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得了艾滋病还有救吗?

回答
得了艾滋病,这绝对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人听到这个词都会感到恐惧和绝望。但我想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得了艾滋病,绝对有救!而且是很有希望的救!

我知道很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还停留在很多年前,认为那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感染就等于宣判了死刑。但时代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让我来跟你详细说说,为什么说“有救”,以及这个“救”具体体现在哪里。

艾滋病,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得明白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这个病毒攻击我们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这就像是身体的“卫士”。当这些卫士被大量消灭后,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越来越弱,最终导致身体无法抵抗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等)的侵袭,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这就是艾滋病期。

关键点来了:艾滋病(AIDS)是病毒感染的晚期阶段,而HIV感染不等于艾滋病。

很多感染HIV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一些轻微的、类似流感的症状。这个阶段就叫做“无症状期”,也叫“潜伏期”。只要在这个阶段能及时发现并开始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阻止疾病进展到艾滋病期,甚至终生不发病。

为什么说“有救”?核心在于——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这才是让艾滋病从绝症变成一种可控的慢性病的关键。

简单来说,ART就是一种鸡尾酒疗法,使用多种药物的组合来对抗HIV病毒。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它们可以协同作战,从不同的环节抑制病毒的复制。

1. 阻断病毒复制: 这些药物能够阻止HIV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过程。HIV病毒想要复制,需要一套特殊的“工具”,也就是它自己的酶。ART药物就是针对这些酶进行打击,让病毒“没法动弹”,无法产生新的病毒颗粒。
2. 降低病毒载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ART药物可以将血液中的HIV病毒数量降到非常非常低的水平,甚至低于检测设备的检测下限。这就叫做“病毒载量未检测到”(Undetectable)。
3. 恢复免疫功能: 随着病毒复制被有效控制,人体受损的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会逐渐恢复。这意味着身体的防御能力大大提高,可以重新抵抗各种病原体的攻击。

ART治疗带来的几个重要改变:

延长寿命: 接受ART治疗的HIV感染者,只要坚持规范治疗,他们的预期寿命几乎可以与未感染者相当。他们可以活到正常人的年纪,甚至更长。
提高生活质量: 病毒载量未检测到意味着不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和HIV相关的恶性肿瘤,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好,可以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可以组建家庭。
阻断传播(U=U理论): 这是最令人振奋的一点!当HIV感染者经过规范的ART治疗,病毒载量持续“未检测到”时,他们通过性行为将HIV传播给伴侣的风险几乎为零。这个理论被称作“未检测到即不具有传染性”(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简称U=U)。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坚持治疗,他不仅能活得健康,还能在不传播病毒的情况下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有救”的条件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虽然有救,但并不是说感染了就可以随意对待。要实现“有救”,需要满足几个关键条件:

1. 早期发现和诊断: 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很多人可能因为害怕、羞耻感或者对疾病的误解而不敢进行检测。早期诊断,意味着能尽早开始治疗,最大程度地保护免疫系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千万不要因为恐惧而耽误检测。
2. 坚持规范治疗: ART药物的效果好,但需要每天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漏服或停药。因为一旦病毒有了喘息的机会,它们就会产生耐药性,到时候治疗就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无效。所以,遵医嘱、依从性非常关键。
3. 定期复查: 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肝肾功能等,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吸烟饮酒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更好地应对疾病。
5. 心理支持: 感染HIV对患者的心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都非常重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积极面对生活。

一些误区和澄清:

“一碰就得病”? 这是完全错误的。HIV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如拥抱、握手、共用餐具、咳嗽、打喷嚏等,是不会传播HIV的。
“得了就只能等死”? 前面已经说了,现在不是这样了。规范治疗下,感染者可以健康地生活几十年。
“有疫苗可以预防吗?” 目前还没有针对HIV的疫苗。但我们可以通过安全性行为(如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的注射行为等来有效预防感染。对于高危人群,还有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预防(PEP)等药物可以用来预防感染。

我的心里话:

