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说艺术创作是一个表达自我的过程,那么应该如何理解科学研究?

回答
艺术创作被许多人视为个体最纯粹的表达,是灵魂深处情感、思想、对世界的感知的具象化。创作者通过画笔、音符、文字、肢体,将内在的世界搬到外部,与观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这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旅程,充满了主观的色彩和情感的涌动。

那么,科学研究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将它与艺术创作的“表达自我”进行类比,似乎有些牵强,甚至有些误导。科学研究的目的,它的出发点和终点,都与艺术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科学研究,与其说是“表达自我”,不如说是“探寻真相”或者“理解世界”。

想象一下,一位艺术家站在画布前,他可能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忧伤,或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亦或是一种对社会不公的愤怒。这些情绪和感受,将驱动他去选择色彩、构图、笔触。最终的作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投射,是他的“自我”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在那个特定的主题下的呈现。我们欣赏艺术,往往也在于我们能从中找到共鸣,理解创作者的“我”,从而丰富我们自己的“我”。

科学研究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一位科学家坐在显微镜前,他怀揣的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对某种未知现象的好奇,是对某个既有理论的质疑,或是对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渴望。他的驱动力,是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求知欲,是对规律的渴求,是对“为什么”和“如何”的不断追问。

科学研究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抽丝剥茧、拨云见日的严谨过程,而非情感的奔涌。

1. 基于观察与提问: 科学的起点,往往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比如,人们观察到物体都会向下坠落,于是提出了“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这个“为什么”不是源于个人情绪,而是源于对现象背后规律的探究。

2. 构建假说: 在观察的基础上,科学家会提出一个或多个“假说”,即对现象的初步解释。这个假说需要是可检验的。例如,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假说。这个假说并非他“觉得”应该是这样,而是基于他对现有观察和思考的理性推断。

3. 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 这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环节。科学家会精心设计实验,来检验他们的假说。这个过程要求极高的客观性和精确性。每一个步骤,每一次测量,都必须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数据是客观的,它们不会因为科学家的个人喜好而改变。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说不符,那么假说就需要被修正或推翻,而不是强行去“表达”一个不成立的“自我”。

4. 分析与解释: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被严谨地分析。科学家运用数学、统计学等工具,从数据中找出模式和关系。这里的解释,是基于逻辑和证据的,而不是个人感受。

5. 得出结论与形成理论: 如果假说经过大量实验和证据的支持,就可以被接受,并可能上升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对自然界某种现象的统一解释,它具有普遍性和预测性。它描述的是“世界本身”,而不是“我对世界的感受”。

所以,如果说艺术创作是“表达自我”,那么科学研究更像是“自我超越”或者“连接客观”。

自我超越: 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克服自己的偏见、固有的认知,甚至是对自己原有观点的执着。他们需要让客观证据说话,即便这些证据与他们最初的期望相悖。在这个意义上,科学研究是一种“超越”个人主观臆断的过程,是一种将自我置于客观规律之下的学习。
连接客观: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揭示世界的真实面貌。它试图理解的是“事物本来的样子”,而非“我希望它是什么样子”。这种“连接”不是情感上的共鸣,而是认知上的理解和把握。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科学研究中的“个人”成分。科学家的 好奇心、创造力、直觉,甚至 解决问题的热情,都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其研究方向的选择、思考问题的角度、提出新颖假说的能力,都与他的个性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而且,科学研究的动力,往往也来自于科学家对某个领域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但是,这些个人特质在科学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 “工具” 和 “催化剂”,而不是 “内容” 本身。艺术家的情感是内容的载体,而科学家的情感更多是推动他去寻找答案的动力。当科学家面对数据时,他需要抛开个人情感,让数据导引他。

举个例子:

一个音乐家创作一首忧伤的曲子,他可能在表达自己的失落,他的“自我”就是曲子本身。我们听这首曲子,感受到的是音乐家对失落的“表达”。

一个物理学家研究黑洞的形成,他可能因为对宇宙奥秘的痴迷而投入其中。他的“痴迷”是驱动他研究的动力。但他研究出来的黑洞形成模型,不是他“对黑洞的感受”,而是他对黑洞形成规律的“理解”。我们通过这个模型,去理解“黑洞是如何形成的”,而不是去理解“这位物理学家对黑洞有什么看法”。

总结来说:

