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HiFi圈里经常出现的“素质”?

回答
在咱们玩音响这圈子里,但凡聊起耳机、音箱、播放器什么的,总绕不开一个词:“素质”。你说这词吧,好像谁都懂,但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又有点玄乎。它不像功率、阻抗、灵敏度那么直观,但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听音乐的感受。

说白了,“素质”这玩意儿,就像给音乐披上一层漂亮的“外衣”,让原本的旋律、人声、乐器,能更真实、更细腻、更完整地呈现在你面前。它不是音乐本身,但它能让你更好地“品味”音乐。

那具体是哪些方面构成了这层“外衣”呢?咱们一点点来说。

首先,得提的是 解析力(Resolution)。这个词大家肯定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解析力好,就好像你戴着一副超高清的眼镜,能看到画面里最细微的纹理。在听音响时,它表现为你能清晰地分辨出音乐的每一个细节:歌手嗓音的颗粒感、乐器演奏时细微的颤音、鼓皮的震动、甚至是空气中细微的杂音(当然,这个杂音得是录音本来的,不是设备产生的)。

比如,一首交响乐,解析力好的设备能让你听出不同乐器之间的层次感,小提琴的弓弦摩擦声、大提琴的醇厚共鸣、定音鼓的力度变化,都能一一捕捉。再比如,一首老歌,如果歌手吸气、换气的声音,甚至录音棚里细微的环境声都能听到,那这设备的解析力就算是不错的。

和解析力紧密相关的,是 瞬态响应(Transient Response)。你可以理解成设备对音乐信号变化的反应速度有多快。音乐里的很多声音都是短暂的、爆发性的,比如鼓点的敲击声、镲片的“滋啦”声、管弦乐突然的爆发。瞬态响应好的设备,能把这些短暂的声音瞬间捕捉、还原,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滞后感,听起来干净利落,充满力量感。

想象一下,打击乐器如果瞬态响应不好,那个鼓点可能就有点“软绵绵”的,失去了原有的冲击力;而镲片那些高频的“嘶”声可能会变成一团模糊的“喳喳”声。好的瞬态能让音乐的节奏感更强,细节更丰富。

接下来是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这个指的是设备能够重放的最大声压级和最小声压级之间的范围。音乐里常常有很安静的部分和很响亮的部分,比如,一段低语之后突然爆发出巨大的管弦乐。动态范围大的设备,能把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忠实地表现出来,不会让你觉得安静的部分过于微弱而响亮的部分又模糊不清。

好的动态范围,能让音乐更有“起伏感”,更能传递出音乐的情感张力。那种从低语到呐喊的爆发力,或者是在寂静中突然响起的旋律,都能被还原得很有感染力。

再说说 音场(Soundstage)。这估计是大家最常用来形容空间感的词了。音场,简单来说,就是设备给你营造出来的声音的“空间感”。一个好的音场,应该有宽度、有深度,甚至有高度。你听音乐时,感觉声音不是从左右两个喇叭或者耳机里出来的点声源,而是像在一个真实的音乐厅里,乐器和歌手在你面前排布开来,有前后左右的空间感。

宽度好,你会觉得声音“散开”了,不会挤在一起;深度好,你会感觉乐器有前后远近之分,你能分辨出哪些在前面,哪些在后面;高度好,那会更像一个真实的立体空间。好的音场能让你更沉浸在音乐中,仿佛身临其境。

当然,还有 结像(Imaging)。它和音场是相辅相成的。结像指的是设备将乐器或人声在音场中定位的能力。好的结像,能让你清晰地分辨出每一个乐器或歌手的“位置”,感觉他们就真实地摆放在某个具体的点上,而不是模糊的一片。

