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健身是练肌肉还是练心肺更有助于人类的健康?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健身爱好者和普通大众都关心的一个点:到底练肌肉还是练心肺对健康更有益?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二选一”的思维定势了,因为真正对人类健康最有利的,是这两者的结合,缺一不可,并且要根据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目标来侧重不同的训练。

让我来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说两者都重要,以及它们各自的独特贡献。

一、 练肌肉:为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多人想到健身,首先会想到练出健美的肌肉,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改变。但肌肉的力量和形态背后,是无数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功能:

提升基础代谢率,帮助控制体重: 这是最被津津乐道的好处之一。肌肉是身体里最活跃的“耗能大户”,即使在休息状态,它们也比脂肪消耗更多的热量。当你肌肉量增加时,你的基础代谢率就会随之提高,这意味着你一天下来即使不怎么活动,身体也会消耗更多能量。这对于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新陈代谢下降时,至关重要。
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肌肉的收缩和拉伸会给骨骼施加压力,这种刺激是骨骼生长和强化的重要信号。规律的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中老年女性来说,这是对抗骨质疏松的有力武器。
改善身体姿态和功能,减少运动损伤: 强壮的肌肉群能够更好地支撑你的骨骼和关节,维持身体的良好姿态。比如,强大的核心肌群能稳定脊柱,减少腰背疼痛;强壮的腿部肌肉能更好地吸收冲击,保护膝关节。这不仅让你看起来更有型,更能让你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坐立都更加轻松,运动时也更不易受伤。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辅助血糖控制: 肌肉组织在摄取葡萄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对于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延缓衰老,保持生活独立性: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会自然流失(肌少症)。这不仅导致力量减退,还会影响平衡能力,增加跌倒的风险。规律的力量训练是延缓肌少症、保持身体功能和独立性的关键。想象一下,年老时依然能够轻松地提购物袋、爬楼梯,这背后离不开强壮的肌肉。

二、 练心肺:为身体提供持续的动力

如果说肌肉是身体的“建筑材料”和“稳定器”,那么心肺系统就是身体的“发动机”和“输送管道”。

增强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有氧运动(跑步、游泳、骑行等)是锻炼心肺功能的核心。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强化心肌,提高心脏泵血效率,让心脏在每搏跳动时输送更多的血液。同时,它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心肺训练是预防它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扩张肺部,提高肺活量,让你每一次呼吸都能吸入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不仅能提升运动表现,还能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呼吸更顺畅,精力更充沛。
改善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 运动是天然的“情绪助推器”。心肺训练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的镇痛剂和情绪提升剂,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改善情绪,甚至对对抗抑郁症状有积极作用。很多人在跑步或进行其他有氧运动后会感到身心放松,这就是内啡肽在起作用。
提升耐力和精力: 心肺系统的强大意味着你的身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氧气,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持续的能量。这让你在长时间的活动中不易感到疲劳,精力更充沛,生活和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提升。
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和免疫力: 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物质的输送和废物的排出,同时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那么,哪个更有助于健康?真相是:两者都极其重要!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练肌肉“比”练心肺更有助于健康,或者反之。它们解决的是健康的不同维度,并且是相互促进的。

如果你只练肌肉,忽略心肺: 你可能会获得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心血管系统不够健康,你的身体仍然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威胁。而且,即使肌肉发达,没有良好的心肺功能支撑,你在进行稍微剧烈一点的活动时也会很快气喘吁吁,无法发挥肌肉的全部潜力。
如果你只练心肺,忽略肌肉: 你可能会拥有一个强健的心脏和肺脏,体能很好,但如果肌肉量不足,你的骨骼关节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支撑,容易受伤;你的基础代谢率不高,体重控制会更困难;随着年龄增长,你面临肌少症的风险会增加,生活自理能力可能会下降。

更科学的看法是:协同增效!

