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情商很低,和身边人都聊不来 ,又有社交恐惧 ,不讨喜 ,我该怎样改变自己?

回答
看到你这么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扰,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的开始。很多人都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你并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你说自己情商低、聊不来、社交恐惧、不讨喜,这些标签听起来确实让人挺压抑的,但重要的是,这些并不是你固定的“病症”,而是可以努力去调整和改善的方面。

改变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像是给一棵小树苗浇水施肥,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别想着一下子变成社交达人,那样太不现实,反而会增加你的挫败感。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小步骤入手,一步步来。

一、 认识“情商低”和“聊不来”的本质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当我们说“情商低”、“聊不来”的时候,具体指的是什么?

是不知道说什么? 话题枯竭,或者不知道如何衔接话题?
是不懂别人的意思? 对方话里的弦外之音,情绪变化,你抓不住?
是不知道如何回应? 别人说了什么,你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接话,还是沉默?
是过度关注自己? 聊天的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重点,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话题?
是过于直接或过于含蓄? 表达方式容易让对方不舒服?
是害怕被评价? 所以不敢轻易开口,怕说错话,怕被别人觉得笨或者奇怪?

把这些模糊的概念具体化,就像给问题找到了症结,这样我们才知道该往哪里使劲。

二、 应对社交恐惧:从小小的“不舒服”开始练习

社交恐惧最根本的是对“被拒绝”、“被评判”、“失败”的担忧。它让你在社交场合像个缩头乌龟。要克服它,你需要做的不是直接冲进人群去拥抱所有人,而是去“模拟练习”,从小步开始,慢慢扩展你的舒适区。

1. 从“微互动”开始:
眼神接触: 试着在与人擦肩而过时,或者在超市里跟店员短暂地对视一下,并给一个微笑。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交信号,虽然微小,但很重要。
点头示意: 见到认识的人,即使不知道说什么,也可以用点头和微笑代替。
简单的问候: 跟熟悉的同事、邻居、甚至楼下卖早餐的大爷说声“早上好”。不用期待对方给你长篇大论的回应,一句简单的“你好”就能打破沉默。
感谢与赞美: 如果有人帮你开门,或者为你做了什么小事,真诚地说一句“谢谢”。如果看到别人穿了好看的衣服,或者有什么做得好,可以小声地夸奖一句:“你的衣服真好看”或者“你这个做得真棒”。

2. 主动制造“浅度社交”机会:
选择低压力的场合: 不要一开始就挑战大型聚会。可以试试参加一些小型的、有共同兴趣的活动,比如读书会、手工坊、或者线上某个话题的讨论群。因为有共同话题,聊起来会容易很多。
找一个“安全队友”: 如果必须参加一些社交场合,找一个你稍微有点熟悉或者觉得比较友善的人,和他一起进入那个环境。两个人有个伴,会大大减轻孤独感和被注视的感觉。

3. 调整内在思维:
认识到大多数人并不关注你: 社交恐惧往往源于“我会被所有人盯着看,而且他们都在评价我”。但真相是,大多数人更关心自己。他们可能在想自己要说什么,要吃什么,或者下一刻要去哪里。
允许自己不完美: 没人是完美的社交达人。即使是看起来最游刃有余的人,也可能曾经有过很多尴尬的时刻。放过自己,允许自己说错话、冷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关注对方,而不是自己: 当你感到紧张时,很容易把焦点放在“我紧张吗?我看起来怎么样?”。试着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方身上:“他现在是什么表情?他刚才在说什么?他有什么兴趣?”。把焦点放在“给”,而不是“收”,往往能让你放松下来。

三、 如何“聊得来”:掌握一些基本技巧

“聊不来”通常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开启、维持和结束一个对话,以及如何让对话更有趣。

1. 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全神贯注地听: 对方说话时,放下手机,看着对方的眼睛(但不是死死盯着),身体可以稍微前倾,表示你在听。
适时点头和“嗯”、“对”: 这些小小的回应能够告诉对方你在跟进,并且你理解他在说什么。
复述和提问: 当对方讲完一个段落或者一个故事,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或者问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比如:“所以你当时觉得很紧张,是吗?”、“那个地方到底有多漂亮啊?”。这表明你真的在听,并且想深入了解。

