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又是什么?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但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1. 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
起源:18世纪,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为代表。
核心主张:
市场自由:认为自由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优方式,政府应最小化干预。
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如言论自由、财产权)不可被政府侵犯。
法治:政府权力受法律约束,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政治制度:支持民主制度,但主张政府角色有限,仅负责维护法律和秩序。

2. 现代自由主义(Modern Liberalism)
起源:19世纪末至20世纪,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和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为代表。
核心主张:
社会正义:政府有责任通过政策(如教育、医疗)减少社会不平等,保障基本人权。
政府角色:在市场失灵或公共品短缺时,政府需介入调节经济和社会问题。
个人自由与社会福利的平衡:既尊重个人自由,又强调社会公平。

3. 自由主义的争议
自由与平等的张力:古典自由主义强调自由优先,而现代自由主义更强调平等与福利。
政府干预的边界:自由主义者对政府干预的规模和范围存在分歧。



二、新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经济与政治思想,结合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市场自由观,同时引入了对国家角色的重新定义。其核心在于通过市场机制和制度改革实现经济与社会的高效运行。

1. 新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理论基础:以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和弗里德里希·哈伯马斯(Jürgen Habermas)为代表,强调“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和“规则理性”。
经济政策:
自由市场: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鼓励私有化、竞争和全球化。
财政纪律:强调政府应控制赤字,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维持经济稳定。
政治主张:
民主与法治:支持民主制度,但认为政府需通过法律和制度约束市场行为。
国际主义:主张通过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全球合作。

2. 新自由主义的实践与影响
经济领域:
私有化:将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如英国的“休克疗法”改革。
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推动全球贸易。
政治领域:
反政府干预: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管制,主张“最小政府”。
实在社会领域,新自由主义主张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社会问题,但被批评为忽视弱势群体的权益。

3. 新自由主义的争议
经济不平等:自由市场可能导致财富集中,加剧贫富差距。
环境与社会成本:过度依赖市场机制可能忽视环境和社会责任。
政府角色的争议:新自由主义支持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干预,但反对过度干预。



三、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异同

| 比较维度 | 自由主义 | 新自由主义 |
||||
| 核心理念 | 强调个体自由、法治、民主 | 强调市场自由、规则理性、制度改革 |
| 政府角色 | 有限政府,仅维护法律秩序 | 政府需在市场失灵时干预,但反对过度干预 |
| 经济政策 | 支持自由市场,但承认政府必要性 | 强调自由市场,反对政府过度干预 |
| 社会目标 | 平衡自由与公平 |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效率与公平 |
| 历史背景 | 1819世纪,以洛克、斯密为代表 | 20世纪中叶,以哈耶克、弗里德曼为代表 |

关键区别:
自由主义更注重社会公平与政府责任,而新自由主义更强调市场效率和制度理性。
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更激进,主张彻底市场化,而自由主义可能在社会政策上更包容。



四、新自由主义的争议与批评
1. 经济批评:
贫富差距扩大:自由市场可能导致资本与劳动的不平等分配。
金融风险:过度依赖市场机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
2. 社会批评:
忽视公共品:如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可能被市场机制边缘化。
文化与环境代价: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可能破坏本地文化与生态。
3. 政治批评:
民主倒退:新自由主义政策可能削弱民主制度,如通过私有化削弱公共权力。



五、总结
自由主义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和民主为核心的广泛思想体系,涵盖古典自由主义到现代自由主义的不同阶段。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兴起的经济与政治思想,强调市场自由、规则理性与制度改革,但其实践常引发争议。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对政府角色、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权衡,而新自由主义更倾向于市场主导,自由主义则更强调制度与社会的平衡。

在当代,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相互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改革和民主制度的演变中,它们的理论和实践持续引发讨论与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说的新自由主义是Neoliberalism

