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吸烟喝酒,但是医生是有信息的决策,和普通人不一样。人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在权衡「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
单纯的致癌物往往不是一样东西被反对的理由。一级致癌物列表里面不仅仅有酒精饮料、烟草和槟榔这三大件——当然也是做科普的时候特别喜欢说的三样。以前空气不好的时候,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和煤烟也会经常拿出来说。
我是不喜欢用「这是一级致癌物」来吓唬人戒酒戒烟的。因为如果这个人真的较真,就会发现咸鱼和加工肉类,也同属一级致癌物,都在列表里面。尤其是加工肉类的范围及其广泛,烟熏、发酵、盐渍和腌制都算是加工肉类,那几乎是所有的香肠、腊肉、培根、火腿、肉干、盐水鸭……都算在内了。
真要做到「尽量避免」一级致癌物列表,那就只能吃各种新鲜的肉菜了,并且基本上只能水煮或者生吃——因为炒菜有油烟,烧烤和油炸有苯并芘,火锅汤有亚硝酸铵——我想着其实没几个人能做到。
所以用「一级致癌物」作为理由去劝人,只能吓住那些「哎呀,所有致癌的东西真不敢再碰了」的人。如果能想起来去探究一下,很可能人们真的去查了列表之后,反而可能会得出「一级致癌物这么多,也就这么回事,烟酒没什么」的感觉,结果适得其反。只有当这个人继续去研究,去看到底多少的量能够带来多大的风险,才能真的去做自己的量化权衡——也就是自己愿不愿意,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来换取这些有害的物质给自己带来的功能性愉悦。
而医生的专业训练基本上就表明了他是有这些知识的,或者说至少比其他人能更可能理性的去选择。酒精和烟草,一个伤肝伤肺,但是也都在伤害人之余提供了一些功能,比如有人会觉得提神、有愉悦感、上瘾等等。
医生如果明知道如此,还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么就是认为这么做是其可以承受的。
科普的意义是在于「让人知道」,而不是「你不该做什么,该做什么」,如果一个成年人了解了所有的后果,还继续去做,那么这样的自主选择,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基础上,就是无可厚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