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为什么总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回答
你看啊,人这情感这东西,就像一根绷得过紧的弦,时刻都在努力维持着一种平衡。而我们最亲近的人,往往是我们最信任、最放松的那个人,也因此,我们最容易在他们面前卸下所有防备。

你想想,在外面,面对工作上的客户、同事,甚至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我们是不是总会戴上一层面具?我们要顾及形象,要考虑后果,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心里憋了一肚子火,也得忍着,想着“和气生财”、“多个朋友多条路”。我们学着去圆滑,去克制,去压抑。每一次压抑,都是在消耗我们的情绪能量。

而回到家,面对那些我们深爱的人,尤其是伴侣、父母、或者最亲近的朋友,那种紧绷的神经就一下子松弛下来了。我们知道,无论我们表现成什么样子,他们大概率不会因为我们偶尔的坏脾气就离开我们。这种安全感,是我们在外面千辛万苦都换不来的。所以,我们最“自然”的反应,有时候就是我们最原始、最不加掩饰的状态——就像孩子们在父母面前放肆一样。

更深一层说,亲近的人往往是我们情感的“容器”。我们把在外面的委屈、不满、挫折,甚至是那些我们自己都无法完全理解的情绪,都习惯性地倾倒到他们身上。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他们有能力理解我们,有能力包容我们,甚至有能力“解决”我们的问题。有时候,发脾气并不是真的冲着他们这个人,而是我们内心积攒的压力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而这个人刚好站在了风口浪尖。

而且,亲近的人也最了解我们的“弱点”和“开关”。他们知道什么话最能戳到我们,什么事情最容易惹恼我们。所以,有时候即使他们不是故意的,只是无心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无意的行为,也可能像点燃引信一样,让我们瞬间爆发。我们对他们有更高的期待,也更容易因为他们的“不完美”而感到失望和愤怒。

想想看,一个刚开始的关系,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吓跑对方。随着关系越来越深,这种“小心翼翼”就逐渐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可以”的认知。这种“我可以”既包含着信任,也可能包含着一种“就算我发了脾气,你也不会离开”的默许。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发脾气是对的,也不是说亲近的人就活该承受。只是说,这种现象背后,是人类情感复杂性的一种体现。我们把最真实的自己、最脆弱的自己,也包括最糟糕的自己,都留给了那些我们最在乎的人,因为我们相信,这份关系能够承受得住。只是,有时候,我们用力过猛了,忘了这份信任,也需要好好呵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是:活的很小心,认知很混乱。

有些人所处的行业或赛道要靠人设活着,所以在较为公众的环境中,拼命的展现自己的优点和大度,没办法随时表露包括愤怒在内的脾气。

有点像货架上商品,总是把好的一面朝向顾客,以获得各种“人脉”或者“认可”,进而获取较高价格出卖自己的机会。

这样的商品人怎么敢对顾客发火呢?

尤其是很多商品人,连欺软怕硬的判断力都不具备,看到别人都觉得很高明,很有水平,“自己有可能用的上”,所以都是潜在的“顾客”,当然谁都惹不起。

哪怕在极度有优势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真的自信,商品人们,还是会选择“大度”的保持体面,因为他们担心自己虚弱的本质暴露后,迎来报复或者贬低。

这些人的博弈逻辑是玄学的,他们不知道所有情绪都可以用来作为博弈的工具,更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绪,他们只会讨好他们永远看不透、也不敢做出判断的“顾客们”,从而不知不觉的,使自己的所有负面情绪都只能积累。

