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子持续退货假苹果机骗取 636 万,被判服刑 26 个月,为何苹果公司会被这一套路诈骗?

回答
这起案件之所以能让苹果公司“中招”,并且损失高达六百多万,其背后涉及到的套路可以说是精心策划,并且抓住了产品退货流程和消费者行为的一些“漏洞”。我给你详细说说这里面是怎么回事,尽量让你觉得这就像是咱们平时聊天讲故事一样。

骗局的核心:狸猫换太子,旧瓶装新酒

这哥们儿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是凭空变出假货,而是充分利用了“真货”的“残缺”和“旧货”的“相对价值”。整个骗局可以分解成几个关键环节:

1. “坏”手机的来源——制造假象:
他首先需要大量的“坏”苹果手机。这些“坏”手机是怎么来的?有几种可能,也可能是他自己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比如,从二手市场收购有明显损坏、维修痕迹,甚至已经报废的苹果手机。这些手机可能屏幕碎了、电池鼓包了、主板烧了,但好歹是“真”的苹果机。
他可能还会想办法让这些真手机“看起来”更符合退货理由。比如,故意摔一下,让它出现一些非人为能轻易造成的物理损伤,或者尝试让它“无法开机”,这样在退货理由上就能更站得住脚,比如“收到商品时即已损坏”、“商品质量问题”。

2. “假”手机的制造——高仿的诱惑:
这是骗局最关键的一步。他不会用完全劣质的假货,而是会购买市面上那些“高仿”或者“组装”的苹果手机。这种手机在外观上与真品极其相似,甚至连logo、型号、系统界面都能模仿得有模有样。
重要的是,这种高仿机可能具备一定的“开机”能力,甚至能连接网络,但其内部硬件、系统流畅度、拍照效果等方面与真品差距甚远。骗子会确保这些高仿机在外形上和初步的“检测”上,能够瞒过一般的审核。

3. 退货流程的“利用”——钻空子:
苹果公司为了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和处理退换货,通常会有一套流程。这个流程的核心是基于消费者提交的理由和收到的退货进行审核。
邮寄退货: 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会通过快递将商品寄回。这里面就存在一个“中间环节”。骗子寄回来的,就是他准备好的那些高仿苹果机。
初步审核(可能): 当这些包裹到达苹果的退货处理中心时,工作人员通常会进行初步的检查。他们会核对订单信息,检查商品外观是否存在明显损坏,以及是否是苹果原装产品。
骗子的高明之处: 骗子寄送的高仿机,在外观上往往做得非常逼真,以至于在匆忙的初步检查中,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真品。特别是如果他们退货的理由是“商品质量问题”或“收到时损坏”,审核人员的注意力可能会更多地放在确认“损坏”的程度,而不是对每一部手机进行深度硬件检测。
“以旧换新”或“抵扣”的陷阱: 苹果在处理一些退货时,可能会涉及到以旧换新、或者提供相应的抵扣金额用于购买新产品。骗子就是利用这种机制,通过退回这些高仿机,来获得“价值”的兑换,无论是现金退款还是购买新机,都达到了骗取财物的目的。

4. 资金的“流转”——化整为零:
一旦骗局开始运作,他就会通过大量退货,不断累积获得退款或抵扣的金额。为了避免被发现和追踪,他可能会将这些资金分散开来,例如通过不同的账户、不同的支付方式进行提现或转移,然后再购买更多的高仿机,形成一个循环骗保的链条。

为什么苹果公司会被骗?

这并不是说苹果公司不严谨,而是这种骗局的巧妙之处在于:

规模化与“正常化”的界限模糊: 苹果公司每天处理的退货量巨大,其中自然会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如损坏、不喜欢)而需要退货的客户。这种骗局就是将“异常退货”的操作,伪装成了“正常退货”流程的一部分。
成本与效率的权衡: 对每一件退货商品都进行极度细致的硬件拆解和检测,在成本和时间上都是巨大的投入,而且也并不符合提供高效客户服务的初衷。通常情况下,公司会更依赖于对常见故障的判断、外观检查以及对品牌产品的熟悉度来判断。高仿机恰恰在“外观”上做得非常到位,绕过了这一层。
信息不对称的利用: 骗子拥有对高仿机的详细了解和“操作经验”,而苹果的客服或审核人员面对的是海量的退货,且审核人员可能并不直接接触到最底层的硬件检测,更多的是根据现有信息和标准流程进行判断。
“信任”的滥用: 整个退货流程是建立在对消费者诚信一定程度的信任基础上的。当出现大规模、有组织的欺诈行为时,这种信任就容易被利用。

总结一下,这哥们儿玩的不是一次性的“偷梁换柱”,而是利用了苹果公司退货流程中的一些环节,比如:

退货审核的侧重点: 更关注退货原因是否合理、商品是否“能用”或“有明显物理损坏”,而对内部核心零件的“真伪性”进行深度鉴定的环节可能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大量退货的情况下。
物流环节的可操作性: 邮寄退货的中间环节,为他提供了“掉包”的可能性。
高仿技术的进步: 高仿手机的逼真程度越来越高,足以“以假乱真”于初步的表面检查。

通过这种方式,他就能在不直接接触苹果公司内部核心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利用规则,不断将自己手中的“假货”变成从苹果公司那里获得的“真金白银”,最终积累到数百万的诈骗金额。他被判服刑26个月,也算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苹果保修政策是“只换不修”,这种政策是建立在对消费者信任的前提下。