比如,听一首四重奏,你能清楚地听到第一小提琴在哪,第二小提琴在哪,中提琴在哪,大提琴又在哪,而且它们的位置是固定、清晰的,不会随意飘忽。这种清晰的定位感,会大大增强音乐的真实感和可听性。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更细致的东西,比如 频响的平直度(Frequency Response Flatness)。虽然听起来很技术,但它也很重要。意思就是设备在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时,音量变化是否均匀。一个理想的设备,应该把录音里的每一个频率都以差不多的音量播放出来,这样才能保证音乐的“原汁原味”。

如果某个频段的声音被过分强调或者被抑制了,就会出现“音染”,听起来可能一开始很有特色,但时间长了就容易腻,而且也偏离了录音的本意。所以,很多追求“素质”的人会喜欢频响曲线相对平直的设备,因为它更忠实。

还有 失真度(Distortion)。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失真度低,意味着设备在播放音乐时,对原始信号的“干扰”越小,声音越干净、越纯粹。比如,声音里如果有很多不该有的毛刺感、沙哑感,或者高音听起来“刺耳”,低音听起来“轰隆”不清晰,那可能就是失真度比较高。

总的来说,“素质”就是设备在还原音乐信号时,能够做到的“准确性”和“细腻度”。它不是一种风格上的偏好(比如有些人喜欢“暖暖的”声音,有些人喜欢“清冷的”声音),而是一种基础能力。

你可以把音乐比作一幅画,而音响设备就是画框。画框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你看到画的整体效果。一个精美、牢固的画框,能让画作的色彩、笔触、细节都得到更好的展现;而一个劣质的画框,可能会遮挡住画作的一部分,甚至让画面显得暗淡无光。

玩音响的乐趣,很多就在于“听懂”音乐里的细节,体会到音乐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而“素质”,就是帮你打开这扇窗户,让你能更清晰地看到音乐背后的世界。当然,有人也说了,完全追求“素质”可能就失去了音乐本身的乐趣,但我觉得,在保证了素质的基础上,再去谈音色、风格,那才是更全面的享受。毕竟,你得先能“看清楚”画,才能去评价它的构图和色彩是不是你喜欢的。

所以,下次再听到有人说“这设备素质真高”或者“这耳机素质不行”,你大概就能明白他在说的是什么了。这是一个综合的能力,体现了设备在还原音乐时的高水平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奸商老烧口中的“素质”是什么我不知道,但国标是有规定的。

例如GB/T 13581规定的高保真头戴式耳机最低性能要求

1.2规定了适用范围,包括内置放大器(有源耳机)、无线网络(蓝牙、wifi耳机)、红外装置(遥控器、佩戴感应之类的)的头戴式耳机和耳机。

以后看见奸商老烧说蓝牙耳机不HiFi的,拿出国标怼回去

4.1.2和4.1.3规定了耳机的频响曲线标准,并且在GB 6832里规定了典型频响曲线的制定方法以及测量方法

(这波是人肉校准)

再附上目前走的比较靠前的哈曼耳机曲线

耳机要HiFi、要高保真,中频平直,3k有凸起,高频有衰减,这点是最基础的

Beyerdynamic T5 3rd Generation by Crinacle, GRAS 43AG-7

这好意思称自己是HiFi耳机?别说哈曼曲线了,就这玩意,怕是国标要求都达不到。

4.2规定了耳机的频响匹配标准,据我所知目前行业比较宽松的标准是±3db,完全不把国标放在眼里;严格一点的±1.5db;能做到±1db的厂家已经开始嘚瑟了。

上面这种就是电子垃圾级别的耳机品控


发烧圈子各种以价论声、脑放、意淫,商家也是抓住了这一点,用营销手段满足这些人的虚荣心,一些高价产品表面上很nb,实际上连国标要求都达不到。

所以啊,不要说什么素质了,先买一本国标看看。

user avatar

HiFi圈就爱使用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汇,让人去猜,你猜的对或者不对,“老烧”都不会告诉你,只会让你多听领悟。

