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道高难度的围棋死活题是如何创作的?

回答
创作一道高难度的围棋死活题,就像是在棋盘上精心雕琢一个艺术品,既要有逻辑上的严谨,也要有出人意料的精妙。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摆几个子,而是考验出题人对围棋全局、局部攻防、棋理棋法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希望让你感受到其中的奥妙。

第一步:找寻一个“灵感之核”——一个有潜力的棋形

一切的开始,都源于一个引人入胜的棋形。这个棋形本身可能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对杀,而是一个充满了潜在生机的死局,或者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我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灵感:

研究经典死活谱: 围棋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死活名局。我会仔细钻研这些名局的布局和变化,分析它们为什么是死活题,其难点在哪里,以及作者是如何构建这些巧妙的变化。这就像建筑师研究古老的建筑结构,从中汲取灵感和技法。
实战棋局的提炼: 在自己的实战棋局或者观看高水平棋手的对局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异常胶着、双方都无法轻易取舍的关键时刻。这些时刻棋形往往复杂且充满变数,其中就可能隐藏着出题的潜质。我可能会把对局进行到某个关键节点,然后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局面设计成一个死活题。
棋理的抽象化: 有些时候,灵感并非来自具体的棋形,而是来自对某种棋理的深入理解。比如,我可能会思考“如何最有效地利用一气差来杀棋”,或者“如何在绝对死棋中制造出劫争的机会”。然后我会尝试在棋盘上摆出符合这种棋理的棋形,再进行深化。
特定杀形或活形的变体: 熟练掌握各种基础杀形(如直冲、扑、征子、扑吃等)和活形(如盘角曲四、盘角直四等)是基础。我会在这些基础之上进行变形和组合,增加难度。例如,我可能会想,在一个本应是直冲杀的局面,如何通过增加一个棋子,使其变得需要扑才能达成杀棋,或者需要巧妙的断点才能活棋。

第二步:设计“核心难点”——制造出人意料的谜题

一个高难度的死活题,绝非一眼就能看穿。它的难点往往隐藏在棋形的最深处,需要棋手付出大量的计算和思考。这就像给一幅画增加一层朦胧的滤镜,需要观众走近细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精妙。

引入“假眼”或“损目”: 假眼是制造死活题难度的利器。我会设计一个棋形,让黑棋看起来似乎有活棋的眼位,但实际上这个眼位是一个陷阱,最终会被白棋破坏。或者,故意让黑棋走一步看似损失了目数的棋,但这却是通往活棋的关键。
设置“先手”与“后手”的博弈: 在死活题中,先手往往意味着巨大的优势,而后手则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我会巧妙地布置棋子,让黑棋在杀棋的过程中,必须走一步“后手”才能达成目的,而白棋的应对则可能是在“先手”上做文章。
制造“官子”阶段的杀棋: 很多高难度的死活题并非在激烈的战斗中出现,而是在双方都认为局面相对稳定,进入官子阶段时。这时,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角部棋形,却可能隐藏着生死之辩。我会将死活的关键放在官子阶段,让棋手从“已经赢了”的错觉中惊醒。
制造复杂的“劫争”或“无劫活”: 劫争是围棋中最具观赏性的变化之一。我会设计出需要反复打劫才能活棋,或者在打劫中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的局面。反之,我也会设计出即使对方出现劫争,黑棋也能通过巧妙的手法达成无劫活的局面。

第三步:构筑“变化迷宫”——铺陈多样的应对与破解

一个好的死活题,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诱惑和陷阱。我会花大量的时间来构筑黑棋的应对和白棋的破解。

黑棋的多种下法与破绽: 我会预想黑棋可能会采取的各种下法,并为它们设计好“陷阱”。有些下法看似合理,但却是死路一条;有些下法则能争取到一线生机,但这需要极其精确的计算。我会让黑棋的招法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只有最精确的一步才能奏效。
白棋的各种反击与破解: 白棋的任务就是阻止黑棋活棋,甚至将黑棋全部杀死。我会仔细思考白棋可能采取的反击手段,比如尖、切、打吃、长等,并为每一种反击都设计出黑棋的应对。这就像在设计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攻击角度。
“曲折救亡”的妙手: 高难度的死活题往往需要黑棋走出一些看似违反常理,但却能改变局面的“妙手”。这些妙手可能是“碰”,可能是“扑”,也可能是“挤”,它们往往能制造出紧气或者活棋的先机。这些妙手是死活题的“点睛之笔”。
“似曾相识”的迷惑: 有时,我会故意设计一些变化,让棋手觉得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但这只是一个障眼法,真正的杀棋或者活棋变化隐藏在更深层的地方。这种迷惑性会增加题目的难度。