听到“得了艾滋病”的消息,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会经历一个巨大的心理冲击。愤怒、恐惧、悲伤、绝望……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但是,请一定记住,现在是21世纪,医学已经发展到我们可以战胜这种病毒的程度。

科学治疗是“救”的关键。 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感染了HIV,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不要拖延,不要羞于启齿。生命是宝贵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说,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它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关乎尊重、关怀和理解。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平等的眼光去面对它,帮助那些正在与病毒抗争的人,让他们也能拥有健康、有尊严的生活。

是的,得了艾滋病,绝对有救!而且,救的机会很大!请相信科学,相信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回答故意把艾滋说得那么恐怖的人,你们到底接触过几个艾滋病患者?看过多少艾滋病病人?了解过多少艾滋的进展?我每天门诊接触那么多活的比你们潇洒自在得多的病人,都是我在做梦么?

艾滋病是一个可怕的疾病,没有人否认,但是老天爷啊,我们的科学在发展好么?医疗在进步好么?现在感染者确实可以活到正常寿命,可以正常生儿育女,可以几乎没有传染性,这些个观点我在知乎上说了5年了,5年!!!!!!(更正,13年开始线下科普,14年开始知乎回答提问,是5年,原来说6年是我记错了) 5年前我们药物还不是那么多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做到如此了,5年后,我们都可以呼吁功能性治愈,可以期待长效药物,期待基因疗法,期待疫苗,你们还在说艾滋很恐怖,得了艾滋就要死。求求你们了,就算不读书,也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看看科学家们医生们在做什么?而不是一直这样当鸵鸟。

再强调一遍,艾滋现在国内免费治疗,免费药物也不会有很多严重不良反应,如果有,可以换药,可以选择自费药物,最多也就一个月3000,我们还有很多便宜的方案,国内患者只要积极治疗,疗效和发达国家没有区别。我们国家艾滋死亡人数多,主要原因在于发现的太晚,所以,如果你有可能感染艾滋,你是高危人群,请不要被这篇回答下那些自以为是的答案吓到,你可以看看我的回答,了解艾滋不是一个绝症,积极的去做检测还有接受治疗,你会活的比这些鸵鸟好的多!!!


