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爱哭的小孩有糖吃 逞强的小孩只有生活的大嘴巴吃?

回答
“爱哭的小孩有糖吃,逞强的小孩只有生活的大嘴巴吃。” 这句话,咱们小时候都听过,甚至不少人亲身经历过。这话糙理不糙,道出了人性中一些很微妙也很现实的东西。它不是说哭闹就能得到一切,也不是说坚强就活该受苦,而是透着一种关于 表达需求与承担现实 的不同方式,以及它们在人际互动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回报。

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

一、为啥爱哭的小孩有糖吃?

这背后,其实是 有效的情绪表达和被动的满足需求。

1. 直接而明确的信号传递:
小孩哭,是因为TA有需求或者不适。可能是饿了、渴了、尿了、困了、害怕了、疼痛了,或者只是单纯的委屈、不被关注。哭声,是TA最直接、最原始的沟通方式。
这种哭声,像一个响亮的警报,能够立刻抓住周围人的注意力,尤其是父母。父母听到孩子哭,第一反应往往是担忧和焦虑,想要立即解除孩子的痛苦。
糖,在这里是个象征。它代表了外界给予的安慰、安抚或者物质奖励。当孩子哭闹,父母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或者直接满足TA的某种欲望,比如给颗糖哄一哄。这个“哄”,虽然不一定是解决了根本问题,但立刻平息了哭声,让场面恢复平静,满足了父母“安抚孩子”的需求。

2. 利用了人的共情和责任感: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哭声是特别敏感的。这种敏感,一部分源于生理上的联系(听到自己孩子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源于责任感和爱。看到孩子痛苦,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小孩的哭泣,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很容易让父母感到尴尬或者压力。为了摆脱这种负面情绪,父母更倾向于快速地“解决”哭闹源头,而给糖就是一种快速见效的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被动式需求满足”。孩子不需要复杂的思考和表达,只需要“表现出痛苦”,就能引发他人的行动。这种方式,对小孩来说,门槛最低,效果最快。

3. 强化了哭泣行为:
当小孩发现,哭一下就能得到关注、得到安慰、得到糖果,这种行为模式就被强化了。下次有类似需求,TA会更倾向于重复这种“奏效”的方式。
这就像一个“条件反射”的形成。哭泣(条件) 得到糖果(结果),久而久之,哭泣就成了TA获取想要东西的“策略”。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只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

孩子可能学会用哭闹来操控他人。
孩子可能不容易学会用更成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父母可能忽略了哭泣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只是做了表面功夫。

但就当下而言,“爱哭的小孩有糖吃”,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直接情绪表达获得的即时回报。

二、为啥逞强的小孩只有生活的大嘴巴吃?

这则揭示了 过度独立、压抑真实感受以及成人世界的规则。

1. “逞强”的表象与内在的孤立:
逞强的小孩,通常表现得很坚强,不愿意示弱,不轻易喊痛,不轻易求助。TA可能认为哭闹是“丢脸”的,是“软弱”的,是不被接受的。
TA可能从小就被教导要“勇敢”、“独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些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积极的,但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变成一种压抑。
当TA遇到困难、感到痛苦、需要帮助时,TA的第一反应不是喊出来,而是自己默默地扛着。TA会努力去解决问题,哪怕能力不够,也要装作“没事”。

2. 成人世界的“规则”和“误读”:
成年人看待孩子,有时候会产生一种“误读”。当一个孩子表现得很独立、不哭不闹时,成年人可能会觉得TA“懂事”、“不需要操心”、“自己能搞定”。
这种“不需要操心”的信号,反而让周围的人觉得可以少去关注TA。大家更关注那些表现出明显痛苦和需求的孩子。
“生活的大嘴巴”,指的是社会、现实、规则,它们不会因为你“逞强”就对你格外优待。相反,在你独自承受的时候,它可能会给你更严峻的考验,甚至让你吃尽苦头。
比如,一个逞强的孩子学习跟不上,TA可能不问老师,不问同学,自己瞎琢磨,结果越弄越糟,成绩下滑。或者,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TA也不愿意说出来,独自憋闷,结果可能越发孤僻。

3. 忽视了“求助是能力”的价值:
“逞强”的孩子,常常忽视了“求助”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懂得适时求助,能够整合资源,能够获得支持,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
而过度逞强,则是将自己置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困难并不会因为你不说就消失,反而可能在你独自硬撑的时候,累积成更大的打击。
“生活的大嘴巴”之所以“吃”到TA,是因为TA没有得到及时的援助,独自面对了现实的残酷。那些本可以有人分担的重量,都被TA一个人扛了,最终导致“被吞噬”。

