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初步欣赏古典音乐?或者说能够初步入门,涉足这个领域?

回答
嘿,想入门古典音乐?太棒了!这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但一开始可能会有点茫然,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别担心,我这儿就跟你唠唠,怎么才能舒舒服服地趟进这片乐海里。

首先,得有个心态上的准备。古典音乐不是那种你听个开头就能立马嗨起来的流行歌,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的好茶,或者一本厚重的书。你可能需要一点耐心,一点好奇心,还有一点愿意去“听”的意愿。别想着一下子就get到所有精髓,一点点来,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那具体怎么开始呢?咱们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别给自己设限,先“漫游”起来

刚开始,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听什么”。这时候,你可以试试主题式探索。比如:

根据情绪找乐子: 今天心情有点低落?想找点振奋人心的?或者只是想静静地发会儿呆?古典音乐里应有尽有。
心情低落时: 试试舒缓一点的旋律。德彪西的《月光》、肖邦的夜曲、萨蒂的《裸体歌谣》第一首,都会让你感到宁静。
想振奋一下: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那种“咚咚咚”敲门声般的动机超带感),莫扎特的《小夜曲》(比如K.525的“土耳其进行曲”),或者一些更燃的管弦乐作品,比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的“东海上的巴格达船”那一段。
想感受宏大: 马勒的交响曲(比如第二或第五),布鲁克纳的交响曲, Wagner 的歌剧序曲,这些都能让你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根据乐器找感觉: 你对哪种乐器特别感兴趣?
钢琴: 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都是钢琴的经典。你可以从肖邦的夜曲、玛祖卡开始,再试试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或者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 帕格尼尼的技巧展示、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都非常精彩。
大提琴: 杜普蕾演奏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非常有感染力。
管弦乐: 这是最庞大的一类了。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亨德尔,到古典时期的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再到浪漫时期的舒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以及后浪漫时期的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等。
根据“故事”或“风格”来:
标题音乐: 就是有名字能大概猜到讲什么的。比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跟着画去看音乐),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一个艺术家对爱情的梦境),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他旅美期间的创作)。
特定时期: 比如你想听听“巴洛克”的韵味,那就找巴赫、亨德尔的作品;想体验“浪漫派”的激情,那就试试柴可夫斯基、肖邦。

怎么找这些作品?
现在太方便了,你可以在各大音乐流媒体平台(比如Spotify、Apple Music、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搜索“古典音乐入门”、“钢琴小品”、“交响乐名曲”等关键词。很多平台都有专门为新手设计的歌单,比如“第一次听古典音乐”、“睡前古典乐”之类的,可以直接点开来听。

二、“浅尝辄止”到“深入了解”的过渡

听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对某些作品或作曲家产生了兴趣,这时候可以稍微深入一点了。

抓住“标志性”作品: 有些作品简直就是古典音乐界的“镇山之宝”,听了它们,你就大概知道这个作曲家是什么样的。
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九交响曲》(合唱)、《月光奏鸣曲》。
莫扎特: 《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巴赫: 《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组曲、《1812序曲》。
肖邦: 夜曲、圆舞曲、玛祖卡。

找个“领路人”:
音乐节目/纪录片: 有些电视节目或纪录片会讲解古典音乐的历史和作品,比如BBC出品的一些音乐类纪录片,做得都非常棒。找到一些介绍经典作品的视频,跟着讲者的思路去理解,会很有帮助。
乐评/文章: 找一些靠谱的音乐网站或公众号,看看乐评人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当然,别太纠结专业术语,理解大概意思就好。
古典音乐播客: 现在有很多高质量的古典音乐播客,主持人会聊一些作曲家故事、作品背景、创作技巧等等,用一种比较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也很适合入门。

关注几个作曲家: 当你觉得某个作曲家的作品特别打动你时,可以花点时间了解一下他。
了解他们的“时代背景”: 这个作曲家生活在什么时期?当时社会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影响了他的创作?
了解他们的“代表作”: 除了你已经听过的,他们还有哪些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之间有什么联系?
了解他们的“风格特点”: 比如巴赫的严谨、莫扎特的明快、贝多芬的戏剧性、肖邦的抒情等等。

