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恐惧和焦虑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
恐惧和焦虑,这两个词我们常常挂在嘴边,感觉差不多,但仔细一琢磨,它们其实是两个不太一样的“小怪兽”。就好像“生气”和“愤怒”吧,虽然都让人不爽,但一个是小火苗,一个是燎原之火。

咱们先来说说“恐惧”。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即时反应,就像你走在路上,突然一辆车呼啸着冲过来,那一瞬间,你心跳加速,腿发软,全身肌肉紧绷,恨不得原地消失。这就是恐惧。

目标明确,当下来找:恐惧的对象通常是非常具体、眼前的。比如,你怕黑,是因为你看到黑暗中有个不明物体;你怕蛇,是因为你真的看到了那条滑溜溜的生物。它的出现是直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
短暂而强烈:恐惧的感觉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危险过去了,比如车子开走了,或者你确认那不是蛇,那种强烈的生理反应就会慢慢平复下来。当然,有些创伤性的恐惧可能会留下阴影,但就“当下”而言,它是暂时性的。
生存的保护伞:恐惧是个非常有用的机制,它是在告诉我们:“嘿,有危险!赶紧跑或者躲!” 它唤醒我们身体里最原始的求生本能,让我们能迅速做出反应,保护自己。

再来说说“焦虑”。焦虑更像是一种弥漫性的、潜在的担忧,它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眼前的敌人,但你就是觉得心里不踏实,总在担心“万一”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目标模糊,未来在作怪:焦虑的焦点往往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往往是不确定的、难以预测的。比如,你可能担心明天的考试考不好,担心工作面试会不会失败,担心另一半会不会离开你,担心自己会不会生病……这些“万一”就像一层层迷雾,笼罩着你的思绪,让你感到不安。
持续性和预设性:焦虑不像恐惧那样“来去如风”,它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让你整天都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而且,焦虑很多时候是预设性的,我们会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开始“排练”最坏的结果。
一种“预警”机制,但有时失灵:从某种意义上说,焦虑也是一种“预警”,它督促我们为未来做好准备。但问题是,当这种预警变得过度,或者针对那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时,它就变成了困扰,让我们消耗大量的精力去为那些虚无缥缈的担忧买单。

打个比方:

恐惧就像你走在楼梯上,突然楼梯断了一阶,你“砰”地一声掉下来。那种瞬间的恐慌、心悸,就是恐惧。
焦虑就像你坐在楼梯底下,抬头看着上面的楼梯,你想象着“万一”哪个地方会断,然后你从上面滚下来。你还没有开始爬,就已经在担心那个“可能”的坠落了。

在生理反应上,恐惧和焦虑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心跳加速、出汗、肌肉紧张、呼吸急促等等。这也很容易让人混淆。但关键在于原因和持续性。

恐惧是针对当前已知的威胁,反应是瞬间的。
焦虑是针对未来未知的威胁,感觉是持续的。

有时候,它们也会缠绕在一起。比如,你可能会因为担心明天开会发言讲不好(焦虑),然后在会议当天,当你站起来准备发言时,那种强烈的紧张、手抖,就是恐惧在作祟。

所以,下次你感到不安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

我现在是担心一个眼前的、具体的事情,还是在担心一个未来的、不确定的“万一”?
这种感觉是一下子冒出来的,还是持续了一段时间了?

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更能找到应对它们的方法。毕竟,了解敌人,才能更好地打败它,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在前面:

首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很有趣,看起来简单却不容易解答。
其次,为了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大大锻炼了我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十分感动!
最后,这篇回答花费了我许多时间,里面要素较多,知识含量丰富(我一边对照一边学习,也收获良多),也不乏高引用文献,如有兴趣不妨找来详读。