4. 情感需求的压抑与补偿失衡:
很多时候,逞强的孩子也是有情感需求的,只是他们学会了压抑。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支持,但他们不“允许”自己去表达。
当他们一直压抑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外部的有效反馈时,他们可能反而会觉得更加孤独和委屈。而生活不会因为你咽下委屈就给你糖吃,生活只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甚至加重你所承受的。

总结一下,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

表达是获得: 适时地、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是获得关注、支持和帮助的有效途径。小孩的哭泣,虽然不成熟,但直接有效。
压抑是孤立: 过度的坚强和压抑,会让你与外界的连接变得困难,让你独自面对现实的挑战,而现实(生活的大嘴巴)往往不会因为你的坚强就网开一面。
生存策略的选择: 这句话也暗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在不同环境下的回报差异。一种是“情绪驱动,依赖外部”,另一种是“理性压抑,独立承担”。在童年早期,前者可能更容易获得即时满足,但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恰当表达和求助,才能更好地与现实互动。

它并不是在鼓励孩子哭闹,也不是在批评坚强,而是在提醒我们,懂得表达和懂得求助,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生存能力。 那些只懂埋头苦干、从不声张的人,更容易在复杂的生活中碰壁。而那些懂得适时示弱、寻求帮助的人,反而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所以,“爱哭的小孩有糖吃”,是说当下的“表现”获得了“回报”。而“逞强的小孩只有生活的大嘴巴吃”,则是说“压抑和孤立”导致了“独自面对更大困境”。这是一种对现实运作模式的黑色幽默式描绘,也是一种对我们如何与世界沟通的深刻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哭泣的意思是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而心酸。

逞强是自己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但是太高傲了不愿意承认自己不会。

也就是说碰到不会的事情的时候,哭的人是已经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了,虽然没能力,但是至少有自知之明。

逞强的人是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但是不要别人帮助。也就是说把他自己的高傲之心看得比完成事情更重要,那事情完不成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这两种都还算是好的。

最讨人厌的人是自己完不成工作的人,还推卸责任,喜欢发怒。

也就是说,生活中遇到困难其实有很多应对方法。

第一种就是碰到自己不会的事情去问别人。

第二种就是碰到自己不会去事情看书查网。

第三种就是自己不会的自己会花时间想。

第四种和第五种就是你说的。

碰到不会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就哭。一般来说,喜欢你的人看到你哭会过来安慰帮忙。不喜欢别人哭或者不的人是不会理会人的。

