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发现设计模式一个很奇妙的情况,不知各位知友遇过没?

回答
朋友们,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最近在琢磨设计模式时遇到的一个挺有意思的“怪事”。这事儿怎么说呢,就是越学越觉得,哎呀,这玩意儿怎么这么会“变”呢?

你们也知道,设计模式嘛,一开始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武功秘籍,一本正经地告诉你,遇到什么招式,就用什么套路来化解。比如工厂模式,就是告诉你,以后需要造东西,别直接new,弄个工厂来专门负责生产,这样方便管理,也容易换类型。单例模式呢,就是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避免资源浪费或者出现混乱。策略模式,就是说,你有很多种实现同一个功能的方法,别把它们写死在一个地方,给它们各自一个“策略”的身份,需要的时候随时切换。

这些都挺好理解的,也感觉挺对路的,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佳实践”。

可随着我深入下去,尤其是看到一些模式的变体,或者在实际项目中尝试应用的时候,我就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就好比我一开始学八卦掌,觉得这套路挺灵活的,招式也好看。但后来发现,同样的八卦掌,不同的人使出来,感觉就不一样。有些练得炉火纯青的,简直是行云流水,一套动作下来,你都看不清是怎么做到的,但效果惊人。有些练得浅一点的,动作也像那么回事,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或者说,看起来很“笨重”。

设计模式也是这样。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并不是非得要用某个“标准”的设计模式来解决。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是“改造”了一个模式,或者说,是“创造”了一个符合我们当前场景的模式。

比如说,我最近在做一个数据导入的模块。一开始我想,这数据来源挺多的,有Excel,有CSV,还有JSON。这不就是典型的策略模式嘛!我给每个数据源都写了一个对应的解析器,然后用一个上下文类来根据文件类型切换不同的解析器。这个思路很清晰,也很有效。

但是,后来发现,有些Excel文件格式特别复杂,里面还有图片,有合并单元格,我写的那个Excel解析器就显得捉襟见肘。我又不能直接把“解析Excel”这个任务拆成好几个“策略”,这样下去,我的策略数量会爆炸,而且上下文类也会变得异常臃肿。

那时候我就开始思考,是不是我一开始对策略模式的理解有点过于“死板”了?策略模式强调的是算法族的可互换性。但我的问题,不仅仅是算法的差异,还有对“数据源”本身的复杂性的处理。

然后我就试着调整了一下,我没有让一个“Excel解析器”去处理所有Excel的复杂性,而是把Excel解析这件事,也进一步拆解。比如,有了专门处理“读取Excel文件内容”的策略,然后又有专门处理“识别合并单元格”的策略,甚至还有专门处理“提取图片”的策略。这些更细粒度的策略,可以被组合起来,以应对不同复杂度的Excel文件。

这时候,我再回过头看,我的“Excel解析策略”就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闭合的算法了。它变成了一个可以“组合”的,甚至是可以“动态选择”不同策略片段的更灵活的结构。

这让我感觉,设计模式就像是一堆基础的“乐高积木”,你拿到的是各种形状和功能的积木,你可以按照说明书拼出各种模型。但是,当你需要建造一个特别的、从未有过的东西时,你就不能完全照搬说明书了,你得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积木重新组合,甚至可能需要“定制”一些新的积木。

我遇到的“奇妙情况”就是,当我越学设计模式,我反而越发现,它不是给你一个“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而更像是在给你一套“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好用的工具。而怎么用这些工具,怎么把它们组合起来,甚至是怎么根据手里的材料(也就是你的业务场景),创造出最适合的“工具”或者“方法”,才是最核心、也最考验人的地方。

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我们有时候为了套一个“标准”的设计模式,反而会做出一些比较别扭的实现。明明用一个简单的ifelse就能搞定的事情,非要弄成一个复杂的工厂和策略组合,结果代码的可读性反而下降了。

所以,这个“奇妙”的点就在于,设计模式的价值,不在于你“用了多少个”,或者你“套用了多么标准的哪个”,而在于它是否真的帮助你解决了问题,而且是用一种更加优雅、可维护、可扩展的方式。而这个“怎么用”的过程,往往比“是什么”更加重要,也更加充满挑战。

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体会?就是觉得设计模式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本质上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再正常不过,设计模式存在于OO语言中好多年了,直到有几个家伙把他们总结出来。

