。
然后微微一笑,对科学家伸出了大拇指。
7.
科学家看见佛学大师在一个劲儿地回微信,就奇怪,说:“您在干什么呢?”
佛学大师微微一笑,说:“女弟子。”
科学家说:“出家人怎么能做这种事情?”
佛学大师咧嘴笑着指着科学家说:
“单身狗,活该一辈子!”
8.
科学家呆了几日,发现佛学大师一直对自己不错,就很困惑。
他和佛学大师说:
“我明明是个科学家,您怎么什么都和我说?您就不怕我曝光出去?”
佛学大师微微一笑,一拳把科学家打飞到了山下。
然后自己摸着脑袋感叹说:
“真叫他给骗了!看他是个秃子,我还道是个同行徒孙咧!”
完。
P. S.
对啦对啦,文中批评的是那些说佛教可以指导科学的割韭菜的所谓的“佛学大师”,和真正的佛教以及佛教研究没有关系(。ò ∀ ó。)
请大家不要生气。
真实情况是:一堆科学家爬到山顶时,看到山下一堆未开化的野人,指着山顶大言不惭地说:"那山顶老子早就看到了"。
当现今的大乘佛教徒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时,巨乘佛教的门徒已经被南无奥特曼菩萨带出大山,前往m78星云了。
完全正确
一点没用
电影《黑客帝国》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被称为“神谕者”,能够预知未来。其实这个角色的设计并非空穴来风,其原型是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神谕者”们。传说中,德尔菲神庙的这些神谕者们能够传递阿波罗神的消息,因此古希腊的大事小情都要得到“神谕者”们的指导,甚至亚历山大出征前都会派使者前来询问吉凶。
德尔菲神庙的确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荷马史诗中曾经提到,阿波罗杀死巨龙后,巨龙的尸体坠入了帕纳塞斯山的裂缝之中,尸体不断腐烂,并且散发出烟雾。而神谕者想要做出预言的时候,就会坐在裂缝之上,吸入这些烟雾后,便会被阿波罗附体。附体后的神谕者们会变得晕乎乎的,同时说出很多含糊不清的预言,然后祭司在一旁抓紧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再去加以分析,最终翻译成普通人听得懂的“神谕”,再传递给大家。
经历这样的过程后,神谕者们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预言对的自然会被大肆宣扬,称为德尔菲神庙权威的证据;而预言错误的那些,则被归咎于祭司翻译的不准确,而且事后往往还可以再从神谕者含糊不清的话中重新分析出与事实相符的预言。而裂缝中冒出的奇怪烟雾、神谕者们被附体后的迷醉状态,都为德尔菲神庙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更加不敢质疑。
后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德尔菲神庙的神秘烟雾终于有了答案。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探,科学家发现,在神庙所处的位置,地下存在着两个断层,分别呈东西和南北走向,相互交叉。在两个断层的交汇处,有一个季节性的泉会将水带往地表。而地下物质受热时会释放出碳氢化合物,恰好也被温暖的泉水带向地表,因此泉水中会混合大量的乙烯。人体吸入一定量的乙烯后,会产生麻醉效果,出现类似于灵魂出窍的幻觉。在强烈的心理暗示下,神谕者们就会说出很多与事件可能有点相关、但却含糊不清的话语。所以,古希腊时期被奉为“阿波罗神代言人”的神谕者们所做的事,其实和酒后的胡言乱语没有太多区别。
类似的事在各个古老文明中都有出现,通过一些模糊信息来对未来做所谓的“预言”。除却幸存者偏差的影响,“马后炮式预言”也对此类事件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事后会发现,信息越模糊,“马后炮式预言”就越准。这就相当于信息从低维度到高维度映射的过程,出发点维度越低,向高维度映射时自由度越高。真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所以每次看到什么“科学家终于登到山顶,发现神学家/佛学家已经在山顶等待”这种话,我都呵呵两声。非科学总是想蹭上科学的热度,甚至妄图骑在科学头上耀武扬威;而科学只管一路碾压前行,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只要你们不在前面挡路就好。