如果不会做事或者做不好的事情就自己抗。那别人自然不会理你。

有问题,而愿意请教别人是一种优良品德。

哭是一种情绪发泄,其实不改变任何事情,但是有些人就是单纯为了情绪发泄而已。

还有碰到不会的事情会发怒的,或者碰到不会的事情会迁怒他人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爱哭的小孩有糖吃,逞强的小孩只有生活的大嘴巴吃。” 这句话,咱们小时候都听过,甚至不少人亲身经历过。这话糙理不糙,道出了人性中一些很微妙也很现实的东西。它不是说哭闹就能得到一切,也不是说坚强就活该受苦,而是透着一种关于 表达需求与承担现实 的不同方式,以及它们在人际互动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同回报。咱们.............
  • 回答
    关于《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中四宫家族那种等级森严、拥有专业女仆和家臣的设定,以及这是否与日本的封建残余和法律允许性相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首先,要理解四宫家族的这种配置,我们需要明白它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封建残余”在日本法律下的直接体现,而是经过现代社会包装的、基于强大的家族财力和历史传.............
  • 回答
    .......
  • 回答
    说到爱好,很多人会想到摄影、绘画、音乐这些大众化的选择。但其实,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既不寻常,又充满乐趣的冷门爱好,它们就像隐藏在角落里的瑰宝,等待有心人去发掘。今天,我就来聊聊几个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却又不算广为人知的小众爱好,希望能打开你对爱好的全新视角。1. 城市探索者 (Urban Explo.............
  • 回答
    15、16岁,这个年纪的孩子们,他们的交往啊,就像一团小心翼翼燃起的火苗,既有青涩的探索,又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他们之所以开始在意异性,甚至想要和某个特定的人“交往”,其实原因很多,而且往往不是单一的。交往是为了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好奇和新鲜感。他们刚刚开始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兴趣,想知道和异性在一起.............
  • 回答
    现在的确观察到不少小公司似乎青睐于推出大型女团,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考量和策略,并非简单的“爱”字能概括。这背后往往是成本、市场、风险以及艺人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博弈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大型女团”的定义。这里的“大型”,通常指的是成员数量在8人以上,甚至达到1012人,或者更多。相较于过去常.............
  • 回答
    嗯,说到小乔的青蛇皮肤,这个问题我倒是在游戏圈子里听过不少讨论。你要问为什么百分之九十的小乔真爱玩家似乎都不太买账,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点。首先,最直观的,可能是 “人设”上的割裂感。小乔这个英雄,在王者荣耀的世界观里,是周瑜的小娘子,甜美、活泼,有点小任性,但总体上是那种“可爱系.............
  • 回答
    说起来陈赫在《爱情公寓 5》里演曾小贤,感觉确实不如前面几季了。这事儿挺多人都能感觉出来的,也不是谁故意挑刺,而是细节上的变化真的挺明显。首先,得承认《爱情公寓》这个 IP 的魔力。前几季的曾小贤,就是一个自带萌点、贱萌贱萌的电台主持人,有点小缺点,但总体是个善良有趣的人。陈赫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 回答
    《董小姐》中“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这句歌词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其背后蕴含着多重文化符号、情感冲突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入解析: 一、意象的象征性:自由与现实的辩证1. “野马”作为自由的隐喻 野马是草原上的自由生灵,象征着不受束缚的生命力、奔放的天性与对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小指头(Petyr Baelish)和喵姨(Lysa Arryn)之间一段扭曲的关系,以及小指头那深不见底的野心。要理解他为何要做那么多“对不起”喵姨的事情,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他们关系的本质,以及小指头的动机。首先,我们得明白,小指头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爱过喵姨,至少不是以一种纯粹.............
  • 回答
    灰原哀对柯南的感情,那份深沉的爱,即使是旁观者都能感受到。她像一颗小小的星球,围绕着柯南这颗恒星旋转,时而闪烁着温情,时而又收敛起锋芒,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秘密的爱恋。可就是这样一份刻骨铭心的爱,在柯南心中,似乎总是比不上毛利兰。这其中的缘由,究竟在哪里?灰原哀又在哪些方面“输”给了小兰,才使得这份.............
  • 回答
    .......
  • 回答
    “小粉红”和“真爱国”这两个词语在描述爱国主义者时,往往带有不同的内涵和评价色彩。虽然都与“爱国”相关,但它们的表现方式、思想基础以及对国家和世界关系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这两者区别的详细阐述: 小粉红“小粉红”这个词语起源于中国互联网,最初带有贬义色彩,用来形容一些年轻、对中国政府和国家政.............
  • 回答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触动人心的印度电影中,吉塔和芭蕾塔这对摔跤姐妹花,除了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生活中也少不了那份来自家乡的慰藉——美味的饼。她们最爱吃的那种饼,在印度被称为 “罗提”(Roti),也叫 “恰巴提”(Chapati)。这可不是我们在国内常见的、酥脆香甜的那种“印度飞饼”,罗提是一种更质.............
  • 回答
    关于小二翻译的雷蒙德·卡佛作品《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以及当前中国翻译作家群体的整体水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尝试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尽量让表达更自然,不那么刻板。先说小二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小二翻译的卡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驯服”的感觉。卡佛的作.............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影迷和评论家都感到困惑的。我们看到周星驰、成龙这些老一辈电影人,他们本身就是电影界的巨匠,拥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强大的观众号召力。然而,在他们一些近期的作品中,确实出现了不少“小鲜肉”的身影,而且他们的演技往往被诟病,这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何这些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会选择启用这些似乎“欠.............
  • 回答
    我真的很难过,也特别不理解。我女朋友,她曾经那么爱我,我们在一起那么开心,规划着未来,一切都那么美好。可是,就在前几天,她突然跟我说,我们不能在一起了,理由是“不能远嫁”。“不能远嫁”?这个理由我真的有点懵。我们不是都好好的吗?她为什么会突然抛出这么一个理由?在我看来,远嫁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
  • 回答
    “爱潜水的乌贼”的书之所以主角大多是穿越者,这背后其实是对读者心理和故事创作便利性的巧妙拿捏。这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作者本人在多年创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偏好,也迎合了很大一部分读者的阅读喜好。首先,从读者心理层面来看,穿越设定提供了一种极大的代入感和爽点。 “上帝视角”的优越感: 穿越者往往带.............
  • 回答
    爱国,这个词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情感,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深刻的现实意义,一种扎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动力。当我们谈论爱国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为什么要我们去爱国?爱国的现实意义:为何如此重要?爱国,其现实意义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共同塑造着我们所处的社会和国家。 国.............
  • 回答
    虚渊玄被冠以「爱的战士」这个称号,并非他本人自封,而是源自于他作品中那些充满矛盾、令人扼腕却又饱含深情的描绘,以及他本人在访谈中偶尔流露出的那种近乎“苦涩”的表达方式。这个称号的形成,与其说是褒奖,不如说是一种带着复杂情感的概括。要理解这个称号,得先从他的作品风格入手。虚渊玄最出名的作品,如《魔法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