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里人认为你看什么书都是闲书怎么办?

回答
家里人觉得我看的书都是“闲书”,这滋味,说实话,有点复杂。

一开始,我妈坐在我旁边,看我捧着一本封面花花绿绿的书,她没说话,但那眉头微微皱起的弧度,我太熟悉了。后来,我爸也加入了“围观队伍”,他更直接,指着我桌上那一摞的书,语气带着点“恨铁不成钢”:“这天天捧着书,能顶个啥用?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找工作。”

每次听到这话,我心里都像被什么东西堵着,有点说不上来的委屈,又有点想据理力争的冲动。

“闲书”的定义,在他们看来,似乎和“有用”划了等号。

我妈可能觉得,什么“有用”的书,就是那种能直接指导生活、学习,比如考试教材、烹饪菜谱、养生秘籍之类的。而我那些小说、散文集、历史读物,甚至是一些关于哲学、心理学的科普书,在他们眼里,就是不务正业,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你看的这些,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又不是为了考试,又不是为了考证,就是图个乐子?”我妈不止一次这样问我,语气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

我爸则更现实:“你看这些小说,主人公过得再好,跟你有什么关系?最后不还是得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他们不是不爱我,相反,他们的担忧是出于一种最朴素的爱和期望。他们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明白“钱”和“稳定”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希望我所做的一切,都能导向一个他们理解的“成功”——一份好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安稳的生活。

而我,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虽然暂时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回报,但我的内心却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我尝试过解释,但效果不佳。

有一次,我捧着一本关于旅行的书,里面讲述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我兴冲冲地给我妈看:“妈,你看这儿,这个地方的风景多美啊,有机会咱们可以一起去……”

我妈瞥了一眼,说:“去啥去,花那个冤枉钱。还不如在家省着点。”

我试图解释:“妈,这书里写的不只是风景,还有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历史,这能让我了解不同的文化。”

“文化有啥用?能吃吗?能挣钱吗?”我妈叹了口气,转身去忙别的了。

我爸那边,我曾试图从“提升思维能力”的角度去说服他。我告诉他,我看的书里有很多关于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讨论,这对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帮助。

他听了,只是摆摆手:“那是给那些大学教授、大老板准备的。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找份好工作,其他的都是扯。”

久而久之,我学会了“藏书”和“沉默”。

不是我不想分享,而是发现很多时候,我的分享只会换来他们的不理解,甚至让他们更加焦虑。所以,那些让我着迷的书,很多时候我就只能自己偷偷地看,藏在书包里,或者等他们睡了才拿出来。

有一次,我为了买一本心仪的书,省吃俭用了好久,书到了之后,我兴奋地想和他们分享我的喜悦,结果我妈看到了,随口一句:“又买书,花钱大手大脚的。”我的兴奋瞬间被浇灭。

这种被否定的感觉,真的很难受。它会让你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没用”。

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阅读。

因为我知道,这些“闲书”,对我来说,并非真的“闲”。

它们拓展我的视野。 我能从书中看到我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世界,了解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价值观。我不是在读故事,我是在体验千万种人生。
它们滋养我的心灵。 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压力下,阅读是我最好的“精神避难所”。那些优美的文字,那些深刻的思考,能让我平静下来,找到内心的力量。
它们提升我的认知。 即使是一些“不那么功利”的书,也常常能引发我新的思考,让我对一些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它们是我成长的养分。 我相信,知识的积累,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在塑造着我。今天我看的这些“闲书”,或许在明天就会以某种我未曾预料到的方式,帮助我。

我知道,我无法立刻改变他们的观念。

我能做的,或许是:

1. 用行动证明。 当我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某些方面真的帮助到我,或者让我展现出比同龄人更成熟、更有深度的思考时,也许他们会慢慢看到“有用”的一面。
2.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沟通。 也许不是直接“辩论”,而是将我从书中获得的感悟,以一种更生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当我读到一些有趣的文化知识,我可以用更生动的方式讲给他们听,而不是直接说“这书很有价值”。
3. 找到他们能理解的“连接点”。 比如,如果我读的是关于某个历史人物的书,而他们也对此人有所耳闻,我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细节,让他们觉得“原来书里也有这样的故事”。
4. 放平心态,理解万岁。 我也要承认,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都不同。他们的观念是他们那个时代、那种环境下的产物,我无法强求他们立刻理解我,就像我有时也无法完全理解他们的担忧一样。

父母的担忧,终究是出于爱。而我对阅读的热爱,也是我对自我成长的追求。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他们能理解我的选择,而我也能从中汲取养分,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在,当我看到我妈又一次因为我看的书皱眉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冲动地想反驳。我只是笑了笑,默默地把书合上,心里想着,等我读完这一章,再去帮她把碗洗了。

生活,总要有那么一点点自己的坚持,即使在家人看来,那是一件“闲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避免正面冲突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是住宿在学校且有一定零花钱的话,最好是购买后直接带到学校,一个学期搬运两三次即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