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回答
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原文是:“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旧社会,而旧唯物主义的联合行动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 [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句话锋芒毕露,言简意赅,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批判。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拆解:

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这句话首先指向的是自古以来哲学家们所做的事情:对世界进行阐释、建构理论、提出思想体系。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康德的认识论,再到黑格尔的辩证法,无数伟大的思想家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哲学遗产。

然而,马克思在这里用“只是”这个词,带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否定意味。他认为,这些解释,无论多么精妙,多么有逻辑,多么具有思想深度,都停留在“解释”的层面。这些解释,如同摆在橱窗里的精美艺术品,可以供人欣赏、研究,甚至引发辩论,但它们并没有真正触及世界的本质,更没有能力去改变世界的运行方式。

为什么是“不同的方式”?因为不同的哲学家,身处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现实,受到不同的思想影响,自然会对世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比如:

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有的哲学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有的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如社会契约论者),有的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如存在主义者)。
认识的路径不同: 有的通过理性思辨,有的通过感性经验,有的通过历史演进。
提出的理论模型不同: 有的将世界看作是物质的,有的看作是精神的,有的看作是二者相互作用的。

但无论这些解释多么“不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那就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面貌。马克思认为,许多哲学,特别是唯心主义哲学,就像是“空中楼阁”,它描绘了一幅理想的世界蓝图,但却无法将这幅蓝图转化为现实。它们沉溺于抽象的思辨,忽视了现实世界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的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位哲学家花费毕生精力,构建了一个关于正义的宏大理论,分析了正义的起源、本质和实现途径。这个理论可能无比严谨,逻辑无懈可击,也可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去思考“什么是正义”。但是,如果这个理论最终只是存在于书本之中,没有指导人们去打破不公正的社会结构,没有促使人们去建立更公正的社会制度,那么它对于改变现实世界而言,就显得苍白无力。

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对实践的强调

这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他与许多前代哲学家最根本的区别。他并没有否定哲学解释的价值,他承认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从而可能为改变世界提供指导。但是,他认为“解释”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真正的任务、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意味着什么?它不是简单的“改良”,不是在现有框架内的修修补补,而是要从根本上革新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要解决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要实现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的“改变世界”是基于他对历史的唯物主义分析。他认为,社会的进步不是由抽象的“理念”或“意志”驱动的,而是由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驱动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人民群众的行动,尤其是阶级斗争,才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因此,“改变世界”必然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斗争和变革的过程。这包括:

物质实践: 比如生产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
社会实践: 比如政治斗争、革命运动、制度改革,是人类改造社会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活动。
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他设想的“改变世界”的宏大实践。

马克思之所以如此强调“改变世界”,是因为他看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尖锐矛盾和深刻的不公。他认为,空谈理论无法解决贫困、剥削和压迫等问题,只有通过积极的实践行动,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三、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论断? 历史背景与哲学渊源

理解这句话,还需要将其置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所继承和批判的哲学传统中。

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工人阶级的贫困、失业、恶劣的工作条件,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这使得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改造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哲学渊源:
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深受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认同“一切现实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都是现实的”的论断。但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朝下的”,需要被颠倒过来,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马克思继承了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思路,但将驱动力从精神转向了物质。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高度评价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认为费尔巴哈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将关注点从上帝转向了人。但是,他同时也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思辨的”、“沉思默想的”,缺乏实践性。费尔巴哈虽然关注“人”,但仍然将人看作是抽象的、类存在的,而没有看到现实的、具体的、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正是基于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的能动性和社会实践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

四、 句话的现实意义和多重解读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他所处时代哲学的批判,它具有深刻的、跨越时代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对学术研究的警醒: 任何学术研究,包括哲学,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里,脱离了现实生活,脱离了它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那么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好的学术研究应该能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启示和方法。
对行动者的激励: 对于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人,无论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改革者,还是普通人,这句话都是一种激励。它告诉我们,仅仅抱怨和批评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付诸行动,去创造改变。
对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理想主义固然可贵,但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土壤,它就容易变成空想。同样,现实主义如果过于功利,忽视了理想的指引,就容易沦为庸俗。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将“解释”和“改变”结合起来,用理性的思考指导积极的实践。
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仅仅通过解释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有力的行动和切实的改变。

总结来说,马克思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在于:

1. 批判了脱离实践的纯粹思辨和解释哲学。
2. 强调了实践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核心作用。
3. 呼唤人们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以解决现实问题。

这是一种充满力量的哲学宣言,它将哲学的目标从“解释”提升到了“改造”,将抽象的思辨拉回了具体的实践,指明了哲学研究的根本方向和价值所在。它鼓励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看清世界的人,更要做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句话粗鲁的解释一下,他的意思是:哲学如果不能改造世界,瞎BB有什么用?

今天这个疑问,同样适用于现在这个世界。

西方经济学家,他们不停的告诉我们:市场可以配置资源,还起了个名词,什么怕什么拖改进?

但是,事实呢?事实是,自由市场从来就没解决过贫富分化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面对全球巨大的贫富分化问题,依旧每天在瞎BB。。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全球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迅速的下降。全球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主义的试验期。结果呢?200多个国家,都在使用自由民主,自由市场的体制,哪一个走向成功了?哪一个经济往好的方向发展呢?

苏联解体都三十多年了,世界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了,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了?