当然了,有不开眼的想挡路也不怕,碾过去就好了。
和
@安雅说得很好了,我再补充一点。
造成“山顶等候多时”幻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行把科学研究的山顶和山脚搞反了。被外行当成山顶的定性描述,其实只是某个科学理论的山脚而已。
现代科学的前沿研究已经太过艰深,非专业人士几乎无法理解,只能从少量科普读物里管窥蠡测,获得某一科学理论的简要定性概述,而有些人误以为这就是某一理论的全部。
比如说起弦论,大多数外行只能理解到“这个世界是一些弦在振动”这个层次。这难道是弦论的山顶?你不会以为物理学家爬了这么久山就发现了这些吧?这其实山脚得不能再山脚了,怎么把弦论的数学模型做出来,让计算结果和标准模型相容,才是在爬山啊。
数学家们倒是有资格说,我们早就准备好登山工具了。比如广义相对论,数学家预先准备好了微分几何。量子电动力学重整化,数学家们预先准备好了发散级数广义和理论。
所以真实的场景是这样的:佛学大师和哲学家在山脚等候多时,但是没能力登山,然后物理学家接过好基友数学家递过来的登山工具,绝尘而去。
粉到深处就是黑,现在你知道为啥很多搞技术的讨厌哲学家以及哲学粉了……
怎么感觉没人写到点上啊?其实这个话题叫量子佛学完全不如叫量子马克思主义。
正如列宁不知道自己提出的关于中央银行的理论实际上是属于互联网时代的,阿兰巴丢也不知道自己的数学本体论其实属于整个多元宇宙--而不单单是我们的宇宙。
这必须要从量子佛学讲起。
宗教附会科学的趋势自修正主义(笑)的天主教教士把七天创世解释成宇宙/生命诞生的七个漫长阶段起就变成了一门真正的学问。这个趋势下教廷很自然的接受了宇宙大爆炸并且用其合理化自身,将其变成了宗教立足于虚假的后现代性社会的"世界观再造工程"的根本。而显然任何有志于在当下依旧保持全球影响力的宗教都跟上了这趟顺风车。
佛教也不例外,区别于天主教基于创世世界观而选择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佛教更青睐于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看起来也相当的“投桃报李"。从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一切皆空来看,量子力学似乎完美的诠释了这一观点。
拿其中最浅显的宏观为空来讲,从人的世俗谛来看,一块石头显然是静止不动的,但是从电子显微镜的微观角度来看,一切都是不断运动着的,所以静止不动是空,正所谓:诸行无常。进一步再看,组成这块石头的的尘和组成你我的尘(莱布尼兹的单子论也多少有这个意思)并没有区别,只是排列组合的不同,这一点现代科学也足以论证,根据不可分辨性原理,所有同种类的原子之间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因缘导致的排列结构的不同。那么你我和石头归根结底也就没有实在层面上的区别,也就是形空。
再进一步讲,佛家讲每个人所感知到的世界,只不过是自己无明分别念所产生的幻相,而这就到达量子力学的领域.量子力学讲观察者在观察之前,一切都是波函数,也就是说,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所谓幻相正好就是,你不看,就没有。
更多的还有空我,也是以量子力学的逻辑重新推导了一遍,类似的例子很多,所以无外乎很多人惊呼:佛学是量子力学的佛学。
但量子佛学的附会并未超出教廷对宇宙大爆炸的附会,它依旧需要跨越一道摩耶之幕,否则只能看到自己能看到,想看到的,并且概念的对比极不清晰。比如缘起性空实际上在讲述一个亚里士多德式的归因论给出了一个强决定论的世界,但量子力学所讲述的世界,归根结底是真随机的:双缝实验中,你并不知道这个光子会打在哪个具体位置,那这又是怎样的因果呢?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今天我们随便说”明天会下雨“,明天就真的又可能下雨,就像我们不能否认猴子打出莎士比亚一样,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是一个巧合,猴子打出莎士比亚的同时会产生不知道多少倍于莎士比亚全集的乱码。