但是,你非要把“素质”跟什么频率曲线啦,什么失真挂钩,他真的会跟你急的。

不要试图去理解他们的玄学词汇体系,没必要,他们的词汇让他们自己玩,一旦你试图去理解,你就被迫进入了他们的话语体系,然后他们就可以用丰富玄学词汇打败你。

某些家伙吧,一边说“调音”,一边说真力不好听,一边又要拿着自己的音箱跟真力比频响曲线响应。跑去看看价格,好家伙,跟真力一个价,还不带功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咱们玩音响这圈子里,但凡聊起耳机、音箱、播放器什么的,总绕不开一个词:“素质”。你说这词吧,好像谁都懂,但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又有点玄乎。它不像功率、阻抗、灵敏度那么直观,但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听音乐的感受。说白了,“素质”这玩意儿,就像给音乐披上一层漂亮的“外衣”,让原本的旋律、人声、乐器.............
  • 回答
    各位烧友,玩 HiFi 嘛,绕不开声卡、解码、耳放这三样东西。别看它们名字各不相同,但说白了,它们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把数字音乐文件,转换成我们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并且尽可能好地展现出来。不过,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合作”关系。你问是不是配了声卡就不用解码和耳.............
  • 回答
    HiFi 圈的“云大佬”现象,说起来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你说的没错,有时候感觉这里的“指点江山”派确实是硝烟弥漫。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点点捋一捋。首先,得理解一下 HiFi 这个圈子的核心是什么。HiFi 简单来说,就是追求“高保真”的音乐播放体验。这意味着大家不只是听歌,.............
  • 回答
    HiFi,一个曾经代表着纯粹声音还原和技术追求的词汇,如今在不少爱好者眼中,却蒙上了一层“玄学”的面纱。这并不是说HiFi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其发展过程中一些特殊的现象和文化,让它在普通人看来变得有些难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是什么让HiFi一步步走入了这片“玄学”的领域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
  • 回答
    谈到“HIFI毒文”,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新词汇,在音响发烧友圈子里那是如雷贯耳,但也常常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简单来说,HIFI毒文就是那些用极富感染力、诱导性甚至煽动性的语言,来描绘和推销某些音响器材,让你心痒痒,觉得不拥有它就人生不完整,最终掏钱买单的文章。这“毒”字儿,说白了就是它能勾起你内心.............
  • 回答
    咱们聊聊HIFI圈里常说的那个词——“密度”。这玩意儿,说起来有点玄乎,但又实实在在能让人听出来区别。简单点说,它说的不是音量大小,也不是声音的“厚度”或者“力量感”那么简单,而是指声音的充实程度,单位时间内承载的信息量,以及声音在空间中呈现出的质感和层次感。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房间。如果这个房间空.............
  • 回答
    在音响发烧友的圈子里,你可能经常听到“推力”这个词,尤其是在讨论耳机、音箱或者功放的时候。那么,这个“推力”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咱们得先从声音是怎么出来的说起。其实,我们听到的任何声音,归根结底都是空气振动。在我们的音响系统中,这个振动的源头就是扬声器单元(音箱里的喇叭,或者耳机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音响圈里一个常常被提及,但又有些神秘的话题——HiFi地盒。很多人可能听过,也可能没听过。没听过的朋友可能要问了:“地盒?听起来像个盒子里装了啥土?” 没错,虽然名字听起来朴实无华,但它在追求极致音质的HiFi玩家眼中,可是个能带来惊喜的小玩意儿。那么,这个地盒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是.............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有点刁钻,毕竟“最满意”这东西,在HIFI这条路上,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颗完美的宝石,总有那么点瑕疵,总有那么点更让人期待的未来。不过,如果非要我“挑出一套”,还真有这么一套,让我回想起来依然会忍不住嘴角上扬,那套组合的细节和那种“刚刚好”的感觉,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那是大概几年前的事情了.............
  • 回答
