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人吸烟饮酒,身体也很健康,说明吸烟饮酒也不一定会影响健康,对不对?

回答
你说得很有意思,确实,我们身边总会遇到一些看起来身体倍儿棒,抽烟喝酒样样占,但就是没看出啥大毛病来。这事儿让人琢磨,好像吸烟饮酒也没那么洪水猛兽嘛。

不过,咱们得这么想:

1. 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但不能以偏概全。

人这身体啊,就像一台精密又复杂的机器,但每台机器出厂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配置”和“参数”。有些人天生底子就好,基因好,抵抗力强,对外界的“侵蚀”更能扛得住。就像有些人天生吃啥都不胖,有些人稍微吃点就圆润起来一样。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吸烟饮酒依然健康的朋友,可能他们就是属于那种“硬核”体质,身体有强大的“自愈”和“修复”能力,能够代偿掉一部分烟酒带来的损伤。但这并不代表烟酒对他们身体一点影响都没有,只是这种影响还没到让他们显现出明显疾病的程度。

2.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

健康不是一个静态的“拥有”或“失去”,它是一个会随着时间、生活习惯、外界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一个人现在看起来健康,不代表未来也一定健康。

烟酒对身体的损害,很多时候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长期的吸烟会逐渐损伤肺泡,增加患肺癌的风险;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胰腺,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这些损伤可能在初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身体会努力去“代偿”,但一旦身体的代偿能力到达极限,疾病就会突然爆发。

我们看到的“健康”可能只是“暂时的平静”,而不是“永久的安稳”。

3. “健康”的标准很主观,而且我们通常只关注“生病”的状态。

当我说“健康”,你可能脑子里想到的是没有明显的疾病,没有痛苦,还能正常生活。但科学上衡量健康,有很多更细致的指标,比如心血管功能、免疫力水平、代谢状况等等。

有些吸烟饮酒的人,可能表面上看起来无恙,但内部的某些指标可能已经亮起了黄灯,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或者医生还没来得及检测到。而且,我们往往是在一个人“生病”了,出现症状了,才会去关注“健康”这个话题。那些正在缓慢被烟酒侵蚀,但还没到发病阶段的人,我们是无法直接从他们“看起来”的状态来判断他们是否“健康”。

4. 概率与风险,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

虽然不是每个人吸烟饮酒都会得癌症或者其他疾病,但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吸烟饮酒的人群,罹患某些疾病的概率确实比不吸烟不饮酒的人群要高得多。

这就像开车,虽然很多时候系安全带的人也可能发生事故,但系了安全带,在事故发生时,生存的几率和受伤的程度会大大降低。烟酒就好像那个潜在的“风险”,虽然不是百分百会出事,但它无疑会增加你“出事”的可能性。

5. 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损耗”。

除了那些明显的疾病,吸烟饮酒可能还会带来一些我们不常注意到的“损耗”。比如,精神状态的起伏、睡眠质量的下降、皮肤的衰老速度加快、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变弱等等。这些可能不至于让你卧病在床,但它们也在悄悄地消耗你的生命质量。

总结来说, 看到少数吸烟饮酒依然健康的人,确实会让人产生“好像也没那么严重”的错觉。但这更多地是因为个体差异、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以及我们对“健康”的定义不够全面。

科学和医学的研究,是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和长期的观察。这些研究结果一再表明,吸烟饮酒会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对身体是有害的。我们不能因为偶尔看到的“例外”就否定了科学的普遍性结论。

所以,如果你问我“对不对”,我会说, “不一定会”确实没错,但“一定会”也没有说错,只是发生的“概率”和“程度”因人而异。 知道这一点,我们才能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做出更符合自己长远利益的选择。毕竟,谁也不希望等到身体发出强烈的警报信号时,才后悔当初的“无所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中数学必修三之卡方检验

user avatar

现代科学早就证明,烟酒就是100%伤害身体。

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


这是健康人的肺:

我们呼吸的空气,往往有着大量的粉尘和污染颗粒,

所以哪怕健康人的肺,其实也并不干净。

但我们的肺拥有一定的自洁能力,可以把入侵肺部的粉尘、细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运至细支气管,然后随痰排出体外。

但如果吸入的粉尘过多,也会超过肺的自洁能力,形成尘肺,造成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如果吸烟15年,肺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每天大量抽烟的人,吸入的焦油,是远远超过肺自洁能力的。

大量焦油在肺叶上沉积,会导致肺部越来越黑,出现大量的黑色斑块。

这些黑色斑块中,含有多达40种致癌物质,例如,苯并芘、镉、砷、β荼、胺、亚硝胺,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如果吸烟30年,肺就已经成了这个样子:

