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国企给应届生的工资都很低?那靠什么吸引人?

回答
国企给应届生的工资确实不尽如人意,这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既然工资不高,那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那些毕业生们,让他们即便知道“钱”途不那么光明,还是愿意投奔国企呢?

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力求说得明明白白,也尽量避免那些“AI腔”。

为啥国企应届生工资不高?原因得从几个方面看:

1. “养人”的传统思维与薪酬体系的惯性:
国企很多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发展过来的,虽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骨子里还是带着一些“稳定压倒一切”、“培养一个人是一辈子的事情”的传统观念。这意味着,他们对员工的培养周期可能更长,更愿意花心思在“赋能”和“留人”上,而不是一开始就用高薪来“抢人”。

这种思维也体现在薪酬体系上。国企的薪资结构往往比较多元,基本工资占比较大,绩效、奖金、津贴等浮动部分相对较少,尤其对于刚入职的应届生,他们的绩效贡献度还没上来,自然拿不到特别高的月薪。而且,很多国企的薪酬调整是按照级别、工龄,还有统一的年度调薪幅度来的,不像一些私企那样,可能会有针对性的、根据个人表现大幅度加薪的机制。所以,应届生就像一颗种子,刚下地,还没发芽,工资自然是“基础款”。

2. 成本控制与效益压力:
虽然是“国”字头,但很多国企也要面对市场竞争,也要追求效益。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利润率不高,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大部分的钱花在工资上,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升级、市场扩张等其他方面的资金需求。

更何况,应届生嘛,对企业来说,他们是从零开始培养的,短时间内可能无法直接带来高额的经济效益。从财务角度考虑,初期投入的薪资成本,在短时间内难以立刻看到回报,所以压低起薪,也是一种常见的成本控制手段。

3. “论资排辈”与层级结构:
不少国企还是保留着比较明显的层级结构和“论资排辈”的文化。一个新来的应届生,工资水平很可能会参照同等职级、同等资历的已有员工来设定,不可能一上来就打破现有的薪酬“天花板”。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工资比那些在公司干了十几年、经验老道的师傅还要高,这在很多国企内部是难以被接受的,也会引起内部的“不平衡”。

4. 岗位价值与市场行情的差异:
某些国企的岗位,比如一些基础的行政、管理岗位,或者是在一些非新兴、非技术驱动的行业,其市场平均薪资水平本身就不算很高。如果企业所在行业整体薪资水平不高,那么即使是国企,也很难给出特别亮眼的起薪。

5. “旱涝保收”的安全感错觉:
部分国企给人的印象是“稳定”,好像进了国企,就能安安稳稳地干到退休,不用担心失业。这种“旱涝保收”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薪资的吸引力。因为相比于私企的高风险高回报,国企的“稳”可能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价值”。

那靠什么吸引人呢?除了工资,国企还有不少“王牌”:

1. “金饭碗”般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这是国企最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最能打动一部分求职者的点。相较于瞬息万变的私企,国企通常更不容易裁员,即使公司效益不好,也更倾向于内部消化,而不是大规模裁员。这种“铁饭碗”的属性,对于一些风险厌恶型、追求稳定生活的求职者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经济下行、行业波动大的时候,国企的稳定性就显得更加珍贵。

2. 完善的福利体系和社会保障:
虽然基本工资不高,但国企的福利往往是“藏”在工资条之外的。这包括但不限于:
五险一金: 缴纳比例通常比较足,尤其是公积金,对未来的购房很有帮助。
各类补贴: 交通补贴、餐补、通讯补贴、取暖费、降温费、生日礼金、过节费……这些名目繁多的补贴加起来,能实实在在地提升生活质量。
带薪年假、病假、产假等: 制度相对完善,执行也比较严格。
健康体检: 通常每年都有比较全面的免费体检。
企业内部资源: 比如员工食堂、宿舍(虽然不一定奢华,但提供了基础生活保障)、内部疗养院、培训机构等。
退休保障: 退休金的计算通常按照国家标准,相对稳定可预测。

