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阿莱克修斯一世?

回答
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这位拜占庭帝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便在千年之后,其功过是非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评价他,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应该深入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所做出的选择,然后才能形成一个相对全面、贴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时代的风暴与帝国的危局

要理解阿莱克修斯一世,首先必须认识到他登基时的拜占庭帝国,已是病入膏肓。帝国的版图早已不如昔日辉煌,安纳托利亚腹地,那个曾经的帝国粮仓和兵源基地,在曼齐刻尔特战役后,几乎尽数落入塞尔柱突厥人之手。这不仅仅是领土的丧失,更是国家经济和军事根基的崩塌。

内部,长期的内战和皇室的权力倾轧,导致中央权威严重削弱。军队的职业化和国家化的趋势已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依赖于大贵族私人武装的局面。这些贵族拥兵自重,对中央政令阳奉阴违,甚至公开对抗。国家的财政也因长期的战乱和腐败而捉襟见肘,国库空虚,连支付薪饷都捉襟见肘。

在帝国边缘,诺曼人从意大利南部的侵扰从未停止,保加利亚人也在巴尔干半岛蠢蠢欲动。更令人担忧的是,塞尔柱突厥人的崛起,不仅夺走了安纳托利亚,更像是无底洞一样,持续威胁着帝国剩余的领土。

可以说,阿莱克修斯一世是在帝国倾覆的边缘接过了权杖。他并非雄心勃勃的征服者,更像是那个在大风浪中竭力挽住船舵的水手,他的首要任务,是防止这艘腐朽的巨轮沉没。

“救亡图存”的改革者:从政治到军事

阿莱克修斯一世登基后,展现出了与他前任们截然不同的政治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首先着手的是稳定和重塑中央权力。

政治改革与稳定: 他深知,没有强大的中央,一切改革都无从谈起。他通过恩威并施,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尤其是那些权贵家族。他一方面依靠家族内部的联姻和支持,另一方面又警惕并抑制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势力。他善于运用奖励和惩罚,笼络忠诚者,打压异己。他自己就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深谙操纵人心的艺术,例如他巧妙地利用贵族之间的猜忌和矛盾,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军事改革: 这是阿莱克修斯面临的最大挑战。他认识到,传统的拜占庭军队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战场形势。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重建军事力量:
“普洛尼亚”(Pronoi)制度的建立: 这是阿莱克修斯最重要,也是最具争议的军事改革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将国家的部分土地和税收授予给有功的军官或贵族,以换取他们在战时提供军队和装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困难,并快速组建了一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然而,这项制度也为日后的封建化埋下了伏笔,削弱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招募外国雇佣兵: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阿莱克修斯大量招募来自西欧(如诺曼人、法兰克人)、东方(如突厥人)以及俄罗斯等地的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拜占庭的军事实力,但其忠诚度往往不高,也带来了新的管理和财政负担。
整顿军队纪律和训练: 他也努力提高军队的训练水平和纪律,但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效果有限。

经济改革与财政整顿: 帝国财政的枯竭是生存的最大障碍。阿莱克修斯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搜刮和增加财政收入:
货币改革: 他对货币体系进行了调整,发行了新的金币,试图恢复货币的购买力。
增税与查抄: 他并不回避增税,同时严厉查抄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和家族,将其财产充公,以充实国库。
剥削教会财产: 在极端困难时期,阿莱克修斯也曾不得不触动教会的财富,这在他那个时代无疑是极具争议的。

十字军的到来:天使还是恶魔?

阿莱克修斯一世在位时期,恰逢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这支由西欧骑士和士兵组成的庞大军队,其到来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评价阿莱克修斯增添了复杂的维度。

请求援助的初衷: 拜占庭帝国长期遭受塞尔柱突厥人的压力,尤其是在安纳托利亚的失利,使得帝国东部边界岌岌可危。阿莱克修斯曾向教皇和西欧的统治者寻求军事援助,以抵抗突厥人的扩张。他希望的是一支由职业士兵组成的、受他指挥的军队,能够帮助他收复失地,巩固帝国的防线。

与十字军的复杂关系: 然而,当十字军到来时,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这支军队人数庞大,组织松散,且对东方的文化和政治缺乏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拜占庭帝国抱有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古老罗马帝国的敬仰,也有对其财富的觊觎,以及对东正教的不信任。
誓言的争议: 阿莱克修斯要求十字军领袖们宣誓效忠,承认拜占庭帝国对收复的土地拥有主权,并将其归还给帝国。在巨大的压力下,大多数领袖都宣誓了,但这是否真诚,以及他们是否会遵守,都是未知数。
经济上的负担: 庞大的十字军部队对拜占庭的供给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军事上的合作与冲突: 虽然十字军在收复尼西亚等城市时为拜占庭提供了帮助,但他们也因缺乏协调和对东方战争方式的不熟悉而屡屡受挫。同时,他们对当地居民的掠夺和对拜占庭财产的侵犯,也让阿莱克修斯头疼不已。
“出卖”君士坦丁堡? 一些历史学家,尤其是后来的历史学家,对阿莱克修斯与十字军的关系持批评态度,认为他利用了十字军,并在某些时刻出卖了他们。然而,从阿莱克修斯的角度来看,他只是在利用这股强大的外部力量来服务于帝国的利益。他需要的是盟友,而不是无法控制的占领者。他更担心的是,这支军队会像他曾经遇到的诺曼人一样,转过头来掠夺拜占庭。