1、从历史上来看

(1)新自由主义进入政治实践,是1973年智利政变,之后皮诺切特政权推行了全面的市场化“改革”,这个时期智利的教育、医疗等事业也市场化了,并有意识地构筑了一个阻止人民的政治表达的政治制度。这个基本结构在智利“民主化”之后仍然维持了下来。2004年的时候,有67%的智利民众认为社会平等比个人自由更重要(Paul Posner: State, Market and Democracy in Chile, pp.83)。但是因为皮诺切特的这个体制,而无法进入政治实践。





针对下面的回答,特别提出(摘自Mario Sznajder: Hayek in Chile)。简单地说,智利政变前,智利的新自由主义者们就向皮诺切特为首的智利军方提出了相关纲领。政变后,皮诺切特负责镇压新自由主义纲领的受害者们的抗争。


(2)之后的新自由主义则是通过里根和撒切尔的执政推行。不管新自由主义在哪里,都是以对工人运动的镇压开路的,比如1984-1985年撒切尔对英国矿工工会的镇压。东欧剧变后新自由主义对工会的打压见Paul J. Kubicek: Organized Labor in Postcommunist States(当然这个过程包括了比如团结工会这样的组织的蜕变)。加拿大的情况见Leo Panitch: From Consent to Coercion,韩国见Kevin Gray: Korean Workers and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瑞典见Magnus Ryner: Capitalist Restructuring, Globalization and the Third Way

(3)从更广泛的范围说,我认为是1968年学生运动深入发展到1970年代初开始出现又一波工人运动的高潮(当时连部分英国工党成员都开始向左转,见Stephen Haseler: The Tragedy of Labour)之后,……的反攻倒算。这个反攻倒算在90年代达到了高潮。其孵化器则是改良主义占据上风时代各路基金会、智库等组织(见Daniel Stedman Jones: Masters of the Universe)。

2、所以,新自由主义虽然口头上强调“反干预”,但是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些人以为的“无政府主义”。

事实上,新自由主义的特质恰恰在于强化“政府”的镇压职能,尤其是针对工农运动和其它社会运动的镇压职能,而同时削减“政府”的社会职能。


美国强化镇压职能,以下内容摘自Loic Wacquant: Punishing the Poor



新自由主义同时还主动地运用“政府”为资本家的积累创造条件(上述打碎打散工会就是其中之一)。

新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实际上是力图打碎、打散工人运动,表现为“非正式劳动”——国内俗称“临时工”的大范围运用,力图把结构性的压迫变成个人事务,以此达到掩盖的目的。新自由主义的贫困还有一个表现形式就是长期失业人群的出现,青年失业率特别高。见Guy Standing: The Precariat, Jane Collins, Victoria Mayer: Both Hands Tied等。

3、新自由主义在社会问题上的特质就是高度的,而且不断加剧的社会分化——事实上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就是有意识地把贫穷,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压迫排除在“强制”的范畴之外。新自由主义不仅强化阶级压迫,也强化性别压迫,也导致了种族主义的回潮。里根和撒切尔都是白人南非政权的坚强后盾。补充:在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就是被萨达特和穆巴拉克的市场化“改革”刺激的,土耳其直接就是新自由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结合。

当然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地也引起了激烈的反抗,例如玻利维亚一度近乎内战。


UPDATE: 新自由主义在非洲,摘自Leo Zeilig: Class Struggle and Resistance in Africa


卢旺达的屠杀也有新自由主义的因素作用(卢旺达当局把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危机转嫁到民族上)


埃及从萨达特时期就开始转向新自由主义


下面的回答说到了古典自由主义,那么就补充一下。众所周知古典自由主义赞成的是在有产者内部进一步划分等级的选举权(参见Alan S. Kahan: Liberalism in 19th Century Europe),比如普鲁士德国的三级选举权就是古典自由主义者们赞同的,托克维尔甚至害怕普鲁士自由化的速度太快(Alan Kahan: Aristocratic Liberalism)。俾斯麦时期普鲁士自由主义和俾斯麦政权的结合见下图,摘自Geoff Eley: Reshaping the German Right