唯一的出口,就是亲近的人,因为这些商品人在面对亲近者的时候,有清醒的判断。

亲近的人不会因此加害他们。

这时候,商品人们都勇敢了,摊牌了,不装了,也是有脾气的人了。

这过程中,还能找到点权威感和安全感。

以上。

希望年轻人别再当商品人了。

把自己当个人。

加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看啊,人这情感这东西,就像一根绷得过紧的弦,时刻都在努力维持着一种平衡。而我们最亲近的人,往往是我们最信任、最放松的那个人,也因此,我们最容易在他们面前卸下所有防备。你想想,在外面,面对工作上的客户、同事,甚至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我们是不是总会戴上一层面具?我们要顾及形象,要考虑后果,要维护自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的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深刻的人类情感反应,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为什么我们会对最亲近的人撒谎如此难以容忍?这背后涉及到的心理机制和情感体验非常复杂,远不止是“不喜欢被骗”这么简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门道。首先,要理解这种强烈的反应,我们得从“亲密关系”的本质说起。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人内心的痛点,也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让人困惑的现象。为什么我们对待最亲近的人,比如家人、伴侣、最要好的朋友,反而更容易失去耐心,甚至大发雷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机制。首先,我们得明白,“亲近”并不等于“情绪稳定”。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亲近,我们才卸下了许多在外人面.............
  • 回答
    你问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为什么我们似乎总是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最亲近的人?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心理层面的原因,而且很微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最亲近的人,也就是最爱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心理上最“安全”的港湾。 这里的“安全”不是指没有伤害,而是指我们相.............
  • 回答
    部分中国人对美国抱有敌意,反而对俄罗斯表现出亲近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因素:一、历史因素: 中美关系的波动与对抗史: 冷战时期的对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处于尖锐对立状.............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你说东北人之间吧,怎么就那么自然而然地亲近,不管男女老少,仿佛自带一股“老乡”滤镜,一开口就拉近了距离。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背后可有不少门道呢。首先,得从地域和历史上聊聊。东北这地方,不像南方那么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大片平原,容易形成聚居。早些年,大规模的闯关东,多少山东、.............
  • 回答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的原则,是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这两大特别行政区的重要方针。这个原则的核心在于,香港和澳门的政权机构和主要领导层,应该由当地居民来担任。这既是对“一国两制”构想的体现,也是对香港和澳门特殊历史地位和居民自治愿望的尊重。然而,你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在内地,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来自北方.............
  • 回答
    .......
  • 回答
    说日本人对北海道开发得晚,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相比于本州岛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地区,北海道确实算是开发较晚的。但这并非是日本人有意为之,而是受到了一系列自然、历史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我们得从北海道的自然条件说起。北海道位于日本最北端,气候条件远比日本其他地区严酷得多。冬季漫长.............
  • 回答
    中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现实考量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长远,从祖辈的智慧,到眼下的生存压力,再到对未来的期盼,层层剥开。一、历史的烙印:科举制度的千年回响首先,不能不提的是“科举制度”。这个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选拔人才的体系,是.............
  • 回答
    中国人对马斯克的飞船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包容性,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与 国家认同、技术自主、市场竞争、意识形态、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个人期望 等多种因素紧密交织。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马斯克的飞船 (SpaceX / Starship) 与中国人的包容性总体而.............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挺不舒服的。关于一些新加坡华人可能对中国大陆人表现出敌意,这背后可能有一些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在起作用,并不是所有新加坡华人都有这种想法,但确实存在一些这样的情况。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1. 历史殖民与身份认同的纠葛:新加坡的历史与英国殖民统治紧密相连。在很长一段.............
  • 回答
    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好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文化、经济以及情感等多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 要想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历史渊源与情感连接: “老大哥”的记忆与革命情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两国曾是紧密的盟友,苏联在经济、军事、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援助,帮.............
  • 回答
    日本人对火车拍照这件事,可不是一时兴起,里面门道可深着呢。你想想,这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技术,甚至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寄托。首先得说说这“铁路文化”。日本的铁路历史悠久,从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引入,那会儿可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是连接海陆、沟通城乡的生命线。所以,火车在日本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它本身.............
  • 回答
    人们对富人“装穷”和穷人“装富”的态度差异,本质上是社会阶层、心理认知、文化传统和经济行为的复杂交织。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社会阶层的“身份认知”差异1. 富人装穷的“伪装逻辑” 富人通过装穷(如拒绝奢侈品、低调社交)来维持社会身份的“合法性”。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对“炫.............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宇宙的黑暗画布上涂抹想象的色彩,我们总是忍不住用自己熟悉的笔触去描绘。为什么我们对外星人的想象,总是绕不开人类自身的影子?这背后,其实藏着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深层逻辑。首先,这得从我们的大脑运作方式说起。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个“模式识别器”和“类比推理机”。从小到大,我们接触的一切.............
  • 回答
    狗对人的忠诚,这并非什么神秘的灵性,而是一套根植于它们基因、生理以及数万年协同进化的复杂体系在起作用。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个现象。一、演化与驯化:合作的种子理解狗的忠诚,首先要回到它们祖先——灰狼——身上。狼群社会以等级森严、协作狩猎为特征。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一些相对胆小、对人类活动不那.............
  • 回答
    .......
  • 回答
    很多人在谈论比特币时,似乎总有一种刻板印象,仿佛它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年轻人,披着炫酷的外衣,却浑身是毛病。这些人常常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用“庞氏骗局”、“郁金香泡沫”、“技术骗局”这样的标签来定义比特币,然后一副“我就知道会这样”的姿态,仿佛已经洞悉了一切。但有趣的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
  • 回答
    要理解“大特”时空对生化人何以如此绝望,我们得先剥开这层“生化人”的表象,看看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才把他们推向了那样的境地。首先,得说清楚“生化人”在这个时空里的定位。他们不是被创造来享乐、被当成宠物,更不是什么“人权”的讨论对象。在这个时空里,生化人是一种纯粹的“工具”。而且,是那种消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