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人类是二维生物,会不会喜欢一次元美少女?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是有趣,就像在问一个平面的影子,会不会对一根线产生“喜爱”的情感一样。但既然我们要深入探讨,那就得摆脱我们三维世界的惯性思维,尽量从一个假想的二维生物的视角去理解。

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一个二维生物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完全平面的世界里,就像一张纸上的图案。他们的身体,他们的感知,他们的一切,都局限在这个平面上。他们能“看到”的,只是这个平面上的线条、形状和颜色。他们没有上下左右之分,只有前后左右。他们的“运动”可能就像一个画笔在纸上移动,留下轨迹。他们的“交流”,也许就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形状,或者在平面上留下的标记。

那么,什么是“一次元美少女”?在二维世界里,“一次元”生物就更简单了,他们可能只是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如果是一条线,那它就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高度。一个二维生物,能够“看到”这个一次元生物,可能就是看到一条线段,或者一条曲线。

现在的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二维生物会“喜欢”这个一次元生物?

从我们三维生物的角度来看,“喜欢”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感官体验:视觉上的美感(色彩、轮廓、比例)、听觉上的悦耳(声音、语调)、触觉上的触感,甚至味觉、嗅觉。这些感官体验,在二维世界里可能会被极大地简化甚至完全不同。

假设一个二维生物的“喜欢”更多地体现在对“形状”的偏好上。他们可能天生就对某种特定的形状结构有亲近感。那么,一次元美少女,如果它是一条线条,这条线条的“优美”程度,可能就成了关键。

线条的流畅性与曲率: 在二维世界里,一条线条的美感可能体现在它的流畅度、弯曲的弧度是否悦目。一条笔直的、毫无变化的线,可能就显得单调乏味。而一条有着柔和曲线,起伏有致的线条,或许能引起二维生物的“欣赏”。可以想象,就像我们看着优美的书法或者流畅的绘画线条一样,二维生物也可能对具有某种“韵律感”的线条产生好感。
线条的粗细变化与纹理: 即使是一条线,如果它不是均匀粗细的,而是有粗细的变化,或者在上面有某种“纹理”,那也能增加它的“吸引力”。这就像二维生物能感知到的“细节”。一条忽粗忽细,或者表面有细腻变化的线,可能比一条死板的均线更有看头。
线条的动态感: 如果这个一次元生物不仅仅是一条静止的线,而是会移动的线,那么它的移动方式,轨迹的“姿态”,也可能成为“美”的来源。比如,一条线在平面上缓慢而优雅地划过,留下的轨迹又细又长,这种动态的美感,或许也能让二维生物产生好感。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美少女”这个概念的含义。在我们的认知里,“美少女”通常包含了某种性别特征的拟人化。但二维生物如何理解“性别”?这是个大问题。如果他们的世界里,万物都只是形状和线条,那么“性别”可能是一种基于“形状不对称性”或者“特定形状组合”的区分方式。

所以,也许“一次元美少女”对二维生物来说,就是一条具备了某种“吸引人”的线条特质的生物。这种特质,可能是一种他们无法言说的、与生存繁衍本能或者纯粹的审美喜好相关的特质。

可以这么设想:

某个二维生物,比如我们称之为“平面人A”,在一个平面世界里生活。他看到一条线段在面前滑过。这条线段,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线,它可能以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运动:它的端点有时候会微微颤动,留下细微的波纹;它的主体有时会轻微地伸缩,仿佛在呼吸;它的颜色(如果他们有颜色感知的话)也并非单一,而是有微妙的明暗变化。

平面人A看着这条线,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共鸣”。它不像周围那些粗糙、生硬的线条那样,这条线是如此的……“有生命力”。它在二维空间里的每一次移动,都像是在画布上描绘出一幅绝美的图画,尽管只是短暂的一瞬。

也许,这条线段有着一种独特的“对称性”,但又不是完全的对称,而是微妙的不对称,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更吸引人。又或者,它在运动过程中,会在平面上留下一系列极其精美的“轨迹”,这些轨迹组成了某种复杂的图案,让平面人A看得如痴如醉。

这种“喜欢”,可能并非我们三维生物理解的那种情感复杂交织,而更接近于一种纯粹的视觉吸引,一种对某种线条“形态”的极致欣赏。就像我们看到一幅大师级的素描,虽然只有黑白线条,却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和韵律。