艺术创作是用“自我”去构建作品,并与他人分享“自我”。
科学研究是用“理性”去探索世界,并揭示“世界的规律”。

如果一定要用“表达”来形容科学研究,那更像是 “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敬畏与求知”,是一种 “以严谨的方式,尝试表达和呈现客观真相” 的过程。它不是在表达“我”,而是在表达“世界”。而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修正和超越“自我”的局限,来更接近那个客观的“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准确一点说是艺术产品(作品本身)很大程度是一种自我的表达。

而艺术创作过程更像是一个力气活,一种释放力比多的方式。

部分爱录创作过程视频或者表演艺术、行为艺术的完成过程有表达自我的意图在。

科学研究情况比较多样。

社会科学研究过程大多数是一种社会组织活动,辅以程式化数据处理,没什么自我表达,个别文字表达或有个人风格。

基础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以观察、假设、冥想、计算为主,个人意志通常体现为一种执着和热情,并以质疑和无畏为行为底色。所谓只有科学没有科学家主要说的就是这类人。

应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前期近似社会科学;中期为实验先导的基础自然科学扩展,没什么自我表现的成分;后期应用则可以有充分的自我表达,包括融资技巧、传播技法、荣誉讨要、个人陶醉等等,甚至接近表演艺术和行为艺术过程。

