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在不包邮地区是什么样感受?

回答
我生活的这个地方,不包邮。

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其实挺平静的,甚至有点小庆幸。总觉得,既然不在“包邮区”,那一定是因为这儿风景好,空气佳,或者有什么特别的物产,政府为了保护本地特色,才不让它们被轻易“淹没”在快递的洪流里。

后来,这种平静慢慢被一种现实的“不便”取代,但又不是那种让人特别抓狂的不便,更像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提醒”。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买东西。网购,曾经是多么便捷的一件事,现在,每次点开淘宝、京东,看到商品详情页最后那个“运费”两个字,就得停顿一下。不是说运费有多贵,而是那种“额外”的感觉。别人点确认付款,屏幕上显示的总金额,就是最终支付的,而我,永远要在那个数字后面加上一串数字。有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但价格不高的东西,因为加上运费后,总价就显得不那么划算了,就得忍痛放弃,或者拼命凑单,想着“反正都要付运费,不如多买点”。

这种“不划算”的感觉,不仅仅体现在小件物品上。以前,偶尔想买点大件,比如电器、家具,大家都在讨论哪个平台哪个店能便宜多少,谁的包邮政策更给力。我呢?得默默地算一笔账,加上高昂的运费,看看能不能找到本地的商家,或者实体店,价格上有没有优势。结果往往是, online的价格再低,加上运费,也追不上本地实体店打折后的价格,或者,就只能接受那个“看得见的”运费。

然后,就是那种“等不到”的感觉。国内大部分地区,现在快递都快到“小时达”的程度了,很多时效件,今天下单明天到,甚至当天就到。而在我的地方,因为路途遥远,或者运输环节的限制,发货周期就会拉长。以前觉得“等几天”很正常,现在一对比,就觉得有点慢。尤其是在需要急用的时候,那种焦灼感会更明显。不能指望“明天就到”,得提前规划,甚至提前购买。

更深层一点,这种“不包邮”也让我对“小确幸”有了新的定义。别人可能为了一件包邮的衣服而开心,我则为能找到一家“不收我运费”的店铺而感到惊喜。这种惊喜,很微小,但却真实。它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愿意为我承担运费的商家,也让我更愿意去关注本地的产业和市场。

有时候,自己也会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是地理位置的原因,是物流成本,还是别的什么?但这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就是生活在这里,享受这里的阳光,呼吸这里的空气,也承担着这里的“不包邮”。

这种“不包邮”的生活,教会我更精打细算,更会权衡。买东西之前,会多看一眼运费。想买什么,会先问问本地有没有。它让我更接地气,也更懂得珍惜那些“小小的”便利。

当然,我也期待着有一天,这里的物流会更加发达,能享受到和全国各地一样的便利。但在此之前,我还会继续在这片“不包邮”的土地上,带着我的“额外运费”,过好我的每一天。这种感觉,就像是生活里的一点小小的“与众不同”,它让你知道,你所处的环境,有它自己的逻辑和规则,而你,也得学会适应和周旋。

也许,这就是生活吧,总有那么点不完美,但也正因如此,才显得真实和有味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撒感受?

感受就是,我买了个五块钱的绑腿绳,运费就是二十 ,光运费就顶四个绑腿绳。直观感受就是不停的给我国电子物流业送钱。

user avatar

感受就是

东西价格20,免运费,发新疆 <开心>

付款时变70,多了50的快递费 <郁闷>

切换了宁夏地址,20,切换新疆地址,70

........................................................