不仅如此,萨克森的自由主义者甚至和保守派共同建立了三级选举制度以阻止社会民主党的崛起,并和保守派联手把社会民主党阻挡在该地的市政部门以外,甚至该地在1909年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排斥社会民主党为目的的,见Benjamin Lapp: Revolution from the Right, pp.2。1920年代萨克森州社会民主党进行的改良也遭到了抵制(Ibid. Chapter 3)。早在1848年,德国自由主义达成的共识中,就有 “扩张主义是自由主义对外政策和民族认同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内容,著名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就是这种倾向的一个代表(Matthew Fitzpatrick: Liberal Imperialism in Germany , pp.27)。投纳粹票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自由主义(Rueschemeyer et al.: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pp.112表格)。赋予希特勒无限权力的《授权法》上,有魏玛德国议会剩余的七名自由派议员的签字(Eric Kurlander: The Price of Exclusion, Berghahn
Books, 2006, pp.1)。魏玛自由主义转向纳粹的过程我的文章里有。法国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权贵之间的同盟另见Steven Seidman: Liberalism and the Origins of European Social Theory。西班牙的状况见Hans Rogger and Eugen Weber: The European Right,西班牙部分。白人南非的排斥性福利制度的指导思想,正是经济自由主义(Franco Barchiesi: Precarious Liberation, Albany:
State of New York Press, 2011, pp.32-35),而班图斯坦的思想也和白人南非的自由主义者霍夫迈尔(Hofmeyr)颇有渊源(Ibid. pp.38)。八十年代中期白人南非也在采取新自由主义措施(Ibid. pp.52)。俄国自由主义也一样,见白俄Victor Leontovitsch: The History of Liberalism in Russia,痛诋十二月党人而支持卡拉姆津(Karamzin),并赞扬尼古拉一世。


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立宪民主党

以下内容摘自Dahila S. Elazar: The Making of Fascism,


意大利自由党政府为法西斯上台提供的便利(具体过程另一个回答里有)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种族主义逐渐和经济自由主义相结合摘自Carol A. Horton: Race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Liberalism


摘自Geoff Eley: Forging Democracy


中美洲的寡头政治,就是自由主义的另一个,呵呵


摘自Jeffery Paige: Coffee and Power



彩蛋:哈耶克和凯申的交往,摘自《康桥清夏访硕儒:杜维明教授访谈录》


针对评论区的一些人,特别贴出早期霍克海默的一些东西

user avatar

(万字长文预警)一般认为自由主义经历了以下发展路径:

  • 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也称自由意志主义
  • 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也称凯恩斯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
  • 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也称新自由主义(则前一条被称为自由主义)

这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在社会活动中的定位,总体来说,经历了“完全摒弃——过度依靠——部分依靠”的转变。

按照惯例,正式开始前先把目录列出来:

  1. 古典自由主义
    1. 产生及核心思想
    2. 功利主义
    3. 《论自由》
  2. 新自由主义
    1. 产生及核心思想
    2. 英国自由福利改革
    3. 罗斯福新政
    4. 社会自由主义
  3. 新古典自由主义
    1. 产生及核心思想
    2. 和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3. 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进度:

7月27日:内容太多,一开始写就收不住,目前只完成了古典自由主义部分

7月29日:完成了新自由主义部分

7月30日:全文完成,一万一千字,把我写吐了

2021年6月25日:这篇文章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关系,可以作为这篇文章的补充:

2021年6月30日:关于新古典自由主义后,自由主义的发展趋势,详见这篇文章:


1.古典自由主义:

  1. 产生及核心思想

古典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活跃时间截止至19世纪中期。该学说认为个人的权利天生,而不是由政府立法创造的,主张个人的权利应高于包括国家在内的一切集体权利,政府的任务是保障个人的自由,而不是对个人行为进行限制。