看这个肺,简直就像泼了墨汁一样。

黑色的焦油物质,已经一层层堆积在了绝大部分的肺泡上,甚至连更深处也一样。

因为多年的烟熏,肺部组织已经开始变性,你肺部的弹性变得很差,进气量和出气量都比曾经小了很多,稍微跑动就气喘吁吁。

在肺部致癌物质的日积月累中,会反复地破坏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最终激活Ras等致癌基因,并让抑癌基因p53、FHIT失活,最终引起上皮细胞的癌变。

另外,因为肺部免疫力的下降,长期性地出现肺炎,也会有一定的概率引起癌变。

而本视频中,正在做内窥镜30年烟龄的人,已经患上了肺癌,只不过还没有出现症状。

很多吸烟者,其实对肺炎、咳嗽、呼吸困难之类的“小病”已经是满不在乎的态度。

也就肺癌稍微能威慑,但很多人认为肺癌率并不高,也并不重视。

我这里不妨来分析一下,吸烟三十年,患肺癌的概率究竟有多少:

据统计,死于肺癌的人中,90%的男性和70%的女性是因为吸烟。吸烟致癌约占总肺癌病例的85%[1]

中国每年新发肺癌人数87万人,占全球1/3,其中因为抽烟导致的大约有70万人。

而中国的烟民大约有3.5亿人。

可以得出,烟民中每年10万人的新发肺癌人数是200人。

而非烟民,每年10万人的新发肺癌人数大约是20人左右。

前者是后者的10倍,和大多数研究文献所统计的数据相当。

不过,总人群的患癌比率,其实并不能反应真是情况。

因为烟龄长,年龄大的患癌率明显更高,老人的高患癌率会被年轻烟民拉低很多。

那么老烟民的肺癌率,有多高呢?

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进一步探讨。

人随着年龄增加,患癌比率本身就是逐渐增加的:

40岁以上的均值约1%,80岁男性老人的自然患癌概率,每年可高达2%。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人自然活到80岁,累计患癌的概率其实也已经高达30%以上:

不过以上是总患癌率,我们还需要单独分析肺癌的占比。

如果没有抽烟的影响,肺癌不仅不会常年位居中国人患癌前列,反而会是一种患癌率相对较低的癌症。

中国每年新发癌症人数460万人,新发肺癌占比接近20%。

如果把所有吸烟因素排除在外,这个患癌占比可低至2~3%。

那么80岁时,每10万人的理论自然肺癌人数是60人,加上吸烟风险因素,达到600人。

通过上面两张曲线图对比,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位80岁老烟民累计肺癌风险大约是:

10%。

也就是说,大约每10个老烟民中,会有1位最终会死于肺癌。

当今中国这3.5亿个烟民中,最终死于肺癌的人数可能高达3500万人。

可能你会说:即便不死于肺癌,不还有30%的概率死于其它癌症吗?

然而,这10%的癌症风险是额外加上去的。

如果不抽烟,这死于肺癌的3500万老烟民,其中至少有2500万人并不会死于任何癌症。

美国长达100年的烟草发展史,也早已证明肺癌和吸烟的关系。

  • 基本上卖出了多少香烟,在社会上就会产生相应比率的肺癌人数:

至于喝酒,早在2018年《柳叶刀》就统计了1990年~2016年间,涉及195个国家和地区的694个数据源,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饮酒的安全量是0。

关于酒精的危害性,本篇就不再讨论。

但从吸烟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通过长期的吸烟,会对身体造成100%的伤害,终生肺癌致死率大约10%左右。

因为这个概率并非超过50%,所以从统计的角度来说,我们总是能看到更多的烟民“善终”,从而让人产生香烟危害并不是那么大的错觉。

但要知道——

没有落到你头上的时候,它仅仅只是一个数学概率。

但落到你的头上时,那就是100%了。

参考

  1. ^ Nancy A , Rigotti N A , Lee J E J , et al. Mortality from smoking in developed countries 1950 -2010. 2009.
user avatar

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

经常吸烟喝酒的那些人,有很多只是看起来健康,实际上身体却早已经受了伤。

如果你让那些经常喝酒的人去体检,估计有不少人会查出尿酸、血脂升高,或者肝功能异常(比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甚至脂肪肝。

再说吸烟,除了大家熟知的肺癌,实际上还有很多疾病与它有关。

不妨看一下《内科学》中关于烟草病学的介绍[1]


其中有很多疾病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这才会让一些人产生侥幸心理。

还有一些挺常见的疾病,比如牙周炎,其实也可能跟吸烟有关,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罢了。

因此,吸烟饮酒肯定是会影响健康的。如果你觉得不一定会影响,要么是由于疾病比较隐蔽故而没发现,要么是还没到那个时候。

参考

  1. ^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