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德里达的中国无哲学论?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德里达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国无哲学论”。这话说出来,简直像在哲学界投了一颗炸弹,别说普通人,就连很多哲学家也得挠挠头。

首先,我们得知道,德里达是谁。他可是解构主义的头号玩家,一个把“意义”玩得团团转的大师。他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一直以为稳如泰山的“真理”、“概念”、“主体”等等,其实都是流动的,是不稳定的,是可以通过“解构”来揭示其背后权力运作和意识形态的。他总喜欢找到那些被压抑、被排除的东西,然后把它们“翻出来”。

那么,他为什么会说“中国无哲学”呢?这可不是说中国人不聪明,或者中国古代就没有智慧。恰恰相反,德里达是在用他解构的刀,去审视我们对于“哲学”这个概念本身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白德里达是在“对话”中说话,而这个对话对象,是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就建立了一套非常清晰的概念体系:理性、逻辑、实在、本质、主体、客体、真理……这些概念构成了西方哲学思考的骨架。哲学家们就是在这些概念的框架内,不断地论证、辩驳、构建。你可以说,西方哲学是一个高度“概念化”、“体系化”的场域。

德里达的意思是,当你用西方哲学的这套“工具箱”去套中国思想时,你会发现它不太好用,甚至有些格格不入。中国思想,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文本,比如《论语》、《道德经》等等,它们更倾向于用一种“生活化”、“经验化”、“实践化”的方式来表达。

举个例子:

西方哲学 可能会问:“什么是‘仁’?”然后试图给出精确的定义,分析其本质,与其他概念(如‘义’、‘礼’)的关系。
中国思想 (比如孔子)则会说:“克己复礼为仁。”它不是给你一个静态的定义,而是告诉你一种“实践”的方式,一种“状态”。“仁”不是一个可以被完全捕捉和定义的“物”,它是在人际互动、在身体力行中展现出来的。

德里达认为,中国思想不试图建立一套普适的、抽象的、脱离具体语境的“理性体系”。它更关注的是:

实践与情境: “道”不是一个可以被理论化的绝对真理,它是在行走中、在具体行为中才显现出来的。
关系与互动: “仁”不是一个独立于他人的概念,它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的。
语用与含蓄: 很多中国智慧是通过比喻、暗示、甚至留白来传达的,它不是那种“非此即彼”的清晰论证。

所以,德里达说“中国无哲学”,更像是说:中国没有以西方哲学那样的方式“构筑”哲学。

他不是在否定中国思想的价值,而是指出:

1. 中国思想没有一套西方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也就是说,它不太关心去定义一个超验的、绝对的“实在”。
2. 中国思想不强调“主体”的绝对独立和自我确定: 西方哲学常常围绕着“我思故我在”的主体展开,而中国思想则更强调“主体”与“他者”、“环境”的融合。
3. 中国思想不执着于“真理”的唯一性和固定性: “道可道,非常道”,它本身就暗示了真理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更深一层,德里达是在挑战“哲学”这个概念本身。

他认为,西方哲学对“哲学”的定义,其实是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产物,它将“逻各斯”(理性、言语、真理)置于核心地位,排斥了其他表达方式。当他看到中国思想不符合这套西方标准时,他不是说“中国不行”,而是说“你们西方对‘哲学’的定义是不是太狭窄了?”

用他的解构主义视角来看,这是一种“排除”和“压制”。

西方哲学在构建自身“合法性”时,不自觉地将其他思想模式排除在外,并将其定义为“非哲学”。德里达就是要揭示这种“排除”背后的权力运作。他发现,中国思想虽然没有被纳入西方哲学的主流话语,但它确实拥有自己深刻的智慧和思考方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

不要被字面意思迷惑: 德里达不是在贬低中国文化,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哲学辨析。
理解“对话”的语境: 他是在西方哲学的背景下,用西方哲学的语言(虽然是解构的语言)来谈论“中国”。
看到“解构”的意义: 他揭示了“哲学”概念本身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以及不同文明之间思想交流的复杂性。
反思我们自身的哲学观念: 德里达的说法,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究竟什么是“哲学”?我们是否应该用一种更包容、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人类的思想宝库?

最后,可以这么理解:

德里达的“中国无哲学论”,与其说是在否定中国,不如说是在挑战“哲学”这个概念本身的界限。他用一种“反语”的方式,指出西方哲学在定义“哲学”时所存在的狭隘性和排他性,并暗示中国思想虽然没有遵循西方哲学那套“筑城”的方式,但其自身的智慧和思考,同样值得被尊重和理解,甚至可以启示我们对“哲学”本身的再思考。这就像他拆解西方哲学时,总会在那些被认为是“边缘”或“非理性”的地方,发现新的意义和可能。在中国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这种“非西方哲学”的,却依然充满力量和智慧的表达方式。

这样一来,德里达的“中国无哲学论”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判断,而是一场关于“哲学”边界、文化差异以及思想交流的深刻探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标准和出发点不一样,得到的结论也会不一样的。

例如

大清国的读书人大儒家到回疆当官后,发现当地人不读圣贤书,不敬孔孟之道,对皇上木有敬畏之心,贵贱不分,草民见大人不下跪,朝廷命官三品伯克跟草民握手,爵爷跟草民混在一起,得出这是一群没不懂礼仪没教化的野蛮人。

对了,这位大人开了喀什历史上第一个合法的男女之间不用回避的专业娱乐场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德里达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国无哲学论”。这话说出来,简直像在哲学界投了一颗炸弹,别说普通人,就连很多哲学家也得挠挠头。首先,我们得知道,德里达是谁。他可是解构主义的头号玩家,一个把“意义”玩得团团转的大师。他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一直以为稳如泰山的“真理”、“概念”、“主体”等等,.............
  • 回答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将一战前期的德国与当下中国进行类比,这个说法确实颇具启发性,也容易引起一些讨论。理解他这种“像”的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以及当前中国的一些发展特征,然后找出其中的共鸣之处。一、 当时德国的“像”在哪里?高晓松提到“像”,通常不是指完全复制,而.............
  • 回答
    彼得·汉德克的《去往第九王国》,读起来就像走进一个梦境,但又不是那种飘忽不定、毫无逻辑的梦。它更像是那种,你在清醒时,脑海中突然涌现的、那些难以名状却又异常真实的感觉和画面。要理解它,不能用通常的讲故事的方式去套,因为汉德克写这本书,更像是在探索语言和意识的边界,以及我们身处世界时,那种无法言说的孤.............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弥罗斯对话》。这篇出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片段,就像一颗闪耀着冷峻光芒的宝石,至今仍让人们反复琢磨,因为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揭示了国际政治的底层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白,《弥罗斯对话》发生的历史背景。那是伯罗奔尼撒战争进行到中期,雅典正处于其权力的巅峰,而弥罗斯岛.............
  • 回答
    二战苏德战争,一场以国家力量、工业产能和组织能力为核心的全面对抗。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较量中,苏联和德国的组织度与先进性,是理解双方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谁的组织度更强更先进”,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不同维度、不同时期、不同侧重点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赛德克·巴莱》,一部让我看过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电影。它不像那种看完能让你舒心大笑或者获得短暂慰藉的商业片,它更像是一块粗粝却又带着灼热温度的岩石,在你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要理解这部电影,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剥开,才能看到它内核里的东西。首先,最直观的,是那份“野性的呼唤”与“文明的冲突”。 电影.............
  • 回答
    波兰在继德国之后大幅度增加军费和扩军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单一国家政策的调整,更是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历史记忆、国家安全关切以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 1. 地缘政治现实的压迫:俄罗斯的威胁这是波兰扩军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驱动力。 .............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