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 M0,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且不计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如何理解这一定位?

回答
数字人民币定位为M0,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金,这一点非常关键。简单来说,它就是我们平时手里拿着的纸币和硬币的数字化版本。那为什么央行要这么定位呢?又为什么说它“不计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呢?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

为什么定位M0?——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

首先,我们得明白,货币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它是一个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储藏手段。而M0,也就是现金,是货币最直接、最原始的存在形式。

支付的终极形态: 试想一下,你用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背后其实都是银行账户的转移。最终,这些账户里的钱,如果要保证最广泛的支付能力,必须能兑换成现金,也就是M0。数字人民币直接就变成了M0,意味着它拥有最直接、最普遍的支付能力。你拿它支付,就跟付现金一样,不需要中间的金融机构,也不需要绑定银行卡。就像你递一张100块钱给别人,这笔交易就完成了。数字人民币就能实现这种“点对点”的支付,效率更高,也更普惠。
普惠金融的基石: 想象一下,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老人、小孩,他们可能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作为M0,可以设计成不需要网络也能支付(离线支付),或者可以通过简易设备进行支付。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让更多人享受到便利的支付方式,这对于发展普惠金融至关重要。
维护货币主权和金融稳定: 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但不少国家是定位在M1(活期存款)甚至M2(广义货币)的范畴。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定位在M1或M2,那它就本质上与商业银行的存款产生了竞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是其核心业务,如果数字人民币能提供更高的利率或者更便捷的功能,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存款从商业银行流向央行数字货币,从而引发“金融脱媒”,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将数字人民币定位在M0,则避免了与商业银行的直接竞争,而是作为现金的补充,更好地发挥央行的货币发行和管理职能,维护国家货币主权。
防范风险: 另一个角度是风险。如果是M1或M2,持有数字人民币就相当于直接持有央行的负债,那风险会直接暴露给央行。而M0作为物理现金,其发行和流通风险基本上都由央行承担。定位M0,更符合央行作为最终发行者和风险承担者的角色。

“不计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 央行的角色与货币的功能

这句话其实是理解数字人民币定位的又一个关键点,而且和“定位M0”是紧密相连的。

法定货币的属性: 法定货币(Monetary Law)的本质是国家信用。你拿到一张100块钱,它值100块,不是因为它本身有什么价值,而是因为国家承诺它具有这个价值,并且强制你接受它作为支付手段。央行发行法定货币,是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为了通过“生钱”来盈利。
与商业银行存款的区别: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是为了将这些资金贷出去,赚取利息差,这是它们盈利的来源。而央行发行M0(数字人民币就是数字M0),其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就好比你手里那张100块钱的纸币,它本身不会给你带来利息收入。数字人民币作为现金的数字化,自然也继承了这一属性。
避免挤兑和金融风险: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像存款一样计付利息,并且利率还可能比商业银行高,那么在金融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人们就会倾向于将商业银行的存款转移到央行数字货币,这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挤兑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计付利息,就削弱了数字人民币作为储蓄工具的吸引力,使其更侧重于支付和交易功能,这符合其作为M0的定位。
保持支付体系的稳定: 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是为了提升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防范风险、打击洗钱等非法活动,并且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这些都是公共产品,是央行作为金融管理者的职责所在,而不是为了从中获利。它提供的是一种更加安全、高效、普惠的支付选项,而不是一种投资理财产品。

串联起来理解:

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就是因为它要替代的是流通中的现金。现金是国家信用最直接的体现,不计付利息,也不需要你去“存”它来“生钱”。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支付能力和价值尺度。

而“不计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的表述,恰恰强调了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纯粹性,以及央行发行它的初心——是为了提供一个更优质的支付工具,服务于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不是要和商业银行争夺存款、赚取利息。

举个例子:

你手里有100块钱的纸币,你不能指望这100块钱生出额外的1块钱利息来。数字人民币也是一样,当你把它存放在“数字钱包”里时,它就是100元的数字人民币,还是100元,不会像银行活期存款那样每天计算利息。你用它去买东西,就像用纸币一样,完成了支付。