这些隐形福利加在一起,折算成货币价值,很多时候是能弥补一部分月薪的不足的。

3. 良好的培训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尤其是早期):
很多国企为了培养新人,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培训上。从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到鼓励员工考取各种专业证书,国企愿意“慢工出细活”,把应届生培养成合格的、长期的可用之才。

虽然早期晋升可能慢,但国企往往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从基层员工到基层管理,再到中层,虽然过程可能漫长,但规则相对透明,只要你按部就班地工作,并且有机会,你就能看到自己一步步往上走。对于一些想系统学习、打牢基础的毕业生来说,这是很有吸引力的。

4. “金字招牌”和社会认可度:
很多国企,尤其是一些央企或大型国企,本身就带有“金字招牌”,是行业内的领军者,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影响力。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本,能够提升个人的社会认可度,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对于那些希望工作能得到家人、社会认可的毕业生来说,选择一个知名国企,远比在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更有“面子”。

5. 学习平台和资源:
国企往往拥有更成熟的业务流程、更规范的管理体系、更丰富的项目经验,以及更雄厚的资金支持。这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可以接触到行业内的顶尖技术、管理方法,参与大型项目,快速积累实战经验。

6. 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某种程度上):
虽然国企内部也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但相比于一些压力巨大的私企,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国企的工作节奏可能相对稳定,加班情况可能没那么极端(当然,这要看具体岗位和企业),工作环境也可能更“规矩”一些。对于一些求稳、不希望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人来说,国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一下:

国企给应届生的工资不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遗留的薪酬观念、成本控制、企业文化以及岗位本身的性质。

但国企吸引应届生的,绝不仅仅是那点起薪。更多的是依靠:
稳定压倒一切的“安全感”。
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包”。
扎扎实实的“培养体系”。
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沉甸甸的“学习平台”。