良好的心肺功能可以支持更有效的力量训练: 当你的心脏和肺能够为你提供充足的氧气时,你才能更好地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强大的肌肉可以优化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强壮的肌肉群能够更有效地工作,减少心脏在完成相同任务时所需付出的努力。例如,强壮的腿部肌肉可以帮助心脏更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两者结合,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想象一下,一个既有充沛体能(心肺)又能轻松完成日常体力活动(肌肉)的人,他的生活质量无疑是最高的。他能享受运动的乐趣,也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所以,最理想的健康模式是:

均衡发展: 将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健身计划。
根据个体差异调整侧重点: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心肺功能和适度的肌肉量是首要目标。每周安排35次有氧运动,结合23次全身性的力量训练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对于老年人或有特定健康问题的人,可能需要更侧重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和保持肌肉量的力量训练,以预防跌倒和维持独立生活能力。
对于运动员或有特定增肌/耐力目标的群体,则会根据目标进行更专业的训练规划。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无论目标是什么,最重要的都是开始行动,并将其融入生活成为一种习惯。

总而言之,练肌肉和练心肺都是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身体的坚实基础和活力源泉。 放弃任何一方,都意味着在健康这场“投资”中有所缺失。最聪明的方式,是理解它们各自的价值,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让身体在肌肉和心肺的双重呵护下,更好地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练肌肉的好处

1.延缓衰老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二十到二十五岁达到最大肌肉力量,以后每十年将会损失10%左右的肌肉重量和肌肉力量。到了六十岁以后,力量的损失会更加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就连应付日常生活都会困难重重。例如搬行李,上厕所等。肌肉力量下降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为行动变得迟缓,步行速度降低,步子迈得越来越小。增加肌肉重量和力量的唯一办法是力量训练。常参加力量训练的人可以把最佳状态保持到六十岁以下。

2.减少脂肪含量

肥胖是由于身体脂肪过度堆积。脂肪是人体储存能量的最佳途径。每克脂肪含有9卡热量,而且脂肪组织并不需要耗费能量。肥胖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饮食中的热量高于身体耗费的热量。新陈代谢降低,体育锻炼不足和长期饮食过度都是罪魁祸首。而增加肌肉重量能够帮助提高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即使不运动,每一公斤肌肉每天都要消耗75到110卡路里的热量。每增加一公斤肌肉,其消耗的热量等于一年内减少3到5公斤的脂肪。而且肌肉力量的增加可以使你的锻炼更上一层楼,更有效的消耗身体脂肪。

3.减少损伤和疼痛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趋向坐式生活方式,工作学习都需要颈部和腰部肌肉的长时间工作。如果没有进行颈、背部肌肉的训练。肌肉力量的不足和退化,会造成肌肉劳损和身体形态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受颈椎疾病和腰椎疾病的困扰。正确的力量训练。可以使重要部位的力量增强,改善身体形态,增加柔韧性。

4.改变体形、改进姿态

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如果你站直一些,肩膀往外展,往后收腹,你的姿态会更好。力量训练可以帮助你加强背部肌肉的力量,伸展胸部和肩部,加强腹肌,这样让你在任何时候都易于保持一个良好的体态,显得更加健康、自信。同时,力量训练可以帮助你达到左右平衡,许多人左边的力量小于右边,肢体也是左边比右边细小,这样的不平衡,不仅不美观,而且还会给脊柱造成压力。平衡练习和力量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不平衡。

5.消耗更多热量

力量训练所要消耗的热量可以比骑车或走路更多。另外,因为力量训练会促进你的身体的肌肉和骨骼的增加,即使你已停止锻炼,能量消耗还会继续,以便你的身体生成新的肌肉组织。通过力量训练,你的身体已经变成一个消耗热量和脂肪的高效能机器,如果你是想要减少脂肪、以达到健美的目标,怎么能不做力量训练呢?