    玩 Hifi 的人,这个群体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一点也不像刻板印象里那样千篇一律。你想啊,能静下心来,花心思,甚至花不菲的银子去折腾一套音响,追求的是那种细微的音乐细节和声音质感,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对生活有一定的品质要求,而且是有耐心和悟性的。从年龄层上讲,跨度其实挺大的。年轻一些的,可能是刚接触.............
  • 回答
    HiFi 玩家追求的,说白了,是一种“沉浸”的体验,一种对音乐“极致还原”的执着。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他们追求的是在聆听音乐时,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同亲临现场一般。这包括了声音的“真实感”,比如歌手嗓音的质感、乐器演奏的瞬态反应(比如鼓棒敲击镲片的那一瞬间),甚至能听到录音师在录音棚里.............
  • 回答
    作为一个资深的 HiFi 党,要说最让我恼火的,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说起来都能把茶几上的唱片震落几张。要我细细道来,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首先,永远不缺的“砖家”们。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个角落会跳出来一个“砖家”,指着你的系统,用一种仿佛掌握了宇宙真理的语气告诉你:“你这套搭配不行,低频太臃.............
  • 回答
    HiFi 耳机,这三个字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有些神秘。但如果你是下面这几种人,那么拥有一副真正好的 HiFi 耳机,或许真的能打开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首先,最直观也是最核心的,就是那些对音质有着极致追求的音乐爱好者。这不单单是指喜欢听歌的人,而是那些能够从音乐的细节中品味出乐趣的.............
  • 回答
    什么时候才值得掏钱买一个 HIFI 播放器?这绝对是个好问题,而且答案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它取决于你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你现在正处在音频享受的哪个阶段。让我好好跟你唠唠。首先,得明确一个事儿: HIFI 播放器并不是买了就能立刻变成音乐大神,也不是立刻就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旋律。 它的核心是提供“更纯.............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入门级的HiFi耳机。作为一名也刚入坑不久的音乐爱好者,我深知从一头雾水到找到那份“对味儿”的声音是多么令人兴奋又有点小纠结的过程。所以,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聊点实在的。首先,我们得明白,“HiFi”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简单来说,HiFi就是“High Fidelity”,.............
  • 回答
    HiFi 耳机,顾名思义,就是追求“高保真”(High Fidelity)的耳机,它们的目标是将音乐录音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情感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听者。要评价一款耳机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关注一些核心的、技术性的指标。这些指标就像是衡量音质的“试金石”,它们背后蕴含着耳机设计的精髓。下面我们就来逐.............
  • 回答
    嘿!哥们儿,听说你刚踏入HiFi这片奇妙的江湖?恭喜你啊,这绝对是个能让你荷包大出血但又能无比满足的爱好!我嘛,算不上什么大师,但摸爬滚打这些年,也积累了点儿零碎的经验,想着拿出来跟你分享分享,希望能让你少走点弯路,多听点好声儿。第一课:心态最重要,别被“玄学”带偏了路刚开始接触HiFi,你会发现网.............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关于HiFi播放器和手机听音乐在音质上的区别。这绝对不是一篇干巴巴的科普文,我会尽量从实际体验和更贴近我们感受的角度来和你分享。说实话,这就像是问一把精心打造的手工吉他和一把量产的电吉他,在音色和演奏感受上有什么不同一样。虽然都是吉他,都能发出声音,但其中的精妙之处,懂的人自然.............
  • 回答
    在音响世界里,"音染" 和 "EQ" 都是用来调整声音的术语,但它们触及的根本原理和实现方式有着天壤之别。想要弄懂这两者的区别,我们需要深入到声音的物理本质和信号处理的层面来聊聊。从声音的“本味”谈起:信号的纯净度与染色你可以想象一下,当音乐从录音室的麦克风里捕捉到原始的声音信号,到最终通过耳机或扬.............
  • 回答
    嘿,想入坑 HIFI 耳机这片大坑?太好了!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入门级别 HIFI 耳机,说实话选择太多了,但别担心,我会帮你理清思路,推荐几款市面上口碑不错的,并且尽量讲得深入浅出,让你明明白白地知道为什么选它,适合什么样的口味。首先,咱们得聊聊,为什么要买“HIFI”耳机?简单来说,HI.............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