而最关键的是,基于宗教世界观而产生的价值论,包含我们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哪怕在恰巧蒙对的领域,也不必然是用可靠的逻辑推导而出的,就像是用正确的事实分析给出错误的解决办法一样,其事实和解决办法是全然割裂开来的。
所以真正符合量子力学,乃至于会有柏拉图”真理是被回忆而来的“感觉的理论是什么呢?是数学的本体论。我在最前面引的科普小文中介绍的数学的本体论,是唯一非决定论且属于逻辑推导而非"猜测下雨"的当代哲学观点,因为在无限集合之中,元素的增减是没有规律,不可预测的。而无论上帝的第一因论证也好,因果链条导致的世界也罢,都是德勒兹意义上的”一的多“,是建立在根本上不符合量子力学的决定论之上的。
于是我们惊讶的发现,我们从量子神学的领域进入到了量子马克思主义的领域之中。要求在前文我提到,无穷主义数学,包括建立在无穷主义之上的数学本体论,其最大的”从天国降临人间“的障碍是:如何论证我们的宇宙是无穷的(以应用无穷主义数学而不是在推算一个类DND游戏的规则?),目前针对我们宇宙的科学给出的答案很可能是悲观的,因为我们的宇宙很可能不是无穷大的,而在极其微观的领域,也未必是无限可分的,我们无法探讨普朗克尺度之下的任何事物:因为在该尺度之下,时空很可能是离散的。
但量子力学的结论令人惊讶的推进了这一进展。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所讲述的并不是只有一个世界可以发生,而是只有一个因果链条显现为一个持续的时空可以被我们所观察,也就是说,每一个潜在的可能都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也就是多元宇宙理论,从多元宇宙论出发,无限多个在概率学上才有意义的其他宇宙恰好构成了无穷主义数学的存在基础:它是在描述无数多个无穷宇宙的理论,而不仅仅是描述我们的宇宙的,这恰似列宁对中央银行的评价实际上是在讨论互联网一样,阿兰巴丢的数学本体论恰好是在本体意义上涵盖无数宇宙而非我们所处的,被我们所观测到连贯性的这个宇宙因果链条的。
所以一个真正的无神论的,而非德勒兹和斯宾诺莎的非人格化第一因导出无限存在的一的多本体论出现了,它是多的多的,是非决定论的。也正因为它不仰赖第一因,不会陷入”上帝是无限,而人是有限,人必然分享无限的一部分“的神学式必然结论。因为人本身就是无限的,不再把无限只归于上帝或者一个单一的无限轮回式的因果链条。也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可能是无限的,只是作为量子世界的人,而不是在一个链条中看似固定且被决定在一个结果之中沉浮的上帝子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小心翼翼的人生中松一口气:我的每一步都是真切的拥有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意志的,只有在数学的本体论中,多元宇宙的结论才可以产生伦理学意义,也只有在量子力学里,我们才能确认数学本体论在讨论真实的,但是是比我们之前所想的要“广阔”的多的,涵盖无数不同可能的大写的宇宙。而不仅仅是一个DND规则。恐怕这才是量子力学对于当代哲学最大的意义。
PS:所以说数学本体论是当代唯一可靠的哲学上的真无神论,按照唯象论的物理学,最多最多也就是谈到霍金说的宇宙产生并不需要上帝,这也只是个奥卡姆剃刀式的结论。
扩展阅读:
突然想起了爱潜水的乌贼的《奥术神座》,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每当奥术师们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教廷就会修改的他们的圣典。
一个没电完全坏掉的时钟,一天里总也有两次准的时候。
所以我们会说,当时间辛辛苦苦走到某个点时,这个时钟早已在那里等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