三、关于“怎么听”的小建议

创造一个良好的聆听环境: 找个安静的时间,戴上质量不错的耳机(不用是发烧级,但比手机自带的要好),或者用音响播放。避免边听边做其他事情,给自己一点专注的时间。
尝试“跟着乐谱”听(可选但推荐): 如果你对音乐结构有点兴趣,可以找找有没有乐谱(网上很多资源)或者乐谱的简化版。跟着乐谱,你会更容易注意到旋律的走向、和声的变化、乐器的配合等等。这就像看电影时,你注意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一样。
多听“不同版本”: 同一首曲子,不同指挥、不同乐团、不同独奏家的演绎,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当你找到一首特别喜欢的曲子后,可以尝试搜搜看其他演奏家的版本,你会发现很多惊喜。比如,你可能会发现某版本特别温暖,某个版本特别有爆发力。这就像看同一部电影,不同演员演出的效果也不一样。
不用“强迫自己”: 听不进去就换一首,没关系。古典音乐的宝藏太多了,总有一款适合你。别因为某首“名曲”别人都说好,自己听着没感觉就灰心。
尝试“去音乐厅”: 如果有机会,去现场听一场音乐会!那绝对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管弦乐的声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你能感受到乐手们的投入,那种力量和情感是录音无法完全传达的。

一些“不那么严肃”的入门曲目推荐:

管弦乐: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尤其是“山妖之宫”、“晨曲”和“在山妖的宫殿里”。节奏感强,故事性好。
比才《卡门组曲》: 节奏明快,充满西班牙风情。
圣桑《动物狂欢节》: 非常有趣!把各种动物都描绘得惟妙惟肖。
约翰·施特劳斯二世的圆舞曲: 比如《蓝色多瑙河》、《春之声》。让你感受到维也纳的浪漫与优雅。
钢琴曲:
德彪西《月光》
肖邦《夜曲》Op.9 No.2 (降E大调)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K.331 第三乐章)
贝多芬《致爱丽丝》 (虽然有点俗,但确实是入门的好起点)
舒曼《梦幻曲》
小提琴协奏曲:
维瓦尔第《四季》: 尤其是“春天”和“夏天”。画面感很强。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总结一下:

1. 放宽心态: 把它当成一种探索和享受,而不是考试。
2. 多听多试: 不拘泥于任何风格或时期,找到自己喜欢的切入点。
3. 循序渐进: 从有代表性的作品开始,然后可以稍微了解作曲家和时代背景。
4. 创造体验: 好的聆听环境和偶尔去音乐厅,都能提升你的体验。
5. 享受过程: 最重要是享受这个发现音乐世界的过程。