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经济自由和自由市场等观点,都是由古典自由主义最早提出的。由于其将财产权视为个人主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经济自由主义”被视为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

“经济自由主义”这个概念,起源于 Adam Smith 的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即《国富论》。亚当斯密在书中论证,繁荣的经济需要以下三大要素:

1.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2. Limited Government
3. Solid Currency and Free-Market Economy

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供给、需求、价格等因素不受政府管控,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最终将实现社会总体财富的最大化。

在亚当斯密之前,醉心于积累个人财富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亚当斯密的将这种行为赋予了社会层面的积极意义,因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阐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意义,而其践行于政治的标志性作品(John Locke的《政府论》出版较早,但并不算实践)是 Thomas Jefferson 和 James Madison 起草的 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美国独立宣言》),宣言和《国富论》的出版时间一样,也在1776年,一个神奇的巧合。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Men..."

独立宣言的前言,表达的正是“人权天赋,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思想。因此,美国革命和《美国独立宣言》,以及之后的法国大革命及《法国人权宣言》,都广泛地受到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可以被看作是古典自由主义哲学的积极实践。


2. 功利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主张维护权利的自由不受侵犯,这和另外一种学说: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颇为相似。实际上,古典自由主义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功利主义的思想。

要讨论功利主义,就绝对避不开 Jeremy Bentham(杰里米·边沁),他在作品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道德与立法原理》)中明确表达了快乐的度量指标——“效用”的原则和计算方法:

"Nature has placed mankind under the governance of two sovereign masters, pain and pleasure. It is for them alone to point out what we ought to do, as well as to determine what we shall do."

边沁认为人的行为应受且仅受“快乐”和“痛苦”两种感受的支配,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痛苦,则为错误的。而针对快乐和痛苦,他给出了一套较为具体精确的计算方法。

很多人容易将“功利主义”等价为“利己主义”,这是大错特错的。

功利主义是一门学问,讨论是人们行为的导向因素,并认为这个因素是快乐和痛苦。它研究“如何量化快乐和痛苦”和“如何让行为使相关人感受到快乐(而不只是自己)”,在功利主义者看来,如果所有人都依照功利原则做事,则每个人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快乐,获得最大的效用。

利己主义则粗鄙和肤浅得多,它只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应该、也不配和功利主义相提并论。

PS. 图中的pdf链接: earlymoderntexts.com/as


3. 《论自由》

古典自由主义最繁荣的时期是19世纪,该学说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收官之作,毕竟之后就走下坡路了)是英国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者 John Stuart Mill 在1859年出版的 On Liberty(《论自由》)

Mill穆勒将功利主义的效用最大化原则(所以上一节要先讲功利主义)吸收进自由主义,将其应用于社会和国家。里面的内容有点多,介绍我就直接复制百科了:

他基于同样的功利主义“最大幸福原则”,强调了个体作为达成伦理学终究目标最高善重要性。密尔还警告说,即便是民主最理想的状态得以实现,也可能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此外他还提出的基于个人自由之道德准则包括:出版自由思想自由,以及讨论自由。除此之外,密尔在总结中还提出了还两条针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格言,以及在不涉及个人自由情况下,反对政府干涉三条的合乎功利的理由。

但只复制又显得太水,还是挑两条写写吧:

"That the only purpose for which power can be rightfully exercised over any member of a civilised community, against his will, is to prevent harm to others. His own good, either physical or moral, is not a sufficient warrant. He cannot rightfully be compelled to do or forbear because it will be better for him to do so, because it will make him happier, because, in the opinions of others, to do so would be wise, or even right."

由于民主保证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多数人的意见将会压制少数人的意见,也就是所谓的“多数人暴政”,这是所有民主都会出现的问题,为此,Mill提出“合法阻止他人意愿的唯一理由,只能是该行为危害了其他人的利益”,这里的利益,指的就是效用。

First, that the individual is not accountable to society for his actions, in so far as these concern the interests of no person but himself. Advice, instruction, persuasion, and avoidance by other people if thought necessary by them for their own good, are the only measures by which society can justifiably express its dislike or disapprobation of his conduct.
Secondly, that for such actions as are prejudicial to the interests of others, the individual is accountable and may be subjected either to social or to legal punishments, if society is of opinion that the one or the other is requisite for its protection.

