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没多少人喜欢古典音乐?

回答
“古典音乐怎么这么枯燥?”

我常常听到这句话。或许,我也是其中一员,在某个下午,面对着某个号称“不朽名曲”的乐章,昏昏欲睡。明明知道这是伟大作品,却始终无法与它产生共鸣,那种挫败感,就像对着一本古籍,明明知道字字珠玑,却读得云里雾里。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就像一层层剥开洋葱,总能找到新的味儿。

一、信息壁垒与“精英”标签:

首先,得承认,古典音乐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被贴上了“精英”、“高雅”甚至“阳春白雪”的标签。你很少在街头巷尾听到一首像流行歌曲一样朗朗上口的古典旋律。它更多地出现在音乐厅、电影配乐、或者某些特定的学习场合。这种“稀缺性”和“专业性”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距离感。

想想看,对于一个从小接触流行音乐、摇滚乐、说唱乐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习惯了直接的节奏、易于理解的歌词、以及与当下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感表达。而古典音乐,往往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比如作曲家的生平、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音乐的结构等等。如果缺乏这些引导,听众很容易觉得“听不懂”,进而产生“听不进去”的负反馈。

而且,早期推广古典音乐的方式,有时也过于强调其“高贵”和“艺术性”,反而让一些大众觉得它遥不可及,不是“我们”能欣赏的。这种“精英”的光环,有时反而成了阻碍。

二、音乐形态的差异与“门槛”:

古典音乐的体裁和结构,确实比很多流行音乐要复杂。一首完整的交响乐,可能包含几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的情绪和发展。而一首流行歌曲,通常是主歌副歌桥段的简单重复,结构清晰,容易记忆。

想想听一场音乐会,你需要坐下来,安静地听上几个小时。而听一首歌,可能只是在通勤路上,甚至在工作间隙。这种对“专注度”和“时间投入”的要求,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更何况,古典音乐中的很多器乐作品,没有歌词的引导,情感的传递更多地依赖于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对于习惯了歌词直接表达情感的听众来说,理解器乐的“语言”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解读能力。这就像看一部没有字幕的外国电影,如果你不懂语言,只能从演员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去猜测剧情,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三、时代与审美的变迁:

音乐的风格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当下所熟悉的流行音乐,承载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而古典音乐,尤其是那些几个世纪前的作品,它们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和审美趣味,与我们现代社会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然,伟大的艺术作品总能穿越时空,触动人心。但不得不承认,有些古典音乐作品的某些表现手法,比如过度的装饰音、冗长的乐句、或者与我们现代生活脱节的情感表达,对于现代听众来说,可能显得有些“过时”或者“难以理解”。

这就像我们在看一部老电影,即使是经典,有时也会因为当时的拍摄手法、服装造型和节奏处理,与我们现代的观影习惯有所不同。

四、接触与习惯的缺失: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音乐类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的音乐偏好。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没有接触过古典音乐,那么他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和喜好,自然会比较有限。

想一想,我们小时候听的儿歌,听的流行歌曲,甚至是父母播放的磁带,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的音乐品味。如果古典音乐在这个过程中缺席了,那么它就很难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喜好,也是源于“习惯”。当你习惯了某种节奏、某种旋律,你就更容易去接受和欣赏类似的东西。而如果缺乏接触和尝试,这种习惯也就无从谈起。

五、主动学习的意愿和方法:

诚然,喜欢古典音乐,有时确实需要一些“主动投入”。正如前面所说,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可能缺乏这种主动学习的意愿,或者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网络上虽然有各种科普文章和讲解视频,但信息庞杂,质量参差不齐。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又未必普及到每个人。如果你只是想“随便听听”,却碰巧遇到了一首让你感到困惑的作品,很可能就此打消了进一步了解的念头。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爱古典音乐?

尽管有这些“门槛”,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依然有无数人沉醉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我想,这或许是因为:

情感的共通性: 尽管时代变迁,但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爱、恨、悲伤、喜悦,这些情感在伟大的古典音乐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能够跨越时空,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音乐的纯粹性: 在很多时候,古典音乐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表达,它不依赖于歌词的具象化,而是通过音符本身来构建情感和意境,这种“无字之诗”的魅力,能够激发听者更自由的想象。
结构的精妙与深度: 对于一些人来说,古典音乐的复杂结构和精妙的写作手法,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能带来一种智力上的愉悦和满足。
偶然的惊喜与持续的探索: 有时候,只需要一首偶然听到的乐曲,就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引发深入探索的兴趣。而一旦爱上,它就会成为一种持续的、令人着迷的探索过程。