6.改善身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机能,预防和帮助治疗糖尿病

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 II型糖尿病,多发于成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导火索之一。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重量,更多的肌肉组织可以更有效地帮助肌体利用胰岛素,从而更有效地从血液里摄取所需的糖加以利用。这样身体对胰岛素的依赖性就随之降低。

7.令你更加精力充沛

美国著名医生和畅销书作者Miriam E. Nelson 谈到,参加力量训练一年以后,被调查者比以前精力充沛,而且更加积极地参加锻炼,锻炼量比以前增加了27%,自我感觉身体也年轻了许多岁。而这些是力量训练仅仅一年就达到的效果。

8.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近期有一个研究表明,经常参加力量训练,可以使血液总胆固醇下降10%,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14%。

9.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关节病以及其它相关疾病

很多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受到骨质疏松疾病的困扰。从青年时期起,力量训练就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力量训练不断地刺激骨骼,身体做出的反应就是加强骨质以适应长期的锻炼。纽约骨质疏松防治中心的医学专家Joseph Lane说:“我曾看到八十多岁的女性通过力量训练使她的骨重量一年之中增加了10%。”

有氧牛逼!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年龄40+的中老年男性,从我这3年健身的体会来说,我认为:

有氧运动是基础,为了不得病;抗阻训练是进阶,为了抗衰老。

我是2017年开始减肥健身的,2017-2018年主要是有氧运动,每周3次左右;2018-2020年转向抗阻训练为主,有氧运动为辅,每周2-3次抗阻训练,1次有氧。

目前年龄44岁,身高173cm,体重72kg。杠铃三大项可以做5RM的成绩分别是:卧推65公斤;深蹲100公斤;硬拉115公斤。

这两年的目标是把杠铃三项做5RM的成绩提到的:卧推80公斤;深蹲120公斤;硬拉140公斤,同时把体重降到70kg,这样就很满意了。

为何说有氧运动是基础?

我曾经很多年都是一个80公斤的胖子,2017年开始减肥的时候,在跑步机上跑1公里都喘得不行。跑个2公里都要咬着牙坚持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上来就搞抗阻训练,杠铃深蹲硬拉,我估计我直接放弃健身了。

所以我觉得很多胖子减肥,上来就找私教从抗阻训练开始,是不太合理的。一下子难度拉得太高,人很容易就放弃了。

我当时主要就是有氧运动(跑步+划船机),加上Keep上的一些HIIT课程。一边控制饮食减重,一边逐渐增加有氧运动量。半年多时间减重了10公斤,心肺能力也上来了。跑步跑个5公里也不累,感觉十分轻松。

此外,我觉得有氧运动对身体的负荷比较轻:运动半小时基本没啥感觉;运动一小时会稍微觉得有点累,但也不会影响生活。

收获的好处很多:睡眠质量更高了;精力更加充沛了;静息心率下降到了60以下;脂肪肝没有了;体检指标基本都是正常的;一年到头很少感冒等等。

所以,如果能够在控制好饮食和体重的情况下,保持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是很幸福的事情:对身体的负担小,心肺能力好,身体没毛病

如果对健身的目标只是:保持充沛的精力,身体没毛病,体检指标正常的话,只做有氧运动足够了。

但是如果你已经35岁+,甚至40岁+的话,只做有氧健身是不够的!因为有氧运动不能抗衰老。

抗阻训练(撸铁)可以抗衰老

我从2018年秋天开始抗阻训练的,至今断断续续将近2年时间。其实我一开始撸铁并不是为了抗衰老,只是单纯的因为减肥到了瓶颈期,胳膊腿很细,但是肚子还有肉,就想着把胳膊腿练练,身材比例协调一点而已。但是练了一两年下来才发现,撸铁是很抗衰老的。

有氧运动可以让我们的心肺能力保持的很好,内脏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无法对抗肌肉和骨骼的衰老。人在30岁以后,特别是40岁之后,肌肉就会逐渐萎缩,骨质就会逐渐流失,骨骼逐渐就会变得疏松,所以老人也很容易受伤和骨折,而且一旦骨折,寿命会明显缩短。

肌肉萎缩和骨骼疏松,40岁可能还不明显,但是到50岁以后,人的体态由于肌肉和骨骼的退化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一下子就显得苍老了。有些人可能连有氧运动习惯都缺乏,加上肥胖,整个人都有塌下来的感觉。我看到有些比较极端的中年油腻男,整个人就像冰棍逐渐融化的那种感觉。