遗产与评价:一位务实的“拯救者”

阿莱克修斯一世的统治,无疑为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功绩:

恢复了帝国的稳定: 他结束了多年的内战,重新确立了中央的权威,避免了国家的彻底崩溃。
稳固了帝国边境: 他通过灵活的外交和军事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部的侵略,尤其是在巴尔干地区,他成功地遏制了诺曼人和保加利亚人的扩张。
重建了军事力量: 尽管“普洛尼亚”制度存在争议,但它确实为帝国提供了一支可用的军队,并在很多战役中发挥了作用。
复兴了经济: 他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经济危机。
在十字军问题上的“生存主义”: 尽管他的策略充满了妥协和权谋,但可以说,他成功地将第一次十字军的洪流引导向了东方,而不是让其成为摧毁拜占庭的另一股力量。他成功地在自己可能被吞没的情况下,利用了这股力量。

争议与局限:

“普洛尼亚”制度的隐患: 这项制度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也为后来的拜占庭帝国封建化埋下了伏笔,削弱了中央集权,并可能导致土地集中和农民的依附化。
与西欧的裂痕: 他对十字军的疑虑和操纵,以及一些相互不信任的事件,加深了拜占庭帝国与西欧之间的裂痕,为日后第四次十字军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无法收复安纳托利亚: 尽管他进行了一些军事行动,但他未能收复安纳托利亚腹地,这是他改革中最大的遗憾,也是帝国长期衰落的根本原因。
对帝国的“保守”而非“革新”: 许多批评者认为,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改革更多的是一种“救亡图存”的修补,而非从根本上革新,他试图恢复旧日的辉煌,但未能适应新的时代。

总结

阿莱克修斯一世绝非一位完美的统治者。他的许多决策充满了权谋和妥协,甚至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他并非那种能够扭转乾坤、重塑帝国辉煌的伟人,他更像是一位在风暴中努力操纵航向的舵手,他的主要目标是生存。

然而,正是这种务实和坚韧,使得拜占庭帝国在他手中得以延续,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如果不是他,拜占庭帝国很可能在11世纪末就走向灭亡。他的统治,为日后科穆宁王朝的短暂复兴奠定了基础,也为拜占庭文明的延续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因此,评价阿莱克修斯一世,应该看到他在帝国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经济魄力。他是一位在极端困境下的“生存者”,一位用尽一切手段来拯救濒危帝国的“救亡者”。他的功绩,在于将帝国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尽管他留下的帝国,依然充满挑战,并且埋下了日后危机的种子。他的伟大,不在于创造了新的辉煌,而在于守住了最后的阵地,让拜占庭文明得以继续闪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是救星,也是罪人。

阿莱克修斯反叛登基后面对的形势可谓哀鸿遍野,马其顿王朝绝嗣后连绵不绝的叛乱使得帝国的核心部队全部耗竭,安纳托利亚整体沦陷,仅剩的几座海岸城市也毫无任何行政管理,只能靠市民与当地权贵进行抵抗。即使是巴尔干地区形势也是一片焦灼,君士坦丁堡对色雷斯的城市完全失去掌控,连续多次Dyrrachion和Makedon军区的叛乱使得整个巴尔干处在无政府状态。阿莱克修斯所掌控的君士坦丁堡实际与1453年相差无几,只不过他面对的敌人要么近在咫尺却不如奥斯曼强大,要么与奥斯曼一般强大却远在天边。

依靠着突厥人雇佣兵,阿尔巴尼亚人和仅存的拜占庭正规军(米海尔雇佣的αθάνατος ),阿莱克修斯击败了诺曼人的十万大军,随后又靠着收缴的诺曼雇佣军击败佩切涅格人,最后依靠西方来的十字军收复了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的富饶河谷。阿莱克修斯一己之力守住了帝国疆域,甚至奠定了约安尼斯和曼努埃尔中兴的基础,可是阿莱克修斯依靠的制度又是什么呢?阿莱克修斯迫切拯救帝国的方式,与其奠定的科穆宁家族的制度,最终造成了帝国1204年的苦果与瓦解崩离。