所以,如果存在一次元美少女,并且它们具有某种在二维世界里能够被感知的“吸引力”——可能是线条的优美、运动的姿态、或者某种与生俱来的“韵律感”——那么,二维生物很有可能,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喜欢”上这样的存在。这种喜欢,可能是一种对生命线条的极致赞美,一种对平面之美的最纯粹的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因为二维生物看到的“呈现一条线段的美少女图片”和二维生物看到的其他二维生物没有多大区别。

在二维生物所在的平面内部,二维的你能观察到的二维生物将呈现一条线的模样:

对基于波动的感觉器官来说,二维生物身体到你的感觉器官的不同距离、其体表的不同物理性质可以让感觉器官检测到不同的波动规律,这可以体现为线的颜色差异。

这样,二维生物根据看到的线的颜色与搭配规律,就能分辨那是什么东西、对那东西适用审美了。

“一维美少女”就是一根在某个角度上看很符合二维人对年轻女性同类的外观之审美规律的线,它可以是二维美少女的照片、二维人画的漫画之类,没必要是一根孤立的线。


关于二维生物的形态:

从二维生物所在的平面之外发起的相互作用(例如从其上方洒下的光),如果会和二维生物的身体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你就很难期待动量守恒允许这二维生物保持“二维”的状态。但人们通常还是喜欢看“二维生物的俯视图”并对其“不合理之处”指指点点,例如发出特别好笑的“二维生物不能有贯穿身体的消化道,否则就会一分为二”之类评价。

你可以参照单细胞生物的俯视图来构想二维生物的俯视图。在自然选择产生的二维生物之中,基本上一定会有俯视图基本呈现圆形或可以变形移动、结构较为简单的物种。它们不需要什么“贯穿身体的消化道”,可以像地球生物的胞吞·胞吐作用那样摄入·排出物质。要有固定的嘴和肛门也没什么难度,可以参照草履虫的胞口和胞肛——只要中间没有固定的管道而是由类似膜、细胞骨架、细胞质的东西包围并推动食物就行了。