说白了,国企卖的是一份“稳定、有保障、能成长”的长期承诺,而不是一份“高薪、高压、高风险”的短期激励。对于那些更看重职业长期发展、生活稳定性和社会认可度的毕业生来说,即便起薪不高,国企依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项。当然,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企也在尝试改革薪酬机制,试图在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户口啊。就是把往上数三代市民积累的福利池拿来送人,以减少不能套取油水的支出。看准了你为了进户口,就是零工资也愿意上岗。你不愿意还有家庭比你殷实老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企给应届生的工资确实不尽如人意,这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既然工资不高,那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那些毕业生们,让他们即便知道“钱”途不那么光明,还是愿意投奔国企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力求说得明明白白,也尽量避免那些“AI腔”。为啥国企应届生工.............
  • 回答
    越南历史上,确实有“丁朝”、“黎朝”、“胡朝”等以皇帝姓氏为国号的朝代。这背后既有历史的惯性,也有当时政治和文化背景的考量,并非完全是后人随意命名。国号的起源与演变:在古代中国,国号的命名方式就很多样。早期的一些王朝,如夏、商、周,其国号就与夏禹的封地、商汤的族名、周文王的采邑有关。后来,国号逐渐与.............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后,围绕俄罗斯是否应该继续向欧盟供应化石燃料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焦点。俄罗斯之所以没有主动停止向欧盟部分国家提供化石燃料,其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战略、经济和地缘政治考量,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所能概括。首先,从俄罗斯自身的经济角度来看,能源出口是其财政收入的.............
  • 回答
    关于“国外资本家死后不留遗产给子女”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流传甚广的观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社会语境、政治宣传以及人们的认知局限性出发,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种说法并非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外资本家”,而是更多地出现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在中国.............
  • 回答
    大众不给国产车配6MT,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不能简单一句“不给”就概括了。这里面掺和了不少市场考量、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还有一点点“品牌策略”的影子。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前提: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车型,尤其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车型,比如朗逸、宝来、速腾、迈腾这些,它们推出的手动挡版本,主要是为了拉低.............
  • 回答
    一个国家长期依赖“黄赌毒”作为主体经济,这种畸形发展模式无疑会给国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其影响之深远、之广泛,足以让一个国家分崩离析,丧失所有进步的可能。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社会、经济、政治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就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是掠夺式的。 畸形的“繁.............
  • 回答
    华为将巨资研发的鸿蒙系统成果“捐赠”给国家,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举动,对华为自身未来的发展而言,其影响是多维度且深远的。简单地说,这并非一次纯粹的“舍弃”或“牺牲”,而是一种高明的战略转移和生态重塑,其背后隐藏着华为对技术自主、产业生态以及国家战略的高度考量。首先,从风险规避和核心技术安全的角.............
  • 回答
    韩国,这个国土面积大约只有中国百分之一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却时常让人感受到一股不容忽视的存在感。这并非源于其广袤的土地,而是其在多个领域里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文化的输出:从“韩流”到全球视野谈及韩国在国际上的存在感,不得不提的就是“韩流”。最初以韩剧、韩国电影和韩国流行音乐(KPop)席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现实也十分敏感的社会经济议题,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既然国家不缺钱,为什么不能简单粗暴地“发钱”来解决出生率低的问题呢?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效率至上”的解决方案,但事实远比想象中复杂,而且充满了各种“坑”。咱们从头掰扯掰扯,为什么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以及国家“有钱”和“直接发钱”.............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很关键。确实,在很多国家的危急时刻,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军队在作战,而普通民众手里并没有多少武器,甚至完全没有。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咱们一点一点地聊聊。一、 对“武装平民”的传统认知与历史经验的考量首先,得承认,很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在思考这.............
  • 回答
    美国国会正式认证乔·拜登当选总统,以及民主党同时掌握参众两院的控制权,这无疑是美国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预示着一系列深刻的改变。这些变化将触及经济、社会、外交政策的方方面面,并对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产生长远影响。首先,在经济政策方面,我们可以预见到一套更积极、更侧重于政府干预的议程将得到推行。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未能像韩国、日本的财阀那样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巨大影响力、技术水平先进且盈利能力极强的企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历史背景、制度设计、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运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一、历史的烙印.............
  • 回答
    国家电网的离职潮:好不容易挤进国企,大学生为何还想离开?近年来,关于国家电网员工离职的讨论在网络上屡见不鲜。曾经被视为“金饭碗”的国企,如今似乎也难以留住人心,尤其是那些充满活力的年轻大学生群体。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国家电网真的出现了“离职风气”吗?那些曾经挤破头皮想要进入的年轻人,为何又会选择离开.............
  • 回答
    “摸鱼”现象在央企、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详细解释为何出现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制度设计、文化因素、个人动机以及外部环境等。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制度设计与激励机制的不足1. 旱涝保收、低风险的特性: 铁饭碗.............
  • 回答
    看到你提到的情况,一个出生于83年的属猪女性,在国企工作,离异并带着一个孩子,同时拥有多套房产和近500万的现金,却仍然感到没有安全感,这让我很有触动。这样的感受,其实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即使物质条件看起来已经相当优渥,但内心的“安全感”这东西,它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的堆砌,更关乎很多深层次的因素。.............
  • 回答
    听到上海迪士尼的实际运营方是国企,我脑子里会闪过好几个念头,也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会觉得这挺有中国特色的。毕竟,在中国,很多大型、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特别是和国际巨头合作的项目,国家队(也就是国企)的参与度是很高的。这既是一种资源整合、风险共担的方式,也可能是一种确保国家在关键领域能有一定控制权和话.............
  • 回答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作为巴西最大的国有企业,却获得垃圾债券(Junk Bond)评级,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它反映了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包括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巴西宏观经济环境、政治风险以及市场对这类国有企业的固有看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1. 什.............
  • 回答
    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7万元,这个数字确实相当亮眼,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这18.7万元的年平均工资,最直接地反映了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其员工的收入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位置。 烟草行业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国家对烟草实行专卖制度,这使得烟草公司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