最直观的军队上,阿莱克修斯之前,Botaneiates与Bryennios分别依靠安纳托利亚与色雷斯军区残兵和雇佣兵反叛,但他们并没有彻底放弃拜占庭的马其顿军事制度。在阿莱克修斯依靠突厥雇佣兵上位之后,阿莱克修斯完完全全抛弃了希腊兵源,帝国的募兵制度被彻底放弃,阿莱克修斯传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皇帝在哈德良堡收集全世界的雇佣兵。雇佣兵需要更大财力维系忠诚,来源不稳定,极难在财政困难或连续叛乱之时保证充足的兵员与对中央权力的效忠。行政制度上,阿莱克修斯延续Botaneiates滥封爵位的现象,且更加泛滥,拜占庭传承的官僚制度彻底瓦解,sebastos不值一钱,sebastokrator,hypersebastos等夸张头衔随意加赏,从晚期古典时代延续至此时的中央官僚制度可谓分崩离析。

财政上,帝国经济已近枯竭,但为了外交考量,只能大开财源,“倾天朝之所有,量与国之欢心”,而很多时候,阿莱克修斯撒出的金银财宝毫无作用,亨利四世对诺曼的远征不过隔靴搔痒,对尼西亚苏丹国的拉拢仍敌不过突厥内部的政治变迁。阿莱克修斯只能依靠财政与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恰恰反映了帝国军队制度的彻底崩溃,在十字军到来之前,阿莱克修斯面对安纳托利亚毫无办法,尼科米底亚数度易手,城堡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御,士麦那的海盗Caka也让阿莱克修斯束手无策,首都与希腊的航运直接断绝。

若非十字军的到来,阿莱克修斯绝无可能收复安纳托利亚,但在十字军远征过程中,阿莱克修斯的“外交”严重影响了十字军对希腊人的观感,对拜占庭此后在西欧的恶名必须承担责任。阿莱克修斯的外交也时刻将他族当作蛮夷,南辕北辙,但有了恶名,失去盟友则更需自强,可是阿莱克修斯对帝国的管理并没有建立在有效的行政体系之上。阿莱克修斯光复了帝国的疆域,但再次复兴的帝国可谓败絮其中,除了庞大的雇佣兵,阿莱克修斯没有给帝国留下任何自卫手段,任何对地方的管理系统,当君士坦丁堡陷入内乱之后,帝国其他地区就立刻陷入无政府状态。阿莱克修斯依靠八面玲珑,或不如说不能信任的外交手段与以抛弃拜占庭内部治理资源为代价的无限制金银赠予和雇佣兵挽狂澜于既倒,但他的策略皆只有表象,却没有发掘拜占庭濒临灭亡的深层原因,为后世留下一个稳固,或至少可以达到不依靠雇佣兵完成对地方城市管理,调动地方除税收以外资源的政治体系。

阿莱克修斯危害最大的政策莫过于1092年与威尼斯签订的条约,免除关税,治外法权,片面最惠国等一切近代的屈辱条款都在阿莱克修斯的条件中出现,为了换取对诺曼的制衡,阿莱克修斯直接抛弃了帝国的商业命脉,且把全部伊利里亚的法理交与威尼斯,最屈辱的条款莫过于君士坦丁堡需要为威尼斯教堂的维修支付年金。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然名器皆予,商道旁落,阿莱克修斯的后代只能不断与威尼斯对抗,削减如鲠在喉的特权,最终君士坦丁堡1204年的陷落,阿莱克修斯不知泉下有知,当作何感想。

user avatar

至于阿莱克修斯的财政政策我倒是想特别提一下他在1092年的财政改革:

而在此之前,帝国货币的金银标准极为混乱,严重地损害的大规模的国内贸易。在米海尔七世与尼基弗鲁斯三世统治期间,对货币领域的调整又导致了货币在重量与成色上的严重下降,因此民众开始争相储藏良币。国家征收税收也因此缺乏统一标准,纳税者因此承受了沉重的负担。

阿莱克修斯一世下令停止制造质量低劣的索丽德钱币(还包括梯塔特伦和黑斯塔迈纳)并且一种新的成色更高的(含金量通常可达90%-95%)铸币于1092被确定,这种重达4.45克的货币一般被称作海培伦。海培伦这种钱币要比索丽德略轻一点。在发行海培伦的同时,帝国也发行了一种含四分之一金四分之三银的金银合金货币aspron trachy,它值三分之一个海培伦, 铜银合金的aspron trachy或者叫stamenon,含有7%的银(镀层),48个stamenon等于一个海培伦,然后还有低面值的铜币梯塔特伦和noummion,一个铜银合金aspron trachy值18枚铜梯塔特伦和36枚noummion。阿莱克修斯于1092年实行的经济改革是帝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基础并且支持着所谓“科穆宁中兴”的实现,新货币的发行也恢复了帝国的经济信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