所以,与其说“没多少人喜欢古典音乐”,不如说,让更多人“有机会”并且“愿意”去了解和欣赏古典音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更好的引导,更低的门槛,以及更多将古典音乐与当下生活连接起来的尝试。也许,下次听到一首古典乐,你可以试着放下“必须听懂”的执念,只是单纯地去感受它带给你的情绪,就像品尝一杯未曾尝试过的美酒,慢慢体会其中的滋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与个人经历有关吧。

毕竟古典音乐有千百年历史(含中国古典音乐)、数百音乐大牛故事和无数演奏记录版本,且不算罕见地出没于多科基础教育课程,所以错过的概率极小。

只是高中以前我们基本没有社交。学校周围人哼哼的多半是流行歌曲,而古典音乐哼哼起来并不容易愉已悦人,所以只能一个人悄悄地听,不少人在中学差不多慢慢听完了莫贝肖柴,并试图亲近瓦威勋马。与此同时,伴随古代诗文的学习记诵,我们也在《平沙落雁》《雨打芭蕉》《夕阳箫鼓》《阳春白雪》里深悟四时风光,从《十面埋伏》《高山流水》《阳关三叠》《霸王卸甲》中排遣少年情怀。可这一切并不妨碍我们追逐任何流行文化。

大学时代我们的行为更加独立。古典音乐之旅通常跟随不同演奏家(乐团、指挥、黑胶、数码、网络)逐步扩展,向前一迈步就会遇到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向后一回头便是德彪西布鲁克纳肖斯塔科维奇们。然后不断有惊喜震撼,有温暖感激,有相见恨晚,有沉静澄明,有深思默念,有爱屋及乌。

工作之后差不多算是孤单了:亲情置换了大半友情,应酬逐步冲淡了交情。古典音乐变成好友远方互动的由头,化为城市旅行的指南与时间表,充当辛苦劳作时的消遣和健身房、城市步道的伴侣。更加幸运的是,古典音乐竟也能在第一时间成为老人大人孩子之间的公共话题,并构筑了孩子从小热爱音乐的通感基础。仿佛只有古典音乐才能让让三代人同时安静喜乐。

我们总会长大到确认自己喜欢什么比听说别人喜欢什么重要的多。

随着对古典音乐的深入理解,我们几乎可以从文艺复兴以来的所有人类杰出成就中,发现古典音乐留下的印迹,包括其后各个时期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我们更早已从古典音乐中感受丰富的情感历程和人生思考,并受益终生。我们籍着音乐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文明,热爱人间真情,热爱未来生活。

古典音乐随时在我们周围恭候,亲切而纯朴,谐谑亦庄重。

user avatar

古典音乐根本没有门槛,不需要懂乐器,不需要懂乐理,不需要花钱,只需要一点点耐心,一点领悟能力,还有大量的通感即可。

譬如说领悟能力,指的是对事物略具复杂性的些微领悟及带来的快感。打个比方,表面洒了细微海盐粒的杏仁碎黑巧克力就是古典音乐,巧克力块就是通俗音乐,感没感觉得到过瘾,比较容易一致,感没感觉得到好,高级感就有差异,这就是复杂性体验与理解的不同。