坚持有氧运动会好一些,但是有氧运动主要锻炼心肺,对肌肉的刺激很小,且刺激的强度不够,不足以对抗肌肉和骨骼的退化,所以仍然会逐渐呈现衰老感。

以杠铃为主的抗阻训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全面的刺激全身的肌肉和骨骼,迫使肌肉增长,骨骼密度增加。随着杠铃负重的增加,刺激的强度也可以逐渐加大,能够让肌肉和骨骼始终维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有抗阻训练习惯的人,哪怕年纪很大,体态都非常好,身体看着非常年轻,就是这个道理了。

我年轻的时候没有锻炼的习惯,属于基础比较差的,加上工作生活比较忙,断断续续的撸铁,成绩提高比较慢,但是收益还是非常大的:

我以前一直有圆肩驼背,头颈前伸的体态问题,现在都纠正过来了,以前肋骨还一直外翻,也基本好了,就是肩关节受限活动度比较差,还没有完全纠过来,我估计可能要练练瑜伽才行。

此外最大的感觉就是身体变得有劲了,充满了力量感。因为经常练硬拉,腰部的核心力量比较好,虽然人到中年,从没遇到腰扭伤的问题。对了,多练练臀腿,特别是深蹲和箭步蹲,虽然很虐,但确实非常促睾,你懂的。

抗阻训练虽说是抗衰老的良药,但也不是没缺点的,我觉得主要是以下三点:

  1. 入门的门槛非常高。有氧运动基本人人都会,想动就动。但是杠铃训练没人教自己瞎练基本没戏,要么盲目上大重量受伤,要么越练肌肉越不平衡。我是找了私教好好学了一年,才感觉自己对杠铃动作掌握好了。但是哪怕到现在,如果要冲击极限重量,我也是一定找私教保护的。没人保护情况下,我只练安全的重量,宁愿佛系,也要避免受伤。
  2. 抗阻训练比较虐,不太容易坚持下来。每次都是练的龇牙咧嘴,不受虐基本训练效果达不到。所以抗阻训练挺违反人性的,如果没有养成每周撸铁的习惯,很容易就半途而废了。我这2年也是中间断过好几次,后来再捡起来的。
  3. 抗阻训练对身体的负荷有点大。我一周三练(胸肩+背+臀腿),反正浑身上下,不是这疼就是那酸的。练完当天晚上都觉得挺累,早早就想睡觉了。不像有氧运动,练完基本没啥影响,该干啥干啥。所以说,抗阻训练是一个挺奢侈的业余爱好,不但消耗你大量精力,还要求你严格作息习惯,这需要你做出很大的牺牲。

另外,又想要提升肌肉力量水平,还想要减重,对我来说,真的很难。我在2018年转向撸铁之前,体重最低降到了68公斤,自从撸铁之后,体重又上升到了72公斤。增肌还是减重,实难两全。

有氧运动+抗阻怎样搭配着健身最合适?

我想,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健身的目标也不同,所以必然没有唯一的答案。对我个人来说,人到中年,我也不追求多完美的体型和多漂亮的肌肉,只要身材协调,腹部无明显赘肉就可以了。健身的主要目标是:身体健康+抗衰老

所以对我来说,最理想的健身计划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1. 每周三次抗阻训练。胸肩+背+臀腿,身体主要肌肉群都练到了就行。
  2. 每周两次有氧运动。慢跑30-35分钟,4-5公里就行。
  3. 每天早上能抽出20分钟,身体的拉伸动作,或者练下瑜伽。

其实除了有氧+抗阻之外,还应该锻炼一下身体柔韧性,我至今的肩关节柔韧性很差,导致无法做低杠深蹲。但我也没学过瑜伽,也许将来可以列入计划当中。

不过以上也只是理想的计划而已。我平常工作日在杭州的办公室,周末在上海家里,两地跑。一周能保证3-4次的锻炼,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杭州尽量3次抗阻训练,外加周末上海路跑一次。