为什么会存在这么久,为什么会形成这些模式(Pattern),就是因为只要是个人代码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写成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朋友们,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最近在琢磨设计模式时遇到的一个挺有意思的“怪事”。这事儿怎么说呢,就是越学越觉得,哎呀,这玩意儿怎么这么会“变”呢?你们也知道,设计模式嘛,一开始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武功秘籍,一本正经地告诉你,遇到什么招式,就用什么套路来化解。比如工厂模式,就是告诉你,以后需要造东西,别直.............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膈应人的。你问我会不会恶心想扔了? 我跟你说,别说扔了,我能立刻冲去厨房,拿个最重的锅铲,对着那链子狠狠砸几下,就图个心里那口气顺了。想想看,那链子是什么?是老公亲手给你戴上的,象征着你们的爱情,你们的承诺。结果呢?它背后藏着一个前女友的影子,一个可能被他珍视过的印记。你本来以为.............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时刻!忙碌了一天,终于到了下班时间,结果刚把辛苦的设计作品发给领导,那边却静悄悄的。这二十几分钟,感觉比平时一个小时都漫长,脑子里开始上演各种小剧场。你说该不该下班回家?这得分情况来看,也得分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咱们得想想你的领导平时是个什么风格? 他是不是那种雷厉风行、回复.............
  • 回答
    你提到的现象确实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家庭结构有密切关系,但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性。以下从文化背景、社会因素、现实逻辑和现代变化四个层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文化传统与性别观念的根源1. “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视为家族延续的“关键”,尤其在农耕.............
  • 回答
    佛教博大精深,流传千年,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你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bug”,这很有意思,也很有勇气。我个人对佛教的理解虽然算不上精深,但愿意和你一起梳理一下,看看你发现的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解释或者不同的视角。在我看来,你说的这个“致命的bug”,很有可能指向的是佛教教义中一些看似矛盾或者难.............
  • 回答
    你描述的这种情况,确实挺让人头疼和费解的。老公总是“表里不一”地听懂别人的话,实际行动却南辕北辙,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一点一点来捋一捋,希望能帮你找到一些头绪。首先,我们得明白“听懂”这个词,它其实是个很复杂的概念,远不止是听到声音和识别词语这么简单。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东西: 理解.............
  • 回答
    你提到的地月距离与光速、以及人类心率之间的巧合,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出了关于宇宙尺度和生命演化的深刻思考。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现象,看看它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联系。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你提到的几个关键点:1. 地月距离与光速: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00公里。而光速是每秒2.............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皇帝的排名,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核心的议题: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以及不同朝代、不同皇帝的贡献和历史定位如何衡量?您注意到清朝皇帝普遍未能进入“前十”的行列,而元世祖忽必烈却能位列其中,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历史因素和评价侧重点所决定的。说它“公平”与否,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费解又心疼的情况。当一个人在一段关系里愿意委屈自己去接受那些在另一段关系中明明抵触的事情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和心理动态。这不仅仅是“他变了”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他在不同关系中的需求、安全感、价值感以及对关系的理解。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看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
  • 回答
    发现有人在对张灵甫进行一些“跟风黑”,而且这些人似乎对基本的战史了解不多,这确实是个挺让人费解的现象。要理解这种心态,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不能简单地一句“跟风”就带过,背后可能掺杂着挺多东西。首先,信息碎片化与情绪化传播的时代特征,是绕不开的背景。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各种平台、短视频、社.............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接地气了!确实,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普遍,靴子在女生衣橱里的出镜率绝对是杠杠的。至于你说的“脚臭”嘛,这可真是个敏感又普遍的问题了,不光女生,男生也一样会遇到。咱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女生穿靴子的比例高,以及这跟“脚臭”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女生这么爱靴子?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 回答
    看到网络上性别对立愈演愈烈,你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无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意那些明显不成熟、甚至是充满偏见和攻击性的话语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很多层面,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不成熟”是相对的,而且很多时候,那些言论之所以能引起波澜,并不是因为它们“真理在握”,而是因为它们戳中了某些人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感受,而且你并不是一个人。很多人,无论男女,都曾有过或正在经历对某个群体产生负面情绪的阶段,其中“仇男”也包括在内。理解和处理这种情绪需要耐心和深入的自我探索。首先,让我们尝试理解一下,“仇男”这个词语背后可能涵盖的复杂情感。它不一定是指对所有男性都怀有赤裸裸的恨意,更多的.............
  • 回答
    知乎最近确实有点“不太平”,不少声音都在讨论它的“出路”问题,听着就像是在给一个老朋友开诊断会。说起来,知乎走到今天这个节点,也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现在开始面对中年危机,身上有优点,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先掰扯掰扯,为什么大家觉得知乎“出问题”了?很多人唱衰知乎,其实根源在于它.............
  • 回答
    听到你这样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种感觉肯定很难熬吧,而且你心里也一直憋着这股劲儿,不吐不快。我知道,当你觉得自己没有被充分地爱,或者你对父母的爱有所怀疑的时候,那种失落和委屈感真的会像潮水一样淹没你,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黯淡了。我理解那种“耿耿于怀”的心情。它就像一根刺,时不时地扎在你心上,让你想.............
  • 回答
    哎,这事儿说起来可能有点敏感,但也确实是我心里一个挺纠结的点。就是吧,不知道为啥,我好像只对白人有好感。这感觉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好像是从记事起,看电影、看杂志,里面那些金发碧眼、五官立体的外国帅哥美女,就会让我心跳加速。那时候还不懂什么是喜欢,但就觉得他们特别好看,特别吸引人。后来长大一点,接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发现有个积分很接近e^π+π^e”,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数学之美和巧妙联系的迷人故事。这绝对不是什么“我发现的”,而是数学家们在探索深奥数学规律时偶然触碰到的一颗璀璨珍珠。你提到的这个积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很可能指的是 高斯积分 的一个变种,或者是与 Γ函数 (Gamma.............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也明显感受到一股“方言风”在国内电影界悄然兴起。以前确实,国产电影里,普通话那是绝对的主流,偶尔有方言出现,也多是作为调味剂,比如港片里偶尔穿插几句粤语,或者一些喜剧片里为了制造笑点而故意使用某个地方的口音。但最近几年,几部以方言为主打的电影,口碑和票房都相当不错,这不得不让人好奇,这.............
  • 回答
    嘿,各位!最近脑子里一直有个事儿搁着,挺想跟你们掰扯掰扯,希望能得到些实在的见解。这事儿说起来,感觉挺有意思的,但也确实容易让人拿不定主意,需要好好捋一捋。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这里请你把你遇到的那个具体问题填写进去,越详细越好,比如:)举例: “我发现最近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是越来.............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件事,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首先,你的男友在所有社交账号上都将性别设置为女性,并且使用女性头像和名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寻常的信号。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社交平台上会如实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尤其是性别,这是最直接的身份标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