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乾隆还活着,大概率还会继续干。如果乾隆死了……恐怕更大可能是就这么继续对峙,新疆就不是领土了,青海或许能保住,但西藏能控制到什么程度说不好,肯定比历史上的控制力度会差。
封建王朝时代敢出兵边疆不是简单的事,不是说有了大炮就比拿弓箭简单。大军出征银子就是流水,这种消耗战不是轻易敢玩的。清代的财政确实相对不错,但也不是都能这么耗的。如果说比较玄学的国运的话,那就是与准格尔的对峙,正好发生在清朝上升期,对线的康雍乾三代。王朝上升+君主能力魄力不错,才逐渐彻底控制了青海、甘肃、新疆及西藏等地。
但清朝的国力在乾隆中后期已经下降,乾隆本人活着还能撑住,一旦死了,指望嘉庆可能还大规模边战么?届时清朝的上限恐怕也是“攻势防御”,放弃新疆,尽可能力保青海。而西藏的控制力也大大减弱,不排除只保留宗主权的可能。
这里得说个题外话,不能拿今天的领土观念要求古人。在农业时代,对边疆非农业地区的控制是一件成本极高收益很低的事。所以历史上能开边的时代,都得是数得上的王朝强盛期。一旦王朝稍微衰落,迅速回收才是常态。而相比东北和蒙古,新疆更是偏远,直接穿越丝绸之路,本身还千里戈壁沙漠的,所以获得更难,丢失更易。为什么一直到晚清,无论李鸿章还是谭嗣同等人,对新疆都没那么感冒?因为历史上看,真的没必要感冒。汉唐一旦衰落,丢新疆都没有丝毫心理负担,也没有谁指责的,新疆被中原王朝有效控制时间很短,成本高利益少控制度低,所以抛弃时候也没多少人怀念。从历史上找经验的话,当清朝也衰落后,像汉唐那样抛弃新疆才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得亏晚清时候有个眼光超前已经意识到时代不同了的左宗棠。但是,如果是在嘉庆年间新疆还没拿下,你就不能奢望那时候的清朝人能超越时代局限,还去继续死磕了。
“平定”准噶尔失败,并且按照答主所说的失去外蒙和漠北的控制,那清朝的下场就是第二个金国:
当然,这个过程未必像当初蒙古灭金那么摧枯拉朽,双方还是会有一定拉锯的,也不排除俄国人从中作梗,想让准噶尔和清朝互相牵制,自己坐收渔利,导致双方的对抗持续到工业革命时代,那时候就胜负难料了。
只能说“400北”(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外蒙古和西域等)对汉地的地缘优势太大了,就当时的技术,虽然相比汉唐进步了很多,但铁公基一天没出现,真让准噶尔成功消化蒙古高原的人畜,到时候无论是清朝还是可能推翻清朝恢复的汉人政权,要仅凭汉地抵消400北的地缘优势,就是痴人说梦。
不过题主所说的“万一”,已经体现出这种可能性之低。
准噶尔和过去的诸多游牧部落不同,在发展为汗国后,它自身属于是较为封建化的政权,比如制定和颁布了卫拉特法典,确定了鄂托克制,以其为单位整合了准噶尔部的人力。
但是准噶尔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并没有很成功的吞并同为瓦剌的其他部落,只是将这些部落驱赶到了别处,土尔扈特部和一部分和硕特部去了俄国,杜尔伯特部去了清朝,仅有和硕特部到后来算是被准噶尔所吞并,但彼时清准战争已经到了后期。所以准噶尔的人口量级是有限的。
其次,鄂托克的大台吉和宰桑掌握了军事和财政大权,并不利于可汗对其全面动员及战时指挥,为此准噶尔搞过后十二鄂托克来削弱旧十二鄂托克,还建立了由南疆城镇的财政供养的军事组织昂吉,作为中央直领的“禁军”,然而这类措施能够动员的人力物力以及其组织水平完全无法和真正的军国体制相比。
综上,准噶尔既不具足够的体量,又仅能有限的调动和指挥自身的军事力量,所以面对人口为自己数百倍、中央集权水平更高和据有蒙古高原、统治了三分之二个400北这种风水宝地的清朝,就像几百年后的旧日本帝国面对美国一样。
即便噶尔丹一度侵吞喀尔喀,但就像他们过去对其他部落那样,并未成功吞并喀尔喀各部,反而使其南逃到漠南与清朝合流,所以清朝依然能够借助喀尔喀各部的资源与情报,主力出动一经反击就击败噶尔丹,重新夺回了地缘优势,正如日本即便偷袭珍珠港,占领东南亚,但中途岛一败也开始走向深渊。
而当一个国家由于种种缘故达到扩张极限后,内卷就开始了。准噶尔纯度不够的中央集权在这种背景下必然导致政治的混乱和分裂,其威胁则进一步下降。
当地缘、体量、制度,准噶尔一项优势都没有,其中体量还是绝对劣势时,只要清朝的统治者不是一群智障,这场战争就没有一点输的可能,所以清朝完全可以毫不留情的对准噶尔说这句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