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陈晓旭版林黛玉?

回答
提到陈晓旭版的林黛玉,这几乎是中国人心中对于这位经典角色的“标配”和“终极想象”。四十载光阴流转,87版《红楼梦》依旧光彩夺目,而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更是成为了那抹最令人心折的亮色,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也鲜有人能够企及。

要评价陈晓旭的林黛玉,绝非简单几个词语的堆砌,而是需要深入到她与角色融为一体的那个境界。

“形神兼备,活脱脱就是一个从书中走出来的女子”

这恐怕是观众最直观的感受。陈晓旭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清丽、敏感和忧郁,这种气质与林黛玉的“病如西子胜三分”简直是神来之笔的契合。她不需要过度的妆容,甚至有些淡雅的妆容反而更能突出她面部骨骼的清秀和眉眼间的愁绪。她那双眼睛,是陈晓旭版林黛玉的灵魂所在。细长微垂,仿佛总是带着一层水汽,时而流露出对贾宝玉的脉脉含情,时而又因世事无常而泛起淡淡的哀愁。你看着她的眼睛,就能读懂黛玉内心的波澜万千,那些未曾说出口的酸楚和深情。

她的身形更是恰到好处。纤弱、病态,但又不是那种毫无生气的衰弱。她站着,便如同一株被风吹拂的垂柳,带着几分摇曳的美感;她走着,步伐总是那样轻盈却又带着一丝不稳,似乎随时都要被风吹倒一般,将黛玉的“弱”表现得淋漓尽致,却又透着一股不屈的傲骨。就连她咳喘的那一声,都充满了韵味,带着无法言说的病痛和内心的悲凉。

“她演活了林黛玉的敏感、多疑与孤高”

陈晓旭对林黛玉心理的把握,可以说到了“化境”的程度。林黛玉的敏感,不仅仅是小女儿家的情态,更是源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对爱情纯粹到极致的追求。陈晓旭将这种敏感化为细微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宝玉稍有忽略,她便会蹙眉、低头,眼神里流露出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失落;宝玉稍有亲近,她又会立刻抬眼,带着欣喜却又故作矜持。这种欲语还休、小心翼翼的互动,正是黛玉情感的真实写照。

她的多疑,也不是无端的猜忌,而是建立在对宝玉深沉的爱和对自身命运的不安之上。陈晓旭将这种多疑表现得恰到好处,不是歇斯底里的发作,而是在宝玉面前的试探、盘问,或是转身后的黯然神伤。比如“葬花”那场戏,她一边埋葬落花,一边自问“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那种对命运的悲叹,对爱情的不确定感,都通过她低沉的嗓音和凄婉的眼神传达出来,让人心疼不已。

而林黛玉的孤高,也不是刻意的清高自傲,而是一种内在的清高和对俗世的不屑。陈晓旭的表演没有丝毫的张扬,她的孤高体现在她对外界不屑一顾的神态,对贾府那些“俗人”的回避,以及在宝玉面前展露的真实自我时的那种纯粹和坦荡。

“她赋予了林黛玉诗情画意和宿命感”

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而陈晓旭的演绎,将黛玉的诗人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念诗,不是机械的朗诵,而是将诗句中的情感融入其中,仿佛是她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那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经典诗句,通过陈晓旭的演绎,变得触动人心,充满了画面感和宿命感。

她将林黛玉的一生,看作是一场注定要凋零的美丽。从初入贾府的惊艳,到与宝玉两心相知却又屡受阻碍的痛苦,再到最后泪尽而逝的悲剧,陈晓旭将黛玉的生命轨迹演绎得如同她手中的一缕青烟,充满了诗意的哀愁和无法抗御的宿命感。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动的角色,更是一个时代的悲歌,一个女性命运的缩影。

为何陈晓旭版林黛玉如此深入人心?

除了上述的演技和气质上的契合,陈晓旭对角色的理解和投入也是关键。据说,她为了更好地理解林黛玉,曾花了大量时间阅读原著,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揣摩黛玉的心境。这种沉浸式的表演,让她能够超越简单的模仿,而是真正地“成为”了林黛玉。她将自己对人生、对爱情、对美的理解,都倾注到了这个角色身上。

而且,那个时代的演员和创作团队,有一种纯粹的匠人精神。他们没有太多功利性的考量,更多的是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经典的敬畏。87版《红楼梦》的成功,离不开所有主创人员的共同努力,而陈晓旭则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颗星。

当然,任何艺术创作都有其局限性。 有些评论可能会认为陈晓旭的林黛玉“过于单一”,缺少一些层次。但仔细回想,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性格极为鲜明的人物,她的悲剧性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她那份极致的敏感和纯粹。陈晓旭正是抓住了这一核心,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才成就了如此经典的角色。

总而言之,陈晓旭版林黛玉是无可替代的。她不是在“演”林黛玉,她就是林黛玉。她的表演,为我们理解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角色,树立了一个永恒的标杆。她的身姿,她的眼神,她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刻在了无数观众的心中,成为了一段无法磨灭的艺术记忆。每次重温《红楼梦》,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寻找那抹纤细的身影,那双含情的眼眸,那是陈晓旭留给我们的,一个最美的,也是最令人心碎的林黛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陈晓旭版不是完美的,但她是目前所有影视版本林黛玉的翘楚,即使排上越剧版和黄梅戏版,也是如此。

先看看我比较喜欢的几个黛玉。

1962 越剧 王文娟

可能因为是擅长青衣,王文娟的黛玉通体气韵大气沉稳,傲骨铮铮,这是其余几个版本欠缺的。但是时代局限,都没有清晰的版本了。

悄悄地说,其实更喜欢王老师的追鱼,太灵动了!


