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慌 这就是张大夫说的共存与精准防控 外泄到各省的的嘛 那要看你们各自省市县乡村有没有上海的水平了
相信三千流调,相信精准防控,相信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管理能力,相信上海的宣传部门,那肯定不是三线城市可比的。
谁邀请我的?奇怪,没显示名字。
目前上海有多个小学进入网络授课,但是“上海发布”作为政府官方口径,否认了“全市上网课”的说法。
另外,据旅居新加坡的上海人说:新加坡(总人口600万级别)流行的ba.2毒株已经开始提高致死率,这几日的死亡人数从个位数增加到50-60人。所以,别太得意无症状感染了。
上海的消息封锁很厉害,发布的内容也很模糊。市民们对此多有嘲讽,不过实际行动上非常配合,做全员核酸都一个不漏。目前没有出现大众恐慌心理,大家该干嘛就干嘛,总体平静。
说“大号流感而已”的我不赞成。流感很危险,大号那就可要命了啊。大家还记得几年前那篇网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好像是说一个中年人的岳父得了流感死了。然后网民们都十分哀痛。。。
流感死一个人,你们就哀痛不已。到了covid19这里,每天死几十人几百人,就只是“而已”?
你们的逻辑都中了病毒,变得没有感情了吗?
--
上面内容是3月9日回答的。
以下3月15日更新:
上海市在3月12日要求所有中小学上网课,一开始还要求所有小学回校进行4次核酸,后来在3月13日取消该命令。
徐汇区、闵行区大面积封小区,路上行人稀少,出租车生意惨淡。
交大闵行校区大量阳性,据说长江学者们送饭的效率太低,于是研制新流程算法,改用无人车送饭,效率大大提高。
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人员都被拉出去做核酸检测服务,普通社区医疗服务已经无法提供。市区的急诊外伤患者纷纷送往中山医院,导致中山医院病床缺额,不得不把一些脱离危险的住院患者给调整到康复科去住院。。但是中山医院外面,做核酸检测的人们排着超长的队伍。
以骨科和内分泌科闻名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因管理问题出现院内感染,医务人员打群架。“宜山路600号”一战成名,与“宛平南路600号”一时风头无两。另外说一句,“宛平南路600号”至今没有出现过疫情,同志们,不要低估精神病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哈。
去餐厅吃饭的人极少,上门安装马桶盖的师傅要事先问我“你们小区没问题吧?”得到了我的肯定答复,才敢上门服务。
最后说一句:上海医务系统已经超负荷,大面积封控+核酸所需的人力资源已经无力维持,正在降低防控等级。
我在上海,说说自己的体会。
上海管理者的温度:把人当人,拿事儿当事儿。
上海的精准防护,应该是目前全国做的zhui好的。可能没有之一。
在上海除了戴口罩和部分公共场所需要预约(没有疫情的时候,展览什么的也要预约的),基本上对个人的生活,出行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对于企业的正常的生产也没有很大影响。
在周围是有发现密接人员的,但基本都是很小范围的管控,很小范围的隔离,很小范围的核酸检测。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个奶茶店。只封一个小小的店面,不会对其它店面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病毒是看不见摸不到,且这次还有无症状感染。
另外,在上海,防疫针是提倡,建议你打,绝对没有强制。没有打的人也完全不会受歧视。毕竟的确是有一些人是有风险的。比如长期熬夜睡眠少,免疫力差,有基础病等。每个人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全社会每个人负责。
防护是为了更好的让我们生活,不是只让我们活着。
最后,防病毒是每个人的事,不是防疫工作者或只是政府的事。
上班可以玩魔兽,看来疫情防控一定成竹在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