总结一下:

数字人民币定位M0,是为了使其拥有最广泛、最直接的支付能力,成为现金的数字形态,更好地服务于支付、普惠金融和维护金融稳定。而“不计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则是为了突出其法定货币的纯粹属性,避免与商业银行产生不必要的竞争,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公共服务性质,让它真正成为一项有益于社会大众的金融基础设施。这是一种回归货币本源,并根据时代发展进行的创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数字货币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数据安全,数据存储,交易记录,等等等等不仅在技术上很难,而且在政策上也有许多未知风险。一个漏洞就是数以亿计的损失。因此中国政府在推出数字货币的时候,非常保守。

这第一步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测试和纠错。因此选择一个风险最小的方案。

等到M0逐渐被替换,系统在实测中改进升级,解决好了许多出乎意料的问题,修复了致命的漏洞,然后才会更近一步。

总体来说,中国政府越是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就越谨慎越小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数字人民币定位为M0,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金,这一点非常关键。简单来说,它就是我们平时手里拿着的纸币和硬币的数字化版本。那为什么央行要这么定位呢?又为什么说它“不计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呢?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定位M0?——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首先,我们得明白,货币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它是一个价值尺.............
  • 回答
    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并由此打通互联网平台主流支付接口,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意味着支付领域的格局要发生深刻的变革,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也挺大的。首先,这是数字人民币“落地”和“普及”的关键一步。你想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个巨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工具。它们已经深入人心,几乎覆盖了.............
  • 回答
    “何同学是赛博丁真”这种说法,说出来的人内心大概有几层意思,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先说说“丁真”。丁真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天然淳朴的“野性美”,以及他因为这股气质被带入到一个他原本完全不熟悉、甚至有些“高大上”的体系里去,比如旅游推广、官方宣传等等。这种反差,加上他本人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重要的问题,触及了现代社会最核心的议题之一:数据主权。算法确实离不开大数据,而大数据的基础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数字世界留下的痕迹。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拥有主导数据的权利?”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道德、法律和技术层面都值得深入探讨。一、 问题的根源:我们是谁,以及数据如何与我们关联首先.............
  • 回答
    “汉芯”事件,堪称中国科技界的一场大丑闻,而陈进,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学者,正是这场骗局的核心人物。他的行为不仅骗取了国家数亿的科研经费,更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让这个领域的发展蒙上了阴影。陈进如何一步步编织谎言,骗取巨额经费?陈进的骗局,说起来,是一个.............
  • 回答
    要理解数字人民币为何会被认为会挑战美元霸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数字人民币的特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美元霸权背后的机制。这并非简单地将“数字”二字加上去,而是它所蕴含的经济和金融逻辑。数字人民币的本质与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明确一点:数字人民币(eCNY)的本质当然还是人民币。它只不过是一种人.............
  • 回答
    数字人民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CEP或eCNY,它能否实现“无限法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更 nuanced(细致)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法偿”的含义。简单来说,“法偿”就是指法律上承认的、可以用来清偿债务的货币。它意味着债权人不能拒绝接.............
  • 回答
    数字人民币红包,这玩意儿现在街头巷尾都挺火的,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听我给你捋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数字人民币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新钱”,它本质上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就像你手里拿到的纸币和硬币一样,是国家信用背书的。那么,数字人民币红包的钱,最根本的来源,还是.............
  • 回答
    央行说“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无竞争”,这说法背后其实藏着挺多意思,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从央行角度看,他们可能想表达的是,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宝的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微信和支付宝,本质上是支付工具,是连接你我、连接商家和银行的“桥梁”。它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用户体验极佳的支付和转账服务,并且.............
