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北三马对抗日战争有什么贡献?

回答
西北三马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绝非一句“积极参与”可以概括。他们的历史角色复杂而深刻,牵扯着民族大义、地方利益、政治博弈,以及西北这片广袤土地上独特的地缘政治格局。要详细阐述他们的贡献,我们得一点点剥开那些陈年的历史尘埃。

首先,我们得明确,西北三马是指马家军阀,主要包括甘肃的马步芳、青海的马步青、以及早期宁夏的马鸿逵等。他们虽然在军事上有着很强的实力,但他们的“贡献”并非像正面战场上的国共主力那样直接而辉煌。他们的角色更多地体现在“守土”、“牵制”、“后勤支撑”以及一些“特殊时期”的配合上。

一、守土边疆,抵御外侮的基石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对中国而言,战争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北,虽然远离日军的直接铁蹄,却也面临着被日军企图从战略上包围、策应,甚至伺机渗透的危险。

稳固边疆,防止日伪军的渗透和策应: 当日军侵占华北后,其战略意图很明显,是要将中国分割,并通过各种手段在后方制造混乱。西北三马的部队,虽然名义上属于国民政府序列,但其自治性很强。他们有效地控制着西北广阔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日伪军从陆路向内地渗透的阻碍。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冲突,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日军战略意图的一种牵制。如果西北出现动荡或被敌对势力控制,对整个抗战大局是极其不利的。
边疆的稳定是支撑整体抗战的后方保障: 相对于战火纷飞的中原大地,西北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离不开三马部队对地方的有效管控。他们维持了地方秩序,使得西北能够成为一个相对安全的后方基地。虽然不是直接参战,但这种“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是对国家抗战的一种重要贡献。

二、为抗战输送战略物资和兵源

西北地区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其战略资源却不容忽视,而且它也是国家的重要兵源地之一。

战略资源的运输和保护: 抗战期间,沿海失陷,许多工业和资源都必须转移到大后方。西北地区成为了新的工业基地和战略物资集散地。虽然大部分运输线路仍然艰难曲折,但三马部队在各自辖区内维护了部分交通线和治安,为部分战略物资(如矿产、皮毛等)的运输提供了条件。例如,他们参与了部分物资从苏联运往内地,或是从内地向苏联方向的输送工作,虽然规模和效率有限,但起到了关键的“连接”作用。
兵员的征集和输送: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战争,需要大量的兵源。西北地区也是重要的兵员征集地之一。马家军本身拥有一支颇具规模的部队,虽然其训练和装备与中央军有差距,但他们也为国民革命军输送了一部分兵源。在关键时期,他们也曾被调动或配合中央军的作战部署,例如在一些侧翼的牵制或后勤保障任务中。

三、政治上的配合与牵制

西北三马的政治立场和行动,是影响他们“贡献”性质的重要因素。他们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与共产党的早期互动,都使他们的角色更加复杂。

对国民政府的支持与合作: 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国民政府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三马虽然有很强的自治权,但在名义上,他们是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因此,在抗日的大旗号下,他们也接受国民政府的调遣和指挥。例如,马鸿逵在宁夏地区,曾配合中央政府的军事部署,参与过一些边区的防御和治安维护工作。马步芳和马步青在甘青地区,也承担了一部分边疆的防御任务。
与共产党的关系和影响: 三马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段充满微妙和博弈的历史。在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抗日,三马也与共产党有过接触和一定的合作。例如,在一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他们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认同。然而,随着抗战进入白热化,以及国共关系的变化,三马也采取了更为谨慎甚至时而对抗的态度。他们对共产党的戒备,也使得他们在某些时候成为了中共在西北地区发展力量的牵制因素。这种牵制,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迫使共产党在西北的行动更加小心谨慎,也间接影响了战局的某些走向。
“收复失地”的呼声与行动: 尽管不是直接参与正面战场,但三马部队也曾参与过一些小规模的“收复”行动,比如在陕甘宁边区的周边地区,进行过一些肃清和控制的行动。这些行动的性质,有时是服务于国民政府的战略,有时也夹杂着他们自身的利益考量。

