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门外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腰不好,不过腰伤复发的时候会站三体式, 拉伸一下会很舒服。
然后桩这东西是内家拳发的基础,静桩最终是为了动起来的。动桩是为了练习全身小肌肉的肌肉记忆。因为人身体是柔软的,由很多小肌肉和关节组成。内家拳击打方式,或者所需要的“整”,是小肌肉协同运动,恰到好处地把脚上腰身的动能不损失太多的带到拳头上。桩是这一切的开始,只有呼吸,站架调对了,才能一点一点复杂地加动作。才能慢慢练出所需要的肌肉劲力。
所以内家拳, 桩,五行拳找劲,是后端。 然后打法或者器械是前端。 同一个后端可以驱动多个前端。
然后说一下“内力", 首先要明白一点。 拳头打击到身体上,根据冲量定律。无非是靠力和力的作用时间。这个没有神秘的。无论是拳击还是内家拳,都不可能拳头喷火把人解决掉。一个是拳头接触敌人身体前那一瞬间的初速度,另一个是接触后速度峰值衰减。 这个力度衰减曲线,可以描述各种劲力的区别。
传武没落,没落的主要是打法和实战训练,没落的是华而不实的套路花太多时间。但桩和劲力训练是实打实的, 所以劲力的不同,是可以客观和拳击比较的。
一个久练拳击的拳击手,发力的时候也必然有步伐配合,不是王八拳;用内家拳的角度来说,拳击手的力也必然是"整"的。但拳击抱驾身位重心较高,带来的优势是移动耗费的体力远少于形意这种低架。而牺牲的是什么?是重心更高稳定性更差。所以要寻找劲力的区别,就必然是重心高低和稳定性带来的。
所以要回答内力是什么,就要思考一个重心降低和稳定性更强的发力方式,在拳头接触敌方身体之后会带来什么? 首先拳击手的拳头初速应该会高一点,因为他们脚蹬地速度应该比传武一直低位站架要快, 但这一点区别不大,因为大家都是人,所有肌肉最高效爆发以后的瞬时速度差距应该没有那么大。
再思考一下力度的持续时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动量定理的角度看,拳击手蹬腿攻击以后,不强调脚不离地的后果是,拳头和敌人身体碰撞发生以后,拳击手也会发生重心向后的移动(所以重量级更大的人拳头伤害也越大)。 而形意一直强调力从脚跟起,这种稳定性带来的后果是拳头随着步伐前进击打敌人,自身重心尽量会不向后移动(因为你脚不离地盯在地上),所以会造成力的峰值持续时间应该更长, 也就是如果你自身完全站稳不往后退,所有的力道都会用来改变对手动量,从而打出超越重量级的动量效果。
就好比两辆车追尾后,你是开着小轿车追尾前车,还是开着大货车追前车的区别。又或者炮弹打出去的时候,炮管会往后泄力,还是把炮管埋在地里的区别。
综上,内家拳的发力特点,我的猜测是,牺牲了灵活性,体能(相信我,如果用形意的架势打拳击,职业的体能也很难打满3场的,低重心维持起来消耗的体能很大的),甚至是拳头的峰值速度,来换取一个接触敌人后拳头峰值力度更慢的衰减曲线。那么这个作用力更慢的衰减曲线有啥用呢,可能可以在接触敌人身体后,带来更多的脏器位移。 或者是在使用兵器的时候,更容易破开敌人盔甲,从而达到杀伤的作用。
所以,我的回答是,站桩站对了,你真的会有内力,但是这个内力是你想要的吗?这种站法会带来格斗时步伐相对地灵活性下降,体能更快衰竭。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增大单次攻击的破坏力。
但是这种破坏力在职业拳手的擂台赛上面都可能不是最优解, 因为对顶尖高手来说,灵活性是大于破坏力的,你得打得到人才行,更遑论拳套的存在。唯一的好处是,你练刀枪的时候可以用同样的发力方式来驱动身体进行刺击,但拳击手转练器械,估计那种步伐带不过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