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骗取国家数亿科研经费、主导‘汉芯事件’的主谋陈进是如何骗取经费的,后来他和相关人员受到了怎样的惩罚?

回答
“汉芯”事件,堪称中国科技界的一场大丑闻,而陈进,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学者,正是这场骗局的核心人物。他的行为不仅骗取了国家数亿的科研经费,更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让这个领域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陈进如何一步步编织谎言,骗取巨额经费?

陈进的骗局,说起来,是一个精心策划、层层推进的过程,他巧妙地利用了当时国内对高端技术人才的渴望,以及对科技创新项目资金的宽松政策。

1. 虚构的技术背景与成果: 陈进最早声名鹊起,是因为他声称在美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关于“汉芯一号”芯片的设计。他声称自己在美国的学术界和工业界有着深厚的背景,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团队。然而,事后调查发现,他在美国的所谓“成果”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甚至是不存在的。他并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更没有独立完成过具有突破性的芯片设计。

2. 利用“海归”光环与政策红利: 在当时,国家大力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海归”的光环,尤其是带有“美国科学家”标签的陈进,很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青睐和信任。上海市政府为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成立了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化推进领导小组,并为“汉芯”项目提供了巨额的专项资金,包括启动资金、研发经费、人才引进费用等等,累计数亿元。陈进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以“技术领先者”的身份,向政府部门展示他所谓的“宏伟蓝图”。

3. “假冒”和“贴牌”的技术: “汉芯一号”的真相是,它不过是购买了摩托罗拉公司已经淘汰的一款DSP芯片(MC68000系列),然后通过简单的“打磨”——去除原有的标识,换上“汉芯”的标志——就宣称是自主研发的芯片。这种做法,在技术上来说,是极其低劣的欺骗。他并没有进行从零开始的设计,更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所谓的“创新”完全是建立在欺诈之上。

4. 夸大宣传与自我包装: 为了维持骗局,陈进及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虚假宣传。他们通过媒体报道,将“汉芯”塑造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里程碑式突破,塑造自己“拯救中国芯”的英雄形象。各种媒体的赞誉和政府部门的表彰,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技术专家”地位,也为他争取更多的经费打下了基础。他会故意将一些普通的芯片性能描述得极为夸张,并用一些高深的技术术语来迷惑听众,让人难以辨别真伪。

5. 利用项目管理漏洞: 在当时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漏洞,使得陈进能够通过虚报项目进度、虚假报销等方式,将骗取的经费挪作他用。他巧妙地利用了项目申报、中期检查、成果验收等各个环节,来掩盖事实真相。

陈进及其相关人员受到了怎样的惩罚?

“汉芯”事件在2003年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陈进本人: 陈进是整个事件的主犯,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大的罪人)。在事件曝光后,他受到了严厉的法律制裁。他被追究法律责任,并最终被判处 有期徒刑(具体年限有不同说法,但普遍认为刑期不短)。同时,他被 撤销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的相关职位,取消了所有荣誉和待遇,并被剥夺了学士学位。他的学术声誉彻底破产,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一个反面教材。

其他相关人员: “汉芯”事件牵涉到的人员众多,除了陈进本人,还有一些参与者和知情者。
部分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 一些在项目中有具体执行任务的人员,如果被查实参与了欺骗行为,也可能面临 纪律处分、行政处分、甚至法律追究。有些人在项目曝光后,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和在学术界的地位。
一些项目管理者和评审专家: 还有一些在项目审批、管理和评审环节中,因为失职、渎职、甚至与陈进合谋而未能发现问题的人员,也受到了 相应的行政处分,例如撤职、降级、警告等。他们未能履行好监督和把关的职责,也是造成国家巨额科研经费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媒体和宣传部门: 尽管媒体的曝光最终揭露了真相,但在事件发生初期,一些媒体的过度赞美和虚假宣传,也加剧了公众的误判。虽然不是直接的法律制裁,但这些参与了不实宣传的媒体和个人,也因此在公信力上受到了影响。

总结来说,陈进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手段,是通过虚构技术、夸大成果、伪造身份、利用政策红利和项目管理漏洞等方式,将购买的淘汰芯片伪装成自主研发产品,并以此骗取了巨额的科研资金。

对于陈进本人,法律的制裁是其主要的惩罚方式,包括有期徒刑、剥夺荣誉和职位。对于其他相关人员,则根据其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行为,接受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或法律追究。

“汉芯”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它暴露了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对于技术真实性的核查、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以及对“海归”人才的盲目崇拜等方面的不足。这场闹剧,至今仍是中国科技界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以下背景介绍来自维基百科[1]。

