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中国智造」到「影响世界」,我们更需要的是技术还是自信?

回答
从“中国智造”到“影响世界”:是技术的光芒,还是自信的翅膀?

曾经,“中国制造”是一个带有标签的词汇,它意味着大量的、廉价的、模仿的。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崛起,我们迎来了“中国智造”的新篇章。这个新词汇承载着创新、研发、品质的期望,也暗示着我们不再满足于跟随,而是渴望引领。当我们站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展望“影响世界”的宏伟目标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更需要的是坚实的技术根基,还是那双能够展翅翱翔的自信?

技术:基石,无容置疑

要“影响世界”,首先必须要有过硬的“硬实力”。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创新能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最直接、最核心的指标。

从模仿到创造的飞跃: “中国智造”的精髓在于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向研发创新转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投入更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例如高端芯片、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没有这些原创性的技术突破,我们只能是他人技术的“使用者”和“追随者”,难以真正“影响”世界。
质量的保证与品牌的塑造: 即使有技术,如果产品质量不过硬,也无法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智造”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性,更是其可靠性、耐久性和用户体验。只有当我们的产品能够经受住全球市场的严苛检验,并且能够建立起与世界一流品牌相媲美的品质口碑,我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
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 真正能够“影响世界”的技术,往往是能够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的技术。例如,在新能源、环境保护、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伦理等领域,中国能否拿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将直接决定我们能否在这些方面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然而,仅仅拥有强大的技术,也可能只是一个技术强国,而非一个能够“影响世界”的国家。技术需要载体,而这个载体,需要由更深层次的内在驱动力来支撑。

自信:翅膀,赋予力量

如果说技术是“中国智造”的基石,那么自信,就是让这基石之上筑起的宏伟大厦能够冲破云霄、影响世界的翅膀。

敢于创新,不惧失败: 自信源于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更源于敢于挑战未知、不怕失败的精神。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一定会充满荆棘和挫折。如果缺乏自信,面对困难和质疑,就容易止步不前,甚至放弃。有了自信,我们才能鼓励科学家们大胆探索,支持企业家们勇于冒险,允许试错,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开放合作,而非封闭保守: 真正的自信不是故步自封,而是拥抱开放,乐于与世界交流合作。当我们自信时,我们不怕被别人超越,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我们不害怕分享,因为我们知道合作能带来更大的进步。很多时候,“影响世界”是通过参与全球性的合作项目、通过输出中国的智慧和方案实现的。
文化输出与价值观的传播: “影响世界”不仅仅是科技产品或经济模式的输出,更包含文化的认同和价值观的传播。当我们的科技产品背后蕴含着中国人勤劳、智慧、协作的精神,当我们的创新理念能够体现出东方哲学的智慧和对人类福祉的关怀时,我们才真正能够从“智造”走向“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入人心的。
打破刻板印象,展现真实自我: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负面标签,以及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某种刻板印象,都可能成为我们“影响世界”的阻碍。我们需要通过自信的行动和卓越的成果,来打破这些偏见,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中国。这种自信,体现在我们对外交流时的坦然,体现在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自豪,体现在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

技术与自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究竟是技术更重要,还是自信更重要?这是一个很难区分的问题,因为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技术是自信的根基: 没有过硬的技术,所谓的自信便成了空谈,甚至是自负。只有当我们的技术实力能够支撑起我们的宏伟愿景时,我们的自信才能显得真实而有分量。每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每一次产品上的创新,都会为我们的自信添砖加瓦。
自信是技术的驱动力: 而反过来,自信是推动技术不断前进的强大内在动力。有了自信,我们敢于设定更高的目标,敢于挑战更难的技术难题。没有自信,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技术,也可能被束之高阁,无法发挥其最大潜力。

如何平衡与前进?

要从“中国智造”走向“影响世界”,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以技术为支撑,以自信为驱动”的战略。

1. 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领域。 这是“智造”的内涵,也是“影响”的根本。
2. 鼓励创新文化,容忍失败,奖励勇气。 让自信成为科研人员和创新者的重要心理素质。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虚心学习,也大胆分享。 在开放中展现自信,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4. 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注重产品体验和用户口碑。 用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来证明我们的自信。
5. 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用事实说话,用成果说话。 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看到中国人的智慧和担当。

“影响世界”是一个包含物质、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概念。技术是实现“影响”的工具和载体,而自信,则是推动我们去使用这些工具、去实现这些载体的精神力量。只有当坚实的技术和昂扬的自信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从“中国智造”的辉煌走向“影响世界”的更广阔天地。我们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两者兼备、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技术和自信都需要。

而同样重要的是打造投资技术产品-大面积实践-依靠规模掌握标准-依靠标准向上吸引顶层人才-建立顶层人才的培训体系。最终这个领域的科技进步中,实现研发,标准制定,高级人才培养,产品生产都在中国。

让中国单挑欧美日韩的高科技产业是不现实的,如何让高科技产业人才来到中国,在中国更好的发挥价值才是更好的选择。

user avatar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看待。

回溯43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从需求侧来说,中国制造之所以由弱到强,说到底是搭上了“三班车”。