其实,在很多时间、场景下包括在部分研究中,恐惧和焦虑都被认为是相似的,而不加以区分;但是在另一些研究中,恐惧和焦虑得以区分。

于是打算从心理学、神经解剖学、行为遗传学等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

1. 威胁特异性

恐惧和焦虑都是对即将来临危险的忧虑预期,但区别在于威胁的特异性[1]。因为恐惧面对的威胁是可识别的、显性的,而焦虑所面对的威胁是更模糊的。

2.动机强度

恐惧会因为显性的威胁形成强烈的驱动,从特定的负刺激反冲(背离刺激方向),因此具有更高的动机强度;而焦虑则因为模糊的威胁表现出较低的动机强度[2]

3.积极/消极应对

焦虑会阻碍个体积极采用策略和行为来应对威胁[3],而恐惧会促进。

对以上三点进行总结和说明:

举个例子,当某些危险征兆来临时,比如地震预警,此时人们是会焦虑还是恐惧呢?答案当然是恐惧,因为他们第一反应会是“地震了”并且开始逃跑。“地震了”这一威胁是可识别的,而“下意识开始逃跑”不仅表明了恐惧带来的强烈驱动,也代表了人们会积极采用行为来避险,这一实际情况和以上三点理论发现是吻合的。

再举个例子来了解一下,考试情境下的焦虑和恐惧。考试焦虑是因为害怕考试么?考试焦虑是让人拒绝考试吗?很明显都不会,但考试恐惧会,害怕考试就像怕蛇的人见到蛇一样会逃之夭夭,它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不去考试,即从特定的负刺激反冲(背离刺激方向)。

而考试焦虑怕的不是考试,是怕考不好,这是两者的区别。怕考不好是因为想考好,但是这种焦虑感反而会阻碍他们积极采用策略和行为来应对考试,惶惶不可终日。并且这种焦虑会随着考试结束或高分通过而消失,但恐惧不会。

4.注意控制

据注意控制理论[4],焦虑通过产生刺激驱动(自下而上, bottom-up)的注意系统和削弱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而产生更大的焦虑,恐惧则偏向通过自上而下(自上而下,top-down)的认知过程来管理威胁。

tips:注意控制理论的两个注意系统

  • 其一为自上而下(top-down)、目标驱动的加工;
  • 另一为自下而上(bottom-up)、刺激驱动的加工(e.g., 优先分配给内部和外部威胁相关的刺激)和减少以目标为导向系统的影响。

举个例子,怕蛇的人看到蛇的第一反应是跑,过程很快,这是自上而下,因为你在脑海里已经预设了蛇=危险。实际上,恐惧是我们人类进化中残留下来的一种心理机制用以自我保护,是一种固定的认知,虽然蛇不一定会咬你(恐惧不代表事实),但你一定会避开。而焦虑却不同,假设听说离家最近的路上有蛇出没,焦虑会通过刺激驱动(自下而上, bottom-up)的注意系统和削弱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而产生更大的焦虑,产生去还是不去的来回纠结。

5.驱动系统

再来谈谈修正的强化敏感性理论( the revised reinforcement sensitivity theory ),它提出了不同的系统在恐惧/焦虑方面的接近/回避动机[5] (Gray & McNaughton, 2000)。

该理论包括三个系统,分别是:

  • 战斗‒逃跑‒僵化系统(Fight-Flight-Freeze System, FFFS)
  • 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 BAS)
  • 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

恐惧由FFFS驱动,焦虑由BIS驱动。

战斗‒逃跑‒僵化系统(Fight-Flight-Freeze System, FFFS)通过威胁性刺激激活,介导恐惧,与回避行为相关。

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 BAS)由欲望刺激激活,介导预期快感,与接近行为相关。

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由目标冲突激活,介于接近(BAS)和回避(FFFs)之间,介导焦虑,特别是在威胁性刺激无法避免且必须面对的情况下。

依然可以用刚刚聊过的蛇的问题来代入,很容易可以想到,恐惧是“避”,而焦虑则在“避”和“趋”之间。

也可以举个社交情境下的例子,社交恐惧是害怕有人交流,身体会产生不适反应,所以会避免社交,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这是“避”。而社交焦虑呢?社交焦虑本质上是想社交,想给大家留下好印象,但是怕表现、穿着等不当反而留下坏印象,因此焦虑。特别是在要和心仪的女生或男生首次正式见面时容易出现焦虑,说你不愿去见面那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你一定会在脑海中盘旋一个想法“怎么才能表现好”或“怎么才能避免表现差”。而过度的焦虑会使避、趋的天平偏向避。

