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人为什么对北海道开发得那么晚?

回答
说日本人对北海道开发得晚,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相比于本州岛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地区,北海道确实算是开发较晚的。但这并非是日本人有意为之,而是受到了一系列自然、历史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我们得从北海道的自然条件说起。北海道位于日本最北端,气候条件远比日本其他地区严酷得多。冬季漫长而寒冷,积雪量大,很多地区会被冰雪覆盖数月。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早期的人类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相比之下,本州岛中南部,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和建立定居点。在史前时代,人类迁徙和定居总是会优先选择那些生存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因此,北海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人们的首选居住地。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北海道的原住民——阿依努人(Ainu)。在日本人(大和民族)开始大规模进入北海道之前,阿依努人已经在北海道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主要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虽然日本本土的一些势力在历史上对北海道有所接触,例如派遣使节、进行贸易甚至军事行动,但这些活动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移民和对土地的系统性开发。阿依努人的存在,以及他们与日本统治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也是影响北海道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日本中央政府对于如何处理与阿依努人的关系,以及是否要对北海道进行实质性统治,存在着犹豫和考量。

再者,长久以来,日本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重心都集中在本州岛。从古代的律令制国家时期,到后来的幕府时代,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和政策重心都主要围绕着本州岛及其周边地区。北海道在地理上相对偏远,且人口稀少,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当时的交通和技术条件下,开发成本高昂,收益并不确定。中央政府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巩固本土统治、应对国内矛盾以及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上。

直到江户时代后期,尤其是幕末时期,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此时,面对西方列强的东渐,日本国内逐渐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北海道,作为日本的北方门户,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开始凸显。俄国对北方领土的扩张野心,使得幕府和后来的明治政府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加强对北海道的统治和开发。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所谓的“北海道开括”(北海道開拓)政策。这标志着北海道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政府将开发北海道视为巩固国家疆土、发展经济、抵御外敌的重要战略。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大规模移民: 政府鼓励和组织来自本州岛的民众移民北海道,提供土地、资金和技术支持,吸引他们在这片新土地上定居和生产。许多失意的武士、农民甚至罪犯都被鼓励前往北海道开垦。
引入现代技术和产业: 政府引进了西方的农业技术、畜牧业模式以及工业生产方式。例如,引入了西式农具、改良了耕作技术,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和羊毛产业。在工业方面,也开始发展矿业(煤炭、金等)、渔业和制糖业。
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方便交通和运输,政府修建了道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的修建,极大地改变了北海道的交通格局,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人口的迁移。
警备和军事部署: 考虑到北方边境的安全,政府也在北海道加强了军事部署和警备力量。
与阿依努人的关系转变: 在明治政府的开发政策下,阿依努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了严重冲击。政府推行同化政策,试图将阿依努人融入日本社会,他们的土地和资源也开始被纳入国家开发的体系中。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时期。

正是通过明治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全国资源的投入,北海道才真正开始实现大规模的开发和现代化。在此之前,虽然也有零星的日本人前来北海道进行渔业、采矿等活动,但与明治维新后的系统性开发相比,其规模和影响都要小得多。