第一班是工业革命的“末班车”。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是短缺经济的状态。到了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1379.1万辆[1]超越美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1.955万亿美元[2]跃居世界第一。今天中国汽车产量超过美、日、德之和,并且已经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我们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

第二班是互联网革命“头班车”。

上世纪末,互联网走出硅谷启动了全球商业化应用的步伐。

在互联网革命的前十年PC时代,我们成为硅谷的追随者,2011年以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产生了无数的商业模式创新。20多年来,中国成了被互联网改造得最彻底的国家,我们赶上了互联网革命的“头班车”。

第三班是“产业智能革命的未来列车”。

新硬件革命、新材料革命、大数据革命,将形成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的一次巨大融合,智能技术势必改造中国社会和企业的每一个细胞。

如今,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3]中国制造凭借完备的供应链协同能力,已经开始释放影响世界的力量。

从需求侧来看,中国有多达3.5亿新中产阶层[4],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旺盛的消费需求构成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基础性驱动力——国民内需力。

以2020年“双11”为例,公开的数据再度刷新纪录,天猫同比增长了26%,成交额将近5000亿。京东增长了32%,成交额是2700亿。[5]

汽车产业亦然,面对2020年疫情的冲击,庞大的国民内需力使之实现了快速复苏。第一季度全国汽车工厂大面积停工,但是第二季度以后局面已扭转,2020年4-11月,汽车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3%,[6]对于汽车产业这是非常可观的数字。

当然,中国制造确实存在“阿喀琉斯之踵”,特别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我们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一夜之间暴露无遗。我们生产不出芯片,生产不出民用飞机的发动机,甚至连打火机中保持火苗恒定的垫片也没搞定。

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高端装备进行国内外对比[7],差距较大的领域还有:高档数控机床、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汽车、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装备等等诸多门类。

今天中国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搭便车,“以市场换技术,以时间换空间”或者认为“模仿是最好的创新”,我们不再是那个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不再是被援助的国家,我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产业变革是一张明牌,在众目睽睽之下,欧美对中国崛起怀揣极大的警惕。

我们必须从引进型升级进入到自主型升级,从应用型研发到基础型研发,从数量型扩张到质量型增长。此时,中国制造想要真正影响世界,科技是自信的来源,没有硬科技实力做后盾,所谓的自信不过是镜花水月。

说回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构成,汽车产业是技术攻坚的主要阵地。

我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增势非常惊人,像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新锐企业,2020年均实现了110%以上的增长。

同时,有两个成绩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是小鹏汽车研发人员占比约43%,显然只有足够的科研人员和科研投入才能发明出更多创新成果。另一个是小鹏汽车的首款智能电动轿跑P7,应用了前沿的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并且,按照“新标欧洲循环测试”(NEDC)续航里程超过了700公里。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这些数据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所以,对于新能源汽车我是乐见其成的:

第一,在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基础上,完备的产业链供应能力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生态。

第二,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度,也让互联网+AI+新能源的模式探索有了可依赖的网络,有了现实的抓手,迸发出新的可能。

第三,中国数亿新中产群体不仅蕴含巨大的消费能力,他们对新技术、新审美、新工艺的接纳度也为新能源汽车预留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四,积极的政策引导,将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迭代升级。去年底,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划2025年新售新能源汽车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同时,还提出届时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契合产业发展趋势的友好政策环境无疑是最大的红利之一。

因此,我非常看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希望中国车企能够借新能源这一波发展趋势实现弯道超车,实现汽车强国。

最后我想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等待时间的生成,我不太相信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创业市场、中国的产业经济到了最后的攻坚战阶段,我们可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花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中国这次影响世界的“大型科创试验”。