最后一章,Mill提出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两条原则:

第一,若个人行为仅关乎个人利益,则他就没必要为该行为向社会负责

第二,若个人行为危害了他人的利益,则社会和法律应对他进行惩罚


在《论自由》之前的古典自由主义,专注于论述个人的自由,对于社会层面着墨不多。而《论自由》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中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但总的来说,它还是强调政府不应干预个人自由,所以才被认为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经典作品。


2. 新自由主义

在中文语境下,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都被译为新自由主义,但两者在英文语境下完全不同,这一章介绍的是New Liberalism,在发展后期被称为Social Liberalism。

  1. 产生及核心思想

新自由主义思想诞生于英国,流行时间为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19世纪下半叶(1880-1885),英国爆发严重金融危机,社会阶层矛盾激化,同时爱尔兰的民主自治运动达到高潮,苏丹更是爆发了马赫迪抗英起义。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以Thomas Hill Green(后称T. H. Green)为首的英国社会政治学者,反思现行的完全放任的自由主义政策,提出英国应在“坚持民主自由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实行国家干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理论。这种理论,也即是新自由主义的思想起源。

新自由主义者主张,社会无权去限制个人的自由,但却有义务保障每一个公民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只有在有利且可控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充分尊重。许多人因为贫困和无知而无法发展个性与自由,因此一个强力的、实行福利政策的干预性政府就成了实现个人自由的必要条件。


2. 英国自由福利改革

(这一节内容有点无聊,像历史教科书一样)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实践,使古典自由主义从浮于空中的学说落地成为重要的政治哲学。而与之类似,新自由主义也需要这种政治上的实践。

因为新自由主义思想从英国兴起,那么最先将其付诸于实践的自然也是英国。从1905年到1922年,三任英国自由党(Liberal Party)首相(图片从左向右依次):

1905-1908:Henry Campbell-Bannerman
1908-1916:Herbert Henry Asquith
1916-1922:David Lloyd George

实行了一系列自由主义改革,奠定了英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基础,这些改革被统称为自由福利改革(Liberal welfare reforms),包括但不限于:

Regulations for Secondary Schools 1907:向学生发放助学金
Probation Act 1907:建立缓刑制度
Old-Age Pensions Act 1908:向年龄大于70岁的低收入群体发放津贴
Children and Young Persons Act 1908:健全了青少年的保护制度
Labour Exchanges Act 1909:建立劳务交易所,帮助失业群体
Insurance Act 1911:向低收入工人提供强制性健康保险
Finance Bill 1909:向富人征税,但被上议院否决,因此有了1911年议会法案
Parliament Act 1911:限制上议院的权利
Public Health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Act 1913:出台结核病防治计划
......

以上法案加深了英国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度,也增强了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充分展现了新自由主义者对于政府参与的认同度。


PS. 回答篇幅有限,如果对英国的新自由主义有兴趣,推荐一本书:

书里的内容更深入,不打广告,所以链接就不放了。


3. 罗斯福新政

新自由主义思想在20世纪早期传遍了欧洲,到达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个实践是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1933年大萧条,同样是为了挽救经济,罗斯福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出台了包括《经济银行法》、《农业调节法》和《社会安全法》在内的一系列法案。

与英国自由福利改革相比,罗斯福新政要更进一步,在救济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试探。这种新自由主义式的改变,是保守派难以接受的,因此直到如今,即便历史证明了新政的成功,它也依然饱受争议。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有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子。很多人以为凯恩斯主义是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但这不一定准确。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于1933年,而凯恩斯主义提出于1936年出版的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二者更可能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凯恩斯主义印证了罗斯福新政的有效性,而罗斯福新政的权威性也成就了凯恩斯主义。