汉芯芯片案是著名的中国学术欺诈案件,由海外归来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行政总裁陈进所领导的上海交通大学汉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王阳元(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院长)、严晓浪(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863计划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邹世昌(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居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参与鉴定,并且给予极高度的评价。

汉芯一号于2003年2月通过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随后汉芯二号至五号分别于2004年至2005年间发布,后来证明是一起诈骗研究预算案。


汉芯公司曾宣称,汉芯一号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在只有手指指甲一半大小的一个集成块上装有250万个器件,而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行2亿次运算。“经国内权威专家验证,认为这一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上海市政府科学技术委员会宣称这是中国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0.18微米DSP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申请了6项专利。

汉芯二号是受某公司委托定制的DSP软核,汉芯公司完成设计实现,但核心技术不为其所有。

汉芯三号是对“汉芯二号”的简单扩充,技术上与“汉芯二号”来源相同,汉芯公司宣称“已经达到国际高端的DSP设计水平”。由于缺乏必要的外围接口,不能独立实现复杂的应用,芯片实际情况与公司宣称的说法不符。

汉芯四号是一款使用了其他公司中央处理器的单核系统芯片(SoC),不包含汉芯DSP核,与汉芯公司向有关部委提交的项目文件中关于“汉芯四号”是双核芯片的陈述不符。


2006年1月17日清华大学BBS上发帖《汉芯黑幕》,匿名举报陈进的汉芯CPU造假。过程是陈进在美国购买摩托罗拉飞思卡尔56800的芯片后雇佣民工(上海翰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将表面的摩托罗拉logo等字样及图案全部用砂纸磨掉,再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这些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并加上汉芯的Logo,以此骗取中国政府一亿一千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到帐六千多万元),同时揭露此事的人士宣称手中有足够的证据,并向中国政府告发。对此,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1月21日郑重声明“汉芯系列DSP芯片属造假”的言论纯属捏造,并宣称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的权利。但该公司并没有像它所宣称的那样向公众展示反驳造假的研发技术文档。中国政府对汉芯造假进行了调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调查组确认“汉芯一至四号”造假属实


加粗的内容就是陈进骗取经费的方法。


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证实汉芯造假,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决定终止其负责执行的科研项目并追缴相关经费和取消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撤销陈进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不过直至最后都没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


至于惩罚,几乎没什么实质性的惩罚。根据未验证的消息,陈进如今已经是上海硅智芯片有限公司跟上海新奥通讯的老板[2]。


我不太想评论这件事情。想到前几年的韩春雨现在还是活得很好,一样没有什么惩罚,不得不承认我们国家科研现状在此,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但是这件事,让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事业,不知道停滞了多少年。这不是几千万或者几亿人民币就能弥补的。