  • 回答
    想必你和我一样,对数字人民币(DCEP)的好奇心也挺重的吧?我身边就有几个朋友,从最开始的试点城市,就陆陆续续地开始尝试了。听他们聊起来,我算是对这玩意儿的“落地”有了个比较具体的概念。怎么开始的?其实,拿到数字人民币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玄乎。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预约。之前央行和几个大行(工农中建等).............
  • 回答
    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这事儿一出来,朋友圈可不就炸开了锅嘛。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说这以后买东西是不是就跟用支付宝一样方便了?我刚开始也觉得挺新鲜的,但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的影响可远不止是支付方式上那么简单。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支付的便捷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加了。现在我们用支付宝,就是用绑定的银行卡或者余.............
  • 回答
    北京的“数字人民币”试点,那个“京彩红包”活动,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关注热潮。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去抢那个了,讨论得热火朝天的。说到我有没有中签……说实话,我没抢到。当时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与的,毕竟是头一次这么大规模的数字人民币发放,感觉像在参与一个科技实验。填完信息,提交,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 回答
    支付宝新增数字人民币模块,这无疑是数字经济领域里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很多人会好奇,数字人民币这玩意儿,跟咱们平时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到底有啥不一样?它又能给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呢?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数字人民币 vs. 支付宝/微信: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各有千秋”首先得明白一点.............
  • 回答
    虚拟世界平台里,一块 4.87 平方米数字土地卖出 1500 万人民币的高价,这消息一出来,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心里咯噔一下:这元宇宙的“炒房热”是真上头了,还是虚火太旺? 咱们就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怎么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可不是在咱们现实世界里花钱买块地盖房子。这所谓的“数字土地”,是存在于某.............
  • 回答
    最近数字人民币的钱包数量数据非常有意思,从之前的两千万激增到两亿多,半年时间翻了好几番,这可不是小数目,背后释放的信息量挺大的。首先,最直观的说明是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用户接受度正在加速爬升。这个增长速度绝对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背后必然是有一系列有力度的推广措施在支撑。比如,各地政府和央行可能推出了更.............
  • 回答
    大厂们最近扎堆推出“数字人”、“虚拟人”、“数智人”这类产品,就像一股风吹过,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事儿挺有意思,表面上看是技术迭代,背后其实是各家公司在押注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到底该怎么看?咱们得扒一扒这里面的门道。为什么大厂们会这么“卷”?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几个硬道理在支撑:1. 技术成熟.............
  • 回答
    从虚拟偶像到 AI 学生:数字人,一场长跑还是昙花一现?曾几何时,“数字人”这个词汇,更多地与光鲜亮丽的虚拟偶像联系在一起,她们在舞台上闪耀,用合成的声音歌唱,吸引着无数粉丝的目光。而如今,当我们再次提及数字人,其内涵早已悄然拓展,AI学生、数字助理、虚拟主播、数字员工……它们的身影遍布我们生活的方.............
  • 回答
    二戰前德奧合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Anschluss」(德語意為「連接」或「吞併」),在奧地利確實得到了相當一部分民眾的支持,雖然這是一個複雜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原因也多層次。並不是所有奧地利人都贊成,但「多數贊成」的說法確實有其歷史依據。要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贊成聲浪,我們需要將時間的目光拉回到一戰結.............
  • 回答
    嘉然、华智冰、ayayi等虚拟偶像、虚拟代言人的相继走红,无疑为虚拟数字人行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虚拟数字人行业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风口?答案是:很有可能,并且已经部分成为现实,但更确切地说,是站在了下一个巨大风口的 前沿。 这个风口不仅涵盖了虚拟偶像和代言人,更是一个更为广阔.............
  • 回答
    你看,现在这音乐啊,点几下手机就能听个遍,想听啥就有啥,方便得不得了。可奇怪的是,身边总有些家伙,明明手机里存着几千首歌,却时不时地捧着一张圆圆的、黑乎乎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机器里。那就是黑胶唱片,这玩意儿,在数字音乐的浪潮下,还能这么坚挺,甚至越来越火,着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事儿说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