4. 社会自由主义

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自由主义者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转变为“社会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的一部核心作品是 John Bordley Rawls 的 A Thoery of Justice(《正义论》)

《正义论》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

1. 每个人都应在现行自由制度下最大程度上享有完全平等的自由(好难翻译...)
2. 应进行如下安排,以使社会和经济不平等:
(a)符合公正储蓄原则,使弱势群体获得最大利益,同时
(b)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向所有人开放工作和职位

第一条被称为“最大平等原则”,第二条a被称为“差异原则”,b被称为“平等机会原则”。

罗尔斯的平等原则主张个人自由应与更公平的资源分配结合,这种公平不是“结果平等”,而是“机会平等”,只要维持了“机会平等”,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也能从整体的经济增长中获益。

可以看出,社会自由主义借鉴了社会主义中的平等概念,但使用的是“机会平等”,并通过最大平等原则解释了个人的自由;但同时,它也依旧保留了新自由主义“政府干预”的需求,因此是两者的结合。

PS. 上图的PDF:consiglio.regione.campania.it


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新自由主义政党,推崇的基本都是社会自由主义,在政治光谱中位于中间偏左,如法国的社会主义党、德国的自由民主党等。


3. 新古典自由主义

  1. 产生及核心思想

(题目中的“新自由主义”,指的应该是这一条)

新古典自由主义是18世纪古典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推崇的也是“放任的经济政策”、“自由市场”等概念,并自20世纪70年代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它现在的影响力有多大呢?应该就是大到可以把“新自由主义”这个帽子从戴了多年的“New liberalism”头上抢下来(但为了描述统一,我后面还是称其为新古典自由主义)。

要谈论新古典自由主义的产生,必须先讨论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这种复兴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推动者是奥地利籍美国经济学家Ludwig von Mises。

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在欧洲各国兴起,而Mise对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思想深恶痛绝。

他在Economic Calculation in the Socialist Commonwealth (1920) 这篇文章中,大力吹鼓私有制,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交换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和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声称的精确计算可以最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可能性并不存在。

除了文章外,他还出版了 National, State, and Economy (1919) ,Socialism: An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Analysis (1922) 和 Liberalismus (1927) 三本书,强化了论证逻辑,在他看来,竞争机制是发展必然的准则,社会主义定价体系存在无法弥补的缺陷。

在批评社会主义同时,Mises试图为“自由主义”的“自私”正名,在Liberalismus 中,他借用功利主义者的“最大化幸福”的观点,论证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奋斗,只是路径不同。

Mises的本意是批判社会主义,但当时他的观点并没有多大的政治影响力。反而他在论述中推崇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这为后来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PS. Mises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右翼,他当过奥地利法西斯独裁者Engelbert Dollfuss的顾问,并发文为法西斯主义进行辩解。)


继承Mises的思想的是他的学生 Friedrich Hayek(哈耶克),哈耶克和另一位法国哲学家Michel Foucault(福柯)一起,为发展新古典自由主义做了杰出贡献。

(之后几段中的“新自由主义”都指Neo-liberalism,翻译歧义真是烦死人)

1960年,哈耶克出版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自由宪章》),在书中他强调,新自由主义国家虽然远离凯恩斯主义,但也并非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新自由主义国家是一个“受市场支配的经济秩序的化身”,将“商品原则运用于教育、环保、医疗保险等各个方面时”体现了干预主义。


1979年,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演讲Birth of Biopolitics(《生命政治的诞生》)中对新自由主义国家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当前的新自由主义完全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它是形成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自由经济之旧有形式的复苏和复发,而自由经济的旧有形式之所以现在被资本主义重新激活,既与它的无能和危机有关,也与一些或多或少的地方性和决定性的政治目标有关。”

福柯认为,古典自由主义复苏的原因是为了促进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新自由主义条件下,国家的主要功能是“将市场原则也即资本主义的竞争逻辑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新自由主义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政策的私有化”。