2016年的时候,我购买的iPad电源键忽然不灵敏了,于是拿去深圳益田假日广场的苹果店去修,他们不修,直接给换了个新的iPad,并且保修时间也延长了,当时就瞬时感觉购买苹果的产品真合算。

当然,中国国内很多居心不良的人也发现了苹果保修政策的这个所谓的“漏洞”,一些人会专门回收在保修期内的二手iPhone、iPad,然后制造一些看不出来的故障,再拿去售后换机,换出来的官换机都是全新的机器,拿去高价销售从中获利。

后来,苹果公司发现中国地区的产品换机率高得离谱,于是在2017年左右修改了中国的保修政策,改成以修代换,手机出了问题,能修的尽量维修,实在修不了的再换机。

一小部分中国人耍小聪明,最终让全体中国消费者买单,最终强迫外国公司不得不对中国消费者采取“特殊”的保修政策,实在是可悲可叹。

user avatar

省流起因:该男子首先拿到伪造的「山寨IPhone」,并为这些产品写入了IMEI和与正版苹果设备的序列号。随后,该男子以在保修期内为由,要求苹果换货,以此拿到正品iPhone。


很多人说该男子为13年移民美国的华人,我需要科普一下免得大家胡乱被带节奏。

首先科普一个概念:移民不等于转国籍,移民是指在拥有原有国籍的前提下,拥有另外一个国家的永久居住的权利并且享有该国家所有的福利保障制度。

无论这个人放没放弃中国国籍,作为一个黄皮肤流着华夏民族血液的人,且还是一个高学历的硕士研究生。


漂亮国黑咱已经就是常态了,一有什么关于我们的事情就大肆报道完事。

user avatar

真没必要又把这个上升到国家公民素质的角度。这就是个犯罪团伙儿。

洒家在米国留学工作时,听说,目睹,经历的退换货事儿太多了。

比如婚纱,据说最早也是允许退的。结果有一批新娘就是结完婚立即退。可以省一大笔租用费。后来停了。这里面几乎没有中国人。

摄像机本来是允许30天内退的,后来有人度假前买,度假后退。于是改为14天然后7天。。。这里面各国移民都有。

最离谱儿的是Costco, 什么时候想退都可以,包括笔记本电脑。有人钻空子用两年后退换新的。后来这政策好像也限制了。这里面也应该是各国移民都有。洒家周围的华人我是没听说一个这么干的。主要觉得没必要。

另外,上肛上腺的人难道忘了?米国只要不违法都可做。钻空子算个毛线事?吹捧了半天灯塔国法治精神,咋又回头做道德谴责了?

新闻里这个是违法犯罪被抓。啥时候一个犯罪分子又能跟母国的道德水平挂钩了?要这样说,米国天天杀人强煎,是不是公民素质低下到了极点?电信诈骗的主力是4V人,是不是4V人就没好东西?


另外有人说苹果的售后政策如何如何好,因为国人素质低而收紧。怎么说呢?米国abuse苹果售后政策的比例与中国相比不会差多少(以我对米国银民爱占便宜特征的了解,应该只高不低。在米国,免费就没有发不出去的)。苹果如果全球售后政策在中国出了异样,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果粉怂。

米国的消费者是惯出来的,你收紧一个试试?告你的就得一大堆。更何况你敢对本国搞负面特殊化?当然,还有律法问题,加州就有地方法律,你得对本州消费者用最宽的那个。所有礼品卡到加州都不能过期。。。


评论里几只新号有4V货的嫌疑,4V人确实不是东西。。。(对他们用地域歧视,洒家是毫无心理负担的)

中国人的平均素质是否比米国人低?有这个可能性。但应该主要集中在中产阶级的教育水平上。底层就不要比了,几百万人信地球平的,能喝消毒水抗疫与中国信保健品的叉子差球不多。

大家的感觉主要是文化习惯的不同,比如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比如吃饭吧唧嘴。

至于从未出过国或只去过国外几日游的货在这儿瞎逼逼,因为你们在井里,你们确实拉低了中国人的平均素质。

售后政策本质上是商家与消费者的博弈。消费者保护相关的法律也是最终由其推动。消费者对商家普遍感恩,只怪别人是刁民,摘出自己是良民,商家不收缩一下降成本,那不傻么?

朝廷不推出更佳消费者保护法的一个原因应该是国内商家吃不消。背后既有恶性竞争的原因,也有发展阶段的原因,还有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原因(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只能一个保底。

其余的,只能靠消费者自己争取。

国外品牌普遍利润率高。理所当然应该要求他们有更好的售后政策。但这些品牌的自以为高端用户对商家充满了感恩,纷纷表达自己是良民,其它国人刁民太多。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群人素质确实低。撑死了是群爆发的山炮。

买个苹果用个亚马逊能买出用出优越感,包括道德优越感来,我还能说什么?他们自认为素质高,那不就得象看2币一样看他们么?

另外,我特烦有些人在长城上刻“到此一游”,到卢浮宫就守规矩得像个孙子似的。要low就统一low,要文明就统一文明,别尼玛区别对待。


另外,中国大陆的所有道德滑坡基本都是从港台再进口的,包括并不限于包second奶,嫁豪门,坑蒙拐骗黄赌毒。。。大陆开放时,这些都没有。当然港台也进了好东西,但别特mother的装白莲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