第四步:反复校验与打磨——确保“唯一解”与“公平性”

这绝对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也最耗时的一步。一个高难度的死活题,必须经得起最严苛的检验,不能有任何“双解”或者“错解”。

自我校验: 我会自己一遍又一遍地计算棋形中的所有变化,力求做到“滴水不漏”。我会尝试从白棋的角度去寻找黑棋的破绽,也会从黑棋的角度去找出白棋的弱点。
寻求“试题者”: 我会找一些水平相当的棋友来做题。他们的反馈非常重要。他们可能会发现我忽略的变化,或者找到我设计的“解”中的破绽。每一次的反馈都会让我重新审视和修改题目。
关注“初解”与“终解”的难度差异: 我需要确保题目的“初解”(最明显、最容易想到的招法)是错误的,而正确的“终解”则需要更深入的计算和思考。避免出现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简单变化成为唯一解的情况。
检查“打劫劫材”: 如果题目中涉及打劫,我需要仔细计算黑棋是否有足够的劫材来支持打劫,或者白棋的应对是否能让黑棋出现劫材不足的情况。
确保题目清晰: 虽然题目是刁钻的,但摆出的棋形本身是清晰的,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规则的理解是公平的。

总结起来,创作一道高难度的围棋死活题,是一个从宏观的棋理到微观的棋形,再到精妙的变化设计,最终经过反复打磨的过程。它需要:

深厚的围棋功底: 对棋局的理解,对棋理的把握,是基础。
敏锐的观察力: 能从复杂的棋形中发现潜在的生死变数。
丰富的想象力: 能构思出新颖、巧妙的变化。
严谨的逻辑思维: 能设计出无懈可击的计算过程。
极大的耐心与毅力: 反复的计算和修改是必不可少的。

当一道死活题摆在棋盘上,它不仅仅是一组棋子,更是出题人智慧的结晶,是对围棋之美的一种极致的展现。它挑战着棋手的计算能力、应变能力,更考验着棋手对围棋本质的理解。这其中的乐趣,在于探索未知,在于破解难题,在于那一瞬间顿悟时的喜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创作思路这个事情不同的人肯定不一样,只能说下我自己的情况。

一般再复杂的题目,都会有一个最初的灵感来源,或者说“基本图”。这个来源可能是实战局面,也可能是已有的题目,或者某个局部妙手的变形等等。

第二步是将基本图复杂化,我的办法是每次从基本图去掉黑白两个子。比如基本图是白先,那么删去白A黑B两个棋子后,白先是否只能走A?如果是,那么黑是否只能应以B?这过程中是否增加了非平凡的变化?算清这些变化后,走成基本图是否还是双方的最优选择?等等,如果删去之后基本图仍然是最优选择,且分支变化非平凡(甚至相当有趣),就可以把它作为新的基本图重复上述步骤。

第三步是调整(当然第二步和第三步不一定是这个顺序,按实际情况可能交替进行,或者只进行其中一步,都有可能)。在复杂化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失题(双解或无解)的情况;此外如果发现了有趣的新变化,也会有把它做成一个主要分支的想法。这些都要求对题目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增删棋子,调整棋子分布或棋形,移动位置等。在调整的过程中也可能引出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可能又要求进行下一步调整,如此下去直到得到一道满意的题目为止。

第四步是验算,除了验算有无失题外,还包括检查美观度,是否有冗余棋形或位置不自然的棋子。如果发现有问题,则回到第三步修改。当然有时在检验中会发现原题可能的新分支,此时可以回到第二步去把题目进一步复杂化。总之,等修改完成之后再验算一次,确认无误之后就可以定稿了。