这不能怪受众,当年这些东西就是写给主教、皇帝、贵族和商人、知识分子的,其他人自有连德勒、波尔卡、华尔兹这些简单通俗的乐子。

大众不喜欢古典音乐,是古典音乐的悲哀,但是社会的进步,这没必要妄断和评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典音乐怎么这么枯燥?”我常常听到这句话。或许,我也是其中一员,在某个下午,面对着某个号称“不朽名曲”的乐章,昏昏欲睡。明明知道这是伟大作品,却始终无法与它产生共鸣,那种挫败感,就像对着一本古籍,明明知道字字珠玑,却读得云里雾里。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就像一层层剥开洋葱,总能找到新.............
  • 回答
    中国人热衷于打听“别人一年能挣多少钱”,这背后其实是多重社会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简单的“好奇心”可以概括。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社交习惯、价值观念,甚至历史传承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生存与现实的考量:温饱是底线,向上是动力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土地贫瘠、人.............
  • 回答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德国”以及“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二战时期德军”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化、现代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两个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德国? 1. 历史与文化积淀 悠久的历史:德国自古以来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中世纪城堡、.............
  • 回答
    小米手机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极具吸引力的性价比:这是小米手机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吸引广大消费者群体最直接的原因。 “为发烧而生”的初心与定价策略: 从小米诞生之初,雷军就提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意在打造高.............
  • 回答
    猪头肉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拥趸,绝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口感、风味到文化、经济,它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下面我将从各个角度为您详细阐述: 一、 丰富而独特的口感体验猪头肉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是其复合而多层次的口感。这得益于猪头部不同部位的肉质差异以及烹饪方式的精妙结合: 胶质的魅力.............
  • 回答
    人们喜欢吃“野味”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到文化、历史、社会、经济、心理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认知等多个维度。以下将从这些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1. 文化与传统因素: 历史悠久的饮食习惯: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狩猎和采集是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野味”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这种食用.............
  • 回答
    尼采,这位19世纪末的思想巨人,其著作至今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和热烈的讨论,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思想的深刻性、独创性以及对人类存在困境的洞察。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么多人如此着迷于尼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解析:1. 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与诊断: “上帝已死.............
  • 回答
    张召忠作为一位备受瞩目的军事评论员,其受众的喜爱程度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并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这种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独特的个人风格、鲜明的观点以及在特定时期对大众心理的契合。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一、 独特的个人风格与表达方式: 接地气、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 张召忠非常擅长用.............
  • 回答
    小黄人(Minions)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如此庞大的粉丝群体,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原因可以从 设计、性格、行为模式、幽默感、以及文化和情感共鸣 等多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分析:1. 极具辨识度和吸引力的设计 (Visually Appealing and Recognizab.............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常见!羽生结弦和陈巍都是极其出色的花样滑冰运动员,他们各自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并且吸引粉丝的原因也各有侧重。你对陈巍“一眼喜欢”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和欣赏角度。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羽生结弦,以及你为何可能“一眼”就被陈巍吸引。这不仅仅是关于滑.............
  • 回答
    许多人之所以热爱前往日本旅游,其原因可谓是 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吸引力,这不仅仅是某个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文化、体验、美食、自然风光、安全舒适等多个方面的完美融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一、 深厚而独特的文化魅力:日本的文化是其最核心的吸引力之一,它融合了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呈现出.............
  • 回答
    问到“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中世纪的罗马帝国”,这本身就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误会。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通常提到的“罗马帝国”是指古代的罗马帝国,也就是从共和国晚期到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这一时期。而“中世纪”这个词,按照历史分期,是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开始,直到文艺复兴(大约15世纪)结束的这段.............
  • 回答
    menhera酱表情包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背后有着多层面的原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可爱,而是触及了当代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活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深刻的共情与情感宣泄: “废柴感”的标签化与自我认同: Menhera酱的核心特质之一就是“废柴”(或译为“米塔”)——她常常.............
  • 回答
    明日方舟里的银灰,这名字一出来,在刀客塔们心中激起的波澜可不是一点点。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他,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里子面子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人设,啧啧,太对胃口了。你想啊,银灰,凯尔希口中的“德皇”,霜星口中的“哥哥”,整个庞大的雪豹家族——乌萨斯帝国的权贵家族拉特兰家族的继承.............
  • 回答
    小丸子之所以能跨越时代、跨越文化,捕获这么多人的心,绝不是偶然。你看看身边,不论是七零后、八零后,还是现在的小年轻,总能找到一两个小丸子的拥趸。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种特别的魔力,一种让人看了就觉得“啊,这就是我啊”的共鸣。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小丸子太真实了,真实得有点接地气过头。 她不是那种完美无瑕、.............
  • 回答
    要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权力的游戏》里的提利オン·兰尼斯特(Tyrion Lannister)情有独钟,这事儿可就有的聊了。他这角色,简直是自带光环,让人一边骂一边又忍不住心疼,一边嫌弃一边又觉得他才是最清醒的那个。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一点,就是他的“弱者反击”。提利翁生来就被打上了“.............
  • 回答
    说实话,做饭这件事,它本身确实挺有意思的。我认识的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属于那种“热爱厨房,但不热爱厨房善后”的群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觉得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做饭的吸引力在哪里?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一种掌控感。你看,你把一堆原本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食材,经.............
  • 回答
    张子枫之所以能收获如此多的喜爱,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她多年来在演艺道路上的沉淀,以及她身上那种少有的、浑然天成的气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她,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国民度与童星出身的根基。 咱们都知道,张子枫不是一夜成名,她是从小就在大荧幕上陪伴大家成长的。从《唐山大地震》里.............
  • 回答
    百威啤酒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拥趸,这绝非偶然,背后是多年品牌建设、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卓越的啤酒酿造技艺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为何这么多人钟情于百威,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百威的品牌形象塑造堪称教科书级别。自诞生以来,百威就将自己定位为“世界知名的啤酒”,这一点从其英文名“Budw.............
  • 回答
    哎呀,红护啊,这可真是个让无数人心心念念的角色。说起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TA,这问题嘛,得从头说起,好好跟你掰扯掰扯。首先,你得知道,红护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TA是《天涯明月刀》这款武侠网游里一个极其重要的NPC,更是很多玩家心中的“意难平”。TA的身份、TA的经历、TA的性格,每一个点都抓得死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