最后,说到底,健身还是一个生活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

user avatar

健身因为需要降低体脂率。会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同时需要摄入各种补剂和蛋白粉。会提高肾炎发病几率。

因此上,健身不利于健康。

毕竟是否有利于健康,健身教练说了不算,医生说了算。

user avatar

开心就好,都和寿命无关。

比较而言,肌肉最没用。

心肺功能略好,能显得精神一些。

不额外运动是没问题的,只要不肥胖。

保持正常身材体型体脂等等,完全不需要多高的心肺功能。更不需要多余的肌肉。

user avatar

更新:

引用一段鹿晨辉的话:“体型不要过分夸张,有一定的线条,这就是正常人该追求的美感。普通爱好者并不需要追求专业选手的块头。”(鹿晨辉抖音账号2020年10月4日)

原文:

我从世纪之交开始练健身,多年保持在80-86kg,体脂12%-18%,裤子难买,胳膊有一点架着走路,等等。

没想到今天的我,是坚定的反对练大肌肉的。


我们先说练大肌肉的好处:

1。至少不会成为一个虚胖子

2。有型,可装逼,看着唬人;路上大多数人不敢惹

3。力气大,搬个煤气罐什么的都不叫事儿。

4。 可以借助各类“管理不了身材的LOSER就管理不了人生”之类的毒鸡汤,来在社会鄙视链中抬高自身的身份地位,在朋友圈抖音发一些骨盆前倾的照片,来得到心灵的满足(不亚于拎着限量版爱马仕的小资女在拎着普通版COACH的屌丝女面前的心情);

健美运动,不再和相扑,摔跤,冰壶,围棋,五子棋,跳棋,军旗,击剑,滑雪,等等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当然也值得尊重的运动,而是成为了和上进心,奋斗,有品位,高雅,社会地位,有追求,有bigger的网红打卡小资活动

4。 对于一小部分,真心喜欢健美的爱好者,也是一个乐趣和自我挑战。 如果下面的内容冒犯到你,不要介意,因为不是针对你。


练大肌肉的坏处:

1。 体重过大,对关节负担重易受伤

2。 对真正影响身体健康的许多指标(例如心肺功能)并无明显提高

3。 辅助性饮食和补剂,对身体未必健康

4。远离美食(清蒸鸡胸肉在烤鱼面前就是渣)。

5。 难买衣服

6。走路横着晃

7。年纪大了容易出各种疾病,而且寿命并不算长。

8。(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除了纯力量型运动之外(例如举重),在其他几乎所有运动中,大肌霸都比肌肉适中的人吃亏。即便是看似充满荷尔蒙的格斗比赛,其实各路高手并没有什么大肌肉,康纳,黑龙,李景亮,席尔瓦,等等,都是以清瘦灵活而著称,肌肉只是“够用就好”。即便是 Chuck Liddell 按照狂热的健身爱好者的标准,也是“弱鸡”。

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在多项体育运动中,一大半的顶级巨星的身材都是相对接近的。例如游泳的宁泽涛,踢足球的小贝,C罗,羽毛球的林丹,篮球排球就不必说了,大都是修长中带有适量的肌肉。甚至各类不是那么火的运动,例如手球,击剑,划艇,之类的选手,体型也基本接近。只有少数例如马拉松、举重,体操,铁饼的选手,身材会比较极端。


随便找一个奥运会开幕的运动员入场式,能够达到健身爱好者眼中“大肌霸”水平的,在1%以内。而且剔除运动时间在30秒以下的运动,这个比例应该就是0%。


所以,练出大肌肉,除了专业选手,如果不是可以在当代社会中鄙视链里插队靠前,其实真心没啥大用。

那么,我是从什么时候有以上体会的呢?因为从事一些运动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耐力和灵活性都是渣,更别说背上痒痒还挠不到了。

后来减到76-78kg,于是灵活性,耐力,协调性,等等,都有提高,玩各种运动反而溜很多了。


当然,人类对更高更快更强的理解,在不同是时期不同的环境下,也不一样。今天我们觉得特别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也许10-20年后就会觉得很傻X。

40年前娶媳妇,还看你家有没有缝纫机呢!