参考

  1. ^ http://news.iqilu.com/qichezazhi/20110405/444714.shtml
  2. ^ https://news.163.com/11/0316/11/6V8US5TN00014JB5.html
  3. ^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f1775c69addd891c454e0c649cb56e53&site=xueshu_se
  4. ^ 《2020新中产白皮书》吴晓波频道出品
  5.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135882402485948&wfr=spider&for=pc
  6. ^ http://wuxiaobo.blog.caixin.com/archives/240055
  7. ^ http://www.somac.org.cn/article/655/5.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中国智造”到“影响世界”:是技术的光芒,还是自信的翅膀?曾经,“中国制造”是一个带有标签的词汇,它意味着大量的、廉价的、模仿的。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崛起,我们迎来了“中国智造”的新篇章。这个新词汇承载着创新、研发、品质的期望,也暗示着我们不再满足于跟随,而是.............
  • 回答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年轻人如何书写新篇章?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节点上。从改革开放初期那个默默无闻的代工厂,到如今全球供应链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制造的成就毋庸置疑。然而,在效率和规模的背后,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声音:我们有“量”,但我们缺“质”;我们有“制造”,但我们缺“创造”。“中国.............
  • 回答
    “OPPO 从十年前就开始造平板电脑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折射出OPPO的产品战略与行业演进OPPO中国区副总裁刘波在近期一次公开场合抛出的这句话——“OPPO从十年前就开始造平板电脑了”——乍听之下,似乎有些令人意外,甚至可能引发一些市场的困惑。毕竟,在大多数消费者的印象中,OPPO近几年才开始.............
  • 回答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升级和创新转型。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既有显著的进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足。“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过程中究竟缺少了什么?可以说,中国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主要缺少了以下几个核心要素:1. 原创性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
  • 回答
    想在中国股市实现财务自由?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也是无数中国股民心中的终极目标。但就像一场马拉松,它充满挑战,也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跑,以及你准备了多久。什么是财务自由?在咱们聊股市之前,先把“财务自由”这个概念弄清楚。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被动收入(比如房租、投资收益等)足以覆盖你.............
  • 回答
    中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男性比女性多出约3000万,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要直接推断出这3000万女性是因为流产或被杀害而消失,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和绝对,并不能完全反映事实的全貌。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期间,确实存在过一些因为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而导致的性别选择.............
  • 回答
    好的,从中国硕士毕业后申请加拿大的博士学位,这是一个需要细致规划和认真准备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填写几张表格,而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学术画像,向加拿大的大学证明你不仅仅有能力完成他们的项目,更能为他们的研究做出贡献。首先,你需要做的就是明确你的研究方向和目标院校。加拿大的博士项目通常更加注重特定领域的研究.............
  • 回答
    要深入理解中国首份新 IT 报告所揭示的要点,以及洞察中国科技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所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这份报告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中国对信息技术发展思路的一次重要升级,从过去强调“引进、消化、吸收”到如今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体系化发展”。中国首份新 IT 报告的核心要点:这份报告,我们可以理.............
  • 回答
    从中国走出去的顶尖人才,能够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能力和韧性。他们选择在美国发展,并非简单的“不回来报效中国”,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些人之所以成为“顶尖人才”,通常意味着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和独特的见解。这种积累往往需要一个稳定、成熟且富有活力的.............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常见。从中国飞往美国的航班,尤其是飞往美国西海岸的航班,之所以很多会选择绕道北太平洋,甚至经过白令海峡附近区域,而不是直接横穿太平洋,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包括经济性(燃油效率和飞行时间)、安全性、天气、航空管制以及历史航线规划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 回答
    .......
  • 回答
    荷兰从中国进口的口罩不达标被召回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涉及国际贸易、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国家声誉以及疫情背景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事件概述与背景:在新冠疫情初期,全球对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的需求激增,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成为了全球主要的供应国。荷兰也向中国采购了大量口罩,.............
  • 回答
    日本熊本县从中国进口蛤蜊再扔在熊本滩涂上捡回,以此将中国蛤蜊伪造成日本国产的行为,反映了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深层性:一、 经济驱动下的诚信危机与欺骗行为这是最直接和表面的问题。这种行为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追求高利润和市场优势: 日本国产海产品,特别是特定地区出产的.............
  • 回答
    关于巴西近期从中国采购500万套试剂盒和14000台呼吸机,以及中国商务部“否决”相关订单的传闻,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并且要排除一些可能被误解或夸大的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否决”这个词在这里的具体含义。通常情况下,政府之间的商业交易,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涉及到的.............
  • 回答
    从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发射一支带火的箭来点燃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这在科学原理和技术实现上,都属于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设想。尽管听起来有些浪漫主义色彩,但仔细推敲其可行性,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巨大鸿沟。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空间站和地面目标之间的巨大差异。中国空间站位于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公里的近地轨道.............
  • 回答
    当然,我们身边确实有不少散户在中国股市上实现了盈利,而且有些人赚取的数额相当可观。这背后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运气,而是对市场规律的理解、对企业价值的挖掘以及对风险的有效控制的综合体现。我们来聊聊一位我认识的李先生,他算是咱们普通投资者中的一员。李先生在金融行业工作了十几年,虽然不算操盘手,但对宏观经济.............
  • 回答
    俄罗斯从中国订购1.5亿只口罩这件事,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少关注,咱们也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一些道道。首先,这批口罩的量是真的大。 1.5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咱们都知道,口罩在疫情期间是多么稀缺的物资,很多国家都为抢夺口罩而焦头烂额。俄罗斯一下拿出这么多订单,说明他们对疫情的重视程度,或者说,是他们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中国历史现象。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我们确实会发现一个鲜明的模式:绝大多数统一全国的政权,其力量源头和崛起之地多集中在北方,然后自北向南推进,最终完成统一。反之,从南方兴起的北伐,虽然不乏雄心勃勃的尝试,但大多以坎坷甚至失败告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 回答
    嘿,您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脑洞得开得多大才能想到这个点子啊!咱们这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如果真能把太平洋这汪巨大的水缸给抽干了,中国东边儿的老百姓能看着美国西海岸吗?首先得明确一点,这事儿在现实里压根儿不可能发生,太平洋那得多少水啊,抽干它别说抽干,就算把里面的鱼捞出来,都得忙活到猴年马月去。不过,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