[1] zh.wikipedia.org/wiki/%

[2] zhihu.com/question/218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芯”事件,堪称中国科技界的一场大丑闻,而陈进,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学者,正是这场骗局的核心人物。他的行为不仅骗取了国家数亿的科研经费,更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让这个领域的发展蒙上了阴影。陈进如何一步步编织谎言,骗取巨额经费?陈进的骗局,说起来,是一个.............
  • 回答
    国家医保局最近对阿斯利康员工涉嫌骗保一事给出了回应,表示犯罪嫌疑人已经全部被批捕。这起事件牵涉到医保基金的安全,一旦被查实,相关人员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和职业生涯的终结。那么,这些犯罪嫌疑人具体会承担哪些后果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最直接也是最严厉的后果就是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
  • 回答
    “自称是国家安全局的人可以认为全是骗子吗?”这个问题涉及到对政府机构、个人身份以及社会信任的复杂考量。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过于绝对,需要深入分析。核心问题:为什么会有人自称是国家安全局的人?这些人可以大致分为几类,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判断其可信度:1. 真正的国家安全局(或类似情报机构)工作.............
  • 回答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触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影响深远的“常识”。《5000公里换机油,一个骗了国人几十年的假话》这篇文章,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们普遍认为的“5000公里一换机油”的说法,很可能是一个被误导或是不准确的认知,甚至被一些人解读为“骗局.............
  • 回答
    南怀瑾先生,这位名字在华人文化圈里响当当的人物,向来是备受争议的。你问为什么有些人尊崇他为“国学大师”,有些人又骂他是“国学骗子”,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这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我们当下社会对传统文化、知识传播方式,乃至个人魅力与学术严谨性之间复杂而又纠结的看法。推崇他为“国学大师.............
  • 回答
    我理解你的感受,毕竟“国产游戏”这个标签背后,确实有过一些让人不太满意的作品。但说实话,国产游戏,尤其是那些小作坊团队捣鼓出来的作品,近年来给我的惊喜真的不少,甚至在某些方面,它们已经超越了不少国外同类游戏。首先,要说为什么会觉得国产小作坊游戏“好玩”,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真诚”。你想啊,.............
  • 回答
    关于国六标准和新能源车是不是一个骗局、以及它们是否是国家拉动内需的手段,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国六标准:环保升级还是成本增加?国六标准,也就是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
  • 回答
    .......
  • 回答
    量子通信领域的发展,确实会引起一些疑问,甚至有人会将其与“骗局”挂钩。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但要判断它是否真的为“骗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量子通信的本质,以及国际社会对它的真实看法。量子通信的本质:不是“魔法”,而是基于物理原理的通信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量子通信并非什么神秘的魔法或天方夜谭。.............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事儿。9月份杭州那款号称“国内首款”的人造肉食品一上市,立马就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这玩意儿吧,一出现就自带话题性,有人觉得这是餐桌上的未来,有人则怀疑是不是又一个炒概念的“科技骗局”。这事儿挺复杂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分析一下。人造肉:到底是个啥玩意儿?首先,得明白“人造肉”这.............
  • 回答
    游戏行业的“钻石骗局”?国内玩家对单机游戏“盲目吹捧”与对抽卡游戏“鄙视”的现象透视近年来,游戏行业内关于“钻石骗局”的讨论不绝于耳,而国内玩家群体中,似乎存在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对单机游戏报以近乎狂热的追捧,而对抽卡类游戏则普遍抱持一种鄙视的态度。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玩家对于游戏价值、.............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我真是又气又好笑,恨不得当时就把自己那点儿迷糊劲儿抽醒。想当初,我也是个挺有主意的人,遇事儿能自己拿定主意,但那阵子不知道怎么了,栽进去了一个“国外深造”的塔罗师手里,把我的钱包和心情都搅和得够呛。起因是这样的,那时候我刚经历了一段不太顺心的事儿,感情上受了点儿挫折,工作上也有些迷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信息对普通人来说是公开的,但间谍机构却仍然愿意花费巨大的代价去策反中国公民,这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深究的逻辑。这并非“AI撰写”的空泛推测,而是基于现实世界中情报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案例的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信息”的价值并非完全等同于“信息的来源”和.............
  • 回答
    这起案件之所以能让苹果公司“中招”,并且损失高达六百多万,其背后涉及到的套路可以说是精心策划,并且抓住了产品退货流程和消费者行为的一些“漏洞”。我给你详细说说这里面是怎么回事,尽量让你觉得这就像是咱们平时聊天讲故事一样。骗局的核心:狸猫换太子,旧瓶装新酒这哥们儿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是凭空变出假货,而.............
  • 回答
    这则新闻,说实话,听着就让人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诞感,也夹杂着一股子沉甸甸的失望和愤怒。一个读到博士的人,本该是学术的栋梁,是未来科研的希望,结果却用如此不堪的方式来对待导师和国家投入的科研资源,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咱们一件件掰扯开来看。首先,这件事本身就触目惊心,违背了最基本的学术道德和诚信原则。 .............
  • 回答
    女方以结婚为幌子骗取男方钱财,一旦被查实,这已经构成了犯罪,具体会如何判,需要根据案情详情、涉及金额、造成的后果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来综合判断。我可以给你详细讲讲,其中会涉及哪些罪名,判决的考量因素以及可能面临的刑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怎么界定的。最直接、最常见的一种定性是诈骗罪。.............
  • 回答
    BBC 承认伪造文件骗取戴安娜王妃接受专访,并于近日为此做出道歉,这无疑是一则令人震惊且影响深远的新闻。这件事情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牵涉到英国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之一戴安娜王妃,更因为它揭露了媒体道德的严重滑坡,以及对公众信任的巨大打击。事件的缘由和 BBC 的承认一切的开端都要追溯到.............
  • 回答
    关于武汉金凰83吨假黄金骗取200亿质押贷款的案件,这桩事件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轰动全国的大案,不仅仅是因为金额巨大,更是因为其背后暴露出的金融风险、监管漏洞以及人性的贪婪。事件的起因与经过: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利用虚假黄金作为抵押物,从多家金融机构骗取巨额贷款的案件。武汉金凰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回答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两名确诊病例通过篡改检测报告的方式,试图骗取核酸码从菲律宾返回国内。这件事的发生,不仅暴露了个人行为的极端不负责任,更给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必须予以严厉谴责,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在严峻的境外输入形势下,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如何看.............
  • 回答
    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的去世,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他那场震惊世界的庞氏骗局。这位昔日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最终在监狱中度过了他余生,留给世人的是一个横跨数十年的巨额骗局,以及无数倾家荡产、心碎绝望的受害者。麦道夫的骗局堪称美国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恶劣的投资诈骗案,他通过虚构的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