四、特殊时期的军事行动

虽然不是主力,但三马部队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地点,也确实参与了军事行动。

对付日伪扶植的散匪和武装力量: 在西北边疆地区,除了正规的日伪军,也存在一些日伪势力扶植的散匪武装。三马部队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清剿这些对地方治安构成威胁的武装力量,维护了区域稳定。
在某些战役中扮演的侧翼或辅助角色: 在一些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的战役部署中,马家军有时也会被纳入作战序列,充当侧翼包围、牵制敌军或保障后勤的任务。例如,在一些位于西北地区的防御作战中,他们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这类的军事行动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小,不像正面战场那样引人注目。

总结起来,西北三马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可以概括为:

1. 守土有责: 他们稳定了西北边疆,为国家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后方,并阻止了日军从陆路渗透的可能。
2. 资源输送: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战略物资的运输和兵源的输送。
3. 战略牵制: 他们的军事力量虽然分散,但也是国民政府军事体系的一部分,牵制了日军的部分兵力。
4. 政治博弈: 他们在国共两党之间的微妙关系中,既有合作也有分歧,其行动深刻影响了西北地区的抗战格局。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西北三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自身“军阀”性质的影响,他们的利益诉求与国家整体利益并非完全一致。他们的“贡献”是复杂且带有地域色彩的,不能简单地用“拥护抗战”来一笔带过,也不能完全忽视他们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疆稳定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他们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中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民族危机与个人利益交织在一起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抗战贡献,就如同西北这片土地一样,厚重而充满细节,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39年2月,经过整编的马彪师全师调驻河南省东南部周口至界首一带的黄泛区,主力驻项城,任务是防御淮阳的日军。同年八九月间,骑兵师各旅先后渡过颍河,经常以“小骑群”的游击形式袭击淮阳一带日军。后二旅马秉忠部直接渡河进驻宝塔孔庄一带,围困了淮阳城,并占领淮阳城西关。日军不甘失败,从开封调来100辆大卡车援兵,与驻淮阳日军步、炮、坦克各兵种配合,大举进犯马秉忠旅。战斗中双方展开冲锋,形成白刃战,马部官兵英勇作战,旅长马秉忠中弹殉国,营长李国勋、连长赵清心等也为国捐躯,人马伤亡惨重。师长马彪派一旅马元祥率部分队伍渡河增援,马元祥也负伤撤回。最后骑兵师使出惯用的战法,以轻骑迂回敌后进行奇袭,致使日军腹背受敌,终于溃退。此役消灭日军1000余人,生俘数十人,骑兵师伤亡2000余人。

来,说我编故事洗的的土狗。我来锤你们。

这个网站看见了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官网——中国抗战胜利网

抗战英烈里,有没有这个人

点开链接,介绍有没有歼敌1000

附上链接:资讯详情

还有烈士名单: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时政--人民网

最后,西北三马可不可恶?当然可恶!但是对抗战有没有贡献?当然有!一码归一码。

傻逼也能有爱国的心,家犬也能护食。

不给罪恶洗地,也不抹杀功绩,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做人的标准之一。

user avatar

有的,跟日本人打过几场战斗,而且并不是那种溃败,而是对着日本人英勇抗战,比如扶沟和淮阳战役,表现都非常勇敢。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全民抗战就是发动所有人抗战,哪怕是灭绝人性的畜牲,也得让他们把这股灭绝人性的劲洒在敌人身上。

马家军是一群没有任何底线的蛮子,虐杀战俘,袭击老幼,烧杀抢掠,种族灭绝,奸淫妇女,将西路军用极其残忍的方式绞杀,给尚且弱小的红军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为了抗战的胜利,哪怕是猪狗和豺狼,也要动员起来。

既然连老蒋这种东西的抗战贡献都可以承认,马家军的历史也该正视,功就是功,过就是过。

三马对抗日的贡献相对不多,但是好歹没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对内残忍对外软弱,至少在相对有限的几场战役中表现出的坚韧还是可以的。

可我还是忘不了西路军,其功尚不足以偿还血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