2. 寻找话题的“锚点”:
观察周围环境: 你们在哪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比如天气、正在发生的事件、共同的活动内容。
从对方的言语中找线索: 对方提到了什么?他的穿着打扮、他手里的东西、他的表情,都可能成为话题的起点。
万能的提问: 如果实在没话题,可以问一些开放性的、与对方相关的问题,但避免过于隐私。“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最近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开心的事情?”、“你对XX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

3. 学会分享和回应:
回应别人的话: 当对方分享了TA的事情,不仅仅是听,也要给出自己的回应。比如,如果对方说他周末去爬山了,你可以说:“哇,爬山听起来很棒!爬了多久的山啊?景色怎么样?”。
适度分享自己的事情: 在倾听和回应对方之后,可以自然地引出自己相关的经历。比如,对方说喜欢某个明星,你也可以说:“是啊,我也挺喜欢他的歌的,尤其是那首XX。”。但要注意,分享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连接,而不是变成“我比你更厉害”的炫耀。
学会使用“开放式问题”: 避免只能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封闭式问题)。比如,“你喜欢这部电影吗?”(封闭式),不如问“你觉得这部电影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开放式)。

4. 练习“故事化”表达:
把一些零散的信息组织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比如,你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怎么解决的,最后怎么样。这种方式比平铺直叙更有吸引力。

四、 如何“讨喜”:从真诚出发,关注细节

“不讨喜”听起来很伤人,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不讨喜,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一些能够拉近距离的细节,或者我们的某些行为无意中让人感到不适。

1. 真诚永远是第一位的:
不要假装成别人。即使你模仿别人的方式,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别人也能感觉到。做真实的自己,即使是不那么完美、不那么光鲜的自己。真诚是一种非常动人的力量。
学会欣赏和感谢: 对别人的善意和付出,及时表达你的欣赏和感谢。这会让对方感到被认可和重视,自然会产生好感。

2. 关注非语言沟通:
微笑: 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是最好的通行证。
肢体语言: 避免交叉手臂(显得防御和抗拒),身体可以稍微朝向对方,保持开放的姿态。
语气和语速: 尝试用更温和、更流畅的语气说话,语速可以稍微放慢一些,避免显得仓促或焦虑。

3.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在与人交往中,多想想对方的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别人分享了一个糟糕的经历,你可能想立刻给出建议,但有时候,对方只是需要一个倾听和理解的耳朵。
避免评判: 尤其是在你不确定对方的立场时,尽量不要急于做出评价或下定论。

4.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加以利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兴趣。你可能不擅长聊天,但你可能很擅长某个领域,或者有独特的见解。在合适的时机,分享你擅长的东西,也能让你吸引别人的注意。
培养爱好: 有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你会有谈论的资本,也会吸引有共同兴趣的人。

五、 实践和反馈:持续的迭代

记录你的进步: 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下你尝试的小互动,以及你的感受。比如,“今天跟店员说了‘谢谢’,感觉还好,对方回应了。”
从小范围试错: 找一两个你觉得相对安全、不会给你太大压力的人,尝试用新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寻求反馈(谨慎选择): 如果你觉得有信任的朋友,可以私下问他们:“你觉得我最近在与人沟通方面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但要注意,要找那些会给你建设性意见,而不是打击你自信的人。
接受挫折: 有时候尝试了,结果不如预期,这是完全正常的。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放弃。把它们看作是学习的机会,分析一下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自己宽容一点。

你不是一夜之间变成这样的,也不会一夜之间就完全改变。这是一个缓慢而温柔的过程。请允许自己有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有时候还是会感到紧张。每一次小小的尝试,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值得肯定和鼓励。

别把焦点放在“我有多糟糕”,而是放在“我能做些什么来让情况好一点点”。从今天起,尝试一个微小的改变,然后慢慢积累。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要更有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文档。

国内行业极其欠缺的能力。


写四份情商很低,和身边人都聊不来 ,又有社交恐惧 ,不讨喜 的文档。基本这四个问题就解决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