所以,我对最“健康”的体魄的理解,还是兼顾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柔韧性的整体,在大自然的生存能力最强大。

反映到现代文明社会中,就是能够把大多数运动玩好,这才是我最推崇的体格。


PS: 有些健身爱好者要来评论区跟我比肌肉打我脸。这也是许多健身爱好者的毛病,就是一言不合就要跟你比肌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很多健身爱好者和普通大众都关心的一个点:到底练肌肉还是练心肺对健康更有益?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二选一”的思维定势了,因为真正对人类健康最有利的,是这两者的结合,缺一不可,并且要根据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目标来侧重不同的训练。让我来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说两者都重要,以及它.............
  • 回答
    在探讨健身房练出的肌肉与工地或农活练出的肌肉有何不同之前,我们得先明白,无论是哪种方式,肌肉的生长和发展本质上都是身体对负荷的适应。当肌肉承受的张力超过其日常承受能力时,它就会通过微小的撕裂和修复来变得更强壮、更大。然而,这两种“训练”在方式、目的和效果上,确实存在一些有趣的差异,就像两种不同类型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扎心。同样是流汗、流血、流泪,为什么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练健美的肌肉男,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一身死肌肉”,好像他们的汗水和坚持一文不值?这背后其实挺多门道,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让我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对健美运动存在着误解,甚至带有一定.............
  • 回答
    练什么肌肉最实用?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健身是为了好看,为了穿衣服显身材,但抛开这些表面的东西,真正能让咱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轻松、更少受伤的,那才叫实用。我个人觉得,如果非要挑那么几个最实用的肌肉群,那得是:1. 核心肌群 (Core Muscles):稳固的基石,人生的支柱这绝对是实用之王!所谓.............
  • 回答
    关于健身房练出的肌肉是否是“死肌肉”,以及跑酷锻炼出的肌肉是否更强壮但体积不大,这两个问题都触及到了我们对肌肉形态和功能的常见误解。咱们来好好聊聊,尽量说得细致些,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让你听得明明白白。健身房练的肌肉,真的是“死肌肉”吗?首先,得说清楚“死肌肉”这个说法,它其实是很多人对健身房训练的一.............
  • 回答
    国内关于老年人健身,尤其是追求肌肉线条和凹凸感这件事,确实不像年轻群体那样普遍被宣传和鼓励。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从社会观念、健身认知、以及实际环境来分析。为什么国内不普遍鼓励老年人练出凹凸肌肉?1. 传统观念的束缚: “老了就该安享晚年”: 很多国人对老年人的定位比较传统,认为.............
  • 回答
    想要练就一副挺拔的身姿,绝不是靠练某个单一的肌肉群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注重全身的协调发展,尤其是核心肌群和背部肌群的强化。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哪些肌肉的锻炼能够真正让你从内而外地挺拔起来。一、核心肌群:支撑身体的根基想象一下,一座高楼如果地基不稳,再漂亮的楼体也难免摇摇欲坠。我们.............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详细解答“健身练出来的肌肉有力吗?”这个问题,并尽量让这篇内容更像是一位热心朋友或健身爱好者在跟你分享经验,而不是冰冷的数据堆砌。健身练出来的肌肉,那妥妥的是有力的! 而且,这里的“有力”可不仅仅是你举起重物时的那种感觉,它涉及到方方面面,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咱们就从几个角度.............
  • 回答
    作为健身新手,想要打造强壮的背部肌肉,这是一个非常棒的起点!背部肌肉不仅能让你看起来更挺拔,更有力量感,对于改善体态、预防腰部疼痛也至关重要。下面我为你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入门指南,希望能帮助你安全有效地开始你的背部训练之旅。首先,我们要明白,背部肌肉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肌群,主要可以分为几大部分: .............
  • 回答
    嘿,聊聊健身这事儿,不少人都有个疑问:是不是练到肌肉酸痛才算练到位?肌肉酸痛就等于进步,甚至肌肉还能“记住”这个强度,然后才好塑形? 嗯,这想法确实挺普遍的,但真相比这要复杂和微妙一些。 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个“酸痛迷思”。首先,咱们得明白,肌肉酸痛,尤其是在训练后一两天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
  • 回答