综合以上两者的说法,新古典自由主义,它接受了国家干预的存在,但认为这种国家干预,不是为了对抗制度,而是为了促进市场制度向社会各个方向延申。

区分古典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前者强调虚构的平等交换,后者认为一切的原则在于自由竞争。这意味着新古典自由主义放弃了平等这种说法,垄断权力和巨大的不平等,才是一切追求的目的。


PSS. 另外再附一个中国视角下新自由主义的定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于2004年发表的《新自由主义研究报告》:

“我们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

该报告认为,新自由主义有如下核心思想:

—— 在经济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
—— 在政治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
—— 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 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2. 和新自由主义的区别

首先需要辨析一对概念:积极自由消极自由。这是由英国杰出的哲学家、自由主义思想家 Isaiah Berlin (伯林)最先做出的区分:

积极自由是指个人有干什么的自由(比如吃饭睡觉的自由);消极自由是指个人有不受外部力量干涉的自由(比如走在路上不被打的自由)。

在理解这个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说,古典自由主义以及新古典自由主义,都崇尚一种消极的自由,而夹在二者之间的新自由主义,则代表一种积极的自由。

新古典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一样,都强调政府不应限制个人权利,这即是“不受外部力量干涉”。在哈耶克看来,如果个人给予政府改变周围环境的权力,则不可避免地会使自己处于奴役状态("the Road to Freedom was in fact the High Road to Servitude")。

新自由主义,正如之前介绍的,是一种强调“社会责任”多于“个人责任”的学说。新自由主义批判“自由就是不受强制约束”的观点,认为自由更应该包括“自我实现”,比如接受教育、拥有住房、保险、休闲娱乐等追求幸福的权利。

所以,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二者的分歧,实际在于最根源的“自由的定义"。


附后补充说明:

随着时代发展,新(古典)自由主义从一个术语,变成了一个通用的指代词,其所指越发模糊。正如AIER资深研究员Phillip W. Magness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 The Fairytale of Hegemonic Neoliberalism 中说的那样:

"Neoliberalism is essentially an intentionally imprecise stand-in term for free market economics, for economic sciences in general, for conservatism, for libertarians and anarchists, for authoritarianism and militarism, for advocates of the practice of commodification, for center-left or market-oriented progressivism, for globalism and welfare state social democracies, for being in favor of or against increased immigration, for favoring trade and globalization or opposing the same, or for really any set of political beliefs that happen to be disliked by the person(s) using the term."

如今新(古典)自由主义的代指实在是太多了:

它可以是自由市场经济学,总体经济科学,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商品化实践的拥护者,左翼或以市场为导向的人为的不精确的替代术语;

也可以用来表达进步主义,对于全球主义和福利国家的社会民主制度;

表示自己赞成或反对移民,赞成贸易和全球化或反对这种趋势,

甚至可以用来的表达自己不喜欢任何政治信仰(这一条我的理解是:通过声称是自由主义者来表达自己不受到任何政治观点的束缚)。

所以,看了这篇文章后,如果你依旧会别人说的“新自由主义”搞糊涂,也是正常的。


3. 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介绍完上面那些内容,我觉得可以把这两个概念一起讲了。但首先声明,这两个学派的关系错综复杂,我能介绍的也就只是一些和上文内容相关的、浅层次的东西。

一般认为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是经济学流派,但经济和政治是不分家的,二者的思想内核贯通且一致,所以称它们是政治流派也并无不妥之处。

奥地利学派创始人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Carl Menger,继承者为Ludwig Mises、Friedrich Hayek 和 Eugen Bohm-Bawerk等人,由于这些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都是奥地利人,因此该学派被称为奥地利学派。

芝加哥学派名称源于芝加哥大学,一群富有名望的芝加哥大学教授如Milton Friedman、George Stigler、Ronald Coase信奉同一套经济理论,发展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派之一。