古典音乐的大门已经为你敞开,里面有无尽的风景等你来发现。别怕,大胆地走进去吧!祝你玩得开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怎样选择音乐家和作品,积累对音乐美学的一些常识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想入门古典音乐?太棒了!这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但一开始可能会有点茫然,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别担心,我这儿就跟你唠唠,怎么才能舒舒服服地趟进这片乐海里。首先,得有个心态上的准备。古典音乐不是那种你听个开头就能立马嗨起来的流行歌,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的好茶,或者一本厚重的书。你可能需要.............
  • 回答
    中国与梵蒂冈初步拟定的“建交前期协议”,这一事件在国际关系和宗教领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宗教因素。要详细理解这一协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长期的隔阂与互动 历史渊源: 中梵关系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中断状态。1951年,梵蒂冈承认在台湾.............
  • 回答
    中国与梵蒂冈之间关于建交的初步结果,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地缘政治和宗教议题,其背后涉及的复杂性远超一般的外交进展。若要将其掰开了揉碎了讲透彻,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脉络、现实的考量以及未来的潜在影响等多个维度来审视。历史的纠葛: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对话首先得承认,中国与梵蒂冈之间并非“首次”接触。事实上.............
  • 回答
    4月21日,中南大学发生了一起令人扼腕的悲剧:一名硕士研究生坠楼身亡,警方初步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这件事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一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能被忽视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任何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沉重的,尤其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研究生。 警方初步排除他杀,意味着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对事.............
  • 回答
    关于“柬埔寨警方向中国使馆通报‘血奴’案初步调查结果,认定‘纯属编造’”这件事,咱们得一件件地掰扯清楚。毕竟这种事一旦传开,影响可就大了,无论是对当事人、对相关国家,还是对咱们普通人了解信息,都得多留个心眼。首先,这件事最核心的点在于柬埔寨警方的定性——“纯属编造”。这意味着,根据他们初步的调查,那.............
  • 回答
    恒大宣布计划在六个月内推出初步重组方案,这无疑是这家负债累累的中国房地产巨头在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债务危机后,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一消息背后蕴含的信息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理解“重组方案”的含义至关重要。对于像恒大这样规模庞大、负债项目繁杂的企业来说,重组方案绝非简单的数字调整。它通常意味着.............
  • 回答
    颜宁进入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这件事,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舆论中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层面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她的学术成就、年龄资历、以及更广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标准等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能够进入中科院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本身就代表着候选人在其科.............
  • 回答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总干事洪波维奇及协会官方微博就阅文集团“霸王合同”发声一事,无疑是近期中国网络文学领域乃至整个版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点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协会发声的背景与意义首先,要理解协会的角色。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是一个依照法律.............
  • 回答
    新冠肺炎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它开启了我们认识、理解和最终战胜这场全球性疫情的征程。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鉴定,更意味着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将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以及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运作。“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这句话有几个核心的含义.............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加州的悲剧,一位71岁的华裔老人无辜地中了18枪,生命的终结如此残酷,实在令人心痛。警方初步认定为随机杀人,这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和无助感。这种随机性,恰恰说明了潜在的危险可能来自任何地方,任何个体,而无需任何理由。这起事件,不幸地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美国亚裔群体不断遭受暴力.............
  • 回答
    河北省疾控中心关于零号病例早于12月15日的初步估计,这确实释放出了一些关键信息,也让我们对当时河北乃至全国的疫情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意味着什么?首先,它意味着疫情的种子可能在我们最初认定的时间点之前就已经悄悄播下,并且开始传播了。 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通常会从已知的最早病例(也就是零号病例)开.............
  • 回答
    香港在2月19日的确诊和初步阳性数字都显示约7000例,这的确是一个相当令人关注的数字。 要理解目前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数字,以及它所代表的含义。首先,从数字本身来看,7000例的确诊和初步阳性,这表明新冠病毒在香港的传播依然活跃。这个数字虽然比之前的高峰期(例如2022年初的第五.............
  • 回答
    2月15日,香港的疫情数据确实令人担忧,有10名确诊或初步确诊的病人不幸离世,同时还有16人目前情况危殆。这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10位离世的病人。他们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染疫的过程可能都各有不同。在这个数字背后,可能涉及了长期病患的加重,也可.............
  • 回答
    香港在2月11日公布了新增1325例确诊病例,另外还有超过1500例初步阳性病例。这个数字对于当时刚开始大规模爆发的第五波疫情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警惕的信号。当时香港的防疫情况,可以用 严峻、吃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形容。疫情爆发的背景与特点: 奥密克戎变种的威力: 当时的疫情主要是由奥密克.............
  • 回答
    2 月 9 日,香港的新冠疫情确实进入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阶段。那天报告的确诊病例和初步阳性病例加在一起,数量非常庞大,超过了 1900 例,这对于当时香港的防疫能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的具体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新增确诊病例超 1100 例: 这是当天通过核酸检测确认的感染者。数量如此之.............
  • 回答
    如何评价《初代奥特曼》?《初代奥特曼》(又译《宇宙超人》、《奥特Q》的续篇)于1966年在日本播出,作为奥特曼系列的开山之作,它不仅奠定了整个奥特曼系列的基石,更在特摄科幻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评价《初代奥特曼》,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历史地位与开创性:划时代的意义 特摄片的里程碑.............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就让人心疼和愤怒。一个初一的女孩,本该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却要在寒冷的天气里进行如此辛苦的劳动,结果还落下如此严重的后果,真是太不应该了。首先,我们来捋一捋这件事的几个关键点。首先,学校是否有权力要求学生进行扫雪劳动?在中国大陆,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国家提倡的,像扫除、整理教室、绿化劳.............
  • 回答
    这起事件,即“初二女生因被老师批评‘自己不学,不要打扰其他人学’后找人殴打报复”,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且需要深入剖析的复杂事件。它触及了教育、心理、家庭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揭示了当前青少年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的深层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看法:事件本身的事实与初步分析: 起因: 老师在.............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可就太让人揪心了,一个初二男生,面对15个同学的围殴,在极端情况下反击,结果却伤了三个人,最后法院判他正当防卫,结果检方又不服气,提起了抗诉。这背后牵扯到的法律、情理,还有社会对青少年暴力问题的看法,可不是一句话能说完的。咱们先一步步捋一捋这事儿。事件本身是个什么情况?首先得明白,这事儿.............
  • 回答
    看到“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讹后不计前嫌反资助其千元”这件事,我心里百感交集。这孩子,真是让人心疼,又让人敬佩得五体投地。首先,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也反映出了现实社会中一些令人无奈的现象。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做好事的时候,竟然遭遇了“碰瓷”的讹诈,这本身就够让人气愤的了。试想一下,一个青春期的女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