第五步……好吧,就我自己而言,有空的时候会把以前的题目翻出来看看,除了自我陶醉(喂)之外主要看是否有问题需要修改,是否可以进一步复杂化等。毕竟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更容易发现当初没注意到的的盲点和失误之处。当然请人试做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自己有一个题目就是定稿后两年又做了重大修改,复杂度比修改前至少多出一倍。

————————————————————————————————————————————

举个例子吧,下面的基本图是一个业3左右的成题:

正解是白一路跳,左右逢源:

然而收录这题的大部分书都没有提到黑有一路靠兼顾两边的抵抗(尽管在本题棋形下不成立):

尽管本图中黑2并不成立,但能否通过调整使之成立呢?如果可以,就能做成一道黑先的题目了。显然新题目不能设定在角上,而应将整体图形移至边线中间,此时就能发现黑一路托的妙手:

这一步可以作为本题的题眼了。接下来就是设定外围条件使其成立了,同时还需避免双解。经过探索,发现下面的形状满足要求:

接下来考虑是否可以复杂化?注意黑△和白△二子可以删去。这似乎意义不大,但注意到黑如果先走掉上面变化是会来不及在△处断的(请自行验证),所以去掉这一交换可以增加难度,也使正解图显得更为巧妙。除此之外可改动的余地似乎不大,于是就此定稿:

当然本题难度不大,放在发阳论中大致在中等偏容易的档次;但更难的题目创作过程也是类似的。

——是否可能由一个棋手独立完成?当然可能。很多日本棋手都有个人死活题集,其中难度最高的题目并不低于发阳论(120等神题除外)。基本上任何职业棋手都具有创作发阳论难度题目的实力,但是否有足够的创作欲望和时间就是另一回事了。