两个学派的一个差别在于研究的方法论。奥地利学派在研究时使用“自发秩序”这个概念,即出发点是经过人类过去行动先验的公理;而芝加哥学派偏好使用模型,通过实证和观察构建均衡来进行研究。

芝加哥学派使用的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新古典自由主义发展而来的,因此普遍认为芝加哥学派是二战后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

而关于奥地利学派是否属于新古典自由主义学派,目前还是有争议。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博士Philip Mirowski认为奥地利学派属于,因为他觉得哈耶克后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接受了新古典自由主义,而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Philipp Bagus观点则与此相反。


参考文献

en.wikipedia.org/wiki/L

intermargins.net/interm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beralism and "Neoliberalism"? | Ryan McMaken

新自由主义极端化及其批判-从“米塞斯-哈耶克陷阱”谈起

aier.org/article/the-fa

作为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起源、实质与影响

nytimes.com/2011/05/08/


又是一篇万字长文...我已经非常努力的在写了,希望看到这里的各位点赞支持一下。

另外,这个回答是对于下面这个回答的补充:

如果没看过的话,建议阅读一下,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我的其余回答,基本都很长,有耐心和时间的话欢迎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马前卒(笔名,真实姓名“孙孙”)是一位中国社会观察家和评论员,以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历史叙事和经济制度的批判性分析而闻名。他尤其以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质疑而受到关注。评价他的理论需要深入理解他的核心观点,并分析其理论框架是否存在逻辑问题。马前卒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质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广西大学发布“女生安全攻略”,其中关于“穿着暴露不符校园文明礼仪”的论调,无疑再次将“穿衣自由”与校园管理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着装规范的问题,更触及了女性权利、社会观念以及如何在个人自由与公共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深层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广西大学“女生安全攻略.............
  • 回答
    自由度:统计学中的“余地”和“约束”在统计学的大门前,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听起来有些神秘,但又至关重要的概念——“自由度”。初次接触时,它可能像是一层迷雾,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只要我们拨开迷雾,理解它的核心含义,就会发现自由度其实就是统计模型中的一种“余地”,是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数据能够独立变化的“.............
  • 回答
    王兴这句话,初听之下,可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谷歌的20%自由时间(20% Time)在很多人看来是创新文化的一个标志,是鼓励员工打破常规、探索新想法的绝佳机制。但王兴将其称为“狠毒”,背后显然有着更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并非简单的否定。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剖析:1. 20%自由时.............
  • 回答
    理解龙芯中科副总裁杜安利先生的这句话,需要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建立自主生态”这两个层面深入剖析,并且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挑战。这不仅仅是喊口号,而是关乎国家信息产业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一、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这是根基,是命脉核心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产业最关键、最根本、最具有.............
  • 回答
    券商分析师之所以会说年轻人不要指望投资来实现财务自由,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多值得琢磨的道理,绝非一句简单的“泼冷水”。这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现实和经验的理性提醒和风险警示,旨在帮助年轻人建立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财富观和人生规划。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一、 理解“财务自由”的内涵:并.............
  • 回答
    这段话的说法很有意思,它试图将人类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拜占庭帝国、中世纪以及现代社会——与一种“产生”的模式联系起来,并赋予了它们截然不同的结果:灭绝、文艺复兴和自由世界。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对这三个时期有更细致的认识,并理解它背后可能蕴含的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某种解读。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几句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却蕴含深刻哲思的句子。它们出自存在主义哲学,是理解个体存在、自由选择和责任的钥匙。我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解释,去掉那些“AI腔”,让你感受到它们的力量。1. 存在先于本质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这句话是存在主义.............
  • 回答
    张吴瑞琪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围绕安德烈·高兹非物质理论的探讨,以及她因此获得的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机会,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解读的现象。这背后折射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选拔和学术视野上的某些趋势和价值取向。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展开分析:一、张吴瑞琪的学术研究:“非物质理论”的探索与意义.............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