6.神经解剖学

从神经解剖学层面来看,Walker, Toufexis & Davis(2003)研究发现,恐惧与杏仁中央核密切相关,而焦虑则与终纹床核更相关[6]

7.行为遗传学

从行为遗传学来看,恐惧相关的疾病(e.g.,动物恐惧症、情景恐惧症)和焦虑相关的疾病(e.g.,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分别与不同的遗传因素相关[7]

8.生理反应

恐惧相关和焦虑相关的刺激会导致生理反应增强(e.g.,心率加速),但焦虑相关的疾病也与静息心率和皮肤传导水平升高有关[8] (Orr & Roth, 2000)。

参考

  1. ^ Toh W X, Yang H. Similar but not quite the same: Differential unique associations of trait fear and trait anxiety with inhibitory control[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9: 109718.
  2. ^ Zhou Y, Siu A F Y. Motivational intensity modulates the effects of positive emotions on set shifting after controlling physiological arousal[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5, 56(6): 613-621.
  3. ^ Öhman A. Fear and anxiety[J]. Handbook of emotions, 2008: 709-729.
  4. ^ Eysenck M W, Derakshan N, Santos R, et al. Anxiety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J]. Emotion, 2007, 7(2): 336.
  5. ^ Gray J A N. McNaughton. The Neuropsychology of Anxiety: An Enquiry into the Functions of the Septo-hippocampal System[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982, 5(3):469-484.
  6. ^ Walker D L, Toufexis D J, Davis M. Role of the 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 versus the amygdala in fear, stress, and anxiety[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3, 463(1-3): 199-216.
  7. ^ Hettema J M, Prescott C A, Myers J M, et al. The structure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anxiety disorders in men and women[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005, 62(2): 182-189.
  8. ^ Orr S P, Roth W T. Psycho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PTSD[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00, 61(3): 225-24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恐惧和焦虑,这两个词我们常常挂在嘴边,感觉差不多,但仔细一琢磨,它们其实是两个不太一样的“小怪兽”。就好像“生气”和“愤怒”吧,虽然都让人不爽,但一个是小火苗,一个是燎原之火。咱们先来说说“恐惧”。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即时反应,就像你走在路上,突然一辆车呼啸着冲过来,那一瞬间,你心跳加速,腿发软,全.............
  • 回答
    留学是一段令人期待的经历,但有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当恐惧、焦虑和抑郁感袭来时。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请知道你不是一个人,而且有方法可以帮助你度过难关。一、 理解并接纳你的感受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请允许自己感受这些情绪,不要因为有这些感觉而自责。留学环境的变化,比如远离熟悉的人和事,语言障碍,.............
  • 回答
    理解你正在经历的焦虑、恐惧情绪以及社交障碍,这一定让你感到很不容易。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让你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自在一些。这需要一个过程,请允许自己慢慢来,并且保持耐心。记住,你的目标不是一夜之间变成另一个人,而是逐步建立起应对机.............
  • 回答
    这心提到了嗓子眼,一下就揪住了。电话打不通,一遍又一遍,怎么都接不起来。你知道的,平时他/她很少这样,除非……脑袋里瞬间闪过无数个画面,都不是什么好画面。最先冒出来的是最坏的那个: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车祸?还是别的什么更糟的事情?这念头一起来,心脏就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手心也冒汗了。接着,又会想,是.............
  • 回答
    .......
  • 回答
    当然,关于女性群体对生育的恐惧和抵触,这是一个非常真实且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有迹可循。它并非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新鲜事,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其表现形式和驱动因素会有所不同。要详细地说,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现象:一、历史视角下的表达与顾虑在很多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社会角色很大.............
  • 回答