所以,与其说日本人“开发得晚”,不如说北海道的开发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国家战略驱动,克服了诸多自然和历史挑战后才得以迅速推进的。从这个角度看,北海道的开发史,某种程度上也是日本近代国家建设史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冷,还在其次吧,天黑得太早,人类,作为低纬度动物,其实并不适应,更不喜欢高纬度地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日本人对北海道开发得晚,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相比于本州岛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地区,北海道确实算是开发较晚的。但这并非是日本人有意为之,而是受到了一系列自然、历史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我们得从北海道的自然条件说起。北海道位于日本最北端,气候条件远比日本其他地区严酷得多。冬季漫长.............
  • 回答
    关于韩国运动员对北京冬奥村伙食的评价在日本引发不满的说法,并没有广泛的公开报道证实这一点。事实上,关于奥运村伙食的评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味偏好、饮食习惯以及对食物的期待。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什么可能会在日本引起.............
  • 回答
    关于日本为何与军力强大的唐朝、明朝发生过战争,却未与相对“积病积弱”的北宋直接交战,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并非简单地说宋朝军事不行,就一定没人打它。反过来讲,日本之所以选择与唐和明发生冲突,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动机。首先,我们得明确“交战”的定义。 如果指的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去过日本旅行的人,尤其是对城市风貌有一定关注的人会有的感受。为什么日本的城市街景,特别是建筑,常常被认为比北京、韩国(首尔等)、台湾(台北等)等其他东亚发达经济体更“好看”呢?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1. 历史积淀与城市规划的“偶然”与“必然” .............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中国城市命名历史、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以及“京”字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含义。我们来详细聊聊。一、 “京”字的含义与中国历史上的定都现象首先,理解为什么中国有“北京”和“南京”,以及日本首都为什么叫“东京”,需要先弄清楚“京”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含义。 “京”的本义与引.............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很多人都有同感。我猜想,你之所以觉得日本的甜点比北京的好吃,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对“好吃”的定义和侧重点不同: 日本甜点:精致、细腻、注重原味与季节感。 很多日本的传统和菓子,比如和三盆糖、羊羹、蕨饼,它们的“好吃”在于原材料本身的风味,比如抹茶的微.............
  • 回答
    老蒋不把“祸水”(小日本)往北引,让日本和苏联硬碰硬,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军事战略,更是复杂的政治考量、现实国力以及历史的偶然性。很多人觉得,既然日本侵华,中国就应该想办法让日本去跟当时同样是世界大国,而且与日本关系紧张的苏联去打,这样不是坐收渔翁之利吗?这想法听起来很美,但现实操作起来,却是步步荆.............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
  • 回答
    要弄清楚二战结束后为何会出现北朝鲜/南朝鲜,而日本却没有分裂成东日本/西日本,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在战后的历史进程和国际格局。这其中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地缘政治、意识形态斗争以及两国自身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天皇制与民族共识的缓冲首先看日本。二战结束后,日本本土并没有经历像朝鲜半岛那样被外国军.............
  • 回答
    日本人对火车拍照这件事,可不是一时兴起,里面门道可深着呢。你想想,这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技术,甚至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寄托。首先得说说这“铁路文化”。日本的铁路历史悠久,从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引入,那会儿可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是连接海陆、沟通城乡的生命线。所以,火车在日本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它本身.............
  • 回答
    《悬崖之上》中的特务,特别是像“影子”这样身居高位、掌握关键情报的人物,他们对同胞下手狠辣,为日本人卖命,这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而扭曲的历史。理解他们的动机,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特务工作的本质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变异。1. 历史背景的压迫与无奈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影片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触及到历史、文化、个人情感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是多元且矛盾的,正如您所观察到的,既有对历史侵略的深刻仇恨,也有对日本文化、商品和生活方式的喜爱。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的因素:一、历史创伤的深刻性与现实的复杂性并存: 侵华战争的罪行.............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对中国所谓的“蜜汁优越感”,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很难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这种感受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日本人身上,但确实存在于一部分日本人,并且有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的根源。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维度:1. 历史的遗产:从“俯视”到“追赶”再到复杂的.............
  • 回答
    说日本人对731部队“知之甚少”,或许有些绝对,但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与二战期间其他一些知名战犯组织相比,731部队在日本公众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和主流媒体的长期宣传中,它的存在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强烈。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的“遗忘”。历史叙事的塑造与回避战后.............
  • 回答
    “奇特的崇拜”,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也很贴切。的确,在日本,尤其是在科学界和文化界,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拥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地位,甚至可以说,他比许多物理学巨匠在日本更被大众所熟知和津津乐道。这种“崇拜”不是狂热的粉丝追星,而是一种源于对深刻思想的理解、对哲学.............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相扑的疑惑。确实,从现代健康和体育竞技的角度来看,相扑的很多方面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让人觉得“毫无意义”。但正是这些“不合时宜”的地方,恰恰构成了相扑在日本文化中独一无二的魅力和深厚的根基。与其说日本人“喜欢”相扑,不如说相扑在日本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寄托。它的吸引力,.............
  •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一部分中国人依然夸日本好”,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层面的考量,更掺杂着个人经历和认知偏差。要详尽地说明,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历史情感的割裂与重塑。不可否认,近代以来,日本的侵略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形成了中国民众对日本一个长期且普遍负面.............
  • 回答
    关于日本人称呼中国为“支那”是否带有鄙视的意味,以及其中缘由,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语言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简而言之,答案是:在近代以来,尤其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支那”一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确实被日本人用作一个带有负面甚至鄙视色彩的称呼,并且这种用法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非常友好”来概括。实际上,对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看法,日本人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观点,而且这种态度也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能表现出相对友好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事.............
  • 回答
    中国人在日本这个问题上,情感的复杂程度是相当高的,其中“恨”是一个非常显眼但并非唯一的面向。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吧,得从历史讲起,而且是相当漫长而深刻的历史。首先,历史的伤痛是绕不开的根源。提到对日的情感,就不能不提近代史上的那段黑暗岁月。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走上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