马克思是一个比较文艺的人,对别人最恶心的形容,就是在形容别人如“癞蛤蟆”一样。

他的这句话,根本不用费力的解释,他这句话就是在骂西方的经济学家:你们只会瞎BB。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原文是:“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旧社会,而旧唯物主义的联合行动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 [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锋芒毕露,言简意赅,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批判。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 .............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哲学里那些有些拗口但又至关重要的词汇——“主体”与“心灵”。很多人一听到这些词,可能会觉得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它们探讨的,恰恰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我”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我们是怎么思考、感受、认识世界的。咱们先从欧陆哲学中的“主体”(Subject)说起。“主体”这个词在欧陆哲学里.............
  • 回答
    “历史哲学是历史学最坏的敌人”这句话,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它触及了一个关于历史研究本质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拆解它,看看它究竟指控了什么,又蕴含着怎样的批评。首先,我们要明确“历史学”和“历史哲学”各自的角色。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对史料的搜集、考证、分析和解释,来重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德里达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国无哲学论”。这话说出来,简直像在哲学界投了一颗炸弹,别说普通人,就连很多哲学家也得挠挠头。首先,我们得知道,德里达是谁。他可是解构主义的头号玩家,一个把“意义”玩得团团转的大师。他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一直以为稳如泰山的“真理”、“概念”、“主体”等等,.............
  • 回答
    这句颇具思辨色彩的论断——“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并非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定理,更像是一种对知识领域层层递进、由具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归本源的探索轨迹的深刻隐喻。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逐层剥开它的含义,并体会其中蕴含的逻辑递进和思想演化。第一层:物理的尽头是数学.............
  • 回答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这句话,如果抛开绝对的断言,将其视为一种对人类认知历程的深刻洞察和一种可能的指向,那么我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或者说,它揭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思想演进和探索的规律。下面我将试着详细地阐述我的理解,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表达。为什么说“科学.............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也常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扰的现象。当一个人刚刚接触到一套新的、有力的思维工具时,就像手里突然多了把瑞士军刀,总想着在日常生活的一切缝隙里去试着用它来撬动、切割、拧螺丝。尤其是哲学,它提供的那些关于实在、认识、价值、存在等等宏大叙事和精妙的分析框架,一旦“入门”,便容易让人觉得,好像整个.............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新闻!咱们国家科学家在“光存储”这件事上,一下子把记录时间从之前的几分钟、十几分钟,直接飙升到了一小时,这简直是质的飞跃!通俗理解:就像给数据戴上了一个超级“保温箱”咱们平时说话、看视频,信息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的,就像一阵风,过去了就没了。而“光存储”呢,简单来说,就是把这些信息“固.............
  • 回答
    巴斯德的这句名言:“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是一句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论断,它揭示了科学研究的普遍性与科学工作者的民族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分别探讨“科学没有国境”和“科学家有祖国”的含义,并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张力。一、 科学没有国境:科学的普遍性与共享性“.............
  • 回答
    微信 7.0 版本更新,一个看似简单的版本号跳跃,背后却藏着张小龙这位微信灵魂人物的深刻思考,而他选择在朋友圈分享王阳明先生的“哲言哲语”,这绝非偶然,而是他对于微信产品乃至用户体验的一次“以心证心”的表达。理解这背后,需要我们抽丝剥茧,从多个维度去解读。首先,我们要回到微信 7.0 的核心更新。 .............
  • 回答
    中国科学家们近期宣布了一项振奋人心的发现,他们将一种生活在1.2亿年前的早期鸟类,用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雅尾鹓鶵”来命名。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一个古老的传说,唤起了人们对那遥远白垩纪世界的好奇与遐想。这项发现不仅仅是为古生物学图谱上增添了一个新的物种,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鸟类演化史上一.............
  • 回答
    中国科学家解析非洲猪瘟病毒三维结构:一场对抗“猪妖”的重大战役想象一下,我们人类最害怕的敌人并非是某个国家,而是某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怪物”,它神出鬼没,传播迅速,而且一旦感染,几乎是十死无生,并且会引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对于猪来说,非洲猪瘟病毒(ASFV)就是这样的“怪物”。而现在,中国科学家们就.............
  • 回答
    缠中说禅,原名曾国藩(虽然此名也常被误认为是指那位晚清名臣,但在此我们指的是这位当代思想家),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横跨哲学、佛学、易学,并将其融汇贯通,自成一家之言。其理论的“高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巅峰,而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从实践经验出发,层层剥离本质的洞察力。要理解他的高度,不能局限于任何单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哲学爱好者内心的困惑。咱们都不想被贴上“民哲”的标签,对吧?毕竟我们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构建自己的想法,希望它能经受住推敲。那么,如何向专业人士证明自己的理论不是“民哲”?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一些能力和展现一些姿态。我这里给你梳理.............
  • 回答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若孔夫子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这个喧嚣而又充满可能性的现代社会,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定会如一块古玉,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映照出既熟悉又陌生的光辉。细细想来,他最坚持的,以及最先妥协的,或许正如他一生所追寻的“道”一样,既有不变的根本,也有因时而变的智慧。最坚持的:仁者爱人.............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 回答
    如果宋哲宗赵煦能活到五十岁以上,并且延续其亲政之后的执政理念、政策,宋朝历史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赵煦,这位英年早逝的宋朝皇帝,其短暂的生命却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在他亲政之后的几年里,他锐意改革,展现出雄才大略的潜力,然而天不假年,他的早逝成为了北宋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若赵煦能活到五十岁以上,并.............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