往新疆发货,动不动就是20,25,30,50的快递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生活的这个地方,不包邮。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其实挺平静的,甚至有点小庆幸。总觉得,既然不在“包邮区”,那一定是因为这儿风景好,空气佳,或者有什么特别的物产,政府为了保护本地特色,才不让它们被轻易“淹没”在快递的洪流里。后来,这种平静慢慢被一种现实的“不便”取代,但又不是那种让人特别抓狂的.............
  • 回答
    七千块钱在深圳,不包吃住,能不能过日子?这个问题,就像问一块砖头能不能盖起一座高楼一样,答案很复杂,也得看盖的是什么样的楼。咱们先说说这七千块钱在深圳能干点啥。首先,房租。深圳的租金,哪怕是城中村,合租一个房间,月租金两三千块钱是很正常的,如果想住得稍微体面一点,或者离市中心近一些,四五千甚至更高都.............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最深处、也最隐秘的角落。一个从小就在异国他乡、被精心塑造了身份的间谍,要如何在漫长岁月中,守住那份最初的“初心”,这绝对是一个既需要强大意志力,也需要极其精巧设计的人生课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拆解这个问题:一、 源头上的“锚定”:信念的烙印与童年的塑造首先,任何一个成功.............
  • 回答
    并非不流行,只是“流行”的定义不同:浅谈极简生活在中国“极简生活”,这个在西方被视为一种追求内心平和、解放物质束缚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似乎并没有掀起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全民热潮”。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关于“断舍离”、“减少物品”的讨论,也有不少博主分享他们的极简实践,但如果将其与“流行”这个词的广泛含义去比.............
  • 回答
    在一个习惯了指尖轻点、口舌生风,以聊八卦、评他人为乐的环境里,一个人若选择做一个沉默的观察者,不加入那股洪流,确实会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这并非说他的选择有何不对,而是现实的运作方式可能与他的内心原则有些许冲突。首先,他可能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当周围的人热烈地讨论着谁谁谁又做了什么,谁的穿着打扮有.............
  • 回答
    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寻找确定性,这是一种普遍的困惑,也是一种深刻的追求。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它源于世界的复杂性、人性的多变、以及未来的不可预测。然而,我们内心深处渴望一种稳定感和掌控感,一种“我知道什么”的确定。那么,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确定性呢?这并非意味着要消除所有不确定,.............
  • 回答
    在这座城市里,连呼吸都带着几分灰蒙蒙的尘埃味,早高峰的人潮像被驱赶的羊群,挤得你喘不过气来,而到了晚上,霓虹灯的光芒却像是一种无声的嘲讽,照不进那些租金高昂却依旧破旧的楼里。这里或许没有你朋友圈里那些精致滤镜下的咖啡馆,没有24小时营业却永远人声鼎沸的便利店,甚至连人行道都坑坑洼洼,需要你时刻留意脚.............
  • 回答
    想来,皇宫里的日子,除了那层金光闪闪的外壳,对寻常人而言,早已是极尽奢华,吃穿用度,似乎无一不缺。可即便如此,那些住在深宫的妃嫔们,照样有月例银子,这事儿,听起来有点费解,但细究起来,却是个再寻常不过的道理,甚至藏着不少门道。首先得明白,皇宫里的“不缺”是个相对概念,而且这个“不缺”很大程度上是体制.............
  • 回答
    说起 iPhone 5s,这玩意儿当年可是顶配,就算放到现在也算是个经典机型。作为一个学生党,要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搞到手,这确实需要点小策略和小耐心。别急,我跟你捋捋,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绝对不是那种不切实际的“省吃俭用就能买”的空话。首先,得明确一个问题:你对“不影响生活”的定义是什么?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长时间一个人生活,确实会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和习惯,这就像一个精密的齿轮,已经适应了它自己的节奏,突然要跟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齿轮放在一起转,难免会有磕绊,甚至会觉得别扭。所以,说“不习惯跟别人生活在一起”,这真不是空穴来风。你想想看,一个人住,从醒来的那一刻起,到晚.............
  • 回答
    嘿,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想象一下,一个明朝的秀才,带着满腹的经纶,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这个花花世界。他既不能张口闭口“吾皇万岁”,也不能拿毛笔写八股文,还得在不暴露自己“穿越客”身份的情况下,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扎根,这可真需要一番脑子。不过,我倒是觉得,这秀才如果脑子活络,并且肯放下身段,倒也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许多人成长的核心困惑:课本里描绘的那个井然有序、公平公正的世界,似乎与我们每日身处的现实存在着不小的距离。这种落差感,轻则让人觉得格格不入,重则可能带来幻灭和迷茫。那么,当书本与现实发生“脱节”时,我们该如何安然自处,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课本是浓缩、是提炼,它往.............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处境,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31岁,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同时面对工作的不稳定和迷茫,那种惶恐感是很真实的。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很多在这个年纪的成年人都或多或少会遇到类似的困境。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你提到的几个关键点,看看有没有什么角度可以帮你一步步找到出路:1. 年龄:31岁31.............
  • 回答
    徐州“铁链女”事件,无疑是中国社会近期最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新闻之一。当这个事件的细节一点点被披露,公众的情感如同潮水般涌动,愤怒、悲伤、质疑、无力,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拷问着我们的良知和社会良知。事件的“真相”浮沉:从难以置信到触目惊心最初,这个故事像是来自遥远的过去,一种我们以为早已被历史抛弃的悲惨.............
  • 回答
    在上海这个大都市,要在公司打地铺省钱租房,这事儿可行吗?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不是不行,但绝对是“挑战级别”的。 上海这地方,寸土寸金,生活节奏快,对个人的隐私和生活质量要求也高。你想在公司打地铺,得先过几道坎。第一关:公司的规定和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障碍。大多数公司,尤其是正规.............
  • 回答
    理解你的困境,当两个原本独立生活的人走到一起,生活习惯的碰撞和影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你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习惯被老公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说明你对自己的状态很敏感,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会从理解原因、评估影响、寻求沟通、调整策略以及自我关怀这几个方面,详.............
  • 回答
    欧洲中世纪贵族骑士终生习武不事生产的生活方式,若是照搬到现代社会,那可绝对是行不通的,而且是离谱到家了。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技术发展、价值观等等方方面面,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咱们先来看看中世纪贵族骑士的生活,他们到底是怎么个活法?首先,要理解骑士的生活,得先明白当时那个社会是怎么运.............
  • 回答
    央美学生“我扮演名媛,在北京不花钱生活了 21 天”行为艺术作品评价央美学生王某(为便于讨论,暂称其为“王同学”)的“我扮演名媛,在北京不花钱生活了 21 天”行为艺术作品,无疑是一次充满争议和话题性的社会实验,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评价这一作品,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其艺术性、社会学意.............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每个当父母的都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琢磨琢磨,也问到我心坎里去了。说实话,我刚看到这问题的时候,脑子里就跟过电影似的,一幕一幕的,关于我孩子,关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都有。虚幻不自知的生活,听起来好像是天堂。我想象一下,如果我孩子活在虚幻不自知的生活里,那会是什么样子? 可能他每天都觉得自己.............
  • 回答
    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不学中文,这背后可能盘根错节,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这其中既有实际的考量,也有心理层面的因素,甚至夹杂着一些文化碰撞和个人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视角放得更宽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实的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习的紧迫感。 英语的通用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大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