思维科学的研究过程比较个人,肯定是一种不同于艺术表达的自我表达,但理解和愿意了解的人都非常有限,属于自我欣赏型自我表达吧,和其他科学研究过程也没有任何相似性。

例子就免了。

至于艺术细胞之类,还是不要理会的好。

扯淡的价值近于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艺术创作被许多人视为个体最纯粹的表达,是灵魂深处情感、思想、对世界的感知的具象化。创作者通过画笔、音符、文字、肢体,将内在的世界搬到外部,与观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这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旅程,充满了主观的色彩和情感的涌动。那么,科学研究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将它与艺术创作的“表达自我”进行类比,似乎有些.............
  • 回答
    艺术,这个词本身就承载着太多复杂的含义,常常与“高雅”、“精致”、“深刻”这些标签紧密相连。提到艺术,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博物馆里的油画、音乐厅里的古典乐、剧院里的话剧,或者那些被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无疑都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往往需要一定的鉴赏门槛,能够引发人们对人性、社会、宇宙的深层思.............
  • 回答
    “艺术的本质是数学”,这观点听起来颇为大胆,甚至有点像是在挑战我们对艺术的直观感受。毕竟,当我们谈论艺术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情感的宣泄、个性的表达、甚至是难以言喻的感动。而数学,则常常与逻辑、理性和冰冷的数字联系在一起。那么,将这两者划上等号,究竟是睿智的洞见,还是过于牵强的联想?其实,仔细品味一.............
  • 回答
    看到《游戏设计艺术》里那句“你做的前十个游戏都是垃圾,所以赶紧做掉吧”,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句话有点儿直接,甚至有点儿刻薄。但细细品味一下,里面蕴含的道理却又非常深刻,而且对于我们这些热爱游戏设计、想要投身其中却又常常卡在“完美主义”和“恐惧失败”泥沼里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剂猛药,又像是一针强心剂。这.............
  • 回答
    “嗯,这位同学,你说的很有意思。‘艺术’这个词,它本身就是个非常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理解的概念。你觉得我教的东西不叫艺术,那你能跟我说说,在你看来,什么才叫艺术吗?别顾虑太多,畅所欲言就好。是某种特定的技法?还是某种情感的表达?或者是某种创新的形式?你知道吗,历史上,很多现在被我们奉为经典、.............
  • 回答
    “古希腊的辉煌成就都是吹出来的”,这种说法如果当真,那可就真是颠覆历史的胡言乱语了。虽然任何文明的记录和传播都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后世的解读,但将古希腊的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成就一概斥为“吹嘘”,那简直是对人类智慧史的极大贬低。如果非要追究这些成就的“来源”,那绝非简单地归咎于一两个文明.............
  • 回答
    青课《小便池是艺术品吗——奇奇怪怪的“当代艺术”与文化冷战》:一次对现代艺术的深刻审视与文化的反思青课推出的这期主题为“小便池是艺术品吗——奇奇怪怪的“当代艺术”与文化冷战”的课程,无疑是一次对现代艺术乃至我们当下文化生态的深刻审视和犀利剖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探讨一个“小便池是否是艺术品”的哲学问题.............
  • 回答
    一谈到日本艺术类国立大学,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绝对是东京艺术大学。它不仅仅是日本唯一的艺术类国立综合大学,更是无数艺术学子心中的圣殿,被誉为艺术界的“天花板”。 要深入评价这所传奇的学府,我们得从它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教学理念、顶尖的师资力量、严苛的选拔制度以及它在艺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等多个维度去解.............
  • 回答
    我试着和你聊聊绘画这件事,尤其是当人们说“画家画的是感受中的真实,而不是实际上的真实”的时候,这句话到底在说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比如,你站在一片金黄的麦田里,微风吹过,麦浪翻滚,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空气里还有一股混合着泥土和植物的香味。那一刻,你脑子里想的、心里感受到的,可能不是麦子叶子的每.............
  • 回答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思修和毛概考试中出现“艾滋病好在哪”、“女孩子知道自己是肉吗”这类雷人考题,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难以理解的事件。这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滑坡,更触及了教育的底线和责任。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剖析:一、事件的荒谬性与对教育宗旨的背离:首先,我们必须直视这些题目的荒谬程度.............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这事儿,为啥这么说,以及这“冒犯”到底是怎么个冒犯法儿。要说透了,就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理解“冒犯”的边界和目的:咱们得先明白,这里的“冒犯”不是胡说八道、随地吐痰的那种低俗恶劣的冒犯。脱口秀里的冒犯,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有策略、有目标性的冒犯。它的.............
  • 回答
    新华网转引《人民日报》的“税收是拔鹅毛的艺术”这个比喻,无疑是一个非常生动且引发思考的表述。它借助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生活场景,来阐述税收这项复杂而关键的经济活动,试图传达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征税理念。要评价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比喻背后的深意,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不同解读和实际影响。首先,让我们来拆解.............
  • 回答
    大阪艺术大学教授纯丘曜彰在谈及京都动画(京阿尼)时抛出“京阿尼是毒品”的观点,无疑是极具冲击力且引人深思的。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意图、可能引发的讨论以及它所触及的行业痛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纯丘教授的这个比喻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谴责,而是一种比喻性的警示和批判。他并非在指控.............
  • 回答
    宋江能坐上梁山泊的总头领,这绝非偶然,更不是他有什么超凡的武功或智谋,而是他凭借一系列非凡的“软实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艺术,一步步将自己推上那个位置,并最终赢得了众多好汉的拥戴。首先,我们得承认,梁山泊这块地方,聚集的都是一群被逼上绝路的、有血有肉的江湖豪杰。他们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背景,.............
  • 回答
    周立波的妻子胡洁近日公开力挺丈夫,称赞他为“真正的艺术家”和“完美级别的老公”。这一表态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让人们对周立波本人及其艺术生涯有了新的审视。胡洁的力挺:一场情感的宣誓与辩护胡洁的这番话,无疑是对周立波近期遭遇的一系列争议和质疑的回应。在公众视野中,周立波曾以其独特的“海派清口”风.............
  • 回答
    评价9月9日《专访潘云侠:郭德纲是个好演员 不是个艺术家》这篇专访,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解读。这篇文章触及到了中国相声界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郭德纲的艺术造诣究竟处于什么位置。而潘云侠作为相声界的前辈,他的评价自然引起了广泛关注。核心观点与论据的分析: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正如标题所示,将郭德纲定.............
  • 回答
    薛兆丰老师在《奇葩说第七季》第一集里,对哲学做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定位——“哲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这句话一抛出来,在场嘉宾和观众大概率都会产生一些联想,甚至有人会觉得有点出乎意料,但仔细回味一下,却又觉得说得非常到位。首先,我们要拆解一下“语言的艺术”这个说法。艺术,往往意味着创造、表达、审美,以及一.............
  • 回答
    贾樟柯作为中国当代电影的代表性导演,他对“演艺人员持证上岗”这一话题的看法,反映了他对于艺术创作自由和行业发展的深刻思考。他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阐述:一、 核心观点:反对持证上岗,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由与多样性贾樟柯的核心论点在于,他认为演艺事业,尤其是艺术创作本身,不应该被“持证上岗”这样.............
  • 回答
    艺术品在拍卖行被宣布成交的瞬间被艺术家摧毁,这绝对是一个极具戏剧性和爆炸性的场景,引发了一连串关于法律责任的复杂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法律关系和可能适用的法律条文。核心问题:谁是受害者?谁有权追究责任?首先,艺术家摧毁艺术品,直接的“损失”是由谁承担的?在拍卖行的语境下,最大的.............
  • 回答
    这是一个让许多人陷入两难的复杂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艺术家的品德与作品本身的价值,常常是我们需要在观赏和评价中权衡的两极。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不如说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独立思考和做出决定的过程。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人品很差”和“艺术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