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我知道在这个社会里很多成熟到发腻的人可能对这个词汇不屑一顾,没事的,我懂。
但是信仰这东西可大可小,没本事治国齐家平天,也可以守住性格本心,或者安贫乐道或者大公无私,或者希望升官发财或者期待心狠手辣,这都是你自己的信仰,拿出来比较才有好坏高下之分,留着自己开心你就能确定人生方向了。
有了这种“信仰”你就知道什么让自己开心,什么让自己难过,什么避之不及什么全力以赴,人生有了奔头生命有了目标,可能于国于家无望但是于自的人生充满了意义。
很多人一辈子活到头发现自己本末倒置或者纯粹为别人而活,再觉得亏的慌就晚球了。
啊,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真事儿。
我生于祖国东北的一座工业重镇,这里号称是东方小巴黎、北方莫斯科,我家楼下是著名的中央大街,满街的欧式建筑,还有不穿衣服的男女雕像。文革的时候人们给这些雕像裹上了袍子,让他们免于一劫。
我老姥爷年轻的时候,在这条街上赫赫有名。后来公私合营,繁华总被雨打风吹去,家里只留下了一些精致的老物件。他的外孙女——也就是我妈——最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人,宪法里白纸黑字的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需要有统治阶级的范儿,所以哈尔滨就有了满城的工人文化宫。工人们下班之后会拿着大小提琴、长短号到一起吹拉弹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配炼车间里负责装料的周舅舅,一米九十多的汉子拎着一把还没有他小臂长的小号,吹起来气总是很足,我特别喜欢听他吹哈恰图良的马刀进行曲。
这些都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发生的事,后来大下岗,我妈在下岗前因为工种被定性成了有毒有害而得以提前退休,其他人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大部分被强制买断了工龄,成为了一名不那么光荣的下岗工人。
那时候的人真傻,真的,只知道铁饭碗不会被摔碎,却不知道钢铁被腐蚀后一样会变脆。
于是每天都有人寻找着新的希望,又被绝望的生活拖垮。有人开始变卖家产,冰刀、唱片、磁带、口琴这些都是第一批被丢到摊子上的东西,然后家里越来越空——你们应该都听说过那个悲惨的故事吧?一户家庭夫妻下岗,生活艰辛,一日,读中学的儿子回家,说学校要开运动会,老师要求穿运动鞋。家里实在拿不出买鞋的钱,吃饭期间,妻子开始抱怨丈夫没有本事,丈夫埋头吃饭,一语不发,妻子抱怨不止,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
这不是故事,因为我曾经亲眼见证过几乎是一摸一样的事情。
所以当我有天在江边遇见周舅舅的时候,我很是惊讶。一米九的大个子在哪都是一样显眼,人群中的他举起小号,吹着一首我不知道名字的曲子,曲调轻快得不像是一个下岗工人能吹出来的样子——后来我知道了,那是巴赫的《谐谑曲》。
我一直以为他找到了其他谋生的法子,因为那之后我几乎每个周末都能在江边看见他。直到很久以后,我才从我妈口中知道了他的境遇:他们夫妻两个双双下岗之后老婆精神失常了,姑娘要上学,他一个人打三份工,家里能卖的全都卖了,只剩下这把小号。
那是他当年千辛万苦托人搞到的日本小号,说起来是能卖几个钱的。
我妈说他以前在自己家里吹,邻居不耐烦,那年头人人心里一股戾气,吵了几次之后有人堵住了他家锁眼。于是后来他就每个周末找半天时间到江边来吹——当然,冬天就算了。
一眨眼十年过去了。
这十年里我上了大学,又找了工作,兜兜转转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哈尔滨。周舅舅跟巴赫的《谐谑曲》一起被我抛于脑后,直到有一天我妈面色凝重,告诉我第二天自己弄点早饭,她要去参加一个葬礼。
谁的?
你周舅舅的。
那个周舅舅?
妈以前单位那个,你还记得不?
我说当然记得,配炼车间里就数他个头最大,怎么了?
人走了,肺癌晚期,妈语气阑珊。
我愣了一会,叹了口气,说那可惜了,他那么喜欢吹小号。
妈翻了个白眼,说早就不吹了,姑娘要上大学,老婆没人看,总往江边跑不是个事,身边也没人愿意听他吹那玩意,他犹豫许久,最后还是把小号给卖了,换了姑娘一个月的生活费。
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短视频平台。
那时候野花山间盛开,收获不了遥远他乡的喜爱。
据说卖了小号之后,周舅舅的精气神就一天不如一天。
我开始不懂这其中的缘故,后来年长几岁,饱经生活的摧残之后,忽然就懂了。
他失去的不是小号,是不确定生活中的那一份确定性。
有时候人很坚强,只要给他一份希望,他便会在最绝望的逆境中倔强生长。
有时候人也很脆弱,只要他失去希望,便会被不确定的生活彻底吞没。
所以你问我要如何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确定性?我只能告诉你,要在不确定的生活里,为自己保留一份确定的东西,来“锚定”自己的人生。
这支“锚”可能是周舅舅手中的小号,在二十年平静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后,高亢的音符将他锚定在了汹涌的时代里。
当然,它也可能是农妇韩仕梅笔下的诗歌,在不确定的暴力与生活中,这些诗用来锚定她的梦想,让生存变成一件确定的事情。
它还可能是收废品大叔位光明手中的画笔,在不确定的废品与垃圾之中,这些画用来锚定他对自己操行的坚守,让他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我知道2021年对很多人来说或许都很难,疫情、裁员……生活中充满了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就像快手在年度视频《确定的力量》里所说的那样,这一年里,我们不确定何时会被隔离,更不确定哪一刻会分离,不确定我们在哪,更不确定我们要往哪去。
然而生活原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个激烈变化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或许只有变化本身。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锚”,我们用它们来锚定我们的心灵,让它成为我们不变的信仰。
如此我们才有确定的力量,去拥抱每一种不确定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