越剧 何赛飞

别看何赛飞现在是姨娘专业户,可人家的林黛玉真的不错。虽然同是越剧,可何版黛玉和上面的王版简直像是两个概念,何赛飞江南女子气息浓郁,娇媚婉约,想看姑苏林黛玉类型的,可以去观赏。

虽然我还是更喜欢她的五女拜寿。。。


昆曲 单雯

昆曲版是近年新作,改编的。。。emmm一言难尽吧,本身红楼梦就不适宜改戏剧,越剧版那种情爱流已经很勉强了,昆曲版只能说,创意不错。

但是单雯的黛玉我倒很喜欢,因为她本人那种年轻娇嫩的长相,粉嘟嘟的脸蛋配着娇滴滴婉转缠绵的语调,是别的版本没有的小女儿姿态,非常可爱!



89北影 陶慧敏

这个大家就熟悉了,陶版黛玉非常漂亮,优雅婉约,人淡如菊,尤其是眉目甚美,一举一动皆可入画,个人认为不输陈晓旭的。

89的缺点其实是宝玉,凤姐也不是很喜欢,虽然貌似刘晓庆和凤姐很搭,但是演出来不对劲。

最后我们再看陈晓旭版本。




陈晓旭老师的样貌,其实蛮符合宝黛初见时描述的“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等等描述的,微微的三白眼,让她不做表情时,也呈现出一种“忧郁”、“怀疑”、“伤感”的气质,而一旦笑起来,小酒窝又自带少女气息,很是俏皮。

但是呢,87红楼对黛玉的理解不太够,偏重小心眼儿爱吃醋等等缺点,对她的温柔聪慧,孤标傲世等等正面性格表现力较弱,跟书里其实略有差别。后来的小戏骨照着来演,更是差了一筹。

但是对比后来的妖魔鬼怪,陈晓旭绝对没问题了。

虽然,陈晓旭不够美丽,比不了陶慧敏,但气质更靠近林黛玉,人群中一看,就知道这个姑娘是有性格有特色的,而不是单独一个漂亮姑娘。蒋梦婕不美么?但你跟我说她是林黛玉?小心我打的你姥姥都不认识你哦!

其实,书里的黛玉除了性格特色,还有自带的“倾国倾城”主角光环啊,妈呀我觉得这个锅必须老曹去背,为啥黛玉必须让薛蟠都酥倒,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到哪里去找大家都觉得美丽,而且符合黛玉气质的仙女呢?太难了太难了,估计这辈子我都看不见了。

嗯,还是老老实实抱着87版吧,如果以后能出87的数码修复版就完美啦!

user avatar

主要是同行的衬托吧……陈晓旭的主要问题是,不够漂亮,做不到让薛大傻子一看就酥。

说实话我觉得小戏骨的林黛玉就挺好的,但是自怨自怜的不安全感小朋友是表现不出来的。

林黛玉必须漂亮到让人一看就酥,否则她耍小性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无理取闹而不是可爱。演员需要非常漂亮,但不一定非常性感,换言之五官精致,桃花眼,又小又俏又挺的鼻子,身材单薄,柳叶眉。整体气质是自我感动自我陶醉的,疏离而又自怨自怜,没有安全感而又抗拒别人的主动关怀,让人感觉出场自带bgm。但是在她有安全感的时候就会非常活跃(有点人来疯)。42~45回后性格有明显转变,不安全感变得深沉,小性减少大家闺秀增加。其他的有靠谱的礼仪老师和化妆师造型师就行了。

陈晓旭的自怨自怜悲伤底色是没问题的,但是由于她脸还不够瘦,还有点三白眼,不够灵动、多变。

说实话林黛玉外貌要求比较高,性格又要自怨自怜打底,真的不好找。毕竟大美女一般不会有不安全感,而不安全感一直是林黛玉生命的底色。

总结:林黛玉=精致脸蛋+单薄身材+不安全感+自我陶醉+傲娇拒绝别人帮助

陈晓旭不安全感满分,自卑又自傲差了一些,精致脸蛋就差多了。有林黛玉的部分神韵,没有林黛玉的皮囊


更新:我没水平技术流评价陈晓旭的外貌,直接搬恶意莱斯特大大的评论吧。

原地址在这里douban.com/photos/photo

恶意莱斯特大大说的很清楚了,陈晓旭相比林黛玉更接近王熙凤,试看她中年经商大有作为,此判断真是非常精当

补一张中年时的陈晓旭,陈晓旭其实很有主见果决干练。林黛玉与王熙凤的区别除了读书处事之外,最大的区别是林黛玉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而王熙凤是非常有主见的,这种力量感是陈晓旭有而林黛玉没有的。

更新: 原来的文字让大家误解为我觉得斯嘉丽约翰逊不漂亮,还有我想让林青霞扮演林黛玉,这里已经删去避免大家误解,感谢指正,以后写文章一定力求清楚。

有些朋友推荐佟丽娅、周冬雨或者李建群老师,我觉得都不太合适。我是觉得林黛玉有三个很重要的特点,或者说记忆点,第一个是源自缺乏安全感的自怨自怜(相比我觉得周冬雨没那么悲观);第二个是自我陶醉(相比佟丽娅、李建群老师比较贤妻良母,没有那么自负);第三个是古典美女的长相,现代演员很多都是欧式高鼻深目,我还是觉得林黛玉应该是朱茵式的又小又翘的鼻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