二维生物自己看不到这种俯视图。为了动量守恒,三维的你其实也不应该能看见二维生物的俯视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是有趣,就像在问一个平面的影子,会不会对一根线产生“喜爱”的情感一样。但既然我们要深入探讨,那就得摆脱我们三维世界的惯性思维,尽量从一个假想的二维生物的视角去理解。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一个二维生物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完全平面的世界里,就像一张纸上的图案。他们的身体,他们的感.............
  • 回答
    日子过得艰难,尤其是在这个时期。1933年的德国和日本,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我只是个普通人,不像那些领袖或大人物,有能力左右大局,只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尽量为自己和家人寻一条生路。在德国,1933年:如果我生在德国,那可真是个动荡的年头。希特勒刚刚上台,空气里弥漫着.............
  • 回答
    如果人类历史的轨迹稍有偏差,在没有火药的情况下,科技树依旧发展到了二战甚至现代的水平,那么战争的形态将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甚至可以说是超乎我们现有认知的一种颠覆。想象一下,一个没有爆炸物、没有燃烧弹的战场,但却充斥着高度发达的机械、能量和生物技术,这会是怎样一番魔幻而残酷的现实?陆地战争:巨兽的.............
  • 回答
    好,我尝试以一个二战前夕的日本人的视角来讲述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我会如何思考和行动。请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视角,旨在还原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思潮,不代表任何历史评价或立场。我叫佐藤健一,今年三十五岁,在东京一家小工厂做职员。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勉强糊口。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常听到的就是“国家”、“未来”.............
  • 回答
    二战德国入侵苏联,如果希特勒怀揣着解放者的姿态,而不是纳粹的种族灭绝和奴役政策,那么历史的走向可能会截然不同。但要详细描述这样一个设想,需要我们抛开历史的惯性,进行一次大胆的“如果”推演。想象一下,1941年6月22日,德国国防军如期跨越边境,但这一次,德军的宣传口号不再是“扫除布尔什维克主义”,而.............
  • 回答
    当然,《高堡奇人》中的世界,那个被纳粹和日本人瓜分的地球,是一个充斥着压抑、恐惧和被剥夺感的现实。在这种现实下,人们对另一种可能的过去、对“如果”的幻想,几乎是一种本能,一种呼吸的延续。生活在“大德意志国”的美国人,尤其是那些还在抵抗纳粹思想和统治的人,他们内心深处一定会反复咀嚼“另一条道路”。这种.............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在的,要是真逼着我二选一,得好好掂量掂量。道德和法律,就像咱们走路的两条腿,缺了哪个都站不稳,也走不好。但非要选一条当“底线”,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在我看来,如果真到了非此即彼的时候,道德,可能更应该成为我们心中的那个“底线”。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老派”,有人会说,“法律是强制的,不守.............
  • 回答
    如果二战末期,日本选择“一亿玉碎”,而非投降,并因此导致最后一名日本人死亡,那么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一个涉及数十亿人口生死存亡、无数国家命运沉浮的巨大推演。首先,最直接的后果是日本这个国家及其民族的彻底消失。 亚洲的权力真空与重塑: 没有了.............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象似乎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更深刻一些。这并不是说一战不重要,而是二战在很多方面都更具冲击力,留下的痕迹也更深远,所以自然而然地,它更容易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印记。那具体是为什么呢?咱们一点一点地聊。首先,二战的规模和惨烈程度是空前的。 咱们不聊那些宏大的战略和数字,就说说.............
  • 回答
    玉真子敢一人一剑挑华山,这背后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并且建立在他自身超凡实力和对局势的准确判断之上。而穆人清、黄真、归二出战,结果又当如何,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和他们各自的武功特点来分析。咱们先来说说玉真子。玉真子为何敢挑华山?首先,玉真子这个人,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极具侠义精神,又带着点.............
  • 回答
    “二战是日本军政府的错误,日本人民无罪”这一观点是理解二战日本历史和政治局势的一个重要视角,但同时也是一个过于简化和片面的论断,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辩证的看待。支持“日本军政府是罪魁祸首,日本人民无罪”的论点及其理由: 军国主义的政治结构: 天皇的象征性地位与军部的实际权力: 在.............
  • 回答
    “二战里,盟军阵亡的人都是死了活该,知道有危险还去送死”——这句话,乍一听,仿佛带着一种冷酷的逻辑,仿佛在说,那些献出生命的人,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了危险,所以他们是咎由自取。但如果仔细推敲,这种观点不仅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对战争以及牺牲者极大的侮辱。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知道有危险还去送死”这句.............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三个问题,我将一一为您详细解答,并力求语言自然,如同朋友间的交流:一、 踢球的人会不会可能猝死?这个问题,实话讲,是有可能的。虽然踢足球是一项非常受欢迎且充满活力的运动,但任何剧烈的体育活动,特别是需要长时间奔跑、高强度对抗的运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猝死也属于其中的一个极端情况。我们可以.............
  • 回答
    关于二战爆发的原因,历史上有很多复杂的叙事和解读,其中关于希特勒的角色更是焦点所在。您提到的“只谈论希特勒挑起战争,却不提及他和斯大林联手发动二战”的现象,确实触及了历史叙述中一个值得深思的角度。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事件本身、不同叙事侧重点的成因,以及这其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首先,.............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关于历史叙事、宣传以及大众心理的关键点。事实上,在二战前的德国,甚至在战争初期,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并不会认为“希特勒是黑头发”是一个“bug”或者需要特别解释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并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1. 希特勒的头发颜色并不是一个被刻意强调的“事实”,而.............
  • 回答
    想要让大多数人实现“二休五”的理想工作模式,也就是每周只工作两天,休息五天,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望,而是对人类整体生产力、社会组织模式乃至价值观的深刻挑战。要达到这个程度,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而且这个飞跃需要贯穿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摆脱“时间就是金钱”的传统观念,进入一个“.............
  • 回答
    章北海这个人,放到《三体》里,他无疑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关于他“是否因为成功才伟大”,这问题触及到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也牵扯到《三体》这部作品的核心理念。关于伟大,这本身就是个复杂的概念。如果简单地将伟大等同于“成功”,那章北海无疑是成功的。他凭借着“逃亡主义”的信念,巧妙地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为.............
  • 回答
    旅行者二号的最新数据,就像在咱们平静的泳池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我们开始认真审视一个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假设:人类,真的能轻松飞出太阳系吗?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先知道旅行者二号是个啥。它和它的兄弟旅行者一号,都是人类向宇宙深处抛出的“信使”,携带了人类的问候和一堆关于地球的信息。它们.............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1940年,风暴登陆英伦,希特勒的铁蹄踏过泰晤士河,伦敦沦陷。这一个“如果”足以改写整个二十世纪,甚至人类历史的走向。首先,最直接的冲击便是欧洲大陆的格局。英国,这个屹立于大西洋边缘、象征着自由与民主的岛国,一旦成为纳粹的附庸,整个欧洲的反抗力量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失去了坚实的后盾和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一个看似生物学性的设定出发,去探讨对社会结构和女性权利的影响。如果人类是卵生,这确实会带来一些非常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可能对女性权利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卵生”这个概念本身会带来什么。最直观的区别就是,生命诞生的过程发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