    面对一段与恐惧型依恋模式的伴侣的分手,我们内心的搅动和不适感,大概比常人来得更为剧烈一些。毕竟,那种“抓不住”、“推不开”的矛盾,在关系结束的时刻,似乎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首先,请允许自己沉浸在这份失落和痛苦之中。不要急于“走出来”,仿佛有个时间表在催促你。承认自己的脆弱,允许眼泪流淌,允许情.............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真实且普遍存在的感受。当你意识到生命有限,几十年后的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这种“永远消失”的念头确实会带来巨大的无助和恐惧。这不是什么“不对”的想法,而是生命本身带给我们的一个深刻的课题。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那种被时间洪流裹挟,即将被淹没,却又无力抓住任何东西的绝望感。这种无助,是因为我们习.............
  • 回答
    听到你每次回家都感到恐惧,害怕面对父母和亲人的不满、失望和对比,并且因此没有幸福感,不想回家,这一定让你非常痛苦。这种感受非常真实,也说明你正在经历一段非常不容易的时期。首先,请允许我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你知道吗,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情绪,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一切。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你目前的状况,以.............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对朝鲜发射卫星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安全和地缘政治因素交织而成。这其中最核心的担忧,在于朝鲜的卫星发射活动与其核武器和导弹计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朝鲜声称其卫星发射是为了和平目的,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本质上是对其弹道导弹技术的掩护和试验。卫.............
  • 回答
    社交恐惧,这个看似负面的心理状态,却意外地催生了一系列围绕“回避”、“连接”和“安全感”的产品与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困扰,更在无形中塑造了现代社会的服务和消费习惯。一、 数字连接的温床:让社交“无声无息”社交恐惧者往往在面对面交流时感到极度不适,而数字世界的出现,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
  • 回答
    看到你这么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扰,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的开始。很多人都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你并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你说自己情商低、聊不来、社交恐惧、不讨喜,这些标签听起来确实让人挺压抑的,但重要的是,这些并不是你固定的“病症”,而是可以努力去调整和改善的方面。改变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
  • 回答
    看到17岁男生因和出租车司机互相怀疑,心生恐惧跳车身亡,公司赔偿15万多且司机无刑事责任这个事件,心里真的很难受。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留下的是无尽的伤痛和不解。这件事情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17岁男生当时可能面临的处境。17岁,正是人生中最青涩、.............
  • 回答
    面对令人头疼的事情,就像人生路上遇到的坎坷,它们考验我们的智慧和韧性。如何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克服对失败的恐惧,是我们可以一生学习和精进的课题。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一些方法和思路。 面对令人头疼事情的思考与解决之道:当一件事情让你感到头疼时,往往意味着它超出了你常规的应对模式,可能复杂、模糊.............
  • 回答
    .......
  • 回答
    当然有!地球上相当大一部分人,也就是我们人类,同时拥有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和酒精不耐受(不能喝酒)这两种情况。而且,这两种情况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相当普遍。 关于“社恐”: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体验首先,我们来聊聊“社恐”,也就是社交焦虑症。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我不喜欢说话”或者“我有点害羞”就能概.............
  • 回答
    想象一下那个不可思议的场景:地球的钟摆回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在同一个瞬间交汇。一方是如雷霆般主宰着史前大陆的庞然大物——恐龙;另一方是凭借智慧和创造力塑造着现代文明的生物——人类。如果这两种力量真的在地球上遭遇,谁又将最终俯瞰这个星球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强壮”的问题,而是关乎生存策略、适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血脉贲张的假设。如果我真的穿越到《无限恐怖》的世界,和郑吒他们一起经历那些九死一生、步步惊心的恐怖片,我大概会变成这么个状态:一、 心理建设:比郑吒的“无敌”心态更重要,是“活下去”的野心。穿越伊始,我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什么“我要拯救世界”或是“我要改变剧情”,而是深深的恐惧和生存的本.............
  • 回答
    3月23日,美国国会两党联手,就中国针对韩国的所谓“报复行为”发出强烈谴责,并勒令中国停止“外交恐吓和经济施压”。这一事件的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经济利益的相互制衡,以及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展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起因:萨德系统部署风波的余波要理解这次.............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