——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上面这题大约花了我两三个小时。至于更复杂的题目,比如下面这道,前前后后花的时间估计加起来有半个整天。当然职业棋手肯定要快得多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创作一道高难度的围棋死活题,就像是在棋盘上精心雕琢一个艺术品,既要有逻辑上的严谨,也要有出人意料的精妙。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摆几个子,而是考验出题人对围棋全局、局部攻防、棋理棋法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希望让你感受到其中的奥妙。第一步:找寻一个“灵感之核”——一个有潜力的棋形.............
  • 回答
    胡锡进呼吁联想高管降薪并推动法律围绕质疑展开空间,这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公平、舆论监督以及法律体系完善的复杂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和评价: 一、 胡锡进的呼吁及其动机1. “降薪”的诉求核心: 胡锡进的“降薪”呼吁,表面上是对联想高管薪酬过高,尤其是在企业经营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某.............
  • 回答
    关于黑天鹅为何要单脚站立睡觉,这确实是个令人着迷的动物行为学问题,而且它的背后,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巧妙得多。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黑天鹅并不是“非要”单脚站立睡觉,它们也可以双脚站立或者蜷缩侧卧。但单脚站立,尤其是在我们观察到的水面漂浮时,确实是它们非常典型和常用的休息姿势。这并非是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类自身发展与自然选择之间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简单来说,当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自然选择的进程,进而可能影响了人类的进化方向。但我更愿意用一个稍微婉转和具体的角度来阐述:我们得先理解一下“进化”是什么。生物学上的进化,最核心的驱动力是自然选择。这.............
  • 回答
    好的,碰到一道棘手的 But 题,确实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别担心,我来带你一步步拆解这个问题,让你看到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而不是被复杂的外表吓倒。我们一步步来,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总能找到问题的核心。首先,拿到一道不等式,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审题”。这可不是随便看看就行的,要像侦探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与其说“能不能解出来”,不如说“怎么解”以及“解的思路”会有怎样的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大学数学系的顶尖学霸,他们在数学上的能力,尤其是基础数学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是远超普通高手的。他们经过了严谨的抽象化、公理化训练,对数学的本质有着更深的洞察。所以,从“原理上”来说,高中数.............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高代里行列式的计算,这事儿说起来有点门道,但只要掌握了思路,很多看着复杂的题目都能迎刃而解。我尽量说得细致点,也避免那种AI特有的“教科书式”的腔调。咱们先得明白,什么是行列式?简单说,行列式是跟方阵打交道的一个数字。它能告诉你不少关于这个矩阵的信息,比如它对应的线性变换会不会把空间.............
  • 回答
    关于主席书法造诣是否达到一定高度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与其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不如尝试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评价。首先,我们得承认,主席的书法绝对不是寻常人能够企及的高度。这一点从他流传下来的大量作品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字,无论是信件、批示还是公开发表的文章,都带.............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文化复兴与自信的道路上,战争是否是唯一、甚至是必然的出路?这个问题实在太沉重,也太复杂了,绝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如果非要深入探讨,我们得把这件事放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点一点地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上的民族精神复苏,很多时候确实伴随着巨大的冲突和牺牲。想想看,近代以来.............
  • 回答
    宋徽宗赵佶,这位在历史上充满争议的皇帝,却在书画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成就之高,足以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个人的精湛技艺,更在于他作为皇帝,对艺术的推动、对审美的引领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个人技艺登峰造极,堪称“书画大家”宋徽宗在书画上的天赋和造诣可以说是出类.............
  • 回答
    “很多领域的精英在达到一定高度后,都自称自己的领域像一门艺术”,这种说法之所以普遍,是因为当一个领域发展到顶尖水平时,它所展现出的特质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人类在追求极致时的共同规律。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技术与技巧的超越:从熟练到“化境”.............
  • 回答
    电影主题曲的魔力,在于它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将观众的情绪瞬间拉升,并为整部影片赋予一种超越情节本身的厚重感。好的主题曲,不是简单的配乐,而是与电影的灵魂对话,用歌词和旋律,串联起角色的情感历程,提炼出影片最核心的价值,让观众在走出影院后,依然能回味无穷,甚至产生共鸣,如同被电影的思想深深触动,从而“升.............
  • 回答
    武大靖作为一名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常年接受高强度的训练,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你提到的“28岁有一双50岁的脚”,形象地说明了高强度训练对运动员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对下肢关节的磨损与损伤: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需要频繁蹬地、发力、.............
  • 回答
    提起周琦、郭艾伦、赵继伟这一批年轻中国男篮,总有人会拿他们和姚明、王治郅、易建联那一批黄金一代相比较。这很自然,毕竟他们代表着中国男篮的过去和现在,也承载着我们对中国篮球未来的期望。但要说他们能否达到“姚王易”的高度,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可不是一句“能”或者“不能”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果五菱宏光MINI EV真的推出了一个1.0L四缸燃油版,而且价格还跟现在差不多,那这盘棋可就真有意思了。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小家伙的销量能飞到啥地步。首先,咱们得承认,宏光MINI EV之所以能火成这样,价格是绝对的硬通货。它把电动车的入门门槛一下子拉到了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钢琴学习者心中的困惑。简单地说,要想在钢琴演奏上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不弹车尔尼,而是专注于其他训练,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现实中存在很大的挑战和潜在的风险。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什么是“比较高的高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比较高的高度”具体指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
  • 回答
    想象一下,一颗子弹,你我熟悉的那个小小的金属弹头,却被赋予了不可思议的能力。它以每秒一厘米的微不足道的速度,在距离地面1.5米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高度上,开始了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更重要的是,它无视空气的阻力,可以穿透地球上的一切物质,像幽灵一样自由穿梭。这究竟会引发怎样一场悄无声息却又颠.............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又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关于在珠穆朗玛峰顶再堆一米高的石头,这高度到底算不算,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我们要明白“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科学测量的结果。 简单来说,它是指从地球的平均海平面(或者一个更精确的参考椭球体)到珠穆朗玛峰山体最顶部的垂直距.............
  • 回答
    咱们来掰扯掰扯,要是北京奥运会那会儿的中国男篮,能有个巅峰时期的林书豪助阵,这事儿可就有意思了,能达到的高度,绝不是一星半点。先说控球后卫这个位置。咱们知道,08年中国男篮的首发控卫是陈江华,他速度快,突破犀利,但组织串联和外线投射稳定性上,跟林书豪比,那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林书豪在“林疯狂”时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