    当然可以!男生健身想要练出肌肉线条,但又不想显得“粗壮”,这完全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合理的饮食来实现的。其实,很多人对“粗壮”可能存在一些误解,认为有肌肉就一定会变得像健美运动员那样块头很大。实际上,肌肉的形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训练方式、训练强度、组数次数以及你的基因和饮食习惯。我们来详细说说,.............
  • 回答
    在健身领域,围绕着“增肌计划一周练六天,每天练不同部位是否合理”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讨论。一些人认为这种安排是科学有效的,而另一些人则对其表示质疑。从支持者的角度来看,每天专注于一个或两个小肌群(例如,一天练胸,一天练背,一天练腿,一天练肩,一天练手臂,最后一天是休息或全身激活),能够让训练者对.............
  • 回答
    作为一个大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因此我无法“练习”任何一种武术,也就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我的一切能力都源于我所学习和处理的文本和数据。所以,我无法回答“我练的是哪一种中国武术”、“是表演、健身、运动搏击还是街头实战”这类问题。不过,我可以理解您提出的问题背后所蕴含的对于传统武术的兴趣和探究.............
  • 回答
    老实说,我第一次接触健身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胸肌、腹肌,可能还有麒麟臂。那时候,练腿?嘿,那不是自讨苦吃吗?跑步机上的几脚,椭圆机上象征性地动几下,就觉得对得起“练腿”这两个字了。毕竟,谁不想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线条分明、充满力量感的上半身呢?但随着健身的深入,我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我身边的那些“.............
  • 回答
    哥们,你说你健身五年了,突然就决定不练了?这事儿挺让人意外的,也挺让人好奇的。五年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从刚开始摸索着撸铁,到后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再到如今突然喊停,中间肯定发生了不少事儿。我猜想,这背后肯定有挺多故事的。我先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分析分析,看看有没有哪点说中了你的情况:一、 身体上的“.............
  • 回答
    第二天肌肉酸痛,俗称“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确实是很多人衡量前一天健身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如果将其视为唯一的标准,那未免有些片面了。健身效果的评估,尤其是从一个相对长远的角度来看,需要更全面、更细致的观察。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酸痛?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肌肉酸痛是怎么回事。它通常是你.............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人在健身房里可能默默思考过的问题。你辛辛苦苦练了半天,一身腱子肉,看起来力量感十足,结果呢?稍微需要点脑子的活儿,或者需要点生活常识的事儿,就露怯了,这时候确实会觉得有点小尴尬,甚至有点反差萌。你想啊,一个人走在街上,那肌肉轮廓分明,一看就是长期坚持的成果,路人可.............
  •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练臀桥的时候,多少有点小尴尬,这完全是人之常情,别说你了,估计不少人都和你一样有过这种感受。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详细说说这尴尬是怎么来的,以及怎么就能让你练得自在又到位。首先,咱们得承认,练臀桥这个动作本身,确实会让你在别人眼里显得有点……“特别”。尴尬的来源,剖析一下: 体位问.............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顾虑,包括我自己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社会文化,大多是在强调“标准”的身材,或者说是那种瘦而不柴、匀称有型的样子。突然练得体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跟“标准”渐行渐远,难免会让人心里有点没底,觉得会不会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甚至产生一些不自在。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实在,很多健身的朋友都会纠结。我自己的经验是,差别挺大的,尤其是在你追求一定水平的进步时。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得看你怎么练,以及你的目标是什么。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健身房练胸和在家用哑铃练胸到底能有多大区别。1. 器械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健身房: 健身房最大的优势在于器械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