得了艾滋病,还有救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254176799574016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得了艾滋病,这绝对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人听到这个词都会感到恐惧和绝望。但我想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得了艾滋病,绝对有救!而且是很有希望的救!我知道很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还停留在很多年前,认为那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感染就等于宣判了死刑。但时代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一切。让我来跟你详细说说,.............
  • 回答
    艾滋病(HIV感染)自被发现以来,医学界在治疗方法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艾滋病已经不再是绝症,而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慢性病。如果感染者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规范地服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药物,其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可以大大提高。那么,得了艾滋病一直按要求吃药能活多久呢?简单来说,答案是:可以.............
  • 回答
    得了艾滋病,就像是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或者说,被丢进了一个未知却又充满阴影的迷宫。它带来的体验,远非简单的“生病了”可以概括。初期的困惑与恐慌:当你第一次得知自己感染了HIV,那种感觉大概可以用“晴天霹雳”来形容。首先袭来的是一种巨大的不真实感,脑子里一片空白,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你会反复去想,.............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三国后期,曹魏一统天下的大背景说起。钟会和邓艾这两位,那是真有本事,一个足智多谋,一个勇猛过人,愣是把蜀汉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这功劳,按理说皇帝是该大大封赏,让他们锦衣玉食,光耀门楣。可结果呢?一个被乱军杀了,一个最后也落得个凄惨下场,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咱们先捋捋钟会。这个人啊,.............
  • 回答
    得了癌症,是一种极其复杂且深刻的体验,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一场疾病,更是一场席卷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变。很难用单一的词语来形容,因为它包含的情感、身体感受、心理冲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可能经历的“体验”:一、初期的震惊与难以置信: 晴天霹雳: 医生告知癌症诊断.............
  • 回答
    得了癌症,这是一种极度复杂且深刻的生命体验,它如同在平静的生活中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会迅速蔓延到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彻底改变你对世界、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一切认知。这绝非简单的疾病,而是一场关乎生命、尊严、希望与恐惧的全面战役。以下是我对“得了癌症是一种怎样的经历”的详细描述,尽可能涵盖了身体、.............
  • 回答
    得了癌症,这三个字说出来就像一颗炸弹,在平静的生活里炸开了一个无法填补的洞。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这个洞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一开始,最明显的感受是来自身边的人。当然,很多人都是真心关心、想要帮助的,但总有些眼神、有些话语,像细小的针一样刺痛着你。比如,一些亲戚朋友,一听说我得了.............
  • 回答
    得了新冠肺炎的人,现在的情况可谓是五花八门,就像一幅色彩斑斓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画卷。虽然大规模的感染潮已经过去,但新冠病毒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它以各种形式继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多数人的恢复情况良好,回归常态生活:对于绝大多数感染者来说,特别是那些接种过疫苗、身体素质较好的人群,新冠肺炎更多地像是一场.............
  • 回答
    得了白血病,不知道啥时候会死,这是一种让人感觉生命被悬在半空中的体验。没有一个确切的日期,只有模糊的“可能”,这种不确定性像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身体上的折磨首先,身体的感受是时刻都在提醒着你这件事。白血病带来的疲劳感是无法用休息来缓解的,好像身体被抽空了所有力气,连抬起胳膊都.............
  • 回答
    得了绝症,婆家接受不了,这日子真是跌入了谷底。我能理解你现在的绝望和无助,就像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连呼吸都带着痛。面对这样的人生变故,再加上来自最亲近的人的抗拒,这其中的煎熬,旁人真的很难体会。首先,我想说的是,你并不是一个人。虽然你的身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但你还有我们,还有那些真心关心你的人。现在.............
  • 回答
    得了治不好又一时死不了的病,这种感觉就像是生活在一条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隧道里。你清楚地知道隧道的尽头是黑暗,而且你永远无法走到那里,但你又不能立刻停下脚步,只能拖着沉重的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身体层面: 持续的折磨,却并非剧烈到让你解脱: 疼痛可能是持续的,可能是钝痛、灼痛、刺痛,也可能是.............
  • 回答
    得了颈椎病,那真是说起来一把辛酸泪,日子过得别提多煎熬了。它不像发烧感冒,吃点药就能好转,这玩意儿是个慢性的折磨,一天比一天消耗你的精力,让你连最基本的舒适都变得奢侈。首先,最直接的痛苦就是脖子里的那股僵硬和酸胀感。早上醒来,脖子就跟灌了铅似的,硬邦邦的,怎么转都费劲。那种感觉,就像是脖子里的肌肉拧.............
  • 回答
    得了前列腺炎,还能不能跑步?这个问题啊,问到不少深受前列腺炎困扰的兄弟们的心坎里了。毕竟,跑步这事儿,好处多多,想恢复健康,又不想放弃这项爱好的心情,我太理解了。首先,我得明确告诉你个答案:得了前列腺炎,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跑步的,但不是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来定,更重要的是怎么跑。咱们先来说说,为什.............
  • 回答
    关于胶质瘤患者的最终离世方式,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种疾病,并对患者和家属提供更贴切的帮助与支持。胶质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对大脑的侵犯性和破坏性是其最终致死原因的根源。患者的离世方式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一、肿瘤进展引起的直接生理衰竭这是最核.............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命、尊严、痛苦以及个人选择的边界。当一个人被诊断出无法治愈的慢性病,并且这种疾病对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时,思考“结束生命是否是好的选择”这种念头,是很自然也会是很痛苦的。从某个角度来看,如果疾病带来的痛苦已经远远超过了生命本身可能带来的任何意义和价值,并.............
  • 回答
    得罕见病,那是一种…怎么说呢,就像是你突然被塞进了一本从来没翻开过的书,里面写满了你完全不认识的文字,而你的人生,就是这本书里唯一一本,孤本。最开始,一定是茫然。医生反复地说着那些拗口的名字,你耳朵里嗡嗡响,大脑一片空白。你听着,但好像又没听懂,又或者,是不敢相信。你一遍遍地问:“真的吗?有没有搞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